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猗园”,取自《诗经》中“绿竹猗猗”一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古猗园”。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 戏鹅池景区位于古猗园的中心地带,戏鹅池因池内有白鹅成群而得名。 戏鹅池的北面是一个三面临水的船型建筑,为石舫,又名不系舟,建于明代。 十分春水双檐影,百叶莲花七里香。 戏鹅池东南岸与石舫相望的是浮筠阁,原是竹榭,俗称“竹节亭”,半浮于水,小巧玲珑。 浮筠阁后有一土山,称“竹枝山”,山顶上有一方亭。它不同于一般亭阁飞檐高翘,而是在三只角上伸出拳头,东北则缺一角。这是“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南翔人民造了这座缺东北角的“缺角亭”,并取名“补阙亭”。 白鹤亭,顶端白鹤停立,展翅欲往南飞,是根据古代“白鹤南翔”传说而建此亭,南翔地名亦由此而来。<div>相传有一个农民种地时掘到一块一丈见方的巨石,随即有两只仙鹤飞来停留上面。有个叫德齐的和尚看见了,便认定此处是“佛地仙迹”,于是天天乘仙鹤四处化缘集资,在此兴建了白鹤云翔寺。待寺庙修毕,德齐和尚随仙鹤乘风翩然南飞而去,从此了无踪迹。</div> 池东面的梅花厅为全木结构,墨柱紫窗,窗格精巧,均由梅花图案精雕嵌镶,飞檐古朴,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建筑,四周遍植梅花。 逸野堂是古猗园的主要建筑。 也是腊梅的主要观赏地。 <div><br></div> 园内有一对唐代石经幢,一个位于南厅前,一个位于园内微音阁前。<div>微音阁前的唐经幢是本市现存最完整的经幢之一,建于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建成,历时八年完工。1959年移入古猗园内,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此经幢高约十米,仰莲基座,四大天王坐立其顶,各节为束腰莲花瓣,出于盛唐工艺,造型秀丽、雕凿精美,人物形态丰腴典雅、雍容自若,各种纹饰简洁传神、装饰性强,乃典型唐代雕饰风格。<br></div> <div>南厅前的唐经幢。该经幢于唐咸通八年(867年)开凿,乾符二年(875 年)落成,原高十米,1968年夏,遭雷击,上部三分之一被毁。<br></div> 万安塔原在南翔镇西南的泰定万安寺内,损毁得只剩三层塔身,1988年修复后移入古猗园内。由于万安寺有“槎溪泰定万安寺”之称,推定万安寺应建于元代泰定年间。修复后的万安塔为一座平面八角形仿砖木结构楼阁式石塔,五级通高约8米左右,塔置于青石铺就基础之上,四周设石刻围栏防护。 荷花池中的普同塔是宋代旧物,迄今已有七百八十多年的历史。1959移置于古猗园。高约二米,平面为六角形,用多块石刻堆建而成。 鸳鸯湖景区水面约15亩,以长18米,宽4米的九曲桥分隔东西两湖。九曲桥拦腰浮于湖面,与东面柳荫桥遥遥相望,桥面中部是造型玲珑剔透的湖心亭,又名镇蛇亭。 古猗园的亭台楼阁多临水而建,与水景配合,体现了“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的意境。 这些建筑既是风景点缀,又是观赏风景和遮风避雨休息之处,以曲折长廊花墙分隔,形成大小不等的自由变化的自然空间。 建筑平面形式多种多样,立体造型变化多端,体现江南园林建筑精巧自由活泼的特点。 小瓦覆顶,屋脊镂空,各种斗拱、飞檐翘角、门窗式样、雕刻装饰,油漆粉刷色彩简朴素雅,具有明代园林建筑艺术风格。 谢谢观看,希望这张地图能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