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每座博物馆,因各地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的关系,显得异彩纷呈,成为了城市的会客厅,是初来乍到者了解一个地域最快捷的方式。2023年11月,我的出山海关之旅终于延伸到了长春。吉林博物院好不好?去过的人才知道。</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长春是座什么样的城市我不敢评价。因为只是道听途说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而在11月初四天的行程里,我根本无法定义这个曾经诞生了新中国第一辆汽车和第一辆轿车的汽车城。也许现在它有些“老迈”,但它曾经的辉煌沉淀出一种“大哥大”似的沉稳,让人觉得开阔。加之雪村那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一直在脑海里萦绕,不禁让人轻笑出声。地域的差异很有趣——翠花儿,上酸菜!</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到长春的第一天我们到达了吉林省博物院。这里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截至2016年7月,院内有文物藏品12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95件、二级文物3379件、三级文物14280件、其它文物近10万件。其中高句丽、渤海、辽金时期的文物以及中国历代书法绘画、东北抗日联军文物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展览以“白山松水的记忆——吉林省历史文化陈列”为主题,分为文明曙光、汉唐古韵、松漠雄风、明清华章、近代吉林等五个部分,生动地展现了自有人类活动以来,吉林省的沧桑历史与变迁,各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不断交流融合,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文化的恢宏历史进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距今250万年至1万年前的远古时期就有原始人类在这里使用打制工具,从事采集和狩猎活动,过着原始群居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王府屯、仙人洞、安图人、榆树人徐徐拉开了吉林的历史帷幕,点燃了吉林大地上的生命之火。他们依江河而居,逐水草而牧,畋渔猎而食。考古发现了众多的遗址、遗迹。还有包括汉族在内的夫余、鲜卑、高句丽、靺鞨、渤海、契丹、女真等各民族人民生活和战斗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说到榆树人还有个乌龙事件,刚到长春,见大街上到处是以“榆树”命名的店铺,还以为榆树是这里的市树,进了博物馆才知,原来是曾经生活在吉林省榆树境内的古人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呵呵,我确实是带着无知与懵懂打开了一个新视界。不过因为带着新石器考古的清刚、隋唐专业的张旭两位老师我也是底气十足的。为了提高自己的“战斗值”,我还花50块钱租了一台小型的高科技设备,采用先进的AR技术,可以直观感受历史现场——就是我头上架的这幅眼镜似的装备。外形是一副遮光眼镜,沉甸甸地架在耳朵上,压得有些疼。易于操作。架上它进入AR视频设置好的区域后设备会自动播放讲解,同时眼前的镜片上会有逼真而清晰的影像同时显示出来,观者瞬间进入当时的历史现场。只闻其声的讲解者不但会还原并演示远古人类生产生活场景,还会全方位的、立体的向你展示文物的每个精美细节,声音清晰、稳定,讲述生动有趣。又一个没想到,这是博物馆与高科技融合带来的快乐观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陈列从原始人类讲起。清刚是新石器考古小专家,特别关注新石器时代的打磨器、削刮器、陶器。外形虽然粗糙、朴拙但意义重大。不过我一直想问一块经常被忽略的小石头儿怎么就成了先民们的工具,要怎么分辨得出来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不过这里有一种</span>材质独特<span style="font-size: 22px;">的黑曜石是我在其他博物馆里没有见到过的一种工具材料。这里的先民使用的工具有的就是用这种黑得很有格调和特色的石头制成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用黑曜石作刀刃的骨柄石刃刀。想来是非常锋利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清刚老师重点关注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们。颜色朴素,花纹也比较随意稚拙。但是据说通过这些花纹,考古人是可以推断出它的烧制年代的。面对这些历史的遗存,他细致地拍照,并介绍说可以通过比对上边的纹饰来推测制造年代。他经常一个人去田野里找陶片。沿着山脉沟渠河谷,背着筐携着铲——淘宝。其实淘的都是瓦片、陶片等“破烂儿”。最近一次是去雄安。我说跟去看看,他拒绝了,说都是土。</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确实有些破烂了,经过考古人的修修补补才还原成这个样子。</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修修补补的陶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不过这件“红衣陶器”却有些特别。好像穿了一件红色外衣,显得光滑平整,档次瞬间提升了一大截的”红衣陶器“。清刚老师给我普及了一下它的烧制原理。我最后理解为陶土中搀杂了铁元素,烧制过程中由于炉子“跑风漏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才形成了这种特殊的“红色外衣”。这是大自然的偶然馈赠!</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清刚老师对我这种理解的评价竟然是:正确!哈!</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看的第一件国宝级文物是东汉时期文物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这件文物造型优美,铸工精巧。加之通体错金银,镶嵌宝石,是一件十分罕见的珍贵工艺品。让人啧啧称奇的同时也让人感叹:东汉时期的工匠是如何在方寸之间雕刻这么繁复精美的纹饰和造型的呢?先不说主体部分的头尾,光说那鸟喙神人双手抱定的这条鱼,简直就是神来之笔——“鱼置于“神人”怀中,能活动而不脱出”,这奇妙的构思和技术简直让人无法想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抱鱼的细节。</span></p> <h1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非常喜欢的第二件国宝级文物是西汉时期高句丽文物白玉耳杯。AR视频为我演示了一段“曲水流觞”的唯美场景,</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inherit;">——</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AR视频中这一场景再现,只是为了介绍这只精美的“羽觞”。这是一件来自“高句丽”时期的盛酒或羹的器物。玉质光润晶莹,富丽端庄,用新疆和田玉磨制而成。这件美丽得发光的白玉杯,竟然与满城汉墓出土的料耳杯相似,推断为汉代畿内工匠的杰作。有幸的是我不但到过满城汉墓,也曾到过传说中的”兰亭“。虽不觉得有崇山峻岭,却真的茂林修竹,曲水悠悠,古运河水缓缓流过这片美丽的土地,让人驻足留连,不愿离去。</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第三件国宝级文物是辽代契丹文八角青铜镜,非常漂亮!镜背铸有五行契丹文小字,寓意独行!陈述先生对镜铭作过释读:时不再来,命数由天;逝矣年华,红颜白发;脱超网尘,天相吉人。充满古人对人生的思索。这也是一件被开发成文创产品的文物。我在反复研读了释意和用途后,买了金灿灿的钥匙链回来。很喜欢。</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篇幅有限,我介绍的最后一件宝贝来自河北家乡的梅瓶——定窑白釉梅瓶。非常端庄典雅。梅瓶在宋、金时期北方的定窑、磁州窑、山西介休窑等地许多窑口均有烧造,梅瓶多为盛酒器具,造型挺秀、俏丽,因为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定窑和磁州窑都在我们大河北。磁州窑的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之称。定窑的这种光素的梅瓶并不多见。此瓶为金代丞相完颜希尹墓葬出土。 </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有趣的小玉狮。公的好像在生气,龇牙咧嘴地威胁,母狮子却一派云淡风清,不为所动,哈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走出吉林博物院,感慨良多:时代更迭,总有些器物值得我们驻足观望。而这些器物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有历史文化的积淀,源远流长……(完)</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