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南台古道

远心旷度

<p class="ql-block"> 2024年元月二十七号,中餐后南岳好友来电,邀游南岳南台古道。早几天大雪,这几天是雪后天晴,气温回暖,阳光宜人,适宜登山运动,几友便兴然前往。下午2点半到达南岳衡山大院停车场,与南岳好友聚集,过白龙潭水库溢洪道上山,很快到达著名道观__黄庭观。</p> <p class="ql-block">  再从黄庭观左边小山路登山。沿部队围墙及铁丝网外围攀登上山。这条路是户外驴友们开辟的,是登南台古寺最近的线路。</p> <p class="ql-block">在我小的时候,有一条南岳古镇通往南台寺的古道。位于集贤峰山嵴左边半山腰上,古道约2米宽,为砂石路,路的左边为悬崖峭壁,谷底为白龙潭上游的山溪间沟;右边山顶为陡峭的山嵴。集贤峰处称为石櫈,设置二条石櫈而得名,供路人休息。上山每隔约2公里就建有一个石亭,供路人休息,避雨躲风,乘凉,饮水。直达南台寺一共有三个凉亭,人们依次称为一亭子、二亭子、三亭子。这些亭子均修建于石壁上,以“之”字型迂回上山。是南岳古镇及附近居民及南台寺、福严寺僧人、信士和当地村民来往的必经通道。也是我儿时砍柴的主要通道。现由于军事需要,被部队围墙围起来了。这条古道已被人们遗忘。现在驴友开辟的户外之道,自古也有,但在山嵴,陡峭,走的人不多。</p> <p class="ql-block">  集贤峰向南台寺的路线是在山嵴上。山嵴的右下方是岳云中学,左下方是部队辖区(儿时被称为文校)。越向前行路越陡峭,树木愈大,林愈密。路面上铺盖满了落叶的松针和杂木树叶,走在上面软软的,但稍不注意,就打滑,甚至滑倒。我们一个个走得全身发热、出汗,不由得松衣,防止汗湿衣衫,而至感冒。</p> <p class="ql-block"> 沿着山嵴前行,古木参天,微微阳光射进来,洒在身上,令人舒适,削减了爬山的疲惫。前行了约2里路,山右侧有一古墓塔,近前观看,为唐代南岳高僧石头希迁之墓,唐德宗赐谥号“无际大师”,名“见相塔”。石头希迁被世人最为传奇的是“肉身不腐”。大家路遇,作辑跪拜,以示敬仰。</p> <p class="ql-block">  随后弯弯曲曲,登越了一个个小山头,一路古木参天,以古松为主,大的古松有几人抱,树枝伸展,层层叠叠,像伞一样撑开。仰望天空仅见散散的阳光射进来,宛如歌舞厅旋转的彩色射灯。参天大树下灌木柴草稀少,只有枯枝落叶,显得空旷。这真是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啊!</p> <p class="ql-block"> 大约登山行走一个半小时,穿越山嵴右侧的密林,走过一段小毛竹子的柴草之路,就是一面巨大的石坡,这石坡陡峭,长约百米,整个山坡是一整体花岗岩石块。一路石级直达山顶,如登天梯。我们小时候称之为“百步云梯”,但史料记载名为“退道坡”,意坡度极陡,行人的脚步前而欲退之意。石阶宽约米余,石级两侧有积水的坑洞,应是曾经建有的护栏栅,现无踪影,痕迹历历。不由自主想到“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诗句。路右侧的石壁有模糊的摩崖石刻,“南无阿弥陀佛”及“南台山界”字样。</p> <p class="ql-block"> 爬上坡顶,有小石屋遗存,石门梁上有“南台憩足”“南峰妙见立”等残损文字。过石屋不远,有一突出的巨石,石缝长出几棵梽木树,翠绿挺拔,“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生动的真实写照。巨石侧壁也有石刻,风雨剥蚀,无从辨认。</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林子更密了,参天大树更多了。早几天的一场大雪,仍厚积没有溶化山面呈现白雪皑皑。穿越密林,远远地看到南台寺翘角飞檐。这里石阶而上,路两边为僧尼的墓群。通过墓群就是南台寺庙前围墙。绕围墙左侧而行,就到南台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 然后我们一行沿山门左侧柏油路下山到达白龙潭,这条路是近几年建设的旅游线路,途中还设有门票处。我是第一次行走。出门票处不远,就是白龙潭,继而到上山处的黄庭观。全程三个小时攀登。这南台古道绿的树、白的云、蓝的天、清的风令人心旷神怡。真是“回首更疑天路近,恍然身在白云中”。相信有机会再登爬南台古道,从容品读黄庭观的道教文化和南台寺的佛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下山时通过的门票处</p> <p class="ql-block">白龙潭</p> <p class="ql-block">黄庭观旁边的飞仙石</p> <p class="ql-block">俯瞰中的南岳古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