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湖赞歌(六)冰湖雕像

归去来兮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首战告捷,36 队上下士气如虹,加上对环境的不断熟悉和适应,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尽管困难依旧,但施工作业却越来越顺利,速度明显加快。</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997年2月6日,当大年三十的鞭炮放响时,他们也刚好放完了“宝2区块”的最后一炮。当晚,这些连续奋战了43个日日夜夜的汉子们,第一次在宿舍里看上了电视。这5台崭新的电视机是队干部上午才托关系从博湖当地商场借出来的,说好就看一晚便归还的。</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前些日子已经退休的原2236队党支部副书记冯良跟我聊起当时的情景时说:“当时队干部就想,说啥也要让兄弟们看上春节联欢晚会,你们真是太辛苦了。施工几十天,还没看过一次电视……”</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队长梁运基、支部书记李德甫陪着职工们看了一会电视,便又自觉地凑到了一起。心里都清楚:明天大年初一,他们要在新工区“马1”区块放响第一炮,许多工作还要安排周密些。于是他们把几个班组长叫到一起,了解一下各班组的准备情况,详细交待了第二天的工作,并确保打响“马1”区块第一炮。尤其向管理着三分之二外雇员工的放线班长梁天军交待:“你这儿几百号人,一定要安排好,既要保障排列畅通,又要确保不能出现安全事故!”</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安排完工作,梁运基回到宿舍,怎么也睡不着。他有些思念远方的妻儿,可是一闭眼,却全是冰上作业的场面,落水、救人,场面一个接着一个,反复在眼前闪现。43天的冰湖作业,有100多台次三轮车掉进湖中,包括全部队干部在内的200多人都经历了无奈的“冬泳”。这是一种怎样的工作环境,谁又能想像得到呢?</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为了这个项目,不少机关科室的同事加入到这次冰湖之战当中。一位在保卫部门工作过的队员提起他三次落水的感受时说,湖水刺骨,就像被电警棍打了那般难受。</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轮车驾驶员郭乐林曾四次人车落水,他的车号是3604,同伴于是开玩笑,活该是开这辆“冻死”车。</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老司机丁世明,开了30多年的车,这次成了三轮车驾驶员。他戏谑地说,别人开奔驰,咱开“奔马”。他回忆说,当时为了安全,冰湖运输用的三轮车驾驶室外壳都卸掉了(方便跳车)。因此只要一开车,司机们都是鼻涕一把泪一把,穿多厚的衣服也挡不住寒风刺骨……</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时任炮班班长叶军说,这是炮班兄弟们遭遇的最艰难的工区,时常有背着爆炸机的队员掉进湖里。他们被救上岸后,不是先脱去湿透、冰冷的工衣,而是先擦价值十几万元的爆炸机。冰面上,寒风一吹,工衣很快便结满了冰茬子,整个人就成了一尊雕像。</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冰湖施工那段时间,我时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博斯腾湖一望无际的冰面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看见一个人手拄着一根棍子,背着工具包,一边聚精会神地听着挂在胸前的对讲机,一边用两只脚小心地在冰面上有节奏地踱着,厚厚的棉工服已经落上了很厚的雪,呼出的气体已经在胡子上结了白白的冰渣,挂雪的眉毛也白白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圣诞老人,又像是一尊尊童话世界里的雕像。那就是我们的查线工,年前落水那个李冉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以测量人员为骨干成员组成的踩苇队最为关键,他们的工作是一项非常劳累的体力劳动,是一种近乎于原始的开路方式。一个人、或几个人手里横握着一条棍子,猫着腰猛扑向前,芦苇便倒下一片,就这么一次次重复,一米米向前延伸,才打通了一条条测线。</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宝2”工区11束测线干完,时任王生群给踩苇突击队算了一下,靠这样人工踩出的通道全长竟有1200多公里长,相当于河南油田到北京的距离。</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是一种超负荷作业,一天干下来,有人腰酸得都直不起来了。何况他们还要时刻提防“热海子”,尽管十分小心,踩苇突击队全体成员无一幸免,全掉进湖中过。有时,他们深入湖区,送饭车进不来,只好在早晨出来时把馒头带在身上。可到中午拿出来时,馒头硬得咬都咬不动。身边到处是芦苇,他们竟没有一人生把火,驱驱寒,烤烤馒头。因为队里明文规定,为安全起见,任何人不得在芦苇荡里生火,这是“死命令”。</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每到吃饭休息时,数十人穿着军大衣,宛若一组冰雕,静静地矗立在在博斯腾湖的冰面上。这就是可爱的地震工,一群有着铮铮铁骨、顶天立地不弯腰的汉子们。</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