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拿什么来拯救你

骥山子

<p class="ql-block">  全球号称客家人过亿,实际现状会说客家话不过四千万,客家话己到濒危时刻。这绝非危言耸听,你稍微注意,就会发现客家话己断崖式衰败。</p><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莒村微信群中几个大老爷们感叹,城市里读书孙辈己不会讲客家话了;2018年与广州白云区一个本地客家人攀谈,被告知当地青年己很少会说客家话,有的会说平时交往也很少使用;2022年暑假,我让丰顺留隍一个朋友用客家话介绍“万江虽小可留皇”的典故,结果,竟说不完整,其间添加普通话,当地相当部分小孩讲普通话或潮汕话,唯独不讲母语;昨晚问及邻居读幼儿园中班小女孩“你爸去哪里了”?普通话流利表述,用客家话却不会。这些例子不胜枚起,客家话要消亡了吗?不会讲客家话的人算客家人吗?</p><p class="ql-block"> 客家话快速衰败原因很多,最主要原因是很多人意识里认为客家话是一种很土的话,逐渐退出家庭教育。然而“土话”并不是很土的话,是土生土长的意思,是一个地域人文标志。</p> <p class="ql-block">  保护传统方言己到了刻不容缓时候,客家话是民族根源,是千百年来优良传统文化,是前人留给后辈的精神财富,也是人们对家乡最直接的回忆。面对各种地方方言的衰落,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4070号建议的答复 中提到</p> <p class="ql-block">  哪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首先,应清醒认识到传承客家话是每个客家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年青家长应把客家话保持在社交和家庭中,自己的孩子在家庭中使用客家话。莒村的良和哥就做的很好,他每年寒暑假都会带深圳读书孙子回大埔,每天带去莒村,和村里小孩一起游泳玩耍,熟悉乡村乡情,每当说起这个话题,良和哥总会自豪炫耀,“涯个孙子客家话讲得嗒正”。其次,讲客地区创设学习客家话的“演艺学堂”,一方面搜寻优秀客家经典著作,如快板歌谣,整理俚语典故,如“三斤狗三伯公的故事”、“把坑雕”、“短树的靠好爬”等等诙趣哲理的俗语,另一方面组织教授传唱。第三,尽可能创设讲客场景。如客家地区大小集会、村镇春晚,可选用客家话主持人,规定AB选手PK时,凡是客家话节目都加分规则,甚至可以选定“缺牙耙,耙猪屎……”等几首优秀歌谣为固定获奖节目,专供3——13少儿表演,让每个客家人自觉传承客家话,以“涯是客家人,涯讲客家话”为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注:莒村,乃客家梅州大埔的山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