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篇最后一站—法国巴黎。

至尊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3号从荷兰坐火车回到了巴黎,这次我们住到了13区,酒店离20区拉雪兹公墓不太远,4号一早起来,就走到了拉雪兹公墓。</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找到你喜欢的心中喜欢的“神”……</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巴黎公社最后战斗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拉雪兹神父公墓是巴黎市内最大的墓地,面积118英宙,只有巴黎郊区还有更大的墓地。 拉雪兹神父公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位于巴黎的第20区。在这里被葬的、在过去200年中为法国做出贡献的名人,公墓每年吸引数十万来访者。拉雪兹神父公墓在中国人的耳朵里大概就是耳熟,因为其和历史课本之问的关系的巴黎公社。</p><p class="ql-block">这里是巴黎一众名人安睡之地,包括肖邦,王尔德,巴尔扎克,也是巴黎公社最后的战斗和牺牲之地。</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巴黎公社最后战斗牺牲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是王尔德的墓。</p> <p class="ql-block">肖邦的墓地。无数喜欢肖邦的人们前来瞻仰他的墓碑,以表示对这位大音乐家的喜爱……每年都有数十万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拉雪兹公墓前来瞻仰他们心中喜欢的“神”……</p> <p class="ql-block">在13区住了三天,又换到了一区,这里离巴黎圣母院很近,去哪儿都方便……,晚上下雨就在附近搜到了这家泰国菜……</p> <p class="ql-block">吃饱喝足了雨也停了,沿着塞纳河走走停好……</p> <p class="ql-block">走到了路易威登的商店门口,远远就看到了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塑像(Yayoi Kusama),手提着LV的包,矗立在LV大楼门口,1939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毕业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女子学校,现年已经84岁了,在1956年移居美国纽约市,并开始展露她占有领导地位的前卫艺术创作,现居住在日本东京。</p> <p class="ql-block">远远的埃菲尔铁塔的灯已经亮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清晨起来,走个十几分钟就来到了卢浮宫广场……</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博物馆广场上的玻璃金字塔是由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于1989年完工。</p> <p class="ql-block">5月7号吃过早饭,走着来到了拉丁区的卢森堡公园……</p> <p class="ql-block">卢森堡公园(法语:Jardin du Luxembourg)</p><p class="ql-block">是一座处于巴黎第六区,拉丁区中央的公园,于1612年玛丽-德•美第奇的统治下建成。卢森堡公园面积为224,500平方米,有巨大的梧桐大道与花园、喷泉,以及许多上古智者的雕像,公园内还有法国王室的别宫卢森堡宫 (Palaisdu Luxembourg),是法国参议院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2015年和朋友来过卢森堡公园……</p> <p class="ql-block">卢森堡公园里的雕塑大都是女性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从卢森堡公园出来,就来到了先贤祠……</p> <p class="ql-block">先贤祠是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重要建筑,法文名为Panthéon,源于希腊语,意为“所有的神”。它位于塞纳河左岸,其周围地区一直是巴黎知识分子较为密集的聚居区。</p><p class="ql-block">先贤祠最初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任命当时的著名建筑师苏夫洛设计、建造的教堂。1791年,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革命家米拉波去世,制宪会议通过法令将这座教堂改为先贤祠。同年9月,米拉波以自由保卫者的身份成为第一位入葬先贤祠的伟人。伏尔泰和卢梭紧随其后,分别于同年和1794年入葬先贤祠这座“祖国的神庙”。先贤祠由此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被烙上历史和文化的印记。法国历任总统也继承前人开创的事业,签署法令并亲自护送为法国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卓越贡献、代表法兰西价值观的伟人们入葬先贤祠,以丰富和传承法国的精神文化。</p><p class="ql-block">在先贤祠著名的人字墙下,镌刻有一排工整的法文“伟人们,祖国感谢你们”。门廊墙上的五幅巨型浮雕集中反映了法国式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可以说先贤祠见证了大革命以来法兰西的历史风云,承载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价值观。</p><p class="ql-block">不断变化的“伟人”定义按照人们的理解,只有“伟人”才能入葬先贤祠,但是,时代不同,对“伟人”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p><p class="ql-block">1806年,拿破仑下令将先贤祠重新改回教堂。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入葬先贤祠的标准很简单,生前曾在拿破仑身边服务效忠的高级将领、大臣,死后便可在这里谋得一方席位。但是,这一时期入葬先贤祠的那38位“大人物”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快就被人们集体遗忘。随着法国的政局变换,先贤祠的名字和作用又经历过数次更替,直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以后,才把它的名称改回先贤祠,这里才得以重新焕发生机,“伟人们,祖国感谢你们”的题匾也就具有了更为深刻的意蕴。1885年,人们在再度世俗化的先贤祠为雨果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国葬。而这位大文豪也完美诠释了共和制度下的伟人形象:人道主义者和自由、平等、世俗化的捍卫者。从此,先贤祠真正成为法国伟人们永久的安息地。</p><p class="ql-block">自1885年至今,共有26位对近代法国文化、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历史名人入葬先贤祠。1995年,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签署法令,居里夫人成为入葬先贤祠的第一位女性。以居里夫人为代表的、这一时期入葬先贤祠的许多著名人物倾其一生为法国和人类争取进步,可以说他们重新定义了“伟人”的概念。正如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所说,入葬先贤祠的伟人“用笔谱写了法兰西的历史,并为她打上了印记,他们以激情和天才,捍卫了自由、平等、博爱”。</p><p class="ql-block">入选人物具有多样化的代表性</p><p class="ql-block">在伏尔泰的棺木上镌刻着一句铭文:“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这句话是伏尔泰作为法国精神文化先驱的生动写照。旁边,是伏尔泰的全身雕塑,左手捧着一卷手稿,右手握着一支鹅毛笔,神情严肃,目光注视着远方,似乎还在思考着未解的难题。这与先贤祠所代表的法兰西文化和精神极为契合。</p><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先贤们的思想也是多样化的甚至是对立的。如伏尔泰和卢梭这两位为法国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伟人,他们生于同一时代,共同推动了法国思想启蒙的大潮。在大革命期间先后被请进了先贤祠。但实际上,他们的思想主张大不相同,二者还曾互相攻击。伏尔泰的思想主张相对温和,提倡用改良方式实现人权和自由。而卢梭的思想却相对激进,他主张人生而平等,认为发展本身会形成新的不平等,为了追求平等他甚至反对文明本身。尽管如此,两人却一同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歌德高度评价这两位启蒙时代的思想家,认为“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可见他们对法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多么重要的影响。也因此,他们被安葬于先贤祠的中心位置,墓碑相邻。</p><p class="ql-block">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居里夫人之后,又有三位杰出的女性先后被安葬于先贤祠,即二战时期法国抵抗运动战士、人类学家日尔曼·蒂利翁,二战时期投身抵抗运动、战后创办扶贫民间组织的热内维尔瓦·戴高乐·安东尼奥兹,以及法国前卫生部长、20世纪著名思想家、法兰西学院院士西蒙娜·韦伊。人们认为,她们用超越他人的勇气和韧劲激励着新时代的女性去改变其社会和家庭地位。</p> <p class="ql-block">走过了先贤祠,来到了巴黎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巴黎植物园历史悠久,是17世纪路易十三王朝时代开辟的“皇家草药园”,直到路易十四十代扩大范围,收集、种植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成为一座皇家植物园,前后历时五十余年。</p><p class="ql-block">在这五十多年的建园工程中,主要有布封、多邦东和安托万•洛朗三人继任总管。布封充分发挥了他的建筑才能,想出了一切办法巧妙地因地制宜,国绕着国家自然博物馆将植物园向东北伸展,一直到塞纳河畔……</p> <p class="ql-block">晚饭点了个法国蜗牛🐌</p> <p class="ql-block">鳕鱼……</p> <p class="ql-block">牛排……</p> <p class="ql-block">吃完晚饭,沿着塞纳河走走……</p> <p class="ql-block">这在一区去哪儿玩都很方便,每天围着这里走走……</p> <p class="ql-block">过了卢浮宫广场在往前走就是杜乐丽花园……</p> <p class="ql-block">走过杜乐丽花园就来到了协和广场……</p> <p class="ql-block">5月7号清晨一早散步就走到了巴黎圣母院,面对着巴黎圣母院紧邻塞纳河右手就是莎士比亚书店。</p> <p class="ql-block">书店门脸儿不大,稍不留意,就容易错过……</p> <p class="ql-block">5月7号吃过早饭,就走到了卢浮宫广场,再往前走就是杜乐丽花园了……</p> <p class="ql-block">杜乐丽花园……</p> <p class="ql-block">走过杜乐丽花园就到了协和广场……</p> <p class="ql-block">协和广场上的方尖碑……</p> <p class="ql-block">这是香榭丽舍大道上的路易威登店……</p> <p class="ql-block">就这家店门口排起了长龙……</p> <p class="ql-block">凯旋门……</p> <p class="ql-block">凯旋门这里留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5月8号吃过饭就来到了最古老的公园——蒙索公园 Parc Monceau1769年至 1773 年间,沙特尔公爵让科利尼翁在“穆索”(今天的蒙索公園)占地一公頃的土地上建造了一座被法式花园环绕的八角形兩层阁楼,今天底层已经变成公厕 )1773 年至 1779 年间,为了与Bagatelle Ermenonville和Retz 沙漠的花园竞争,甚至是凡尔赛最後的开发项目,公爵觉定在这20公頃的土地上建造一个更大的英式花园,并询问 Carmontelle用花园工厂设计了一个“幻想之地”:瑞士农场、荷兰农场、宝塔、金字塔、封建罗马遗址、沿著崎岖的小路散落的罗马神廟、树木和鸟语花香的花束。</p><p class="ql-block">保存至今的一系列的版画展示了公园的各种景色,火星神廟的废墟,哥特式城堡、荷兰磨坊、鞑靼帐篷……一條河流被挖出,注入一个大盆地,用于展示海战,而洞穴則用來放置游戏或小吃。最后 从1781年到 1793 年公爵去世,在北部和东部获得的新土地的开发以及公元的改造(修复小巷、扩建溫室、植树)被委托给Thomas Blaikie,目的是將它变成一个英式花园。</p> <p class="ql-block">晚上吃饭,就走到了蓬皮杜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沿着塞纳河一直走,走到了埃菲尔铁塔下,想起2015年和两位爱摄影的朋友,也是从下午一直走到了埃菲尔铁塔下,一直拍到了很晚,那天还下起了小雨,至今都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一通拍照,已经累到不行了,打了个车赶快回家睡觉去……</p> <p class="ql-block">5月9号中午退了房,把行李存放在租民宿的指定地点,然后去了圣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圣礼拜堂。&nbsp;</p><p class="ql-block">坐落在巴黎市最中心位置的西岱岛上一座哥特式建筑,最初由圣路易九世下令兴建(1243—1248年),圣礼拜教堂的最初建造目的是为了保存耶稣受难时的圣物,如受难时所戴的荆冠、受难的十字架碎片等。路易九世在教堂和圣物上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其荆冠购得之价钱,比修建圣礼拜堂的花费更为昂贵。教堂内更高一层保存着最重要的圣物,同时连接到路易九世的私人住所。</p><p class="ql-block">参观圣礼拜堂,在进入圣礼拜堂之前先要进行安检,然后再进行验票才能进入……&nbsp;</p><p class="ql-block">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的彩色玻璃,将近一千年的彩绘玻璃,70%的彩色玻璃是原物保留下来。&nbsp;</p><p class="ql-block">蓝色的柱子上图案是象征着法国的鸢尾花⚜️,紫红色的柱子上图案是象征着西班牙的塔楼族徽。用来祭奠他的母亲。</p><p class="ql-block">中间的圆形玻璃直径约5米,每一块彩绘玻璃都十分精美。&nbsp;</p><p class="ql-block">整个教堂大约600平米,分上下两层,只做为博物馆提供人们参观……</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圣礼拜堂,赶快去巴黎里昂火车站去往下一站——第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