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旅行日记

阿妮老木

<p class="ql-block">国家行政学院</p> <p class="ql-block">  17年前,和现在一样仍然是秋冬季节,我接到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培训学习通知,那时我刚到新的工作岗位报到不久,所以这次学习算是新任职的工作培训。由于女儿年幼有些放不下,内心里有些不情愿去参加这次学习,但刚到新单位报到,不好意思提出困难,只能服从组织决定了。</p><p class="ql-block"> 三个多月的学习时间不长也不短,培训地点离家比较远,在北京、上海和国外交流学习。班里同学人数较多,算是一个大的班集体。大家来自全国各地,地域广部门多,任职经历阅历各有不同,许多同学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成熟的理论思想水平,对于我这个来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任职时间不长的人来说,不仅从可以从培训安排的课程里学到知识,还能在同学中学到许多东西,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p><p class="ql-block">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学习方式除了在大班一起学习外,还有就是小组讨论和在各自寝室自学。实际上同学之间交往时间不算多,有的同学直到学业结束都还来不及熟悉。分别后有的同学就不曾联系过更没有机会相遇。后来在微信里建了班群,群里虽然没有把同学全部聚齐,但也算是有了个联系的地方,在群里有时还能让人想起当年学习时他(她)的模样和那时发生过的事情,不过大部分同学还是记不起模样了。实际上人与人之间多数也只是擦肩而过的缘分,有些人有过相遇、有过交往、也有过情谊,但随着时间流逝也会渐渐淡忘,即便有些人偶然会想起也只是留在记忆里。但是久别的人如果还能有机会再次相遇,就会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也许还会在记忆深处留下一些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们班的同学</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当樱花盛开的时候,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傈僳族“阔时”节。</p><p class="ql-block"> 从2023年12月16日至2024年1月3日怒江州在“阔时”节期间开展了州内射弩、国际皮划艇野水漂流、国际山地自行车、百公里徒步、射弩弓比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文艺演出等多种比赛和展示庆祝活动相继在怒江州境内展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欢迎来自全世界的朋友参与活动,“让怒江的激情触动世界的心跳”!</p><p class="ql-block"> 佳期迎佳节,佳节迎佳人。</p><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24日,来自北京、天津、江西和厦门的八位同学间隔17年后,在怒江再次相聚。17年岁月流逝,再次见面虽然我们已经不再是当年激情岁月下意气风发的模样,但成熟的面容下那真挚的情谊更觉得珍贵。</p> <p class="ql-block">与女儿和女婿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中军同学第一次来怒江是在2008年,是受邀参加当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阔时”节。那时怒江州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比较缓慢,特别是交通条件没有现在成熟,进怒江非常不容易。2023年初中军同学又带着一个舞台节目创作团队来怒江采风,有机会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了怒江,了解怒江各少数民族的风情和自然风光,所以他也见证了怒江几年来的发展和变化。之后他在班里的微信群里力荐同学们到怒江来走走看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怒江之行</p><p class="ql-block"> 2023年底,班里已经有部分同学退休了,有的虽然退休了也还在承担工作任务,有的在照顾自己家的老人和儿孙忙着家事。所以当班群里开始报名来怒江时有13人响应,最后组织了8人团队确定了出行。</p><p class="ql-block"> 提前两个月前我们就与“怒江马锅头旅行社”协商确定了在怒江的行程并签定了旅行合同。</p><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24日中午,8位同学在昆明汇合集中,然后乘坐同一个航班飞抵保山,由“怒江马锅头旅行社”的旅行车在保山接机。</p><p class="ql-block"> 24日下午,到达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州府六库。“怒江马锅头旅行社”按照合同内容安排,让他们入住了六库“希尔顿花园酒店”,酒店坐落在怒江西岸的怒江边上,从房间开窗就能看见流淌的怒江,风景优美。晚餐让大家体验的是傈僳族待客的礼仪“手抓饭”,饭后的安排是到家里去坐坐认个家门。</p><p class="ql-block"> 25日时间安排比较紧凑,上午在百花岭观看了多声部农民合唱团的演出并和他们一起联欢,之后参观了百花岭音乐小镇的建设,还参观了州文旅局布置的怒江概况介绍。很有特色的土鸡野生菌火锅午餐后,我们驱车前往子里甲乡的腊母甲村。途径怒江有名的旅游景点“虎跳峡”和“飞来石”。驱车走过弯多路窄坡陡的乡村公路后,我们到达村口,腊母甲村的基督教堂里信教的村民们正在做圣诞节的活动,穿过村庄我们徒步行走了一段山村小路,中午我们到达了腊母甲村里。在老家的院子里午餐后,大家与九十六岁的奶奶和家人一起合影。之后的下一站去往“最美村寨老姆登”。住宿在网红打卡点“150客栈”晚餐后观看了怒族非遗文化节目表演并和大家一起联欢。</p><p class="ql-block"> 26日上午在老姆登村庄里游览拍照,午餐后去往福贡县。晚餐在福贡县“阿客吉庄园”优美的风景和愉快的歌声里进行。</p><p class="ql-block"> 27日早餐后去往贡山县,途径“怒江第一湾”和“丙中洛风情区”,在贡当神山脚下我们品尝了“独龙鸡肉火锅”。中午入住丙中洛的“伊拉米拉云居酒店”。下午拜访了丙中洛茶腊怒族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接着拜访了独龙族纹面老人。</p><p class="ql-block"> 28日早餐后我们去往怒江最北端的“滇藏界”游览,离开“滇藏界”我们走了“茶马古道”,本来只计划走一小段路体验一下就行,冬根同学一直往前走就没有回头的意思,大家只有一路跟进,最后所有人都穿行了神奇美丽的雾里村,徒步走了这条美丽的旅游线路。</p><p class="ql-block"> 在丙中洛小镇上午餐后,我们驱车走了两个多小时到达福贡县“邓赛赛民族乐器工作室”。邓赛赛是省级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为我们介绍了傈僳族民族乐器并和他的团队为我们做了表演,大家一起联欢,体验了傈僳族传统的民族舞。晚上入住福贡富源酒店。</p><p class="ql-block"> 怒江州“阔时”节的国际野水皮划艇赛事活动29日正式开始。为了避免“美丽公路”上赛事路段的堵车,我们早早离开福贡,中午到达了泸水“登埂澡塘”。</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怒江州的一个旅游活动景点。在紧挨着怒江边的岩石群里,有许多地下热水涌出,由于气候也比较温暖,这一带的攀枝花也比其他地方开得早也开得更盛一些。蓝天白云绿水红花,这里风景真的很美,大自然鬼斧神工在这里又造就了一个个热水池塘。早些年每年到了年底,一年的辛苦劳作结束,福贡、贡山、碧江、兰坪以及更远一些的人们,会带上食物和行李与全家人一起来到温泉周边,安营扎寨住上十天半月,一些家庭还带上鸡和小乳猪来江边宰杀。人们中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彝族和其他民族,山坡上成了一个临时村寨,各族兄弟姐妹就像来这里与亲戚相聚一样,白天在一起唠家常、对歌跳舞荡秋千,还有射弩弓和一些民间传统比赛活动,年轻人如果遇到心怡的人会通宵对歌。从白天到夜晚,人们轮流着到温泉热水池塘里浸泡,不同的池塘里水温热度不同,人们相信泉水里多种矿物质能解除病痛和疲劳。人们就像过节一样悠闲快乐地聚集在这里。后来政府关注了这里的聚集,开始引导这里的活动,每年这个时候政府相关部门会组织民间射弩弓、荡秋千、对歌和物资贸易交流活动,最后固定形成了泸水登更“澡堂会”,也是怒江州每年“阔时”节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这里时还不到午饭时间,休息了一会,大家在温泉池里泡了脚,午饭后大家一路去往保山,准备乘机返回,同学们的怒江之行就比结束。时间是2023年12月29日。</p> <p class="ql-block">同学17年后再次相聚格外亲切</p> <p class="ql-block">傈僳族待客礼节“手抓饭”</p> <p class="ql-block">  24日的晚餐在六库的“傈僳苑”特色食店安排了怒江特色美食“手抓饭”。“手抓饭”是怒江傈僳族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怒江地区是“直过地区”,解放前这里的社会形态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生产生活环境条件都非常落后,但人和人之间感情非常纯朴真挚,村里有盖房、婚嫁、送葬等红白大事时,全村人都会聚集帮助,这时家家户户都有的生产工具竹簸箕就成了大家一起用餐的餐具,一个个清洗干净的簸箕里盛满了主食上面放上配菜,让后放到屋里屋外的空地上,参加活动的人们围坐在盛满食物的簸箕旁,大家洗干净手后就像一家人一样围坐在盛好饭菜的簸箕旁,用手抓着饭菜享受着食物,用餐中主人家还会将自家酿制的杵酒拿出来招待大家,大家在一起唠着家常,推杯换盏、喝着“同心酒”相互间没有距离、没有嫌弃,只有热情、友情和亲情。这样的用餐环境和方式虽然原始简单,但体现了人们之间纯朴的情感友谊和主人的热情,延续下来就成了傈僳族人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和餐饮方式了。现在的“手抓饭”既延续了传统的方式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圆型的簸箕象征相聚和团圆,富足的生活让簸箕里的食物更加丰富,主食除了白米饭还有了面食和更多的杂粮搭配,手抓饭里的配菜有烤乳猪、火烧鸡、腊肉、香肠、鸡蛋和各种素菜,旁边还有包谷稀饭、馒头、面条、苦荞粑粑、稀豆粉、水煮大青菜和许多地方小吃和咸菜,非常丰盛。</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远道而来,无论从形式和内容上说,这样的晚餐安排当然是必须的了。</p> <p class="ql-block">  怒江家里虽然条件有限,但真心想让远道而来的朋友“回家”看看,所以晚饭后邀请大家到家里坐坐。12月底怒江的气候不冷不热非常怡人,一百多平米的阳台上,老王和女儿女婿简单备好了水果、小吃和饮料,老王还特意做了傈僳族待客的“吓啦”。“吓啦”是用鸡肉切成小块后,用本地的植物食用油“柒油”煸炒,待鸡肉里的水份炒干后倒入高度自制包谷白酒,酒沸腾后部分酒精已经挥发,然后将带鸡肉的水酒盛在碗里端敬客人,傈僳族人相信这是滋补身体最好的饮品,也是待客的最高礼节。同学们远道而来,到家了,这份友情用“吓啦”相待一定是理所当然的了。</p><p class="ql-block"> 夜晚柔和的灯光下,阳台上种养的绿植花卉为大家的欢聚增添着气氛。大家举杯祝福,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p> <p class="ql-block">  24日,我们一行到了泸水市上江“百花岭音乐小镇”,在村里自发组织的农民合唱团热情欢迎了我们,为我们表演了多声部合唱歌曲,并和我们一起联欢跳起了民族舞。</p><p class="ql-block"> 怒江傈僳族古老的传统文化歌曲演唱活动中就有声部表现形式。到后来基督教传入怒江后,教堂歌曲特有的多声部演唱形式,更是助推了民间多声部演唱形式的发展和完善。政府和地方组织也经常组织农民合唱团参加国内外合唱节和各类活动,得到过各种奖项,使得怒江农民多声部合唱名声享誉国内外,如今怒江州各地都有自发组织的傈僳族农民合唱团,在政府部门的扶持帮助下,合唱团的表演形式和内容更加完善,各地自发组织的农民合唱团积极参与旅游活动,他们有自己统一的演出服饰和传统的演唱歌曲,用傈僳语演唱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欢乐颂》、《党阿 亲爱的妈妈》《五十六个民族》、《同一首歌》以及许多红歌、民间传统歌曲和世界名曲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告别了热情农民合唱团的兄弟姐妹们后,我们在怒江文旅局观看了怒江州情展览介绍,让大家对怒江有一个大概的总体印象。</p> <p class="ql-block">农民合唱团的成员</p> <p class="ql-block">与百花岭农民多声部合唱团一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农民合唱团邀请我们一起跳民族舞</p> <p class="ql-block">  25日我们到达怒江风景区“虎跳峡”,这里地理环境条件特殊,是怒江流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三百多公里中最窄的地方,江的两岸石壁陡峭,江边野花杂草丛生,江中大大小小的石头间,有一定落差的江水急促奔流,因为是冬季,水量虽然有些少,但江水颜色非常湛蓝,清澈的江水在江中白色的石头上碰撞,激起浪花和旋流,流水的声音被两岸的高山石壁锁住来回在峡谷间鸣响回荡,身临其境的人在这里便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这里也是怒江州每年举办国际野水皮划艇赛事的重要活动场地。</p> <p class="ql-block">在“虎跳峡”景区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83年3月19日凌晨2:30左右,一阵天蹦地裂的巨响,一颗巨石从天而降,傲立于福贡县匹河民族中学四十平方米的教师宿舍小庭院内,不偏不倚恰在中间,仅损坏了北面房子屋檐一角,岩体紧靠面墙,当时睡在宿舍里的十几位老师却毫发无损。</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人们寻找着巨石的滚落的轨迹,但从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两岸望去,均找不到巨石滚落的痕迹。于是,就说成了巨石是从天而降的,当地老百姓也就流传着各种版本的神奇故事。</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飞落而来的是“公石”,座落在下面的是“母石”,这“飞来石”是寻缘而来的,两块石头在一起就叫“鸳鸯石”;有人说这是上帝赐予学校的镇教之石,学校以后定会文风鼎盛,人才辈出。</p><p class="ql-block"> 有人为“飞来石”作了一首诗:“神石似是天上星,羡慕人间诵读声。悄然飞来立庭院,愿在长夜伴寒灯”。这应该是对“飞来石”最好的诠释。</p><p class="ql-block">(以上信息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网络上相传的信息虽然有一定的根据来源,但也不全是事实,1983年的那个时间,连续下了几天暴雨,那天夜晚的天气更加激烈,电闪雷鸣,狂风骤雨,江水暴涨,虽然还没有形成泥石流,但大小石块带着泥土从公路一侧的上山滚下来,其中有块巨石从山坡上滚下来后,在公路中间弹跳飞起,然后稳稳地落在了另一侧学校教师宿舍院子里的一块巨石上,也许是电闪雷鸣声响太大,熟睡在房屋里的老师们当时居然都不知道“巨石临门”“大难临头”,好在有惊无险,善良的巨石只是碰坏了院子房屋的一个角落,在仅有的空地上落了脚,从此与学校和老师们相安共处,让后来的许多有缘人知道了它的故事和传说。</p> <p class="ql-block">“飞来石”</p> <p class="ql-block">腊母甲乡村公路</p> <p class="ql-block">  25日,途径怒江旅游景点“虎跳峡”和“飞来石”后我们去往福贡县子里甲乡腊母甲村。腊母甲是老王的老家。老王的父亲早年是村党支部书记,退休前在国家单位工作,二十多年前已经去世。母亲今年九十六岁,精神还好,生活还能自理。老王上有哥姐下有弟妹,兄弟姐妹一共七人,除了老王还有哥哥弟弟和一个妹妹四个在事业单位工作,这在当地傈僳族和其他民族家庭里并不多见。几年前国家脱贫政策要求一些住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的村寨搬迁到交通出行方便的江边一带,所以腊母甲村寨大部分村民都搬迁到了江边,阿恰妹妹家没有搬迁,她家在老房子的地基上盖了一栋二层楼房,楼房前也保留了一排老式房屋用作厨房,屋内基本保持了傈僳族人家传统的方式。楼房和老房子中间有一个院子,生活很方便。九十多岁的婆婆因为年岁大了不愿离开老家,所以和阿恰妹妹一家住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我随老王第一次来腊母甲村是三十七年前的事了,那时还没有乡村公路,村民从山下回到山上需要走最多一个小时的山路,我却需要走两到三个小时,盘山小路在悬崖边和草丛中穿行,坡陡路窄崎岖难行,有的地方也很危险,不过小路沿途风景非常美丽,在这条小路上留下了我三十多年的故事,如今这条小路已经没有人再走了,政府打算重新修整成人行徒步旅行栈道。</p><p class="ql-block"> 如今通往腊母甲村的水泥乡村公路非常畅通,回老家已经很方便了。不过在大山深处修路毕竟不容易,目前这条乡村公路还是弯多路窄坡度很大,好在旅行社开车的师傅技术很好,旅行车到达村口后,我们一行下车徒步前往山上的村庄走去。行走一段山村小路也是这次怒江之行特意安排的,是为了让在北方和内地生活工作的同学们体验一下峡谷深处高黎贡山上的山间小路,体验一下边疆大山深处少数民族人们的生活。我们经过了腊母甲村里的基督教堂,正值村里教民们在做圣诞节活动,大家驻足片刻观看了一会。中午的时候我们到了老家。九十六岁的婆婆见到这么多的朋友来看望她非常高兴,一一和大家握手相互问好,家中备好的午餐虽然简单,但每一道菜都是用家里自家地里种的食材、家养的鸡和猪肉做出来的,真正天然生态和家的味道,大家和家人一起围坐在院子里吃得放心开心,午餐结束后我们和婆婆以及家人告别,我们还得赶路去往福贡县的“老姆登”村。</p> <p class="ql-block">小村寨基督教堂里的圣诞节活动</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腊母甲乡村小路上</p> <p class="ql-block">我的婆婆今年九十六岁了,平时我和老王会经常回来看望她,这次带着那么多朋友回来,她非常开心。</p> <p class="ql-block">老家院子里的午餐是家人提前就准备好的。前一天家里为过傈僳族的“阔时节”刚杀了自家养的土猪还有自家养的土鸡,加上自家菜地里的蔬菜,所有食材都是原生态的,烹饪方法也非常简单,但味道确实是好极了!</p> <p class="ql-block">与家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离别时刻</p> <p class="ql-block">路旁的球场上正在进行一场村里的篮球赛,吸引了大家驻足观望。</p> <p class="ql-block">从腊母甲村口,对望山那边碧罗雪山上山那边的子里甲村庄,风景非常壮观,这里也是我经常来拍照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25日我们在网红打卡点老姆登“150客栈”住宿</p> <p class="ql-block">  午后我们来到福贡县旧城知子罗。</p><p class="ql-block"> “知子罗”坐落在怒江东岸海拔2300米的碧罗雪山上,现在被称为记忆之城。早些年知子罗是怒江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也是从古南召国进入缅甸的重要驿站,是内地通往上帕(福贡)和菖蒲桶(贡山)的重要通道。这里主要居住着怒族、傈僳族、勒墨人(白族支系)和少数的汉族和白族。解放前的社会形态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萌芽期状态。民国1912年云南国民军拓边,设知子罗殖边署,属丽江府管辖。1916年改知子罗为行政委员会。1932年5月以民字5438号专文批准“知子罗”改名为“碧江”,起意为背靠碧罗雪山,俯瞰清澈怒江之意。行政改为碧江设治局。</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为碧江县设治地,1954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设碧江为怒江州府所在地,知子罗成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1973年怒江州府从碧江搬迁至泸水县六库镇,1986年12月碧江县建制正式撤销,知子罗成为了“空城”。曾经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机关单位办公地、驻军部队驻地、学校、医院、球场、商店、新华书店、居民楼、等等许多</span>断壁残垣上,我们还能看到一些保持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样子,透过这些我们仿佛看到当年茶马古道上贸易的繁荣,看到文革期间飘扬的红旗和飞舞的大字报,听到批斗大会上满天震响的口号。行走在这座“空城”间,会勾起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的人有许多刻骨铭心的回忆,会让那些不曾到过这里的游客任由有许多遐想,所有人都会有时空穿越时间凝固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我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生活过的地方,是我妈妈出生和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也是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而童年总是非常难以忘怀的。我无数次地回来过这里,每一次的都是深深的回忆,每一次的感受都有新的内容,但每一次回想起的总是相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到达知子罗时,天气下着小雨,有些阴冷,大家只停留了片刻就匆匆回到了车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碧江 “知子罗”</p> <p class="ql-block">“皇冠山”</p> <p class="ql-block">“最美村寨老姆登”</p> <p class="ql-block">当地的“老姆登茶叶”在州内外都非常受欢迎,只是因为产量少所以没有做太多宣传,在外虽有名声但不易购买到。</p> <p class="ql-block">  吃过晚餐下起了毛毛雨,我们冒雨穿过了村里小路来到“150客栈”专门为游客表演节目的竹楼里,观看了怒族非遗传统文化节目表演,并和村民一起体验和联欢。</p><p class="ql-block"> 老姆登村位于怒江州福贡县,是怒江大峡谷里一个特色怒族村寨,是个如仙境般安闲宁静的地方。村子坐落在怒江东岸碧落雪山半山腰缓坡地,是去往“记忆之城知子罗”的必经之地。这里风景优美,拥有多处自然景点,吸引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和国外的游客。</p><p class="ql-block"> 从老姆登村头俯瞰,怒江从天边走来,缓缓从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中间流过,湛蓝的天空下云朵不断变化着形状和色彩,好一幅美丽壮观的神奇画卷。</p><p class="ql-block"> 老姆登村有一座建在悬崖边上红白相间的房子,那就是老姆登村的基督教教堂,教堂建筑自然朴素。村里虽然主要居的是怒族,但也是少数傈僳族、独龙族、白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有部分村民族信仰基督教,极少数的人还保持着原始的信仰。教民们在每个星期天(周三、周六晚上八点亦有)周边乡村的基督教信徒都会集中在这里做礼拜。我们来到时正好是圣诞节期间,教堂集中了许多村里的教民在做圣诞节活动。</p><p class="ql-block"> 紧挨着教堂旁边有一个泉水湖,清澈的湖水中倒影着蓝天白云和老姆登村寨,倒影着教堂和湖边的树木,水中展示着的幅神奇的画卷,时常会让人驻足湖边心静聆听画中的声音,声音讲述着老姆登的历史和故事,讲述着怒族人的淳朴和善良。</p><p class="ql-block"> 教堂对面的高黎贡山上有一座造型独特的皇冠山,因形似王冠而得名,皇冠山在群山之中独树一帜,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在老姆登村观赏皇冠山是绝佳选择,有很多人因皇冠山慕名而来,只为一睹皇冠山的壮美。雄伟壮观的皇冠山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光照下,总是展示着不同的姿态,而我们到来时是阴天,高黎贡山上都是云雾,“皇冠山”最终也没让我们一睹 她的风采。</p><p class="ql-block">“怒苏哩150客栈”是怒江边上有名的客栈。“150客栈”老板的名字叫郁伍林“150”是他名字的谐音。郁伍林从小热爱文艺,他能歌善舞,喜欢书画、摄影,才华横溢,早些时候他就积极参加村、乡、县和州里举办的各类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参加州里组织到北京和其他地方举办的国际国内演出赛事,许多外出参加演出活动的机会让他开阔了眼界,后来他抓住国家“乡村振兴”和怒江州“发展旅游”机会,创办了最早的老姆登村民宿客栈,随着怒江旅游的发展和他经验的积累,客栈办的越来越成熟,同时他还增加了怒族传统文艺演出内容,并成为了怒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传承人,他还是全国人大代表,是省、州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 老姆登村享有“中国最美村寨”的美誉,近几年来老姆登村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抓住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和皇冠山景区打造的契机,奋力追求治理美、产业美、村庄美、生活美、乡风美,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游客前来游玩。</p> <p class="ql-block">与“老姆登150客栈”怒族非遗传习馆的成员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距离福贡县城不远处的“阿客吉庄园”环境优美,传统的傈僳族民居房屋设计群里还设有小型的傈僳族传统文化和生活的实物展室,还有美丽热情好客的傈僳族姑娘小伙和他们优美的歌声。</p> <p class="ql-block">“阿客吉庄园”的傈僳族传统民居</p> <p class="ql-block">福贡县城夜景</p> <p class="ql-block">贡山境内的“怒江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p> <p class="ql-block">贡当神山下的午餐</p> <p class="ql-block">入住贡山县丙中洛伊拉米拉酒店</p> <p class="ql-block">怒江边上的雾里村</p> <p class="ql-block">滇藏界</p> <p class="ql-block">茶马古道</p> <p class="ql-block">古朴自然美丽的“雾里”村</p> <p class="ql-block">茶腊怒族非遗传承点</p> <p class="ql-block">独龙族纹面老人</p> <p class="ql-block">邓赛赛民族乐器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怒江马锅头旅行社的车上</p> <p class="ql-block">各种生态美食</p> <p class="ql-block">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怒江州是中缅滇藏的结合部,有长达450千米的国界线。怒江州北接西藏自治区,东北临迪庆藏族自治州,东靠丽江市,东南连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接保山市,政府驻泸水市六库镇大练地街道。</p><p class="ql-block"> 怒江州总面积14703平方千米,辖泸水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4个县(市),2021年末全州常住总人口55.4万人(数据来源于怒江州统计局)。</p><p class="ql-block"> 怒江州是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主要居住着傈僳族、普米族、怒族、独龙族和数量不多的其他少数民族,其中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所特有的少数民族,怒江州是中华民族族别成份最多和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p> <p class="ql-block">夏季怒江</p> <p class="ql-block">  傈僳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根据(2014) 统计,傈僳族现今在中国境内约有73万人口,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它分布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丽江、大理白族自治州、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盐边、木里、德昌以及西藏的察隅县、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县、保山市、临沧市。</p><p class="ql-block"> 另外在缅甸境内傈僳族约有40万人口。印度境内约有6千。在泰国境内约有五万五千人。在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也有约数千人。其中有的人经由联合国难民高专署面试核实后,取得联合国难民证,且已被转介安置到欧洲各国、美国各州、澳洲、新西兰等约有五百人。</p><p class="ql-block"> 傈傈族在历史上是一个不断迁徙的民族。傈僳族主要信仰基督教(于二十世纪20年代传入傈僳族地区),也有信奉天主教(1888年始传入傈僳族地区)但为数极少,还有信奉原始宗教。</p><p class="ql-block"> “阔时节”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公历12月下旬至第二年1月举行。1993年12月,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决定,每年12月20至22日为阔时节。 </p><p class="ql-block"> 刀杆节在傈僳族农历二月八日,是泸水市境内傈僳族传统节日,包括“上刀山、下火海”两种绝技展示。2006年“傈僳族刀杆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定于每年正月十五举行。</p><p class="ql-block"> “傈僳族民歌”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傈僳族的民歌种类名目繁多,但可以用“三大调”来囊括,即木刮、摆时、优叶。</p><p class="ql-block"> “木刮”以讲述历史、事件形式。“摆时”是以多声部领唱合唱形式。“优叶”以男女青年相互表达爱意式对唱为主,也有在野外自娱自乐式的抒情歌唱,婚礼是“优叶”对唱的最佳场合,</p><p class="ql-block"> 怒江“傈僳民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它承载了傈僳族人类起源、繁衍生息、生产生活、爱情婚姻、风土人情等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先辈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的非遗财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怒族90%以上分布在怒江地区,在迪庆州的维西县和西藏的察隅县也有少量分布。解放初期仍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末期,是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怒江世居人口较少民族之。</span></p><p class="ql-block"> 居住在怒江的怒族主要有福贡县南部的“怒苏”、中北部的“阿怒”、贡山县东北部“阿龙”、兰坪县西南部的“若柔”4个支系,因历史上各处异地、交通闭塞、交往困难,语言差异极大,互不相通。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怒族有自己的语言,但历史上没有文字,本民族的重要历史以及大事纪,均靠结绳记数、刻木记事、民间口头文学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怒族“仙女”节,怒语为“乃仍”节,为“仙女、鲜花”之意。以饮用“圣水”和头带“鲜花”的形式祈求甜蜜爱情、幸福婚姻,是怒族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独龙族一直居住在独龙江河谷,是怒江的独有土著民族。据说独龙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统一的族称,自称“独龙”,他称“俅人”、“求帕”,1952年正名为“独龙族”。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独龙族约7400人,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19世纪末,独龙族基本结束穴居和巢居生活,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生产。上世纪50年代初还保留有父系氏族“尼柔”和以“其拉”为代表的原始社会家长制家庭公社形态残余。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span></p><p class="ql-block"> “卡雀哇”节是独龙族一年里唯一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节日内容丰富、独具特色。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p><p class="ql-block"> “卡雀哇”独龙语为“新年狂欢”之意,在阳历12月至次年1月之间举行,各地节庆时间3-5天不等。1991当地政府将节日时间定在每年1月10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普米族属我国古代游牧民族氐羌支系,自称“培米”、“乒米”,意为“白人”。解放后命名为“普米”。</span></p><p class="ql-block"> 2008年普米族“搓蹉”舞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p><p class="ql-block"> “搓蹉”普米语,意为“跳舞”。主要由四弦琴和羊皮鼓伴奏,所以又称为“四弦舞”、“羊皮舞”。“搓蹉”舞保留了古代的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怒江州内居住着傈僳、白、怒、普米、独龙、彝、汉、纳西、藏、傣、回、景颇等22个民族。在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怒江就有4个(怒、普米、独龙和景颇族),独龙族、怒族是怒江州独有的少数民族。</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怒江州充分发挥非遗资源丰富优势,通过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所以及传承基地、非遗体验馆,大力开展“非遗+旅游”等措施,合理利用非遗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和文化服务。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项目“老姆登150”怒族非遗传承、“小慧传习馆”、福贡“阿客吉庄园”、“邓赛赛民族乐器工作室”、“丙中洛茶腊村怒族非遗传习”等怒江各地传习馆、点得到了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扶持 。</p><p class="ql-block"> 怒江州注重价值挖掘,将非遗保护工作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强活态利用,促进文旅融合。引导好老姆登、知子罗、雾里、秋那桶等地充分利用好当地的民俗节庆活动和丰富旅游资源,打造传统文化村落和高A级旅游景区,使之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样板。”州文旅局将进一步加强对怒江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群众及社会力量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p> <p class="ql-block">子里甲风光</p> <p class="ql-block">福贡石月亮山</p> <p class="ql-block">小结 </p><p class="ql-block"> 怒江之行于2023年11月开始报名时有13个同学,最后确定能来的只有来自北京、天津、江西和厦门的8位同学,加上我一共是9人。 我们联系了“怒江马锅头旅行社”制定了行程计划安排。时间是2023年12月24日至29日。</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怒江的“美丽公路”前行,到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的百花岭、福贡县的老姆登(知子罗)和子里甲乡的腊母甲村,到过贡山县的丙中洛。徒步行走过腊母甲村的山村小路和通往雾里村的茶马古道。观看了百花岭一个农民合唱团的多声部表演,观看了老姆登“150客栈”非遗传习点的怒族传统歌舞展示,观看了“阿客吉庄园”和“邓赛赛民族乐器工作室”的傈僳族传统歌舞和乐器展示,参观了丙中洛的普化寺,拜访了丙中洛茶腊怒族非遗传承人和独龙族纹面老人。在“虎跳峡”、“飞来石”、“怒江第一湾”、“滇藏界”旅游景点以及老姆登村、雾里村、腊母甲村和贡当神山、石门关等地拍照留念。怒江两岸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为我们展示着千次百态的美丽风光,居住在两岸的傈僳族、怒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万种风情。我们领略了怒江大自然的神奇秀丽千姿百态和这里少数民族的淳朴善良,我们还品尝到了这里各种生态的风味特色美食。一路有流淌着的怒江陪伴,一路有精彩的故事陪伴,一路有开心快乐陪伴,我们留下了一段永远不会忘记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同学,注定了我们相互永远的存在。17年过去,虽然我们的容貌已经改变,但相互熟悉的依然还是从前率真的你我,记忆中的那些过往让我们记住了年轻、真诚和友谊,岁月虽然带走了我们的容貌,却留下了我们之间的友情和牵挂,同学是至纯至真玉壶冰心的情谊,是没有名利和物欲的一段时光,是共同走过的一段黄金岁月。是永远不能忘却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部分同学都已经退休。曾经的职位、成就、掌声、荣誉、和拥有都成了“过去”,曾经经历过的挫折、失败、遗憾和失去的都已经属于昨天。我们虽然不能确定自己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子,但我们可以尽力让自己的明天少一些遗憾多一些清晰,人生不过是一个体验、活一个明白而已。<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今我们开始步入黄昏。如果我们过去有过什么遗憾,那也不必回头和抱怨,只要认真过好将来的每一天,用健康和快乐填满未来,我们的将来同样还会精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有缘成为同学,难得在怒江相聚。虽然我们天南地北各在一方,也许还会再见,也许永远不再相见,那又怎样。我们留下过那么多的故事和回忆,留下了那么多的友情和惦记,我们已经存在在记忆深处,我们会相互陪伴一直走下去,愿我们未来人生的风景会更加精彩。</span></p> <p class="ql-block">郁伍林怒族非遗传统文化传习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