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喜庆、团结、进取、腾飞。为迎接龙年新春的到来,在网上查找、收集了部分资料,编辑“美篇”,与朋友共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之所以受到炎黄子孙的尊崇,是因为与华夏文明的形成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人心目中,龙是一种神秘的宝物,不易见到,即使显现了也见首不见尾,或只见到只鳞片爪。而龙的出现,是天下太平的征兆,所以龙被人们视为天下间最大的吉祥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 “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 原始社会中,人们以某种自然物的图形作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和标志,称为图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腾信仰最早与祖先崇拜有关,在许多图腾神话中,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图腾作为标志,人们都崇拜他,作为本部落的保护神。同时,图腾也是一面旗帜用来区分部落与部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远古的神话,可以认为是一种宗教信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相传上古时代,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伏羲氏是中国神话史上第一个有别于原始人的智人,他教会子民结网捕鱼、狩猎畜牧;他发明结绳记事,继而创造书契;他夜观天象,记录气候变化,创立八卦、占卜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伏羲为三皇之首,三皇与五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并非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而是远古时期为人类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部落群体和首领,是后来人们对远古时代的杰出领袖人物的追尊和想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相传女娲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http://cdn.zuxun100.com/wenxian/216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头蛇身”的女娲形象,多与“人头蛇身”伏羲的形象并存于汉代画像石之中。显然,这种画像的出现,与两汉时人将女娲与伏羲并列的观念密切相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原始母系社会的时候,对于女性的生育能力是十分推崇的,因为人多意味着部落的兴盛,而蛇有强大的繁衍能力,因此对蛇的推崇自古便有,以蛇作为图腾,崇拜图腾以庇佑部落的行为在古代原始部落非常常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的特征是:蛇身、鱼鳞、麒麟头、鹿角、鹰爪、兔眼、牛耳、狗鼻的组合。龙图腾产生的基础应该与中华早期的蛇图腾崇拜有关,无论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应该是当时某个以蟒蛇为图腾的部落,逐渐壮大,慢慢吞并了以其他动物为图腾的部落,并吸取各个部落图腾上动物的特点加在自己的图腾上,最后形成的新的图腾符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对于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而言,“龙图腾”就是一个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积淀而成的共同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文化符号和标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字的演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的甲骨文(如上图),是一只弓着身体,张着大嘴的动物形象,然后它的头上有一个像帽子一样的东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人说甲骨文的这个字,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蜥蜴,头上长着锋利的角;也有人说这个其实是一条大蟒蛇,头上是一个倒过来的“王”字;还有人认为这个就是龙,头上的像帽子一样的东西是云或者闪电,他们认为龙其实在现实世界中存在过,只是后来因为什么原因灭绝了;也有人认为龙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们平常人看不到罢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摘自《从甲骨文演变到现代汉字,“龙”字代表了神秘且庄严的华夏图腾。》</span></p><p class="ql-block">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712718275204901&wfr=spider&for=pc)</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果所谓的“龙”最初就是一个蟒蛇形象的话,那甲骨文“龙”字的头上应该就是一个帽子,而且是巫师的帽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相同的我们看甲骨文的“凤”,也是一只大鸟头上顶着这样的一个帽子,这是神明的象征,不是现实中的动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新石器时代到商代,中国各地龙的基本形象类似,又各有特点,如有的有脚,有的没有。有学者认为龙的形象源于蛇,有人认为来源于鳄鱼,甚至有学者认为是马、蜥蜴等几种动物的综合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选自《龙年,寻找中国最早的“龙”》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8148833602088016&wfr=spider&for=pc)</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种细节上的差别和动物原型上的推测分歧,体现的是各聚落先民对的龙想象各有侧重。这些龙带有各地域聚落族群图腾崇拜的地方特色,是各地族群的集体信仰与想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选自《龙年,寻找中国最早的“龙”》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8148833602088016&wfr=spider&for=pc)</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7年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西水坡(6500——7000年前)在一个墓室中部的壮年男性骨架的左右两侧,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龙图案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腾飞。虎图案身长1.39米,高0.63米。虎头微低,圜目圆睁,张口露齿,虎尾下摆,四肢交替,如行走状,形下山之猛虎。墓主人的两侧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被考古学者验定为“中华第一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蚌壳摆塑龙虎图——既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蚌塑的龙形,又是最早的“四象”构图——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选自《百度百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就是近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古墓葬群的考古发现蚌壳摆塑龙(又称蚌壳龙)。 “中华第一龙”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在2000年(郑州工作期间)曾经专程到濮阳蚌壳龙遗址参观,对蚌壳龙印象深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龙的形象出现在陶器上,是距今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历史的发展,龙的形象逐渐丰富和完善,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绿松石龙形器是夏代石器,2002年在河南洛阳市偃师市二里头遗址VT15M3一处高等级贵族墓葬中出土,现展藏于中国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夏绿松石龙形器长64.5厘米,中部最宽处4厘米,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龙身略呈波状曲伏,中部出脊。由绿松石片组成的菱形主纹象征鳞纹,连续分布于全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夏绿松石龙形器的发现,证明了早在夏代的时候,先民们已经把龙作为图腾来崇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根据伏羲的天象理论,中国上古先民发明了“二十八星宿”天文理论(根据考古发现,中国古代“二十八星宿”天文理论形成于距今6500年前,即接近伏羲氏生活所在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其中 “东方苍龙”包含的七宿,连起来的形状像一条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https://www.163.com/dy/article/IJLME99K0513ULHN.htmlhttps://www.163.com/dy/article/IJLME99K0513ULHN.html)</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与中国古代天文观测中相互呼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青龙(或苍龙)是东方七星宿的总称,包括了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七个星宿。而其形状又极似龙形,称青龙。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摘自《百度百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而苍龙七宿的星象出没与降雨现象相互对应,因此古人认为是龙在掌管着降雨,于是龙就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毋庸置疑,中国古人早早就确立了龙的信仰和图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塔拉遗址(距今约5000——6000年),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两条红山玉龙被安放在博物馆中,无声地诉说着五千年文化的沉淀,使我们能够了解到那段久远却并未被尘封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玉镂雕螭龙合璧,战国,直径11cm,清宫旧藏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1987年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的蚌塑龙图,到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再到红山三星他拉村玉龙以及商周、秦汉等器物中的龙纹,可以清晰看到中国龙的形象一脉相承,进一步证明中华龙文化的源远流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随着龙图腾的出现,中国人的血缘和地缘的关系被打破,不再是以一姓一族来区分,而是都融合在一起了,所以我们今天都说我们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这个观念就是整个民族的观念,整个国家的观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的传说反映了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渴望和想象力。古人通过创造龙的传说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填补了他们对客观世界运行机制的不完整认识。这种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图腾的内涵丰富多样,既有神秘的一面,也有现实的一面。在神秘的一面,龙被视为一种具有超凡力量的神秘生物,可以呼风唤雨、驱邪避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图腾还出现在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如《山海经》、《封神演义》等,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了独特的龙图腾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有龙生九子、九子不成龙的传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古代中国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九表示极多。有一种说法说,这里并非指龙生了九子,而是泛指一个虚数。(选自《百度百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日常生活中,用来比喻同一父母所生的孩子,品德志趣,性格爱好,各不相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个说法意在表达即使是同一父母的后代,他们的性格、爱好、能力等方面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长,应该被尊重和接纳。可以延伸理解为即使是同一个家族、同一国家、同一文化背景的人,也会有各自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一种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也是对个性和差异的尊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它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其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仅以中国成语为例,成语中涉及到龙的(成语)到底有多少,恐怕没有人能够一下数的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叶公式人物,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比喻表面或口头上对某事物特别喜欢,实际上并不爱好,甚至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不但不爱好甚至还会惧怕它,反对它的人。(摘自《百度百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画龙点睛”后龙便破壁飞去的神话传说固然不可信,但点睛传神在艺术上的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的。做任何一件事情,无论之前做得如何出色,但是关键的那一步没有做好,可能一切都会等于零。所以要专注于事物的关键点,画好最后的点睛之笔,事物才能变得圆满。如果事物缺少了最美好的点缀,可能会黯淡无光,失去光彩。(摘自《百度百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鲤鱼跳龙门不仅指代了鲤鱼能够克服自然障碍的勇气和力量,也隐喻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迎接挑战的生活态度,以此表达对幸福生活、美好未来的祝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月二,龙抬头。敬龙庆贺、祈雨等活动体现了人们对龙力量的崇拜和对好运、丰收的祈愿。也是农业社会中春耕开始的标志,寄托了国人对未来丰收的渴望和感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装饰、雕龙、建筑里的龙吻、传统节日舞龙(舞龙灯)、吃龙须面、端午节龙舟赛,龙图画、龙书法、龙诗歌、龙歌曲等等,都反映了国人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丰衣足食的美好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与皇权本无关系,很长时间以来,它是一种神话形象或者民间信仰。我国民间认为龙是司雨之神,因此每遇旱年,民间求雨是祈福消灾、期盼丰年的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将龙视为皇权象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那时天子就将龙纹刻画在青铜器、旗帜和衣服上,但是“龙”并没有被皇室垄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龙成为皇帝的象征,被称为“真龙天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胜说出这番话时,正值秦朝末年,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封建等级制度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和不满——“龙”不是皇家的“专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号为“卧龙”、赵云“赵子龙”,均反映“龙”并没有被皇室垄断的历史真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作为皇权的象征,其含义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演变。从模糊的动物形象到具有神格的沟通天地之神,再到真命天子的象征,最后到皇家专属的纹样,龙与帝王的关系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了明确的体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这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理解中国文化和政治的重要线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被皇权垄断,成为皇权的象征,也是两宋之后才发生的事情。直到元朝时期,朝廷才禁止非皇室成员使用龙的形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朱元璋称帝后,又在元朝的的“禁龙”政策上添砖加瓦。1393年,他出台规定,天下官吏百姓均“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文”。除了不能使用龙凤图案,民众还被禁止使用玄、黄、紫三种颜色(红色早在1371年就已被朱元璋收归皇权专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明清两代,龙图腾被广泛应用于皇家宫殿、陵墓、祭祀等场合,体现了皇权的威严和尊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北京天安门前石华表的云龙、山东曲阜孔子庙的盘云龙石柱、故宫龙袍、龙椅、龙床等都是历史上皇权的标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随着社会的发展,龙图腾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等艺术领域,成为中国传统美学的代表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对现代中国人来说,龙的形象更是一种符号、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人们激动、奋发、自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是中国人的独特文化创造、观念创造、符号创造。 “龙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五千年伟大历史的象征,是崛起的伟大中国人们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造、诚信和谐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言:“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始的象征,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精髓的所在。”对于中华民族而言,龙的精神是团结统一、多元融合的精神,是精进自强、创造求新的精神,是天人和谐、宽容并包、诚信义勇的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是甲辰龙年,从上古图腾到吉祥瑞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中国人也被称为“龙的传人”,所以我们对龙年总会多一份特别的期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