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是一位离休的老干部,九十年代初离休后,赶上老年大学刚成立。父亲看到了书法老师在挥毫书写展演,其专注沉着,寓动于静,刚柔相济的身影,让其眼前一亮,这身影,十分相似他小时候村子里的私塾先生,在写对联的情景,也遂想起了自己和对联的悲喜往事……</p><p class="ql-block"> 此时,父亲便下定决心要在老年大学学写毛笔字,要在有生之年为乡亲们送对联!</p><p class="ql-block"> 一,对联的情结。</p><p class="ql-block"> 父亲生于三十年代初,家住方城县城西北约六公里的乡村里,在一百多户的村里,也属于上中等户人家,十几口人的大家庭,其乐融融,父亲九岁时开始跟私塾先生学文化。</p><p class="ql-block"> 私塾先生,从小就识文断字,一手的好写,人缘也较好,村子里乃至方圆十里八里的人家,谁家有大事了,都请他去写对联,写贴子,每逢春节来临,全村大多数人家的对联都需他来写。父亲的到来,让私塾先生很高兴,每当先生写对联时,就帮助磨墨,裁纸,抻对联,晾对联,收对联,送对联。</p><p class="ql-block"> 春节贴对联,是传统文化和习俗,是为了表达美好的祝愿,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春联上,预示来年平安幸福的愿景,是增添喜庆气氛的形式,也是展示本家庭的兴旺发达的形式,一般都是红纸黑字或者是红底金字,还具有驱鬼避邪之说。到了年节,邻居们还要互相欣赏一下别家的对联,所以过年的时候,对联是很重要的一样年货。</p><p class="ql-block">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九四二年,父亲十岁,在私塾学习刚刚一年多,就辍学了。因为家庭发生了极大的灾难……</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春天,天气大旱,夏粮大大减产;</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秋天,蝗虫铺天盖地来袭,秋粮抵不过虫灾,几乎绝收;</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的冬天,一个寒风刺骨的晚上,父亲的大伯和父亲的父亲,这弟兄俩同时被乡公所带走关押了,家庭的两个顶梁柱被抽走了……</p><p class="ql-block"> 天灾人祸一起袭来,家里老弱病幼的八九口人,要由父亲和小脚的母亲一起,艰难地支撑着。先是托人找人打听乡公所,这两位当家人都犯了什么罪,随后就是找村保乡保使钱捞人,出出进进,项项花钱,家里没钱了,卖房卖地,但是,两位当家人的罪过越来越大,最后转到了县城监狱。半年后,父亲跟着小脚母亲一起去探监,两位当家人一个个骨痩嶙峋,命悬一线,父亲的大伯紧紧的拉着他的手,说:杰啊,我是被咱村的“大木石”陷害的呀,我们没犯法,他是想要霸占咱家的土地哩,你是老大哩,要记住报仇啊……这时候,父亲十二岁。</p><p class="ql-block"> 大伯说的“大木石”,是村里的一个大恶霸的外号,他是村里的首富,仗着自己同官府的人熟悉,在村子里横行,遇事说一不二,谁同他辩理,他让谁家遭罪,强买强卖是他的日常行为,方圆十里八里都知道他心狠手辣,这一次他是盯上了父亲家的财产了……</p><p class="ql-block"> 日子又过了两年,父亲的大伯早已病逝在了监狱,父亲的父亲已被折磨得只剩一口气了,被抬回家了,家里的财产也已经消耗殆尽,房无一间,地无一垅,十几口人的家只剩下父母姊妹五口人,借助邻居家的房山头外,搭了一个草棚子过日子。</p><p class="ql-block"> 父亲十四岁那年,大年三十,从外面打完零工回到了家,照例又到了私塾先生家,帮助写对联,忙了一后晌,红纸也写完了,该送的也送完了,桌子上只剩下一幅对联了,那是先生特意留给父亲的。</p><p class="ql-block"> 快到掌灯时分,村子里已经陆续响起了除夕的鞭炮声了,父亲帮先生贴完他家的对联后,就打算拿对联回自己家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屋里进来了一个人,是“大木石”,他喊先生道:老弟,再给我一幅对联,我家仓房那副让小儿子弄脏了,</p><p class="ql-block"> 先生说:都送出去完了。</p><p class="ql-block"> “大木石”看见桌子上面的一幅,便说:这不是还有吗?说着拿起就要走,父亲忙说:这是我的。</p><p class="ql-block"> 那人说:你的?你家一间茅草棚,咋贴?也不值得贴。</p><p class="ql-block"> 父亲看到眼前这个恶霸,抢了的对联,还羞辱人,又联想起大伯说的话,这个人就是陷害父辈,霸占我家财产的仇人,便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大吼一声:放下!</p><p class="ql-block"> 恶霸一惊,说到:你个小兔崽子成精了,我偏要。说完拿起对联,扬长而去,</p><p class="ql-block"> 父亲怒火中烧,拿起院子里的铁锨就要追打,这时候先生赶忙上前死死地抱着父亲,说到:你个小孩家的,咋恁不听话,不许动!看到“大木石”走远了,才松开手对父亲说到:他人高马大,你能打过他?你也想坐监里?忍忍吧,你家里可都指望着你哩……说完,找了几个巴掌大小的菱形福字,扯着父亲的手,一直把父亲送到了家。</p><p class="ql-block"> 父亲气恨交加,满脸通红,满眼泪花,回到家,奶奶听说了缘由,送走了先生,边擦眼泪边说,对联咱要贴,仇咱一定要报!并对着父亲说,你可知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近三年之内不许提报仇之事,因为你还小,先咽下这口气,等你和弟弟们长大些了再说……那年春节,茅草屋门前只贴了几个小“福”字。</p><p class="ql-block"> 星转斗移,时光转到一九四八年冬,十六岁的父亲已在县城找到了打零工的活儿。一天,他在雇主家偶遇到了一位教书的陈先生,两个人说话十分投缘,后来,陈先生就带他离开了雇主家,原来陈先生是一位共产党人,从此,父亲便走上了革命道路。</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金秋十月,新中国成立了,劳苦大众得到了解放,恶霸分子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大木石”因陷害过三条人命,被共产党的新政府镇压了。父亲的家也分得了土地和房屋。之后每年春节来临时,我的奶奶要办的第一件年货就是新春“对联”。</p> <p class="ql-block">二,学书法,写对联,送对联。</p><p class="ql-block"> 父亲要上老年大学了,要学书法了。他置办了一套一套的笔墨纸砚。随后的日子里,总是见父亲去老年大学上课风雨无阻,回到家里在书房不停的写呀写,母亲在不停的往外收拾那些写完毛笔字的废纸……。家里的纸张用得很快,需要经常去街上买纸张笔墨,当母亲报怨笔和纸用得太快时,父亲就把老年大学的老师讲的故事讲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故事一:王羲之七岁时开始练书法,他家门前有一个池塘,他练完字了,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把池塘里的水都洗成了墨色。至今,绍兴仍能看到这个墨池。</p><p class="ql-block"> 故事二: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智永禅师,练书法曾将用坏的毛笔积了五大竹篓,于是他自己作铭文,并埋葬了这些笔头,称为笔冢。</p><p class="ql-block"> 家人们听完这些故事,总是哈哈大笑,嘴上是在鼓励父亲向王羲之这些大家们学习,但心里总觉得父亲是在消磨时间哩。因为几十年来,风雨兼程的父亲,从来都是工作第一位,没见他有专一的时间学文化,对书法练习也是零基础啊。</p><p class="ql-block"> 两三年之后,忽然有一天,父亲对母亲说,晚上通知孩子们回来吃饭吧,我的书法作品得奖了!母亲吃惊地问得啥奖了?父亲答:老年书法作品赛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晚上我们回到家里,父亲兴高采烈,拿出了他的作品,一本老年大学印的作品集,父亲的作品名列其中。我们姊妹们看到这些,都被感动了,原来父亲的书法进步这么大。</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作品虽不及名家们的作品那么高逸幽雅,那么沉雄豪劲,也没有“笔笔惊风起,点点莲花开”的洒脱,但是,在我看来是一种和婉优美, 它不俾不亢,不温不火,风规自远,自成格调。有的字看起来写歪了,这并不生硬,反而体现出他的任性的一面。这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了我,使我的心绪为之所改变,爱好也为之提高,渐渐的更加佩服父亲的毅力和智慧。我们上学时,也都跟着老师学过毛笔字,每写一笔,都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要脑眼手相应,准确控制利用毛笔的轻重缓急,稍微配合不好,就一塌糊涂。特别是两指在前,两指在后,一指紧贴笔杆的简单动作,就让我坚持不了多大一会儿,最后,终究是知难而退了 。现在,毕竟父亲是老年之人了,竟然有这样的成绩,确实不简单。</p><p class="ql-block"> 那一晚,父亲看到我们姊妹们都被他的作品感动了,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了练书法的的体会:</p><p class="ql-block"> 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艺术骄傲,通过写书法会提升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写书法对身体健康有益处,练字时,人体的指腕肘肩臂都随着笔画的书写,有节奏的运动,各种器官都得到相应的锻炼,就像是一种慢气功;写书法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培养耐心和自信,当我想放弃时,我就想到咱家在旧社会受恶霸的欺负情景,咱家连对联也买不起的时候,也就能继续下去了。这能把一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俏俏的折射出来,如老师所说,“书如其人,书为心画”……</p><p class="ql-block"> 听到了父亲的这些话,我们再一次刮目相看了,这些话已经像个教授的水平了,是老年大学提升了父亲的学识水平,是书法提高了父亲的艺术水平。</p><p class="ql-block"> 最后父亲说了两点:一是,让我们姊妹抽时间学书法,甚至包括孙子辈的,都要学。二是,他要开始写对联了,要为老家的乡亲们送对联。</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父亲便行动起来了,买来了红纸,买来了对联集的书本,就正式开写了,母亲在一旁提醒,现在才农历十月份,有点早吧?父亲说不早了,我要多写一些。进入腊月,父亲便将一大包的对联送回了老家,乡亲们看到后都说:写得好,没想到,退休后又学了这本事!几十幅对联很快都被拿完了,父亲高兴极了。</p><p class="ql-block"> 之后的几年,父亲写对联的时间越来越早,品种也越来越多,包括一些传统的春节的杂碎对子:出门见喜,满院春光,小心灯火,川流不息,满屋吉庆,丰粮满屯,还有许多巴掌大小的菱形小“福”字。</p><p class="ql-block"> 到了二零一零年前后,父亲送回老家的对联多数都没人要了,乡亲们只挑一些杂碎的小条子,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上</p> <p class="ql-block">之后的几年,父亲写对联的时间越来越早,品种也越来越多,包括一些传统的春节的杂碎对子:出门见喜,满院春光,小心灯火,川流不息,满屋吉庆,丰粮满屯,还有许多巴掌大小的菱形小“福”字。</p> <p class="ql-block">到了二零一零年前后,父亲送回老家的对联多数都没人要了,乡亲们只挑一些杂碎的小条子,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上的新春对联印刷得越来越漂亮了,对联上还花花绿绿的有图案,花鸟鱼福娃娃,吉祥如意,喜庆美观;二是父亲年岁大了,提笔写字已经没有足够的力气了,所以,毛笔字的质量也不如以前了。但父亲还是要坚持每年写一些,最多写的是杂碎条子和小“福”字……</p> <p class="ql-block">又一个春节要到了,母亲拿回家了几种漂亮的印刷对联,对父亲说:老同志啊,看人家的对联印刷得多好,街上到处有卖的,咱不写吧,封笔吧!</p><p class="ql-block"> 父亲连连点头说:封笔,封笔!今后再也不担心谁家春节没有对联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