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攀枝花】爱在阳光下,一段温暖记忆的童话

汉丰湖爱数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丽江,途经三川,阳光明媚,一路歌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安金沙江大桥位于丽江市和永胜县之间的金沙江上,桥身全长1681米,主跨长度为1386米,桥面距离江面461米,位居世界第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攀枝花,是我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攀枝花市四季如夏,植物生长茂盛,城市郁郁葱葱,金沙江穿城而过。攀枝花的阳光十分充足,被誉为“四川小春城”、“川内小三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攀枝花公园位于炳草岗景石山下,经过20余年建设,现有英雄纪念碑、游乐项目区、珍稀动物园区等景区;已成为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公共场所;是全市重点公园和旅游景区之一。她独具山城城市公园特色,而且公园山顶上是俯瞰攀枝花全景的最佳摄影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读中师的时侯,有三笔字必修课的缘故,我很喜欢砚台,一直知道“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广东肇庆市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山西新绛县和山东泗水的鲁柘澄泥砚”天下四大名砚,妹夫几年前搬家的偶然机会,听说攀枝花竟然有一种砚,非常有名,它就是“苴却砚”。这次旅行途经此地,就萌生了来看看苴却砚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去之前,我在百度了一下 ,“苴却”,当地读作zuoquo,是彝语发音。“苴却”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指明嘉庆至清雍正年间一行政区域及其相关地域:“东至会理,南至元谋,西北至永胜,西南至祥云”。苴却砚是中国名砚之一,石材产于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大龙潭乡境内)的悬崖峭壁之中,此地古称“苴却”,故谓之苴却砚,以其丰富的膘、眼、线、纹等众多石色称雄于砚界,被誉为“中国彩砚”。</p><p class="ql-block"> 苴却砚,创意独特,质地优良。手扶之如婴儿肌肤,扣之其声如瓦似金,质地实坚且莹润如玉,砚堂呵气凝珠,冬天历寒不冰,盛夏存墨不腐,贮水不涸,磨墨无纤响,发墨如油,下墨不损毫,具有良好的琢磨性和抛光性,并具有油脂蜡状光泽和独特的眼、膘、线等石品花纹,千姿百态、色彩斑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苴却砚博物馆展出了很多名家藏品,我们是外行,只能带着对砚台艺术虔诚的膜拜心理,带着对大师作品的崇拜心理,一一欣赏,努力拍照,用手机记住部分艺术展品的精美形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欣赏了苴却砚,便驱车来到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迈步走进博物馆,五个展厅展示了攀枝花三线建设的辉煌历程,感受到了三线建设的艰辛,感慨第一代伟人的高瞻远瞩和战略眼光 ,感叹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速度!我们是新中国建设的受盈者,看着许多熟悉的照片、口号、物品,感同身受,热血沸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是原名“四川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花城新区干坝塘村,博物馆由全国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党中央的决策发动、十三省区三线建设的展开情况、三线建设推动发展的中西部城市和重点项目、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攀枝花的开发建设、三线建设的调整改造和成就、三线建设的精神传承等七大部分组成。已收集了各类三线建设文物1万余件(套),图片2万余张,口述历史视频120人,8000多分钟,收集了其他三线建设时期视频资料3000多分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博物馆是四川省党性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和统一战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的建成,既反映了三线建设历史的全貌,宣传纪念了三线建设的巨大成就,又弘扬了三线建设的伟大精神,更充分展示了攀枝花形象,成为了攀枝花最亮丽的一张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处博物馆,承载了攀枝花石砚艺术的发展史,承载了攀枝花三线建设的发展史!攀枝花,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牵手攀枝花,爱在阳光下,一段温暖记忆的童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