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我行程安排中,有一个必去的地方,那就是~腾冲国殇墓园。</span>腾冲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不仅仅有温泉、古镇、银杏树和玉石,更有一段悲壮的历史。这座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历经500多年的腾冲古城,抗战时期为重新打通中缅边境抗战生命线,一万多名官兵浴血奋战成功光复腾冲,成为抗战时期第一个被光复的城市。当时,这里没有一间可以站立的房子,没有一片不被子弹贯穿的树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壮烈。</p> <p class="ql-block">腾冲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位于腾冲市叠水河小团坡下,为了纪念1944年收复腾冲的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而修建,1945年7月7日落成,园名取自《楚辞》“国殇”篇,墓园占地面积37884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刚进入纪念馆,迎面就被铺满头盔的展厅所震撼,三面墙上一共陈列了1003顶头盔,代表了1932年去缅甸抗日的103000名远征军将士。地面上还有一串数字,这串数字是1931年9月18号,也就是众所周知的“九一八事变”,每年的这一天都会鸣笛拉响防空警报。第二组数字是1937年7月7号,也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我们经常说八年抗战,指的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号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p> <p class="ql-block">每一顶钢盔下都代表着一个英灵,每一座小小的墓碑下都是一个回不了家的灵魂,从前是你们保护着我们,现在,就让我们来守护你们吧</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名录墙,为纪念1944年中国远征军20个集团军,这面墙上真真实实的记录了103141位远征军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群松掩映中,一面长达30米的浮雕描绘着腾冲战役的九个场面。</p> <p class="ql-block">滇西战场之惨烈,难以想象,阵亡士兵中有很多都是十几岁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多处提到了对抗战具有深远影响的李根源先生,深怀敬仰之情百度了他的简介:他,云南第一人,出将入相任职清朝、民国、新中国。清朝,他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总办。民国,他是陆军中将、滇军第二师师长、国会议员、陕西省长、广州市卫戍司令、北洋政府农商总长、代理国务总理、云贵监察使。新中国,他是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李根源在主持云南陆军讲武堂26年间,共培养学生8313名,不仅教出了朱德、叶剑英二位元帅和323位将军,还教出了朝鲜、韩国、越南的3位开国元勋。云南陆军讲武堂成为了云南辛亥革命的摇篮,后来还成为了“黄埔军校摇篮”,在我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在日本留学时和孙中山、宋教仁、黄兴志同道合,回国后和蔡锷一起发动领导了云南辛亥起义。是推翻清朝的云南起义领导人之一。民国代总统黎元洪视他为王猛、谢安。蒋介石、李宗仁、何应钦等称他为“国老”。宋希濂、卢汉、盛世才等尊他为老师。他是朱德、叶剑英的老师。郭沫若敬称他为“天下第一大老”周恩来总理称他为同行。徐悲鸿曾为他画像。黄苗子题写对联,“中原策马,禹域搜文”。抗战时期,李根源发表了著名的《告滇西父老书》轰动全国。他向蒋介石建议,死守怒江,如不成功,投江以身殉国,此举震动云南,感动全国。他力主的坚守怒江防线,为后来的滇西大反攻奠定了坚实基础。抗战期间,收复腾冲,牺牲了9168名将士,李根源倡议腾冲修建“国殇墓园”,取楚辞“国殇”篇,将墓园命名为“国殇墓园”。墓园落成之日,李根源带领全县父老乡亲含泪葬英雄,披麻送国殇,轰动了全国。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影响至今绵绵不绝。李根源晚年闭门谢客,专于史学、金石治学,编纂了近千万字文集,如《永昌府文征》《雪生年录》、《景邃堂题跋》《曲石文录》《曲石文续录》《吴县志》《新纂云南通志》《粹滇》、云南金石目录初稿》《明滇南五名臣遗集合刊》等著作。</p> <p class="ql-block">墓园主体建筑是忠烈祠,主体建筑以中轴对称、台阶递进形式,由大门经长甬道循石级而上至第一台阶,再循石级而上,可以看到嵌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之匾额“碧血千秋”</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上檐悬挂蒋中正题的“河岳英灵”匾额。祠堂正门悬挂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祠内外两边的立柱上悬挂着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将领的题联;走廊两侧有蒋中正签署的保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的“腾冲会战概要”、“忠烈祠碑”等碑记。</p> <p class="ql-block">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的背后是相对高度31米的小团坡,小团坡上分布着72行3346块烈士墓碑绕塔而建,以塔为圆心呈辐射状纵对列葬于缓坡周围,从山下到山上级别由低到高,每块墓碑上都刻有烈士的军衔和性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苍松翠柏,青草白花凭吊着的每块墓碑下,没有烈士的遗骨,这里是一座骨灰合葬的墓穴,当年在战场上数万官兵血染疆场,却只找到了3346位士兵的残肢断臂,然后被集体火化。当然现在的国殇墓园里并不只有3346位英灵,还有陆续从缅甸重新回国的忠魂,我们在墓园里还看到了很多忠魂回国系列活动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坡顶立有高10米的纪念塔,外形为方形柱式,系用腾冲特有的火山岩雕砌而成。塔身正面镌刻着霍揆彰的题书“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光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塔基正面刻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民族英雄”四个蓝色大字,其余三面为腾冲抗战纪要铭文。</p> <p class="ql-block">其实哪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人啊,我们的先烈,他们也才二十出头,甚至更小,正值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可他们却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我们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买鲜花的长长队伍中,有八十老人也有懵懂幼童,看到他们,我心中的沉重忽然释怀,这亿万万颗沉重的心,都深深知道: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铭记历史才会更好的热爱,去热爱身边这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人间。</p> <p class="ql-block">在陵园北端有一座坟冢叫“倭家”。“倭”是元明清时期,对沿海的日本海盗的称呼,后来“倭寇”“日本鬼子”成为日本侵略者的代名词。这是埋葬日军尸体的坟墓,李根源先生题之为“倭塚”。里面埋葬的是侵腾日军藏重康美大佐、副队长太田大尉和桑弘大尉三具敌尸,尸体被当地人反绑双手、面跪小团坡烈士陵园方向埋葬。南面小团坡纪念塔的高大光明与矮小黑暗的倭家形成鲜明的对比。90年代日本人来腾沖投资,说愿意免费出10亿资金在当地建立汽车生产线,条件只有一个,带三具尸体回日本,被腾冲人民直接拒绝,他们要永远跪在这里,向逝去的英雄谢罪,向他们曾经犯下的罪恶来赎罪!</p> <p class="ql-block">一寸山河一腔血,一杯热土一捧魂。国殇墓园里走一走,认真了解这坐英雄的城市抗战史,缅怀、祭奠抗战先烈们,这是我腾冲之行最深沉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离开国殇墓园已经是下午两点了,匆忙来到了和顺古镇,古镇始建于明朝,有着近600年的历史,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古老的古镇之一。她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以其特有的宁静和安详,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她位于腾冲市区西南4公里处,是南方丝绸古道上的商贸名镇,有着大批的古建筑,是一代哲人艾思奇的故里,是翡翠大王的家乡,是中国西南著名的侨乡,是七千多居民依然和谐生活着的一座古镇。</p> <p class="ql-block">“和顺顺和”牌坊建于2001年,是古镇标志性建筑。咱们中国人都喜欢“和”“顺”两个字,这里巧妙地用了回文的修辞手法将和顺两字构成和顺顺和的组合,寄托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对人们的美好祝愿。牌坊背面“仁里”二字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才子,曾担任腾越道尹的赵藩所书,意为和顺古镇是讲究传统文化的仁义道德之乡。</p> <p class="ql-block">和顺,有“士和民顺”之意</p> <p class="ql-block">镇子内小桥流水、月台深巷、粉墙黛瓦、稻浪白鹭,一派和谐和顺畅。</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原文化和边疆文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筑风格。古镇内的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古色古香,精美绝伦。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和顺图书馆,它是中国最早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也是中国乡村文化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成立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是本乡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捐资创办的乡村图书馆。1980年,纳入公共图书馆建制。现有藏书11万余册,分藏古籍、民国、中华再造善本、现代等书库,典藏文献图书较为丰富。内有胡适、熊庆来、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和顺图书馆被誉为中国乡村最大的图书馆,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和顺民谚。和其他普通乡村不同的是,“耕读传家、书香传世”是和顺的文化传统,所以这里几乎家家都会书法,子孙都必须先念书,再干活,这样的文化,让和顺弥漫着书香,村民个个谦和。</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有着迤逦的自然风光。古镇四周青山环绕,绿水潺潺,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在这里,你可以漫步在古镇的街道上,感受古镇的宁静与安详;也可以登上附近的山丘,俯瞰整个古镇的美景,享受大自然的恩赐。</p> <p class="ql-block">除了建筑,和顺古镇的历史文化也是其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古镇内有许多古老的寺庙、祠堂、牌坊等,这些建筑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和顺古镇的沧桑岁月。</p> <p class="ql-block">文昌宫用于供奉文昌帝君,是道教中掌管文运和功名的神。在左右楼阁下镶嵌有《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记录了明、清两朝取得过功名的和顺人共计809人,其中举人8位、秀才600余位,在朝廷任过职官者180多位。文昌宫是和顺教育的摇篮,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这里开办两等小学堂,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由和顺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设立于此。</p> <p class="ql-block">李氏宗祠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占地4000余平方米,规模宏大,所处地势高峻,视野宽阔,环境清幽,内有民国元老谭延恺、李根源题写的楹联。和顺李氏家族上曾产生了云南都督蔡锷的秘书长李曰垓、哲学家艾思奇(李生萱)等一批文化名人。李曰垓是艾思奇的父亲,云南辛亥重九起义元老,出任云南护国军秘书长。著名的讨伐袁世凯称帝的《讨袁檄文》就出自他的笔端,被国学大师章太炎称为"天南一支笔”,后曾任滇西第一殖边督办,政绩斐然,并有诗文传世。</p> <p class="ql-block">野鸭湖,因生态环境优良,逐渐成为野鸭等水禽的栖息地而得名。湖水与周围的青山绿树、民居建筑构成了一幅“远山莽苍苍,近水何悠扬”</p> <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跟团游,我一定还要在古镇住一晚,时间的原因只走马观花看了古镇的部分风貌。总的来说,和顺古镇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无论你是喜欢历史文化、自然风光还是建筑艺术,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离开和顺古镇,我们来到了瑞丽的小景点“独木成林”</p> <p class="ql-block">横长的大树</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先生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谁能想到这一片林子,是由一棵树繁衍而成的呢</p> <p class="ql-block">姐告——傣语地名意为“古城”。姐告口岸是云南最大的边贸口岸,口岸旁边就是320国道的终点路碑,以及天涯地角的标志,墙背后就是缅甸的木姐镇,透过口岸的大门还能看见缅甸的街道车来人往。玉石最大的市场就在姐告国门的旁边,周边还能买到很多的土特产。</p> <p class="ql-block">这是320国道的终点路碑</p> <p class="ql-block">对标“天涯海角”的“天涯地角”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缅甸货品摆摊卖</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翡翠店和免税店,不感兴趣没去转</p> <p class="ql-block">一寨两国就是一个在中缅边境线上的寨子,在中缅边境71号界碑旁,一个村寨被国境线一分为二,形成了罕见的一寨两国。中方一侧名为银井,缅方一侧名为芒秀。寨子里的人们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世世代代和睦相处,却分属两个国家,非常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一寨两国水井、一寨两国秋千等景点。“一荡两国”秋千坐落于国境线旁,对面就是缅方的芒秀村,坐上去轻轻一荡,便可瞬间“出国”。</p> <p class="ql-block">一桥跨两国:玉石桥,横跨两国界沟,由中缅友好人士出资共建。桥面镶嵌7777块缅甸硬玉(翡翠)。</p> <p class="ql-block">7是缅甸最珍贵的数字,有7个省,7个邦。桥上的玉块缺失了很多,会不会是人为抠下来的?这大概是世上最奢华的桥吧,踩在上面不止有点脚软、心疼,还有点手痒?</p> <p class="ql-block">有钱的寨子就是豪横!刚从玉石桥下来,接着就是中缅玉石国界线:由5068枚玉石铺成,全长423米,为世界最贵的国界线</p> <p class="ql-block">寨子里的两国老百姓语言相通、习俗相同,他们同走一条路,共饮一井水,同赶一场集,和睦相处,世代相承,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一寨两国有大量的大型风格化建筑,彰显中国和缅甸风格,同时又是傣族村落的遗址,保留了各种原始的民族文化的场景和工具</p> <p class="ql-block">瑞丽有个超小众的地方,总佛寺,山顶有绝美日落,大平台,超凉快,这是个半成品的佛学院,周边杂草丛生、金漆斑驳,少有人烟,不知什么原因使得这壮观的佛寺不能全面建成</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充满南亚风情的半成品寺庙,停工了将近十年……</p> <p class="ql-block">甘蔗汁特好喝,一杯只要4元</p> <p class="ql-block">在总佛寺对面就是缅甸的缅北,那里正在进行着军事对抗,那座蓝色建筑被网友们传成缅北电子诈骗的总部所在地,其实是当地的一座五星级酒店。现在是12月5日下午5点,距离10月20日的“卧虎山事件”的发生已过去45天。我眺望缅北,怀着复杂的心情对该事件进行了百度;近年来,赌场经济、电诈经济成为缅北果敢“支柱产业”。大批中国人受到诱骗、困于果敢地区。他们不但被迫参与电诈,被暴打、勒索、滥用私刑更是家常便饭。相关黑色产业在缅北愈演愈烈,也逐渐引起中国社会的高度关注。2023年10月,几声枪响打破了果敢地区的灰色与宁静。可能是因为感受到了中方要求清除电诈的压力,四大家族打算将电诈人员向外转移,进行隐藏。10月20日凌晨,在转移电诈人员的过程中,我方卧底人员试图解救被困于电诈园区“卧虎山庄”的中国公民。在逃跑时,他们被“卧虎山庄”管理者明家的军队发现。在我方人员亮明身份的情况下,明家依然下令开枪,事件最终造成超过60人遇难。这一惨案令人震惊,中国警方发布悬赏公告,对缅北果敢电诈头目明学昌,以及其子女明国平、明菊兰、明珍珍四人公开悬赏通缉。趁此机会以彭氏家族为代表的果敢同盟军打着“反电诈”的旗号,趁四大家族失势之际向他们发起攻击。了解彭氏家族的都知道彭氏家族经营毒品和背叛革命的历史。所以,未来无论谁成为新的“果敢王”,我们都需提醒自己这里没有家国情怀,只有“谁强他们听谁”的丛林法则,从过去的清缴毒品,到今天的清除电诈,我们都需要牢记,这不是果敢执政者的自发行为,而是中国政府强力施压下的顺从举动。因为中国强大了,所以中华的威望才传播到了这个化外之地。我们真正要感谢的,是站在背后保护我们的强大祖国。</p> <p class="ql-block">看,“银龙”驭云佑我中华</p> <p class="ql-block">总佛寺旁的瑞丽菩提学院</p> <p class="ql-block">大慈大悲的活佛,身披万道霞光护佑芸芸众生</p> <p class="ql-block">芒市是一个县级市,整个市区并不大,属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州府的所在地,是一个靠近缅甸的边陲小镇,中国唯一的单字市!“勐焕”是芒市的傣名,传说佛祖到此刚好天亮,便给这个地方取名“勐焕”,意思是“黎明之城”。芒市人口约40万人,面积2987平方公里,由于毗邻东南亚,是个极具异域风情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这是芒市的勐焕大金塔,坐落在芒市东南部孔雀湖畔的雷牙让山顶。青山绿水间的“勐焕大金塔”金光灿灿,光彩夺目,雄伟壮观,更显神圣。是芒市标志性的建筑,也是生活在这里的傣族人民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勐焕大金塔是中国第一金佛塔,亚洲第一空心佛塔。勐焕大金塔高76米,塔底基座直径50米,海拔1079.6米,传说释迦牟尼生前转世为金鸡阿峦时曾生活于此。供奉着四面观音佛像,而且其建筑结构属南亚傣王宫的风格,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来到这里感觉我到了东南亚置身在泰国。</p> <p class="ql-block">这是“释加牟尼”生前转世的金鸡“阿鸾”</p> <p class="ql-block">勐焕大银塔,位于孔雀湖畔雷崖让山顶。塔高66米,直径有46米。建筑整体是纯白基调,与对面的勐焕大金塔在市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座银塔典雅肃静,非常具有东南亚风情。</p> <p class="ql-block">相对于金塔,银塔是以白色为基调,一眼望过去,纯色无染,圣洁庄严,傣族人喜欢将家里值钱的东西卖了,然后为塔涂上金粉,以示虔诚,人们喜欢徜徉在光芒四射金碧辉煌的金塔下,但是对于银塔它们的偏爱似乎要少一些,这在泰国也是如此,金塔随处可见,银塔就比较稀少。</p> <p class="ql-block">其实,银塔给人的感觉素净而低调,隐于金塔后方,就像太阳和月亮,默默陪伴了那些在黑夜踽踽独行的人们,给他们带来生活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金塔和银塔,一金一银,隔空相望,已经成了芒市最具代表性的佛塔标志建筑,他们一起矗立在雷崖山之巅、孔雀湖之畔,一个雍容华丽,一个典雅素静,彰显着芒市是个姹紫嫣红、金银满地、美丽富饶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