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朋友,你曾经在弥漫着大雾的海上航行过吗?你曾经在车水马龙的街市突然失去方向过吗?你曾经痛苦纠结不知何去何存过吗?这种感觉在学期伊始,折磨我难以入睡长达两月。</p><p class="ql-block"> 时间的齿轮回转到学期伊始,接手初一新生,115人,和上一届的88人相比,平平增加了近一个班级的工作量。更让人焦虑的是通过测验和平时观察发现:班级里从头至尾听写词语画圈的一人,不认识汉字的一人,作文一篇挤三十个字的一人,沟通交流听不明白话的一人,上课你讲她吆喝,一提醒批评就用拳头把鼻子打出血的一人,家里只有爷爷照料不洗澡臭味飘出三米远,让你无法靠近的一人……更不要说不认识拼音,错别字频出,成绩四五十分的还有十几人。比起过去的那一届这一届学生让人更加头痛,本以为什么也不在乎,什么荣誉也没有的三年终于过去,没想到三年又三年,那种逆流直上,分毫不敢懈怠,唯恐被教育改革的洪流裹挟淹没的感觉铺天盖地,让人迷茫,无所适从。</p><p class="ql-block"> 带着这种感觉每天都沉迷在寻求教学方略的书里、网络中,逼迫自己忙碌着。同时睡不着,早醒,多梦,焦狂一日胜似一日。身体感觉很累,精神却从来都不疲惫,这两种矛盾把人撕裂,从皮到肉,丝丝缕缕,是一种毒药,越来越蚀骨透髓,我在和自己对抗,表面上却无人知晓。</p><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天,一篇作文让我有了一点方向。</p><p class="ql-block"> 翻开散发着新木材加工过的作文本的扉页,端正的目录下面写着——《改变我,爱上语文的人》。我有一点点期待,期望写的是我。翻开看去,时间跟随着他的描述,回到了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因为他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对,随意批评,语言侮辱学生,导致他一心扑在数学上,想通过数学提升自己总分获取成功,从此语文成了他的噩梦,欠缺得越来越多,直到再也看不到希望,他索性放弃了……六年的语文于他来说是张白纸,初一他也不抱希望,直到我用“诗词博物馆”让他初觉有点意思,再后来的“别人家的好孩子评选”—《陈太丘与友期行》课文学习,他说那一天,他忙着给元方投票,乐在其中,留下了做人要“方正”的初步印象。再后来老师被派出去培训了,没人带课,他又浑浑噩噩地说不上喜欢语文也说不上不喜欢语文了。</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的一篇文章,在我看来完全超出了他平时的水平,平时的他作文语言幼稚,词语匮乏,字数不够,而这一篇完全是自己的内心独白,没有粉饰,平铺直述的,却有一种安慰人心的力量。让我一下子感觉到,与其整天被还没到来的坏结果担忧,不如踏踏实实做好每一天让人心安。学期开始的探究没有错,情景化教学的方式更适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管三七二十一,按自己的想法做起来,先埋一颗爱语文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比较好。于是带着培训学习归来新的理念,以任务驱动教学,让孩子们在情境中自主、合作、探究、表达,从语言上生活上给予鼓励和关心。当然这个文章的作者成了我默默关注最多的人:课下的微笑注视,书法比赛中的积极表扬,小玩偶带给他的安慰,终于他腼腆地能直视我的眼睛了,直到学期结束,他把一张刮刮卡,一个棒棒糖贴在我办公室门上那一刻,一切都被赋予了意义。一切的付出都在这一刻被肯定。</p><p class="ql-block"> 那天,冬日的暖阳让人格外留恋,放学工作会议正如火如荼的展开,乘着会议间隙我回房子取东西,红色的门上赫然贴着两张贺卡样的东西,仔细看去,是两张刮刮卡,一张上还粘着一支棒棒糖,我小心地取下来,浑身都被感动喜悦包围着,恨不得立马跳跃着跑下去在校园里撒欢子,但是不能。开门的同时我的大脑不停猜测着刮刮卡里的内容:是奖励?还是祝福?会不会是恶作剧?终于按耐不住了,找来尺子迅速刮开上面的涂层“龙-年快乐呀,送你棒棒糖”几个字映入眼帘。哈哈,此刻我的心真像拂过玫瑰花园的风,自由又舒畅。再看字体,无疑是他,那个腼腆,让人暖心的初一小男生。</p><p class="ql-block"> 当然,一学期我依然在恐慌,焦虑,时不时失眠的状态中调整又调整。但不得不说今天的礼物会让人在战胜困难时多一些能量。孩子有时候比大人成熟纯粹,会知道你的不易,你的焦虑,会安慰你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当然大人也会像孩子一样,被一根棒棒糖感动,被一点惦记跳跃欢笑。如果说自然的美景可以短暂治愈一个人,那么这种来自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可以疗养一生,甚至能够让生命焕发光彩。</p><p class="ql-block">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风吹散了,如薄雾,被暖阳蒸融了,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是不是还有一种温暖永留你心,成为永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