端木蕻良研究会《大地的海》读书研讨会圆满成功

烟雨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4年1月31日,端木蕻良研究会就小说</span>《大地的海》展开读书研讨会,研讨会进行两个小时,由陈正中主持。会员踊跃发言,各抒己见。</p> <p class="ql-block">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1912年9月出生于辽宁昌图鴜鹭树村一个大地主家庭,同年11月,随母亲迁到昌图老城。是崛起于抗战时期的东北流亡作家,现当代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山西﹑重庆等处任教﹐在重庆﹑香港﹑上海等地编辑《文摘》副刊﹑《时代文学》杂志﹑《大刚报》副刊《大江》﹑《求是》﹐长期从事进步的文化工作。</p> <p class="ql-block">陈正中:各位老师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每月讨论端木蕻良的一部作品,今天我们讨论《大地的海》。端木的作品我刚开始读不下去,我所希望的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催泪的爱情故事,惊心动魄充满个性的人物形象,波涛汹涌的大场面我都没有看到,但当我看到第二遍,第三遍,我却不得不佩服端木了,他的作品是酒,是交响乐,现在读一点过时的感觉都没有,有电影剪辑的手法,有西方现代派的手法,甚至有了中国画的手法留有空白,总之是倒食甘蔗——渐入佳境。</p> <p class="ql-block">一 就书名《大地的海》的含义进行讨论。</p> <p class="ql-block">侯艳杰:《大地的海》是端木蕻良先生1936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用先生的话说,是记叙他母亲一族的故事,企图想把大山扩大了来写。带着对于故土压抑的沉厚的爱,作品以辽阔苍凉的关东平原为场景,将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意象广阔延伸,比喻成海。</p> <p class="ql-block">房井岩:经过血与火的考验之后,所有人都对大地有一个更新一层的思考,作者借助艾老爹的嘴,说出了自己内心深处关于“大地的海”的理解,“大地,恁样,我们侍弄他,抚摩它,松散它,奉承它……它恁样……到头来,活活的把我们淹死了,连尸首都找不到,真的,是淹死了呢,是活活的淹死的……大地就是海呀……我们撑犁的就是管舵的,不管你是什么样了不起的舵手,不管你逃出了多少次的狂风巨浪,到头来,你还是得淹死在它里面……大地就是海。”致此,作者关于“大地的海”的命题,以一种新的立意,通过父子两代人的斗争,有了全新的注解,“大地的海”,是能淹死人的海,既能淹死侵略者,也能淹死他的儿孙后代,“大地之子”从大地而来,最终又回归大地,作品中处处体现出作者异于常人的对故乡对土地的深情眷恋。陈正中:大地的海可不可以理解为农民的反抗和暴动所形成</p> <p class="ql-block">侯艳杰:先生对这片土地爱得热切,爱得炽烈,才能用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在重重压榨下挣扎的众生相,将民众那种钻心的刺痛和刻骨的仇恨刻画得淋漓尽致,如海啸时的呐喊嘶吼,惊心动魄,一唱三叹,荡气回肠。</p> <p class="ql-block">李文明:在深邃和广博的看似平静的海下,涌动着农民奋起反抗的力量。农民最终走上了掌控土地的道路,成了惊涛骇浪上的舵手</p> <p class="ql-block">朱金宝:毁灭寓意着新生。</p><p class="ql-block">烟雨平生:海给人的感觉是宽广无边有着博大的胸怀,可以包容一切,但也有暴躁的一面可以毁灭一切。我记得杨沫的《青春之歌》开始的一段也有大海的描写,感觉大地的海这段把大地比作海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环境描写为后面的剧情发展做好铺垫,同时又寓意着抗争与新生。</p> <p class="ql-block">延鑫:细节描述:1、是东北话叙述描写很有代入感让人很入戏。2、对种地场景的描写很有带入感 3、对关东地区风土人情描写也很不错,其中打糖一细节描述 4、对人物性格的描写细致入微,感觉人物有血有肉有灵魂。</p> <p class="ql-block">侯艳杰:沈从文先生说:“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牲一畜,雨丝风片,都是我们人生的底色 。”科尔沁旗大草原构成了端木蕻良最初的世界图式和创作蓝本,他早期的小说多是记录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新旧观念的冲突。</p> <p class="ql-block">王国军:东北大地,中华大地如海,百姓是大海的弄潮者,侵略者必然会湮灭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最终中国人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p> <p class="ql-block">二 讨论《大地的海》的故乡元素。</p> <p class="ql-block">房井岩:作品里那些耳熟能详的地名来自于作者的家乡,作者如数家珍般地列出这些地名,不仅仅是为了加强作品真实性,重要的是反映出作者对故土深厚的情感。</p><p class="ql-block">侯艳杰:东北肥沃雄奇、苍茫荒僻的土地,地主与佃农的土地关系,培养了先生对土地的热爱,他说,“在人类的历史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土地…土地给我一种生命的固执…我活着好像是专门为了写出土地的历史而来的。”也因此有了“大地之子”的称号。</p><p class="ql-block">房井岩:端木蕻良于1912年9月25日出生在奉天省昌图府鴜鹭树乡和厚社苏家屯(今昌图县下二台镇月亮村),这个苏家屯就在柳条边附近,故事里的壕埃让人联想到这个柳条边,当时已经堆落成一条土壕,作品中,壕埃之上,有人登过,有人站过,有人指手划脚地宣讲过,还有人坐过,有人躺过,再也没有比作者更了解这条土壕的了。故事情节可以无边地想象,但是这个标志家乡的地名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他也不会忘记自己故乡的土地。在《科尔沁旗草原》中,这个柳条边是被称作老边的(作者还有一部抗日题材的小说以《柳条边外》命名),当地人也称之为老边壕,还有那个鴜鹭湖、古榆城、三江口,以及一面坡、淘鹿、扶余城等,都是作者心心念念的草原故乡的地名。其实大地的海,指的就是作者的家乡科尔沁旗草原,就是我们昌图及其周围的这片黑土地,作者在第一章中就如数家珍般地一口气罗列出二十几个地名,后文还相继提到昌图(长突)、红顶山、亮中河、三台子、城里的“靰鞡把街”,现在这些地名还在保留,甚至还有一些是行政区的名称,如小说中提到的满井、泉头、大洼、牤牛哨、石虎子、旱沟等,作者以家乡地名作为故事的发生地,不仅使作品的真实性得到加强,更增加了他强烈热爱家乡的感情,尤其在那个家乡被外敌侵占抗日烽火正盛之时,更具有强烈的爱国爱乡反满抗日的色彩。另外,作者对东北家乡的风物习俗描写的非常细致,故乡元素信手拈来,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浓郁的故土亲情。写东北人建造房子的房盖,“屋顶上,牢牢的铺了一层秫秸(shujie),秫秸上铺满一层厚泥,厚泥上再洒一层厚盐,盐泥上再洒一层河淤土,河淤土上再抹一层‘秧搅泥’”,仿佛把我们带回老家,带回童年,带回那个和父母一起生活多年的土坯房。</p><p class="ql-block">侯艳杰:旧时在乡间,农妇生孩子时都会卷起炕席,铺上谷草,或是直接生在土炕上,孩子生下来叫“落草”,这样“土生土长”的孩子更接地气,有一种生命的固执。我觉得先生字里行间都展示了故乡人那种野性、韧性和反抗意识。</p> <p class="ql-block">曹革成:小苗因为修路而被强迫的毁灭!但是小苗的生命力是最顽强的。农民心中反抗的小苗,在革命者思想的滋润下,终于成长壮大,形成抗日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白云:读这部小说,让我感到十分亲切的是端木先生在开头第丨节介绍故事发生背景,提到许多熟悉的地名,如芒牛哨,旱沟,偏脸汀,大洼,满井,泉头,小壕,他说这一大串风干鱼片似的铿锵爪的命名,至今沿用并耳熟能详,都在老城镇周边。</p> <p class="ql-block">房井岩:再说种地,种得也是那么纯熟。“兀自在地里点种,种葫芦缚在一根棍上,另外用一根棒有节奏敲着,红玉的高粱便流泻出来,流在垅台的小沟里,来头用脚培了,做得非常仔细。”“他每次掩土到垅台上去的时候,都是那么小心,那么敏捷,不使得土掩的太多,免得小苗拱不出来,在土地底下腐烂了,又不能掩得太少,让种子在风头里爆干了”,总结得这么到位。没有亲自劳作的经历,没有耐心细致的观察,哪能写得这么细致真切,其种地熟练的程度,是纯庄稼把式经过多年实践才能总结出来的,而对作者来说,早已铭记于心。</p><p class="ql-block">曹革成:《大地的海》里第1节中提到这些小屯子的名字:刺榆沟,早沟,白沙包,跑风坡,一慢坡,偏脸汀,树,土台子,芒牛哨,黑嘴子,红土子,石虎子,大洼,大鱼泡,莲花泡,一百一棵树,光顶山老鞑子沟,李大鞋林子,井,泉头,二十八宿,半截尾巴,光甸,小壕,……记得孙一寒曾经有文提到许多是真实的地名!</p><p class="ql-block">房井岩:还有红辣子做的那个小小的“木桃人”,让正直义气的张大个子给拿到了。红辣子为了得到杏子,“就在城里学来了邪法子,说比‘交裆土’还灵验!”做个小木桃人, “他说‘受识’七七四十九天就能见效”,还差一天,让张大个子给偷来了。这是民间习俗,早年头很多人信这个,类似的习俗在乡下还有很多。</p><p class="ql-block">烟雨平生:先生的故乡元素更为强烈,写出了特点,东北的先辈一直以吃苦耐劳而著称,既有着坚韧不拔之性格,又特别能忍耐,但并不代表没有反抗之精神,而是压的愈烈反抗愈强。作品的一步一步铺垫最后给我们的感觉也是这样,民族压迫一步一步紧逼,让你们种地,接着让你们毁掉自己亲手种的青苗,再接着奴役人们去修为了侵略而修的路。人民反抗的烈火就暴发了,这一切的描写跟东北的特点有很大的切合。</p><p class="ql-block">房井岩: 另外,在写杏子下葬的时候,“艾老爹把腋下挟来的一刀黄钱纸,放在地上。他捡出几张整饬的黄钱纸用一块泥土压在坟顶上。在坟前用手指画了一个圈儿,又画一个十叉,便把黄钱放在里边烧着。”“老头子又分出几张纸来,在旁边烧了,这是分给旁边的饿鬼们花用的,免得去捡着孤单的杏子当面勒索。”这些描写,如果没有生活底蕴,如果没有故土亲情,如果没有对家乡深刻的记忆,是不会写得这样得心应手的,这种通过对故乡风物习俗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恋眷之情在小说中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侯艳杰:先生1991年给孔海立写过一封信,说他作品里的描述是从生活中来,也许就是比较生动的原因。</p><p class="ql-block">陈正中:端木的小说对于我们了解三四十年代的家乡很有帮助。</p><p class="ql-block">侯艳杰:想是这深厚的生活经历和赤子情怀为先生的作品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底蕴,每每读来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在创作过程中,先生说他追求四种东西:风土、人情、性格、氛围。他还规定了一个创作的境界:三分风土能入木,七种人情语不惊。综上种种,在《大地的海》中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房井岩:是的,我就想从端木蕻良的作品中找到昌图那个时代的一些东西烟雨平生:先生在作品中的描写让我们回忆起了儿时的记忆,我们80年代尚且如此,比我们更早一些的人应该感触更深。</p> <p class="ql-block">四 讨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p><p class="ql-block">侯艳杰:乡村女性在亘古绵延的土地上对于男权文化的深度附庸,使得她们逆来顺受,有的逐渐心理扭曲,最后走向堕落。始终无法改变自己充满悲剧意味的生命轨迹。生命的渺小、勇敢、悲怆和尊严是在激越的挣扎和惨烈的幻灭中呈现的。</p><p class="ql-block">在《大地的海》里,来头的母亲,那个瘦瘦的因饥饿被卖掉的花一般年纪的女孩,跟着一个三十九岁的老男人,生产完就跟着下地干活,温顺而柔弱,却因为一个误会被恼怒的艾老爹不分青红皂白地杀害。杏子姑娘只因惹来男人的垂涎,就被指指点点,饱受非议,固执粗鲁的老人甚至不让孩子和她一起玩,在误解与屈辱中香消玉殒。李发的老婆长期挨打,生活的苦闷和不如意,封建男权主义的根深蒂固,注定了女性对于男性的依附。怀着身孕被路伯吉玩弄抛弃的寡妇,被迷信的小偷劫持,活生生折磨死。那个叫一百一棵树的林子中最大的一棵有九个杈,据说每个杈上都吊死过一个女人...</p><p class="ql-block">李準《黄河东流去》里长松先是将女儿秀兰卖给人家,后来二女儿玉兰也“自卖自身”,给人家当小老婆,被折磨致死。最后将最小的女儿小响卖给了“吉庆里”妓院,好在被两个哥哥救回。巴金《家》里忧郁而死的梅表姐,瑞珏的悲惨结局,投湖自尽的鸣凤。萧红《呼兰河传》里的小团圆媳妇,《生死场》里的金枝,《白鹿原》里冷秋月,柔石《为奴隶的母亲》里春宝娘,张爱玲《金锁记》里的曹七巧,苏童《妻妾成群》里的颂莲,《红粉》里的小萼,无论是压抑、倔强、叛逆、心机还是率性、奴从,其结局都是悲剧。</p><p class="ql-block">房井岩:杏子是从第四章开始出现的,首先是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从捣衣声方向飘来了歌声,一方面表现出杏子的开朗纯真,另一方面又说明杏子思想解放,在那个妇女地位低下的时代敢于公开大唱情歌,不仅仅让那些一道洗衣服的妇女们怀疑、揣测,还在背后枉口拔舌地说她“是小不要脸的”,老旧的人们都污蔑她,说“莲花泡的风水让她一个人给败坏了”,以至于不让孩子和她接触。</p><p class="ql-block">李文明:群体女性的从众行为,杏子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先进代表</p><p class="ql-block">白云:《大他的海》中的杏子被人称为“野女子”,但在来头上山打柴遭暴雨迷失山林时,杏子冒雨上山像母亲呼唤迷途的孩儿那样,呼喊来头,给了来头生的勇气,杏子同《草原》中的春兄,水水,灵子一样,都是端木笔下纯良而美丽又有不幸遭遇的女性形象。</p><p class="ql-block">房井岩:这样一来,倒给那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红辣子有了可乘之机,不断地往杏子跟前凑和,讨好杏子,但杏子是看不上此人的,一听他说话就反感,嫌他嘴脏,直接让他“到水里洗洗舌头去吧”,并且“一个响亮的嘴巴,红辣子一个踉跄跌到水里去了。”而杏子则“提起篮子安安静静走了。”红辣子这种二流子是杏子这般心地善量积极向上的人从骨子里看不上的,杏子对红辣子非常讨厌,看他落入水里没有丝毫的同情,红辣子也是自作自受。从这里我们不仅看出杏子的纯洁正直,也看出杏子性格泼辣,不惧邪恶,敢作敢当。</p><p class="ql-block">🕛 嚎嚎嬡~me🔚:时代限制了她们的思想,战争又给她们的命运投下了阴霾</p><p class="ql-block">侯艳杰: 对,杏子美丽善良率真奔放,有着刚柔相济的性格,她大胆泼辣,纯洁高傲,刚毅果敢地坚守自己的底线</p><p class="ql-block">房井岩:杏子爱憎分明,不畏权势,嫉恶如仇。既使虎头拿洋大人来威胁她时,也不为之所动,当虎头强行她时,她竟给了虎头一记响亮的耳光,并给了虎头嘲讽的冷笑,让他“死心踏地”。她看不得虎头狗仗人势,为虎作怅,对他义正辞言,“好,就叫你广源堂大管事,我告诉你大管事,从前我也许喜欢过你,不过自从你发迹以后,我就讨厌你了,去吧,到你的洋大人那下跪去吧。”杏子不图富贵,不慕虚荣,看不得虎头的狗仗人势的洋奴嘴脸,干净彻底地和虎头断绝一切。</p><p class="ql-block">侯艳杰:喜欢先生《浑河的激流》里的水芹子,她知道唇亡齿寒,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力谏心上人反抗,最后不愿逃避,喊出了“给我枪”的英勇。</p> <p class="ql-block">烟雨平生:作品中的女性描写并不算太多,一个是艾老爹的妻子通过作品感知应该是被误杀,也造成了艾老爹顽固的性格。书中描写较多的是杏姑娘,我感觉杏也是有喻意的,因为有红杏出墙,也有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古诗,但是文中的杏子读完之后才感觉绝非如此,而是一纯洁刚烈之女子,敢爱敢恨,所以才有了后来虎头那一段血腥报复的描写,让人酣畅淋漓的描写。</p><p class="ql-block">白云:杏子姑娘就像关东平原上的一株春天的杏树,给莽原添了一抹俊美明朗的秀色,尽管书中着墨不多,但不失明媚。</p><p class="ql-block">侯艳杰:先生笔下的女性多是温婉豪放的性格,杏子最为明显。</p><p class="ql-block">房井岩:而对来头,杏子充满了真爱,她知道来头爱她,她也爱来头,她不是红辣子的情人,也不是虎头的“老婆”,更不是妇女们所说的“小不要脸的”,有着较强的自尊和勇毅,面对着不要脸的男人是给以还击的,她给过红辣子一个嘴巴,也给过虎头一记响亮的耳光,而当来头来到她家,她和颜悦色,温柔以待,让来头帮着干活,把剥好了皮的烧土豆给来头,并安抚着由于不明原由而情绪激动的来头,直到后来来头改变了对杏子的看法,认为她“是个好杏子”,而杏子还逗他“不是烂杏子吗”,毫无邪念地回报一个天真的俏皮,尤其是来头把杏子抱在怀里的里候,她没有躲闪,没有挣扎,更没有打来头的耳光,而是静静地“把眼合上了”,可见她对来头是多么认可。尤其是来头到山上砍柴遇雨,杏子冒雨上山找他,说明杏子已经深深地爱上来头了。李文明18742200228:端木笔下的人物是立体的,是活生生的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充满了烟火气息。</p><p class="ql-block">白云:后来,以自己两个儿子同时爱上杏子为耻辱的艾老爹,都改变观念,关心杏子遭小少年毒打的杏子的生死。烟雨遥:当然也有像花枝这种轻浮虚荣的女子房井岩:杏子不怕流言,不畏强暴,但终究是微弱的一个小女子。当她面对三少爷的淫威之时,在一点准备没有情况下,突然间拿起刀准备反抗,竟然被三少爷手电的强光照射啥也看不见而活活打死,终究逃不掉女人的凄惨,就这样结束了悲苦的生命。</p><p class="ql-block">烟雨平生:其他的女性,如路伯吉的大老婆和他的小妾只是以点带面,小亲的描写稍多点,也只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没有太多的亮点。</p><p class="ql-block">🕛 嚎嚎嬡~me🔚:还有那个献祭的怀孕寡妇房井岩:杏子的形象,就是五四以来新时代女性的形象,她天真俏皮,追求自由,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不惧权贵,更不惧强暴,敢想敢干,敢爱敢恨,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p><p class="ql-block">侯艳杰:封建制度下的女性想要改变命运不得不依赖男性,可是几千年的桎梏是不可能实现的。</p> <p class="ql-block">蔡中华:端木笔下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尤以女性形象引人入胜。端木蕻良笔下的女人形象大都是柔美而又有着坚强勇敢气魄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白云:在《大地的海》中,杏子的命运是明朗的,在小说结尾郝老爷救护了杏子,杏子代表的重压下女性的命运也像关东平原一样,是强韧的。</p><p class="ql-block">李文明:杏子自己住,她是有防御准备的,大胆、勇敢。会缝衣服,有独立精神。</p><p class="ql-block">侯艳杰:野性中带着奔放。</p><p class="ql-block">白云:奔放的性格才会向死而生。</p><p class="ql-block">侯艳杰:东北的地域特征造就了鲜明的女性形象。</p> <p class="ql-block">白云:艾老爹和杏子都是非常可爱的某一类东北人的代表。</p><p class="ql-block">烟雨平生:文中的一个小女孩倒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万老爷子的孙女小年儿,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读的时候也不免为她担心,怕好凶遭不测。</p><p class="ql-block">房井岩:来头的母亲和来头的情人都死于意外被杀</p><p class="ql-block">侯艳杰:我觉得小说情节很自然,没有太多的大张大合大起大落,波澜迭起的设置,很耐人回味。先生用细腻敏感的思维捕捉到主人公面对生死存亡时的愤懑犹疑挣扎,到最后的坚定,破釜沉舟的勇气描写的自然微妙,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房井岩:作者讴歌土地,更是讴歌土地上的人民。</p><p class="ql-block">李文明:日本鬼子并不让人们过安生日子,为了让他们更方便掠夺,拓宽道路,竟然逼佃户们把长出来的禾苗铲了。人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希望,就如同他们的孩子,他们怎么舍得自己亲手铲掉呢?艾老爹愤怒了,他的心在隐隐作痛,感觉这不是在挖肉,连他的心也一齐挖去了。五丁、七黑曾对他说的话在他的心里萌芽,郝老爷的遭遇激起了他的同情,他的拼老命的意志愈加坚强起来,他跳上一座半颓的坟顶,向议论纷纷的年青人宣讲,希望带动大家奋起反抗。结果他被巡警捉住了。他不怕牺牲,他宁愿牺牲也希望大家反抗。艾老爹没想到,他的冲动打乱了共产党的计划,他的号召没有得到大家的响应,他伤心了,失望了,但他仍对他培养大的虎头、来头充满信心,他尽管不理解儿子们的做法,但他支持儿子,最后和儿子一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p><p class="ql-block">烟雨平生:来头哥俩都喜欢杏子这是一条线,但这哥俩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哥哥为她复了仇,为自己正名,弟弟也走上了抗日的道路。</p><p class="ql-block">刘丽婷:端木代表着中国文学健康力量的决绝和坚韧, 他只是想借“大地” 来表达他对故土“海”一般的深情,表达他抗日的愿望,让作品呈现出一种十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p> <p class="ql-block">侯艳杰:来头也在残酷的斗争中逐渐成长,越来越坚定。在五丁,老金的引导下,千千万万被奴役被压迫的民众觉醒了,拥有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果敢和奋不顾身的决绝。仇恨唤起了他们的血性,勇敢和韧性。他们拿起武器,在这片生长着红高粱的大地的海上,惊涛拍岸,卷起千堆“血”。房井岩:《大地的海》中作者不仅描写了故乡人民对土地的无限热爱,更描写了他们在自己的土地被敌人侵占的时候挺身而出,反抗侵略者,用生命来保卫自己的土地。</p><p class="ql-block">陈正中:小说有两个情节主线,一个是爱情故事,一个是暴动的故事岁月静好:@匆匆那年  大地如海,人民自发的武装暴动如潮涌动,寄予着作家的民族意识!</p><p class="ql-block">李文明:端木就是把故事情节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个春天,荒凉而又辽阔的昌图大地上这样的时间空间背景下徐徐展开的。在我们东北,日历已经翻到了春天,可雪还没有消融殆尽,北风能吹得骨头发颤,刚暖两天可能又下一场大雪。我觉得“春寒料峭”“倒春寒”“春风刺骨”这些词都是描写我们东北的春天的。每年春天,我都会想起李清照的“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放在我们东北最应景。毛主席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写的也是北方的寒梅傲然挺立在风雪中迎接春天到来的画面。毛主席这首《卜算子 咏梅》大概是在北京写的,在北京更北的东北,在昌图这片辽阔的大地,是没有梅花的,实在是没有的。端木说,如有,那一片娇嫩的梅花,也要从这光秃秃的字面上给滑掉的。说实在的,我也没有看到过有寒梅,最早看到的干枝梅要在五月下旬怒放,那实在已是暮春了。虽然没有梅花,但火热的黑土地上的刺榆、松树、白草等等一切生命,也都在热切地期盼着春天的到来。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春天来了,春天永远是不骗人的。端木先生把家乡的土地革命运动放在春天来写,这一美好的象征贯穿小说始终,写出了人们的希望,给人玩味不尽的感受,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Good蕾🧸:“人类的憎恨是建筑在对于美的珍惜的爱上。”如果说,一个人的反抗是想要推翻悲惨命运的个人的原始冲动,那么,一片土地上的一群人的反抗就是土地的精神。“以曾经哺养过大地的锄头去斩断自己血汗所滋生的小苗”,这是最荒唐、最残酷的事,他们被生存的无力感裹挟,血里凝着仇恨的味道,带着对土地虔诚的依赖,摸索着黑暗夹缝中一丝爱的光亮,用“风干鱼片似的”身躯挣脱头顶压迫者的铁蹄,在这个地方“自信的、横暴的”风的鼓舞下,投入到了斗争的海。在2024年1月的最后一天,让我们一起追忆旧时光,感受端木先生笔下黑土地的厚重,缅怀那些朴素、鲜活、血性的东北汉子;同时,也让我们一起期待春天,去创造,去耕耘,去灌溉,收获桃李满园。</p><p class="ql-block">侯艳杰:经历了一系列的生死离别,绝望、重生,所有的哀愁和怨怼,所有的丑恶和倒行逆施都将被大地的海吞没。莲花泡的春天来了......</p><p class="ql-block">房井岩:先看对艾老爹的一段描写。“远远有三匹马走来了……都一字形的散开踏着青苗而艾老爹一腔的喜悦都零落了,脸在痉挛,灰白的胡须悚悚有声的在抖动着。”“天打五雷轰的,不知道农夫的血汗吗?这地多不容易呀?——他眼里冒着火星,他不知不觉握紧了手里的镐头。”“一定的,给他开瓢(将脑袋打碎),他们踏着我的心了!” 后来艾老爹不满被剥削被压榨,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修道,领头反抗被警察抓了起来。</p><p class="ql-block">艾老爹愤怒了,同样来头和更多的人也因此愤怒了,在五丁和高丽金的带领下,莲花泡的人们和被解救的囚犯们一起,先后同伪警察和日本侵略者进行武装斗争。“生死的斗争在高粱地和豆田里排演起来了。骚动和混淆扰成一片。杀呀……杀呀的声音,不绝于耳。田野里露出虐杀的凶狠的面孔,复仇的血液到处零乱的飞着。枪弹以人类的肉体为喜悦的墓穴,任性的挖掘。狂野而发光的眼睛随着喊声胀大……大地变成血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云: 大地的海的全文,是端木蕻良对土地的爱情的自白,是写给土地的恋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侯艳杰:艾老爹是一个佃农。对不熟悉的事物秉持“执拗的不信任与仇视的反抗”,他慈祥傲慢,悲哀倔强,对于土地有着对母亲般的眷恋和深沉,血脉相依。细腻的感情要靠粗鲁的手势和语言来表达。既有鲁莽暴躁血性的一面,他不善于表达,心疼妻子孩子,表面上还要骂骂咧咧。对于巡警也是义愤填膺,有其强悍的反抗意识;也有淳朴善良的一面。杏子死后,他摒弃了原有的成见,像对亲生女儿一样安葬了她。在经历了一切不幸后,从殷切的热情退回到一个失意的冷落之中,选择打落牙齿和血吞的隐忍,最后还是被来头身上那种犷悍蛮野的生命强力感染。</p><p class="ql-block">房井岩:这大地既是大地之子的母亲,同时又是埋葬侵略者的汪洋大海。面对胜利到来的时刻,“来头如同一个劫后复苏的船长似的,向大地的海洋看了一眼,心里充满了悲壮的凄凉”“如今第一次对这大地发出了另一种感情。他觉着从前他们爱好着这大地,不过是被压迫与割扎之后一种劳苦的申诉而已,想由于勤去解除痛苦。而那自然的大口,却毫不怜悯他们是为了后边何等恐怖的追击而向大地逃避,仍然贪婪的扩张开去,将他们的血肉吞进” </p><p class="ql-block">陈正中:土地的命运就是人的命运,因为修路土地将被剥夺,所以反抗。</p><p class="ql-block">侯艳杰:出身于地主家庭的端木,他是深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的。把大地比喻成母亲,书中的来头自然就是以大地之子的形象出现的:有哥萨克式的顽健,雄伟、劲直、野性、固执、孤独、坚韧、粗糙、挺拔,有着不可阻挡的蓬勃力量。对于杏子既爱又踌躇,那种矛盾与迷茫,无法言说的悲哀剪不断,理还乱。</p> <p class="ql-block">刘丽婷:有爱情,有战争,既柔情又血性。</p><p class="ql-block">白云: 我读完此书,觉得艾老爹就像身边最普通又最朴实的实在太可爱的父辈。</p><p class="ql-block">李文明:艾老爹在此时此刻觉醒了,他勇敢地抗争,但他是个体的,他对村民充满了信任,他相信他带头,大家就会响应。他是老辈农民形象的代表。虽然他一开始不理解儿子,但他相信儿子,最后和儿子一起走上革命道路。</p><p class="ql-block">Good蕾🧸:@匆匆那年 对土地的爱,对外来入侵的刻骨的恨,矛盾冲突,迸发出文学创作的火花</p><p class="ql-block">房井岩:是的,这个人就是我们常见的东北老一辈人的形象</p><p class="ql-block">房井岩:鲁莽固执是他和别人不同的个性</p><p class="ql-block">Good蕾🧸:我也会在儿时的长辈中寻找作品中人物的身影</p><p class="ql-block">房井岩:在描写以艾老爹、来头为首的农民同敌人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作者自始至终都对这些农民充满同情,充满希望,充满赞美。正是因为这些纯朴的农民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才豁出命来去保护她,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他们赖以生命的依靠,没有土地,就没有了吃饭的粮米,所以才热爱她,依恋她,并用生命来悍卫她。</p><p class="ql-block">侯艳杰:其实,虎头出场不多,纵然他有为虎作伥的一面,但在杏子被害这件事上还是展现出了血性男儿的的一面。还有张大个子正直单纯,可爱有趣,心无城府。人类的文明是觉醒推动的。余华在《一个地主的死》里讲一个不务正业地主的儿子王香火,被他老子骂成“孽子”,但就是这个父亲口中的败家儿子在被日军抓去带路时,一路目睹了日军的暴行,毅然将日军带到一个孤岛,并让乡亲们毁掉了所有的桥,最后被走投无路,气急败坏的鬼子杀掉。自古英雄出炼狱。他不是天生的英雄,或许也没想过成为英雄,只是屈辱刺激了善良的本性,良知觉醒,为了那些无辜的人不再遭受凌辱,义无反顾地走向不归路。</p><p class="ql-block">烟雨平生:这也说明人的觉醒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觉醒的过程,包括来头刚开始也是有些鲁莽的,但在反思的过程中一步步成长。</p><p class="ql-block">房井岩:作者描写了以艾老爹、来头父子为代表的一大批丧失了土地的农民,尤其艾老爸、郝老爷、朱万等老一辈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农民对土地深情,作者把他们比作大地的儿子,“他们都生在土地上,都是土地的儿子”“只有土才是儿子的真正的母亲”,“大地育养了他们,作他们的摇蓝、保姆、奶子。看他们睡眠、长大、粗茁、粗鲁的大笑……”“母亲把初生的婴儿的肚脐带埋藏了,报告大地的儿子已经来到人间,这便是人与地所立的永约,是有记号的。人们把自身和母亲共同呼吸的血管,在降世的第一天割断,埋在地上,这就可作为人与地立约的记号。”他把大地看成母亲,他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看成是大地之子,他精辟地表述了大地之于大地之子之重要,认真而别致地理顺了大地和大地之子的关系,精彩绝伦的比喻,让大地之子从大地本身感到一种力量和温暖。</p><p class="ql-block">曹革成:端木蕻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不是以故事情节取胜,而是以浓重的艺术描写为其特征。他的许多小说对于急于追求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喜爱如英国狄更斯、法国大仲马和巴尔扎克、香港金庸等等这样作家的读者肯定要失望了。他是能把一个严肃的题材用浓墨重彩的描写来体现,形成他的文体作家的主要特征!如《大地的海》小说是描写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地区后,广大农民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组织起来,拿起武器,保卫土地,反侵略反剥削的故事。情节是为修一条便于日本侵略者掠夺物资,运输军事的公路,日伪统治者逼迫农民将路边一丈宽长得好好的青苗铲去。被迫修路的农民在共产党员五丁、金德水等囚犯秘密接触中,得到教育,终于与300多名修路囚犯一起拿起武器暴动,从此走向抗日斗争的战场。这样一个严肃、沉重的题材,在端木的笔下,却是用时而粗犷时而温馨的不同笔调勾勒出一出大剧。正如著名作家王统照所指出的:“作者以他特有的雄健而又’冷艳’之笔给我们画出了伟大沉郁的原野和朴厚坚强的人民。”如果把书中浓墨渲染的文字去掉,估计这部小说也就六七万字可以完成,但这就不是端木蕻良的风格的作品了。岁月静好:民族意识不是一朝觉醒,有自发,有领导,更有唤醒。</p><p class="ql-block">侯艳杰:来头对艾老爹说,你仔细的想一想吧,我们过的是奴隶的生活啊,我们不是在枪炮之中死去,也是在他们生吞活剥之下死去……这样的死只有一代,那样的死要蔓延到三四代……无数代呀,还得经过同样的这一次,否则永远好不了!</p><p class="ql-block">烟雨平生:对于虎头的描写,我的感觉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人固有不好的一面,但底子里是一颗善良的心,不屈的心,我的预想是他会去找革命的队伍,最后成为一个洗心革面的人,我想作者的预期的,人不能生来就好,生来就恶,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改变后的我认为教育意义才更大。</p><p class="ql-block">侯艳杰:学者赵园说先生的小说“雄放中和着一缕忧郁,辽阔中渗着一点哀愁”。《大地的海》正是如此。先生笔调细致,用流畅浓郁的主观抒情诗化的色彩铺陈出一幅神秘永恒,天苍苍,野茫茫的宏大画卷。自然景观色彩斑斓,不惜浓墨重彩,情绪描写温深徐婉,婉约含蓄,忧郁中涌动一种力量。</p><p class="ql-block">🕛 嚎嚎嬡~me🔚:虎头的转变,来头的成长都是以鲜血铺就的。</p><p class="ql-block">白云: 只有“干”那一条才是活路,抗路暴动初步胜利让来头领悟到斗争意义,提振了斗争精神。</p><p class="ql-block">侯艳杰:土地是母亲,母亲受到伤害践踏,儿子没有不保护的道理。</p><p class="ql-block">白云: 这就是“地之子”的真正面型。</p><p class="ql-block">侯艳杰:大地之子首先要热爱他分母亲,他可以是忧郁的,犹豫的,但关键时刻是可以挺身而出的。《大地的海》字里行间都是强烈的时代感和忧患意识,写尽了科尔沁旗大草原上的跌宕起伏,农民的悲愤情仇,忧伤绝望到觉醒反抗。</p> <p class="ql-block">五讨论《大地的海》的语言特色</p><p class="ql-block">房井岩:作者满怀激情,用动人的文笔,用诗化的语言,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描写现实,借以抒发自己对家乡这片黑土地的热爱,极尽能事的讴歌深爱着的故乡的土地。岁月静好:《草原》中的丁宁不具有真正“地之子”的素质,大山是一个“未完成的性格”,但来头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真正的大地之子,他出身于以土地为生的农民阶层,他理解土地,热爱土地,也能以彻底斗争精神奉献土地。</p><p class="ql-block">侯艳杰:先生说过来头就是大山扩大了写的。诗意的语言是先生最大的特色,先生的语言时而粗犷雄浑,时而温婉细腻;时而精炼简洁,时而凝重繁复。关东的豪放,传统的瑰丽,西方的睿智融会贯通,生动而富有艺术魅力,笔调细腻不放过每一丝细微的情绪,牵动他的读者和他一起领略时代的动荡。写一支晨风“如它高兴,准可从这一端吹到地平线的尽头,不会在途中碰见一星儿的挫折”;写刺榆“认为开花是多余的事,展叶子也是奢侈的装饰”,有种先声夺人的魅力。</p><p class="ql-block">房井岩:先生说这土地是“淌着黑色的血液的”,对泥土充满无尽的情感。</p><p class="ql-block">陈正中:所以杨义先生说端木是“大地的行吟诗人”</p> <p class="ql-block">曹革成:端木蕻良当年在文坛上一出现,就形成了自己一种鲜明的风格与特征。他1985年给现代派作家施蛰存信里明确提到:“早想”和施蛰存探讨“我们的现实主义应该包括现代主义文学,这样现实主义文学才有生命。”又说:现实主义要发展,它应该容纳现代主义在内。“现代文学的基础还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我国如果承认现代主义这个文学流派的话,应该说它已经经过我们的民族化。”信中他举了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来说明。其实,端木自从事文学创作以来,他就是秉承他自己的这种认识;并且在他写的实主义作品里,娴熟的运用了许多现代派的技巧,使他的小说里充分体现了这种民族化的成份。如《大地的海》里主要提到和描写艾老爹和来头父子参与的农事活动有三场:5月刨地下种,入夏松土除草和被迫毁苗平土。随着不同情境,人物情感在不断地变化,而使他手中的锄头也产生了轻重的变化、快慢的变化和力度的变化等等。进而又影响到了土壤松动、深浅,由此甚至产生颜色的变化,进而影响播种快慢、深浅的变化,以及除草的变化、护苗的变化等等。这些拟人化描写,不但注意存在的变化,特别注意到光线的变化,甚至让物也有了情感变化:轻松的、愉悦的、渴望的、惊讶的、悲哀的、愤怒的等等!而这一系列的变化描写中,反过来又展示了人的心态复杂变化。如此精细的描述,一是不得不佩服作者少年时代在家乡,对农民一年四季耕种与收获过程的观察,是那样严谨、细致入微;二是这一系列人与土地、种子、青苗变化描写是反复运用了现代派手法,但这种千变万化描写中的人与物都是典型的东北农村的,因而是完全民族化的现代派技巧的运用;三是他创作中的令人惊讶的丰富联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真是无与伦比的!</p><p class="ql-block">侯艳杰:浓郁的风土人情和方言是先生的另一特点,渲染出强烈的地方色彩,乡音乡情如临其境。例如鼓动叫煽惑,聊天叫唠嗑,半大猪叫喀啷,小长工叫半拉子,胃口好叫上食,邻居叫介比邻右,不靠谱叫不着约(yao)行,火柴叫取灯儿,马马虎虎叫行(hang)忽,灶坑与火炕毗连之处叫喉脖眼儿,愁闷叫熬躁等等不胜枚举。行业密语、民间歌谣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为无声的文字叙述增添了奇异的声音效果和浓烈的乡土气息。诗意与地域性兼容并蓄,独树一帜的语言,足见其文字功底,游刃有余。</p><p class="ql-block">房井岩:正如作者所说:“我写的都是一些关于土壤的故事”,“人类和土壤斗争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间”“人类有很好的文化是开辟了土地以后的事”,但写的土壤,则是关东大地的土壤,他写的土地则是家乡草原的土地,作者对生他养他的土地充满深情的描绘,“跟着生活的苦辛,我的生命,是降落在伟大的关东草原上。那万里的广漠,无比的荒凉,那红胡子粗犷的大脸,哥萨克式的顽健的雇农,蒙古狗的深夜的惨阴的吠号和胡三仙姑的荒诞的传说……这一切奇异的怪忒的草原的构图”“是我的故乡给我亲切的哺乳。”</p><p class="ql-block">陈正中:《大地的海》写人物用“寂寞”“荒凉”“虚无”一类的词很多,象征着人物命运</p><p class="ql-block">房井岩:他写大地的辽远,写大地的空旷,但同样写大地的荒凉,写大地的寂静,他带着理想主义色彩来描写现实,怀着忧郁的心情来写土地,使我们初读作品时感觉很受压抑,好象他在刻意烘托某种气氛,在这种气氛中人们的情感最终应该得到一种怎样的释放,也许他是在为后文莲花泡农民和被解救的犯人们为土地和自由的斗争而埋下伏笔。侯艳杰:被裹挟在时代的巨浪中,纵然新旧思想的冲突,让他忧郁深沉,但依然有火一样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陈正中:映照人物的内心就是压抑、忧郁、苦闷、彷徨。</p><p class="ql-block">蔡中华:他把历史情境和语境氛围生动地呈现给读者。</p><p class="ql-block">房井岩:有一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侯艳杰:这是那个时代赋予人的情感上的折磨但我还是喜欢那句话: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p><p class="ql-block">房井岩:他把故乡比作母亲,把对母亲的爱化作对大地的款款深情,他说,“我常想,这被世界艳称着的沃土——黑色的草原的怒海,该用她悠长的历史吞食了多少善良的灵魂?他们以儿子对母亲的爱来用铲、用锄、用镰刀来侍奉大地,大地无声,大地渴了喝他们的血,大地土壤瘠薄了时,他们将血输运给她。”</p><p class="ql-block">曹革成:端木在哪一种心情下写(大地的海》的问题的回答,可以从《时代文学》上找到。《大地的海》作者在一篇文章《土地的誓言》里说:"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我的心便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我在那稻棵上捉过蚱蜢,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四野漂起....到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了,麻雀吃厌这个那个到处飞,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多么丰饶,多么美丽,没有人能忘记了她。神话似的丰饶,不可信的美丽,异教徒的魅惑。我必为它战斗到底。比拜伦为希腊更要热情。”《大地的海便是作者在这种心情之下写出的一部长篇小说》①虽然是广告,也道出了真实,从广告的引文中,可以知道端木写《大地的海》基于一个动机:“为她(指土地)战斗到底。”1941年11月1日出版的《时代文学》第5、第6号合刊上,有一则《大地的海》的广告。《时代文学》由端耑木蕻良编辑,这广告可能是端木白己拟的。</p><p class="ql-block">白云: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造人,亦境由心生,所以说他把历史情境和语境氛围交织着呈现在读者面前。</p><p class="ql-block">侯艳杰: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我觉得鲁迅先生的这首诗很适合。</p><p class="ql-block">房井岩:《大地的海》是老先生用燃烧的热血写就的,也许就是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把憋了很久的情绪让它最终爆发出来,通篇的故事叙述都含着深深的情感,他是满怀深情来热爱并讴歌这片土地的。</p><p class="ql-block">白云:爱憎交织的复杂情感。就像岩浆在地下奔突。</p><p class="ql-block">橘子:还有一份唤醒。</p><p class="ql-block">侯艳杰:先生说,他的小说完成后寄给《作家》,被原封不动退了回来,又化名曹坪给鲁迅先生写信,得到热情关怀。</p><p class="ql-block">曹革成:我刚刚转发是香港刘以鬯先生生前的文字《评大地的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讨论《大地的海》的思想内涵。</p><p class="ql-block">房井岩:故事发生在东北地区的莲花泡,讲的是伪“满洲国”初期,日伪相互勾结,强迫农民铲除刚长出来的高粱苗来修筑公路,农民从被压迫到有组织的起来反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占领了东北三省,作者有家难回,被迫流亡关内,成了一个失去家乡的游子。</p><p class="ql-block">侯艳杰:特定历史环境下东北人民强烈的生命意识和苦难挣扎</p><p class="ql-block">白云: 端木蕻良在《科尔沁旗草原》投入的是憎,是打破旧制度的恨;在《大地的海》投入的爱,是创建新世界的情。这部小说讲的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势力渐渐侵入到了东北的边远乡村,生活在荒原莲花泡上的农民精心伺弄,熬过天灾盼到小苗出土,拔节旺长,日军却要筑路占地毁苗,强征民工修路,以艾老爹和来头为代表的农民们忍无可忍,他们在由狱中押出来做劳役的革命者五丁等人的领导下,拿起铁锨、大刀、长矛、土枪举行了暴动,最后与劫下的300名囚犯一起,组成义勇军大队,在深山老林里开展抗日武装斗争。蔡中华:长篇小说《大地的海》端木蕻良于1936年创作,1938年出版。当时东北已经沦陷,华北岌岌可危,辽水在愤怒,黄河在咆哮。《大地的海》用史诗般的语言,写出来东北人民一直在抗争,一直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们不甘做亡国奴,他们的苦难境遇需要全中国人看到,需要争取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抗争到底。</p> <p class="ql-block">王翰夫:大家讨论的自由、积极、热烈,看来大家是有备而来,我羡慕更佩服!《大地的海》是端木老先生继《科尔沁旗草原》后的第二部关于故乡土地的长篇小说。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中大写东北的最高成就,具体地说,描写昌图一带的风土人情、沧桑过往的最典型的力作!我十分赞同刘丽婷书记的观点,作者借“大地” 来表达他对故土“海” 一般的深情,表达他深沉的感情,作品呈现出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再加强烈的忧患意识。 </p><p class="ql-block">侯艳杰:如果说《科尔沁旗草原》是挣扎的话,那么《大地的海》就是觉醒。</p> <p class="ql-block">王鹏山:从思想内涵上看,作者不仅是对家乡的土地“爱的深沉”,而是对热爱家乡的、正在抗争正在保卫家园的家乡人的热爱和歌颂。</p><p class="ql-block">白云: 继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端木蕻良在1936年写就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l说《大地的海》。“我本计划着写四个长篇,在情绪上有一贯的发展,在人物上并无串联。”“《大地的海》便是四姐妹中的第二个。”(见《大地的海·后记》)有了《科尔沁旗草原》与《大地的海》的端木蕻良,已无愧于被称为“专门为了写出土地的历史”的小说家了。</p><p class="ql-block">陈正中:农民觉醒,民族解放。</p><p class="ql-block">侯艳杰:其实《大地的海》之前还有一部《集体咆哮》,但遗失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烟雨遥:是先生在写给鲁迅的信中提到的烟雨遥:以天津事变中的学生运动为主题,二十五万字,可惜了</span></p><p class="ql-block">延鑫:东北广大底层人民反侵略反剥削的觉醒。</p><p class="ql-block">白云: 两部小说在情节上的关联和情绪上的发展,成就“土地”系列。</p><p class="ql-block">侯艳杰:对,是人在面对土地变革,时代变革时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从茫然到觉醒到坚定</p><p class="ql-block">李文明:先生通过展现人物的精神和命运。赞美和讴歌了东北人民的觉醒抗争精神,也是对迷茫中人们的唤醒房井岩:作者流亡期间,对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他热爱故土,依恋故土,并用笔来讴歌故土;他歌颂家乡,歌颂家乡人民,歌颂家乡人民同侵略者英勇斗争的精神。事实上,端木蕻良是在用笔同敌人进行战斗的,他是文化战线上的抗日英雄。</p><p class="ql-block">白云:端木先生文字的力量一如故乡土地给予人的生存意志。</p><p class="ql-block">侯艳杰:先生用细腻忧郁的笔调诠释农民与大地唇齿相依的关系。</p><p class="ql-block">白云: 真正的大地之子必生于土地,又反哺于土地。</p> <p class="ql-block">邱立新:民众就是大海,民众是土地涨潮的大海,意在有力地揭示人民的觉醒与斗争的这一片海,将淹没侵略者的铁蹄压迫,让他们葬身在这一片海,是抗日小说主题。房井岩:端木老是我国早期文化战线上抗日的文人之一。</p><p class="ql-block">侯艳杰:大地所育,终归大地。或许是亘古不变的轮回。陈正中:下面大家总结一下对《大地的海》的总体感受。</p><p class="ql-block">房井岩:读过之后,有了强列的爱国爱乡爱土地意识。</p><p class="ql-block">白云:无疑,在《大地的海》这部小说中,来头作为“地之子”的人物形象是鲜明而饱满的。端木蕻良懂得,写出了大地之子的真实面型,也就写出了真实的土地,写出了土地的未来。从科尔沁旗草原的出走到大地的海的怒吼,比照丁宁和来头两个典型形象,我们不难读懂作者寄予其中的对土地大爱大憎的感情基调和走向,也能更加真切地理解和热爱我们脚下历经沧桑,仍然辽阔而厚重的中华大地。这是端木蕻良“土地”系列小说的文化价值所在,亦是我们今天乃至未来阅读和推广端木作品的意义所在。</p><p class="ql-block">侯艳杰:《大地的海》讲述了莲花泡这片土地上辛勤劳动的农民,在日伪的压迫下展开风起云涌的斗争故事,表现了特定历史环境下关东人民强烈的生命意识和苦难挣扎。表达了先生对于家族、乡土、民族国家的一种复杂情结,寄予了他对家乡地理的持续关切和不懈言说。字里行间细腻深沉,一如他洋洋洒洒酣畅淋漓的史诗风格,传奇而浪漫。先生有敏锐的洞察力,笔法既老道浑厚,又纯情忧郁。</p><p class="ql-block">王国军:爱端木先生,爱其作品,更爱端木先生笔下的这片土地革成:多年以后又一次认真阅读端木早年作品,还是被他当年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的激情所深深感动!李文明:读端木的书,好像在读祖辈的故事,更加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感受着作者优美的文字,想象着家乡这片热土上生活着的勇敢智慧的人们,我更加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热土和人民。感谢陈镇长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读书分享的好机会,跟大家学到了很多,今晚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侯艳杰:对于昌图三四年十代的风土人情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p><p class="ql-block">陈正中:端木的小说和西方的有些小说很像:不是以情节取胜,甚至有些意识流,它给你很多想象的空间,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尾,但感情是真挚的,书写是细腻的,语言是丰富的。</p> <p class="ql-block">白云:端木蕻良作品有译作吗?</p><p class="ql-block">房井岩:一次又一次被端木老热烈的情绪所感染,他对家乡对土地的爱得深沉,也爱得热烈,他对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土地都了如指掌,激起了我对故乡以往的强烈兴趣,老先生的作品,所感染的不仅是这种热爱家乡的情感,更是指引我们研究昌图家乡过往的方向标。</p><p class="ql-block">王鹏山:土地是家乡的父老兄弟,大海是广阔的爱国热情,土地是争相抢夺的资源,大海是觉醒者的抗争,土地是赖以生存的生命,大海是追寻解放的波涛汹涌。</p><p class="ql-block">王翰夫:总体感悟:如椽大笔写家乡,情系故土爱无疆。开边拓土风云起,三十年代透哀伤。国恨家仇成过往,乡音俗语刻沧桑。重温前辈血泪史,盛世中华运未央!</p><p class="ql-block">曹革成:他用现代派手法来表现实主义作品的特征,应该好好研究与宣传。这是与许多其他作家根本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p><p class="ql-block">陈正中: 有英语版。</p><p class="ql-block">橘子:受益匪浅,回味无穷,激发深耕端木作品的热情!</p><p class="ql-block">蔡中华:端木蕻良的小说呈现给人的,不仅有峥嵘岁月的风云往事,也充满着美丽的风景描写和丰盈的情感世界。因而后来的文学史家们在谈到他作品的时候,常以“史诗”二字概括。今天获益匪浅,学到很多。</p><p class="ql-block">王鹏山:小说中的方言对小说的传播和影响力或许是有障碍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这也是端木作品一个显著的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侯艳杰:《遥远的风沙》里胡子的黑话先生都运用自如。</p><p class="ql-block">王翰夫:我也同感,读端木的书,好像在读祖辈的故事。带我们走进家乡的沧桑,感受作者独特的血泪文字,咀嚼着家乡热土上活着的先人的苦难,更加热爱故园!</p><p class="ql-block">陈正中:好的!谢谢各位老师的热情参与,今天让我们对《大地的海》有更深入的了解,从你们的讨论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下月我们讨论《新都花絮》!</p> <p class="ql-block">郭子丹:在《端木蕻良文集》中,有一篇引人注目的作品,题为《大地的海》。这篇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大地和海洋之间的关系,给人们带来了深思。文章开篇,端木蕻良以华丽而精细的笔触描绘了大地的壮美景象。他提到大地的广袤无垠,山川起伏,森林蓊郁,湖泊波光粼粼。大地是人类的家园,承载着九州百姓的生活和希望。然而,端木蕻良并不仅仅停留在对大地的描绘上,他将目光转向了大地的另一面,斗争的力量!作者以动人的语言描述了海洋的浩渺与无垠。他说海洋是大地的另一种表情,是大地的海。海洋散发着神秘的蓝色,无边无际的波涛中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生命。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将海洋比喻为大地的心灵,每一滴水珍贵而独特,承载着大地的记忆与希望。在《大地的海》这篇文章中,端木蕻良提出了一个深刻的思考:大地与海洋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他指出,大地的山川蜿蜒,有如海洋的波涛;大地的湖泊,如同海洋的眼泪。大地和海洋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地球这个宏大的生命体。还有对家国的情怀!在《端木蕻良文集》中,《大地的海》这篇文章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引发了人们对大地和海的深思。以上是对《端木蕻良文集》中《大地的海》的思考。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辽宁石頭:端木蕻良老师写的著作《大地的海》,深刻描写了当时辽北昌图的风土人情以及地域名称、人物细致刻划、抵制日寇热血奔腾;端木蕻良老师无论走到哪里都心兮家乡一草一木以及在日寇蹂躏下的东北父老乡亲,体现了他爱国爱民的情怀,内容细致的对话仿佛就发生在眼前;端木蕻良老师思想境界崇高,爱民于水火,身在异乡深情惦念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为抗日摇旗呐喊;端木蕻良老师是近现代东北文学界的瑰宝,全国文学界的先进文化思想的领军人物,我们大昌图的骄傲!让我们传承端木蕻良文化精神,继续发觉和深入研究端木先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满怀热情又心怀敬畏,生活的曼妙美好一定会穿越时间的河流盈于眼前、达于脚下。</p> <p class="ql-block">也曾鴜鹭湖畔寻找先生之忧郁,也曾苦芹亭边试图感受先生之气息,然时空易换,岁月更迭,纵江山代代才人出,这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因先生而世人皆知,也牢记先生之音容,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生逢盛世,土地田园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里道法自然的生活哲学,以及对于悠然乡野田园质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辗转反思,不禁会心一笑。整理此文,致敬先生,以及脚下这片养我血肉,蓬勃着生命张力的土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