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时代,国学才是基本功

国学育儿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孩子为什么要从小接受国学熏陶?</b>知乎有一个高赞回答深得人心:</p><p class="ql-block">&nbsp;当你出门旅行看到落日飞鸟兴奋时,不再只会叫“诶,鸭子”,而是脱口赞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你深山遇雪时,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当你春遇桃花时,能第一时间吟诵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b>当一个人读诗多了,诗词也便成为一种本能,一种烙印,成为打开生活的另一种方式。说得是唐诗,但挪用到国学上也是一样。</p><p class="ql-block">国学是中华民族流传了五千多年的文化精粹,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从小阅读经典的国学内容,即使不会作诗、写文,也能出口成章,传承文化。</p><p class="ql-block">更何况,自从新课标改革后,语文越来越难学了,这背后所隐藏的信息就是大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对于阅读的重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从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上也不难看出,语文对孩子的阅读量、国学知识以及思考能力的考察越来越明显,“大语文”素养积累已经成为拉开孩子差距的重要标尺。</b></p> <p class="ql-block">那么,到底什么是大语文呢?其实就是在语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点要求:</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语文的生活性</b></p><p class="ql-block">语文作为工具,重点放在听、说、读、写就行,而生活性则需要孩子具备文学常识、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文化素养等综合能力。</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知识面要够大</b></p><p class="ql-block">“大语文”的“大”代表了对阅读量和阅读范围的要求,特别是对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名著等内容的考察,不仅要了解还要能运用。</p><p class="ql-block">不管是对文学常识、文化素养还是国学知识的要求,总之从小为孩子做好国学启蒙,都是在为孩子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做好知识储备。</p><p class="ql-block">然而,古文深奥难懂,死记硬背不仅无法引起孩子的兴趣,更会激起孩子抵触情绪。那么国学熏陶怎么做,孩子才会学得有兴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nbsp; “读”,培养孩子对语言的感知力</b></p><p class="ql-block">国学诗词之美,在于韵律美,而韵律之美,关键在于“读”。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亲子共读,在诵读中,让孩子感知语言的魅力。</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nbsp;·&nbsp; “看”,培养孩子对意境的感知力</b></p><p class="ql-block">&nbsp;国学诗词之美,在于意境美;而意境之美,则需要通过一双会发现的眼睛。&nbsp;当家长带孩子欣赏落日之时,不妨告诉孩子,这便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又或者在春暖花开之际,带孩子游览花丛中,让孩子体会“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盛景。良好的感知,能够慢慢培养孩子对诗词的理解力,终有一日,或一句诗或一首诗打动孩子内心,从此让他爱上古诗,爱上国学。</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nbsp;·&nbsp; ”玩“,培养孩子对内涵的领悟力&nbsp;</b></p><p class="ql-block">经典国学熏陶,是情感的熏陶,这种内在的影响,不是背多少诗词能够逼出来,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熏陶过程中提高对内涵精神的领悟。这种精髓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让他们与经典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领悟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哲学。&nbsp;</p><p class="ql-block">所以,家长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孩子,跟孩子聊一聊国学内容,就像杨振宁父亲当年对他讲《孟子》一样,这种受益,影响孩子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