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制台: 制台是总督的尊称。清朝对统治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也尊称“督宪”“制军”。总督是朝廷派出的“驻地”官员,严格意义上讲,总督不属于地方官,但对地方却有很大的决定权,手握绿营驻军的调动权,被称为封疆大吏。晚清重臣李鸿章就担任过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直隶总督、两广总督等。</p> <p class="ql-block">抚台: 抚台是对巡府的尊称。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得名。总督和巡抚都有直接向皇帝奏事的权利,两者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不同的是,总督可以管数省,侧重于军事;巡抚只管一省,侧重于民政。总督一般是正二品,巡抚一般是从二品,他们之间互相牵制,使皇帝的权利不受威胁。</p> <p class="ql-block">道台: 道台昰道员的尊称,正四品,是介于省(巡抚)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道台协助督抚及藩臬长官监督监理下属地方政务。由布政使派岀的叫守道,由按察使派出的叫巡道,合称巡守道。到了乾隆时期,有按专门领域划分的专职道,如粮道、盐道、茶马道等。</p> <p class="ql-block">潘台、臬台:藩台是布政使的尊称,也称藩司。臬台是按察使的尊称,也称臬司。布政使和按察使是巡抚治下的最重要的两个属官,并称两司。其中布政使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相当于今天省委组织部长兼省财政厅长),按察使专管一省的刑名(相当于今天省高级法院院长兼省公安厅厅长)。藩台、臬台皆为从二品。</p> <p class="ql-block">学台:学台是学政的尊称,全名“提督学政”,为明清时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相当于今天省教育厅厅长兼省考试院院长),位在巡抚与布政使、按察使之间,三年一任。学政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地方官,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命派往各省的钦差大臣。</p> <p class="ql-block">府台:是对州府最高行政长官知府的尊称,从四品。掌管总领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知府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市长。</p> <p class="ql-block">总之,清政府虽无明文规定,但一般总督称制台,巡抚称抚台,布政使称藩台,按察使称臬台,负责各级学政的官员称学台,治理一省之内各道的官员称道台,知府称府台。而制台偏重于地方军事,抚台偏重于地方民政管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