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南沿海行之南靖土楼

林舒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的福建东南沿海行按设计路线抵达了漳州,到漳州主要是一探这里的客家土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甫抵漳州,我们便以550元一天的价格,预定了一辆出租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从漳州市区到南靖大约80多千米,再进山到土楼群景点也有二三十千米。那么,一个来回便有二百多千米的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不管如何,我们玩的就是一个开心,因而,我们在漳州以期待的心情住了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一大早就冒着雨从漳州出发,一路上雨下个不停,汽车走在山顶的路上时,往日就深不见底的山崖下一片迷濛,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此时倒像是在烟雾缭绕的水上行驶的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汽车穿过了南靖县城,便拐上了崎岖狭窄的山路。此时,雨忽地小了起来,放眼望去,山上山下一派葱绿,大块大块的树林在半山云雾缠绕中起起伏伏,星星散散的梯田沿着山脚从下往上,像是给大山割下了一道道花纹似的。此时,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从山洼处;从山岗稍平缓处开始零星地冒出一些或方、或圆、或檐角分明的建筑,在烟雨朦胧中看去,恰似从地上冒出来的蘑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之所以选择到南靖看土楼,是由于听说南靖的土楼是客家土楼中最具代表性、最原生态的。虽然这里的土楼大小比永定的小,但是到现在还依然保持着其本来的内在和外在的原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看南靖土楼你不得不来田螺坑,这里真的是藏在深山人未识,原生态得很。你看,我们的汽车也不知拐了多少弯,爬了多少个坡,这才终于可以让我们能够在半山腰上俯瞰到田螺坑的全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上阪村田螺坑自然村,距县城60千米,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是一个客家人的小聚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站在山顶的观景台俯视下去,透过时聚时散的雾气,只见由三个圆形土楼、一个椭圆形土楼和一个方形土楼组成的土楼群,它们互为依傍,依着山势,错落有致地排列、组合在一起;颇像一朵梅花般的开在群山环抱之中;又像当地人戏称的“四菜一汤”,你还不说,还真的有点像是土家人盛菜待客的八角土碗或大圆瓷碗,这比喻,真的没过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看客家土楼,必须要来看田螺坑的土楼这说法一点都不过份。田螺坑土楼群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是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它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整个群体的形成历时304年,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及椭圆的文昌楼五座土楼组成。听说,田螺坑土楼群一方四圆的土楼在建造时参照《考工记图》中的“明堂五室”进行规划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进行建造,是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所以,南靖的客家土楼值得你看;南靖田螺坑的客家土楼以及田螺坑这个村子(村子这个称呼不知是否恰当?姑且这样称呼吧。)你更应当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田螺坑具有代表性的这5座土楼均为3层土木结构,内通廊式,一层为厨房,二层大多为谷仓,三层为卧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在村子里;在土楼间来来回回、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仔细地观摩、端祥,寻找土楼的特色;审视最佳构图,力图将自己融入到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些土楼不愧是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它们大多是巧妙地采用了山区狭小的平地,选取当地随处可取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节约环保、坚固耐用、防御性强,较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听说这些土楼大多可居住200—700人,大多是聚族而居,土楼是过去还是防盗、防兽的防御“工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好奇地询问几个正在土楼内洗菜做饭的姐姐,为什么现在还住在土楼里,姐姐们争相说,你别看这些土楼只是简单的生土、卵石筑成,但是它春天不潮;夏天凉爽透气;冬天雨雪不侵。再者,同一楼内住的不是七大姑便是八大姨,相互好照应,冬年时节,各家各户将自己家的菜肴摆在厨房前,吃起的便是团圆流水席。似这般模样,那可是几百年修来的福分,你说,谁个愿意搬离。姐姐们的一番说道,说得我百般信服,千般向往。是啊!这一份浓浓的亲情,我等居久于钢筋水泥楼房之辈,缺之久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千百年来,客家人就是用这种看起来近乎原始的建筑方式,建成了庞大的土楼,成就了建筑史上的奇迹。南靖土楼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具有突出的文化、艺术、科学价值。在楼址选择上,充分考虑地质、水文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在材料选用上,强调就地取材、循环使用性,采用当地丰富的土、木、石;在结构手法上,以生土夯筑外墙与楼内木构架建造同步结合进行,讲究建筑的牢固性和居住的舒适性;在整体布局上,注重体现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礼教与家族平等和谐的秩序,并满足聚族而居于一楼的使用功能要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所以,土楼在传承和创新传统生土建筑工艺的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聚族而居文化传统的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实,田螺坑土楼景区并不单单是田螺坑一个村,顺着田螺坑山前的流水往前,依然有许多土楼井然有序地散布在溪流两岸,其中有一座最瞩目的便是裕昌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顺流而下,拐过几道弯,远远地就看见一座土黄色的圆楼,虽然看着有些其貌不扬,但不知怎么,总觉得有种特别的吸引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条溪石小道,从溪的这头连着那头,从上游一路欢腾跌落下来的水流,在这里竟然形成了一道小瀑布,哗哗的水声,碰上圆圆的土楼的楼壁,声音显得更柔和了。不知这是否和天坛的回音壁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总之,那一种柔和而顺的流水声,在这土楼面前听着很是治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裕昌楼是土木结构的楼,坐西朝东,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这座土楼一共有5层,高约20米,每层楼有54个房间,整座楼一共有270个房间。从楼下往上看,一间一间挨在一起,很是壮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站在天井,抬头望向头顶的天空,给你的是一种圆圆满满真真切切的圆,这正契合了我们华夏民族天圆地方的理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裕昌楼与别的土楼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你只要一进裕昌楼就能看到的单层祖堂,裕昌楼没有把祖堂放在大门对面的土楼一层,而是选择了天井的中心。这样无论从土楼的哪个角度来看,祖堂都在视野的中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居住在楼内为我们照相的大姐,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入她由原来的灶间改造成的工作室品茶,并且郑重地向我们展示了灶间里的“秘密”水井。原来裕昌楼除了中央天井有水井之外,后半楼每家每户的一楼灶间,都有一口水井。水井不大井口大约有一个汤碗大小,掀起盖在水井的一个小磁盘,一眼幽深的水井深不见底,大姐拿起水勺,舀上小半勺分给我们品尝,尽管时下正是冬季,但是我依然忍不住尝试了一下。“呵,清冽、甘甜”,我也想不出到底该如何描述那直透肺腑的井水,总之,我只能承认,自己从来没有饮过如此纯粹、纯净的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照相大姐细心地向我们介绍说: 裕昌楼有人叫它”东歪西斜”楼,因为三楼四楼的回廊支柱朝着顺时针的方向倾斜,而五楼的支柱则是朝着相反方向倾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裕昌楼整体还暗地里遵循五行的造型。整座楼被设计为间数不等的五大卦,而外墙有五个瞭望台、楼体五层结构、五个单元、五行排列,也许是寓意安居于此的人们五谷丰登、五福临门的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还真是,若非大姐的指点,我们还真的无法体验到我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所以,我们按照大姐的指点照相并拍下了《走进客家土楼》的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座座土楼,在阳光的映照下通体金黄,楼顶覆盖着一圈褪色的青瓦。土楼坐落在山脚,背靠青山,山上布满竹子等多种树木,葱郁青翠。青山夹峙,土楼就分外显眼。站在土楼外卵石铺成的平地上仰望土楼,雄壮浑厚,粗犷豪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望着眼前的一幢幢土楼,我不由得发出惊叹!几层楼高的的土楼,少说也有十多米吧,却居然能屹立数百年,实在不可思议。因为土楼的基座由大小不等的卵石混合生土夯筑而成,有些地方可以清楚地看出卵石浑圆的形状。土楼的基座一般都是高三几米,其作用是夯实土楼的基础,免得雨水冲刷,导致楼体不稳。基座外有一圈卵石筑成的台阶,避免积水,稳固基座。而往上的楼体采用当地的泥土夯筑而成,楼体粗糙,四周虽然已经出现一些细密的裂缝,但却没有丝毫松散的迹象,从而印证土楼非常坚固。土楼顶覆盖着一圈青瓦屋檐,用以遮挡雨淋。这松散的泥土如何能承受如此高的'楼体,而且百年不坏?我真佩服古人的胆识和智慧。楼体有一些小小的窗户,似乎是为了透光。土楼只有一个门,门道不宽,只可以容纳两人并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土楼,是个装满故事的圆。土楼藏于深山,人迹罕至,深山僻远,却环境优美,将青山作为屏,把绿树视为伞。你看,土楼前河水清澈,榕树枝叶繁茂,山鸟枝头欢歌,虬枝绿叶摇曳河面,天光云影游弋水中,这不是世外桃源,那我真的不知道世外桃源该是怎么的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土楼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大地上,闪烁着历史与文化的光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土楼是一座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建筑,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当我走进土楼的时候,就像走进了一个古朴而祥和的家园,感受到的是浓郁的中华历史文化的气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土楼仿佛是一座座文化之塔,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见证了我们伟大的历史与文明;它描绘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它记录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传承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信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来!一起走进南靖客家土楼!</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