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后的“会师”(1945~1995)

心画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前 言</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后期,党中央、毛泽东同志派遣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深入敌后,进行南征,到湖南、广东、江西去创建抗日革命根据地,这是党中央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p><p class="ql-block"> 南征,是一次艰难的战斗历程。三五九旅于一九四四年十ー月从延安出发挺进华南,一九四五年八月尚没有能和东江纵队会合,在八月二十九日北返中原,至一九四六年十月重返延安,历时整整两年。全体指战员以无比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革命意志,用自己的双脚在中国的土地上南征北战,行程二万余里,战胜了敌人的种种围追堵截,冲破了重重艰难险阻,是被誉为第二次“长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韶关市(粤)、江西省赣州市(赣)、湖南省郴州市(湘)所在地的交界地。这里是革命老区,红三角的土地上有7万多平方公里,是具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的一片红色土地,粤、赣、湘边区根据地,游击区。</span></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路军支队南下粤北》</b></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五年的一天,晨雾迷漫,缕缕的金色阳光,从参天的树林枝头叶隙透射下来。指战员们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沿途人烟稀少,偶而见到几处破败的断垣残壁。当年居住在这里的人家在生活上遭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苛政煎逼,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反动派得悉由王震、王首道率领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正向粤北山区进发。国民党当局慌忙调动第九战区薛岳三个军的兵力,在湘东南的茶陵、酃县、桂东、汝城及赣西南的莲花、永新、遂川、上犹、崇义、大庾等地区,实行围堵和追击;与此同时,又急令第七战区余汉谋部以曲江为中心,在粤北乐昌、仁化、始兴、南雄一带部署重兵对南下部队迎击,企图趁战士们饥饿疲惫之时,一举围歼在湘赣粤边三角地区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  1944年11月1日,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中央负责同志在延安机场检阅八路军南下。</span></p> <p class="ql-block">  南下八路军主力于一九四五年八月下旬来到湘赣粤边境五岭山区。举目远望,只见沟深谷幽,青峰入云,眼前一片郁郁苍苍,景色分外壮丽。部队为了摆脱尾追的敌人,尽快和东江纵队北上部队会合,指战员们以极大的毅力,忍受着饥饿和疲惫,朝广东方向疾进。部队越过五岭帽子峰,进入粤北南雄县境的北乡后,马上报告党中央:</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毛并林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一、我们二十六日到达南雄北乡,南雄驻顽一八七师及一八六师一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二、顽第四军仍在尾追我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三、我们取不得一天休息,无草鞋,甚疲劳,拟直罗浮山与林平会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王 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二十六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震、王首道当即向部队作了政治动员:“我们已胜利地进入了粤北,要争取一个星期内和东江纵队会合。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是不会甘心让我们会合的,情况肯定会比我们预料的严重。我们要采取英勇果敢的行动,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消灭我们的阴谋,完成党中央交给我们和东江纵队北上部队会合的光荣任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1944年12月,南下支队跨过黄河冰桥时,部分干部、战士在冰桥上留影。前排右起:王震、王首道、王恩茂。</span></p> <p class="ql-block">  东江纵队是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一支人民武装力量。一九三八年日军侵占广州,国民党守军不战自溃。在党的领导下,曾生率队,积极活动在惠阳一带,进行抗击日本侵略者。</p><p class="ql-block"> ー九四零年,曾生部和在东莞、宝安等地活动的王作尧部联合,正式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以广九铁路两侧及珠江三角洲为根据地,成立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各级抗日民主政权采取民主选举,实行“三三制”,施行减租减息、武装群众的政策,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积极性,扩大了抗日统一战线,有效地展开了抗日斗争。</p><p class="ql-block"> 从东江纵队诞生的那天起,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反动派就对于这支抗日的人民武装力量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消灭而后快。日伪军不断轮番向东江纵队发起进攻,并且把对付华北、华中敌后根据地的“扫荡”、“清剿”等方法,用来对付我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顽军则声言要“取消”东江纵队的抗日活动,经常玩弄各种手法,不让东江纵队获得给养,妄图迫使东江纵队在频繁的战斗中得不到休息补充,最后在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的夹击合围中被消灭。</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来,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之所以消灭不了东江纵队,是因为这支队伍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他们一面坚持根据地斗争,打击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的“扫荡”、“清乡”和夹击,一面以主力挺进敌后,展开外线作战,主动向敌之交通线出击,对日伪军形成严重威胁,也使国民党顽军失去进攻他们的口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  1945年2月,八路军南下支队挻进中原,同新四军第五师胜利会师。这是南下支队负责同志和鄂豫皖边区党政军负责同志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八月二十七日,王震率领部队越过五岭,进入南雄所属的上矽。当时,所面临的严重情况并未消失,不仅后有国民党第九战区顽军薛岳部之追兵,且前方又发现国民党第七战区余汉谋部一个军的番号,他们切断了南下部队与东江纵队北上部队会师的道路,形成了又一次的重兵合围,妄图在这里歼灭我们南下部队。</p><p class="ql-block"> 同时,当地环境对部队也很不利。过去,粤北人民为了防范盗匪,多聚村而居,以砖石修建成三、四层坚固的碉堡炮楼,用以自卫。部队初到,人民群众对部队还不了解,常紧闭寨门,在寨墙上巡逻防守。部队宿不了营,搞不到粮食,行军也不易找到向导,加上当地是说客家话,指战员向群众喊话作宣传,他们也听不懂。因王首道会讲几句客家话,他费了很大的工夫オ找到几个贫苦的农民,向他们宣传这支部队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工农的子弟兵,为抗日救国从陕北到广东来。当群众知道南下部队就是当年的红军队伍时,眼里都满含着欣喜的泪光,拉着战士们的手问长问短。这样才算搞到了一点粮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1946年8月,在甘肃屯子镇同接应三五九旅的警三旅领导同志合影。从左到右:黄罗斌、王震、王恩茂、郭鹏、李铨。</span></p> <p class="ql-block">  不久南下部队收到了东江纵队的电报,知道他们根据中央指示,也进入了南雄、始兴地区。大家都为即将能与久已盼望的兄弟部队会师而欢欣鼓舞。此时,部队又进一步的了解到,东江纵队的情况也和他们一样困难,他们每天都在行军打仗,目前根本无法提供部队迫切需要的粮食、被服、药品以及休整部队和安置伤病员等方面的条件。</p><p class="ql-block"> 在上矽休息时,南下部队分头派人向百顺、白云等地购粮。当天下午二时,第二、五支队送来报告:顽九十师已进到牛矽,并向上移前进。尾追之敌很快和二、五支队的警戒部队发生战斗,枪炮越打越激烈。下年三时,二、五支队开始向百顺方向转移,由第一支队在北面和东北面担负阻击顽九十师的任务,命令他们抗击到天黑以后,再向百顺方向跟进,并在百顺附近宿营。二支队从上移东北撤退后,旋经百顺向分水和黄岭洞方向前进,但在路上又与从始兴方面开来的第七战区顽军遭遇。部队当即停止前进,占领有利地形,准备阻击敌人。第五支队奉命向东南古市方向前进,王震向行进方向派出侦察部队,前进不远就发现顽一八七师正从南雄、古市方向迎面而来。途中,侦察队捉获一个从南雄经百顺送信的信差,从他身上搜出一封密信说:“从南雄至始兴一线,国军已周密布置就绪,待王震部来到,即全歼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  1946年10月,南下支队重返延安后,毛泽东同志与王震同志亲切谈话。</span></p> <p class="ql-block">  处于国民党顽军前堵后追的紧急情况之下,部队如何摆脱这一不利态势,这是大家都在考虑的问题。王震用探询的眼光看着王首道和王恩茂说:“现在我们的出路,要么上山,要么打出去?”</p><p class="ql-block"> 他俩看着王震那双劳累过度、充满血丝的眼睛,心里真为王震的身体担忧。王震是南下这支部队的指挥员,现在整个部队的重担都在他的身上!王首道想了一下说:“为了保存力量,完成任务,我们还是走小路上山为好。”王恩茂也点头,同意这个意见。接着,大家又全面分析了整个敌情,发现西北方向还没有被敌人封锁。王震同志亲自询问了一位老农,找到了一条从西北上山的小路。部队必须立即突出重围,但是各支队这时正与前堵后追之敌周旋,一时难以撤离。为了使战斗部队减轻压力,王震决定部队机关和直属之警卫队、参训队和通讯队首先突围。</p><p class="ql-block"> 部队跟随向导从西北方向未被敌人封锁的一条小路上山,很快就进入了茂密的山林。黄昏渐渐来临,夜色转眼笼罩了整个山林,指战员们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突然山风四起,雷电在山林上空咆哮,暴雨霎时象天河决口似地倾泻下来。大家在狂风暴雨中,一个个都淋得浑身透湿,上下没有一丝干缕。大家手牵手地走着,在陡峭泥泞的山道上,不时有人摔跤滑倒,迅速爬起来又跟上队伍。有的战士掉队了,前面的人喊,后面的人催,互相拉扶着前进。最艰苦的是通迅队和机枪手,战士们肩扛几十斤重的电台和机枪,和大家一样在悬崖边溜滑的山路上急走着,稍不小心,就会失足掉下深谷。</p><p class="ql-block"> 部队在这不辦方向的漆黑夜里艰难地走了一夜,才走了二十五里路。天色微明的时候又走了二十五里,停在半山处的小山村中休息。这时,后面各支队也接到了司令部的通知,按二、五、一支队的顺序,尾随在直属队伍之后,胜利地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1946年10月,南下支队重返延安后,毛泽东同志和部分指战员合影。前排右二为王震同志。</span></p> <p class="ql-block">  部队休息的小山村叫沙坑,只有十几户人家,依山傍水,掩映在一片苍翠的丛林之中。村子里凡能住人的地方,都住满了部队。路边、门前、屋檐下、柴堆上,到处都睡着饥饿疲惫的战士。</p><p class="ql-block"> 是继续南进呢,还是调头北返?眼前的严重情况,追使部队必须作一抉择。</p><p class="ql-block"> 在一张铺在地上的地图上,王震俯身凝视着部队目前所在的位置,手里燃着一支烟卷,久久的沉思着。直到烟蒂烧到手指,他才顺手一扔,说:“政委,这事关系重大。我提议部队军政委员会专门召开一次会议,好好研究研究。”</p><p class="ql-block"> “好!”王首道点了点头说:“让大家全面摆一摆当前的形势、敌情,然后慎重考虑,决定部队下一步的行动方针。”</p><p class="ql-block"> 军政委员会成员到齐以后,王震在会上首先告诉大家说:“昨天,我们从电台收到了毛主席由周副主席和王若飞同志陪同抵达重庆的消息。毛主席代表全国人民的要求和愿望,亲自去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是为了挫败国民党反动派污蔑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谎言,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坚持维护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争取国内和平,防止新的内战爆发,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p><p class="ql-block"> 接着,会议分析、讨论了当前的敌情。根据侦察,现在部队的前方从南雄到始兴一带,已查明有余汉谋两个军的番号,后面湖南薛岳的尾追部队也紧追上来,左翼江西方面也发现敌人正在逼进,周围已有五个军的兵力正向部队合围。仅南雄至始兴公路两侧地区内,敌人就集中配置了第七战区的一六七、一八六、一八七等四个师的兵力,其中有的已和部队靠得很近。整个军事形势对部队极为不利,情况十分紧急。在这种情况下,南下部队要在湘粤赣边创建根据地和东江纵队会合,其困难远非这样一支小部队所能克服。退一步讲,即使部队不惜付出代价和东江纵队会合,但在敌强我弱,没有根据地作依托的情况下,不仅东江纵队难以存在,而且对部队也十分不利。与会者认为,从整个形势分析,日本投降后,时局已发生根本变化,过去我方可以利用的日伪军与国民党顾军之间的矛盾,已不复存在,国民党反动派现在可以肆无忌惮地集中优势兵力,全力对付我军。而我军则由于连续行军作战,粮食供给困难,指战员们极度饥饿疲惫,哪怕是短暂的休整亦不可得。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以疲惫之师抗击几倍甚至十几倍之强敌。反之,南下部队如毅然北返,避开顽军优势兵力,避免内战,配合我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这样就能变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迅速摆脱对极端不利的局面。据此,会议一致决定立即北返中原,与新四军的五师会合。</p><p class="ql-block"> 根据会议的这一決定,王震、王首道马上草拟了一份向中央请示的电报:</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毛主席并中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一、我入湘、粤、赣以来,连续跋山、涉水、战斗、露营、受饿,忍饿,忍受种种痛苦,一致为达到与我粤军会师。惟此境是顽七、九战区之后方,敌为实现其剿共目的,所有村、镇、乡电话网和特务组织十分严密,使我们行动极为困难。日本投降后,形势根本变化,我在广东五岭建立根据地已不可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二、昨(ニ十八日)顽九十师、一六七师各一部及地方武装三路合击我于始兴、百顺,我被迫北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三、我们对会合广东力量的中央指示,是抱极高热情和决心去执行的,但是一切客观情况对我极为不利。故我们集中意见,一致建议北上,靠拢李先念,预计二十天行程可达湘鄂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四、群众被迫上碉,部队无粮,所携款项即将用完。我如上山搜粮将脱离群众,而我不能给群众实际利益以争取群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五、根据我们经验,我广东部队将被迫不能北上,在华南基础地区保存力量,或转入秘密,较为有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所呈请示即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王 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八月二十九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电报拟就,立即交机要参谋送译,并令电合当天发出。</p><p class="ql-block"> 为了迅速摆脱顽军的前堵后追,王震、王首道决定当晚即向江西大庾地区行动,并对部队进行了北返的政治动员,提出“走到五师根据地就是胜利”的口号。王震还命令部队彻底轻装;砸毁缴获的没有子弹的重机枪和多余的电台,全体指战员只穿一件外衣,这时,王震虽然有病,却把仅有的一床被子也轻装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  八路军南下支队行军路线图。</span></p> <p class="ql-block">  沙坑这个小山村,平时粮食就很困难,现在要解决部队吃饭问题,就更困难了。为了不增加当地群众的负担,部队用钱买了少量粮食,合着南瓜、野菜煮熟,分给大家聊以充饥。出发时,王首道听见身边一个战士问:“今天几号了?”</p><p class="ql-block"> “八月二十九日。”</p><p class="ql-block"> 王首道把这个日子深深地留在记忆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不久,南下部队接到中央军委的电报。</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中央军委的复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你们目前处境异常难,在日寇投降、时局变化的情况下,你们确已难于完成原有任务。同意你们即由现地自己选择路线,北上与五师靠拢。</b></p><p class="ql-block"> 望着这青翠的重峦,涓涓的山溪,王震、王首道心里默默地念道:“再见了,广东!再见了,亲爱的东江纵队的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回来的,我们一定会再见的!”为了争取国内的和平与民主,南下部队满怀着无限深情,惜别了广东人民,踏上了返北的征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东江纵队挺进粤北》</b></p><p class="ql-block"><b> </b>一九四五年五月,东江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及东江抗日军政干校转至到博罗县的罗浮山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五年六月,中央就建立华南战略根据地问题给广东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发来指示电报,指出华南战略根据地,应以湘粤赣边区为中心。现王震、王首道、文年生率部南下,开辟五岭根据地,命令在华南的东江纵队应派有力部队,由负责干部率领,挺进粤北,以便与王震部队会合,把大庾岭山区建成华南的主要根据地。</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一九四五年七月,广东省临时工作委员会根据中央关于将广东临委与广东军政委员会合并为广东区党委,实行领导一元化,于罗浮山召开了广东区党委的干部会议,正式成立广东区党委。</b></p><p class="ql-block">  会议就挺进粤北问题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决定由东江纵队主力的大部、珠江纵队主力一部挺进粤北,同时对如何坚持和发展东江南北地区作了相应的部署。为此,会议决定东江纵队成立四个指挥部:</p><p class="ql-block">  江南指挥部:以卢伟如、黄宇、叶锋为首,指挥第一支队、第二支队以及东江南岸的其他部队,活动于惠阳、惠东、东莞、宝安一带。</p><p class="ql-block"> 江北指挥部:以周伯明、陈达明、饶璜湘、梁奇达为首,指挥第四支队以及曾文大队、黄柏大队,活动于博罗、增城、龙门、河源、番禺一带。</p><p class="ql-block"> 东进指挥部:以卢伟良、张持平、黄布、李征为首,指挥主力第四、五团及第六、七支队,活动于紫金、河源、海陆丰一带,并与韩江纵队建立联系,准备与韩江纵队会师。</p><p class="ql-block"> 粤北指挥部:由王作尧和杨康华以及珠江纵队司令员林锵云负责,指挥东江纵队主力西北支队、北江支队、第三支队、第五支队和珠江纵队第二支队。为了统一领导地方党和部队的工作,成立粤北党政军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广东区党委及东江纵队司令部决定在一切布置就绪后,往粤湘赣边与王震、王首道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会合,建立五岭根据地。会议决定王作尧和杨康华带领部队先行北上,到陈毅同志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帽子峰和油山梅岭一带,与南下支队会合,为领导中心转移作好准备。</p><p class="ql-block"> 形势发展得很快,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八月十日,日本政府发出乞降照会。八月十日、十一日,朱德总司令对全军发出了对日作战的七道进军令,命令各地我军立即向日军发出最后通牒,限令日军缴械投降,八月十三日,朱总司令命令曾生代表我军接受华南日伪军投降。在此之前两天,八月十ー日,东江纵队又接到中央催促北上的电报,要东江纵队“以最大主力,用极大速度”向粤北推进,与即将到达湘粤边的王震部队会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挺进粤北与“二王”部队会合:</b></p><p class="ql-block"> 1945年夏天,抗日战争已进入了反攻阶段,我各解放区战场不断获得节节胜利,而国民党在华中、华南却节节败退,使大片国土先后沦陷。中共中央为了打击日寇,解放在日寇铁下的华南人民,决定派遣王震、王首道(简称:二王)率领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配合我党领导的华南抗日游击队,在粤赣湘边开辟五岭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更大规模的华南抗日武装斗争。</p><p class="ql-block"> 7月间,中共广东区党委决定抽调东江纵队主力第五支队、军政干部学校、鲁迅艺术宣传队、“拖拉机”文艺宣传队、政治部政工队的部分干部,以及珠江纵队南三(南海、三水)支队,由珠江纵队司令员林锵云带领500多人、东江纵队副司令员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等组成粤北指挥部,率师北上迎接“二王”部队,在第五支队任一大队大队长叶昌、二大队大队长曾春连、三大队大队长肖特均为主力大队。</p><p class="ql-block"> 战鼓催征,就在星光明亮的八月十五日的晚上,北上五岭的队伍,在王作尧、林锵云、杨康华等同志统领下,按照原来的计划,誓师出发了。这支队伍的组成,是经过纵队领导挑选的。除主力队第五支队外,还有由林鹗同志带队的军政干校的两个中队,由黄文俞、张江明同志负责指挥的机关干部和“鲁迅艺术宣传队”、民运工作队(“拖拉机队”),共有一千余人集合在罗浮山的横河圩。当天黄昏,挺进粤北的部队士气昂扬,沿途群众欢送中,告别了根据地。一路浩浩荡荡出博罗,跨龙门,两天时间便进抵从化山区。 </p><p class="ql-block"> 队伍从罗浮山出发,经从化的吕田、翁源的官渡、始兴的隘子一线,沿着山路前进。这时,广东的国民党部队正从粤赣边界的三南地区(龙南、虔南、定南)下山来,急于所谓的接收城市,抢取胜利果实。抗战八年,他们远远躲开,这阵子却忙着赶来“抢摘桃子”。在主要的交通要道上,布满了国民党军人马。王作尧北上部队有意闪开他们,走山路,日夜兼程,翻山越岭,穿公路,渡江河,一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油山是赣粤边的中心,北面是江西信丰,南面是广东南雄。山峦连绵,地形复杂,松竹满山遍野,还有很多茶子树。老百姓除了种庄稼,还放松油,造土纸,制茶油。</span></p> <p class="ql-block">  广东的八月,正是炎热季节。东江纵队这支汇集1200余人的北上队伍,两天后抵达从化山区,正向粤北开拔。虽时直八月,但进入山区感觉像是秋天的脚步好象来的特别快,早早就来了这丘陵峡谷。出发前部队的后勤机构正在赶制冬衣,但大家等不及,部队只好穿着单衣走上征途。晚上,凉风飕飕,越往北越觉得战士们衣衫单薄,非设法解决不可。</p><p class="ql-block"> 粤北指挥部王作尧等率领第五支队,派出叶昌大队为前卫,侦察到沿途有国民党军队的两个物资仓库,部队决定打下来解决寒衣问题。在地下党和当地群众的协同下,部队经从化的吕田、新丰的梁坝,分别向这两个仓库发动了出其不意的袭击,守兵望风而逃。我军终于得到了衣服、被帐和粮食,解决了部队的急需。</p><p class="ql-block"> 到了英德、翁源,粤北指挥部会合了邬强的北江支队,邬强这支挺进粤北的先遣队,几个月来,经过频繁的战斗,已经站稳了脚跟,队伍扩大了两倍多,解放了英徳东部和佛、新丰、翁源一部分地区,成立了铁路东地区的抗日民主政权,为王作尧大部队挺进粤北打下了基础。邬强支队把王震部队要的粤北地图交来,然后继续需要邬强留下坚持在原地展开活动。于是粤北指挥部加快了行军速度,冲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险阻,穿进了粤北的崇山峻岭之中。</p> <p class="ql-block">  一座高山横在王作尧第五支队部队的面前,莽莽苍苍,山顶终日半隐在紫青色的雾中,这就是海拔将近二千米的天平架。这是翁源、始兴两县交界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天平架山势十分险要,我们部队爬上山顶时,正遇上了始兴县枫湾镇的保安队,一阵交锋,便将他们赶跑。</p><p class="ql-block"> 过了翁源,进入始兴,国民党军队一个营扼守着隘子这个地方。部分派出了一支先头部队,任务是:一、要赶跑国民党这一营军队,二、联系地下党:三、寻找王震部队。先头部队赶跑了国民党的一个营,大部队顺利地通过了隘子。</p><p class="ql-block"> 天平架下是清化地区的一个小村坝子,这里是国民党将军张发奎的家乡。在这里,指挥部王作尧与当地一支由吴新民、周耿光等同志领导的游击队风度队会合,大家高兴万分,互祝胜利,互道仰慕之情。在风度队的帮助之下,指挥部很快便了解到始兴南北山一带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战士们在张发奎的老家得到了休息,但他们还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部队在这里住了三天不走。原来报务员总听不到王震部队的呼号,只能经过东江纵队司令部转发电报保持联络,但经这么一转折,电报转到粤北指挥部这里来,一般都迟了两三天,在这种日夜兼程急行军的情况下,不随时掌握王震部队的位置,我们部队就很难确定行军的方向。在清化体息,就是想利用这个安定的时间,让电台同王震部队联络上。大家架起了天线,一连三天向王震部队发出了联络的信号。粤北指挥部的王作尧和杨康华、林锵云三个人,日夜守在发报机旁,心情十分焦急,眉毛都快拧在一道了。一天过去,两天过去,第三天也在失望中过去,还是没联络上。在这三天里,指挥部同始兴县委书记黄若潮同志等开了会,布置了工作。同时,向当地群众作了宣传,并且和一些有名望的上层人士见了面,开展了统战工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span></p> <p class="ql-block">  部队按原定路线,继续前进,从清化往北是瑶山和浈江。浈江平日水流浅缓,过江不用船,但近日大雨,可能水深流急,使人难以徒涉。风度队的同志们便与部队相约,他们先到浈江的江口村,寻找渡江工具。</p><p class="ql-block"> 风度队走后,第五支队就到达了瑶山。</p><p class="ql-block"> 瑶山,因为山上居住着瑶族人民而得名。这里海拔一千二百多米,山峦重叠,树林茂密,人烟稀少,没有什么道路可走。这几天大雨瓢泼,山洪暴发,翻山就越发困难了。</p><p class="ql-block"> 跨过一道道的山涧,踏着泥泞往山上走,每走几步,就滑倒一跤,加上横风横雨,前进十分缓慢。王作尧和一千多人的队伍拉成长长的一列,互相搀扶着,足足爬了两天,才望见瑶山的山顶。</p><p class="ql-block"> 快到山顶,雨渐渐小了。战士们全身湿透,又累又饿,大家找到一个避风的山窝,就商量起怎样生火做饭。</p><p class="ql-block"> 事务长可头痛了,原来估计过瑶山只需两天,仅仅带了两天的粮食,没想到这场大雨拖住了部队的脚步前进,光上山就用了两天多时间,粮食早就吃光,现上哪里去买粮呢?这座方圆几百里的瑶山,稀稀落落的只住着那么几户瑶民,这些隐没在树林深处的少数民族,生活非常贫苦,靠着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法,在山坡上烧荒种上几棵包谷为生,他们确实没有剩余的粮食卖给我们部队,再说,这样大队人马,就算把他们的粮食全吃光也不够,更何况这时瑶民们都慑于兵祸,走的走,躲的躲,整个瑶村没见着几个人,语言也不通,很难接近他们。</p><p class="ql-block"> 事务长就发动大家四出采野菜,然后和几个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同志一道,好不容易动员了两户瑶民,用高价向他们买得几个包谷,把包米剥下来放进大锅水里煮野菜汤充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勇渡浈江</span></p> <p class="ql-block">  接着,大部队继续行军,下半夜两点多钟,就到达山脚下,前面就是浈江。江水平日只有过膝深,清澈可鉴;由于连日大雨,现在却江水暴涨,水深流急。</p><p class="ql-block"> 在粤北指挥部王作尧、杨康华、林锵云的带领下大部队到达江口之前,风度队已经在东西两头布置好警戒,横江拉了一条大缆绳,帮助战士们渡江。部队派了几个熟悉水性的在前面引路,其余的战士就都跟着手扶缆绳,走进了水流湍急的江水中,缓缓地向对岸移动。</p><p class="ql-block"> 水淹到脖子深,湿透了战士的背包军毯、衣服。冰凉的江水冷得同志们直打寒颤,战士们咬紧牙关,一面紧紧抓住缆绳,一面紧紧护着身上的武器,一个接一个,谁也没说话。一千几百人的队伍,在快天亮时便都渡过了浈江。</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司令部来电告诉粤北指挥部;王震部队已到达南雄县百顺圩,叫我部队立即赶往前去。百顺就在帽子峰西边,离部队大约有两天路程,但司令部转来的消息已经是两天前的了。当部队赶去时,会不会转移了呢?要是象捉迷藏似地找来找去,岂不误了大事?粤北指挥部再一次通过电台向王震部队发出联络信号,同样没有联络上。</p><p class="ql-block"> 于是指挥部另打主意,派支队长刘培和参谋长邱特率领曾春连大队往北去百顺一带先行武装侦察。他们寻不着王震的部队,又侦察到附近没有国民党正规部队,而在水源圩有一个官僚恶霸,开了一间当铺,他的儿子是在国民党中当什么大官的。指挥部决定攻打水源圩,既可以同王震部队起配合作用;也可以解决一下我们部队的经济问题。</p><p class="ql-block"> 刘培他们靠近水源圩后,大白天用炸药把当铺前的炮楼炸开,打了一个下午,战斗顺利结束,战士们缴获了不少金器、现款、粮食,并且开仓放粮,分一批财物给当地贫苦老百姓。第二天清早,从南雄开出一支国民党的地方部队来,战士们马上开火,打了两个钟头,敌人赶紧退回了南雄。</p> <p class="ql-block">  这时侯,由于在瑶山、浈江的艰苦行军,部队因连日行军,因气候炎热。山区的天气有时忽冷忽热,变化好大,雨水又多,战斗频繁,有几十个同志病倒了。特別是非战斗人员,象文工团员、女同志等,不少人发着高烧。还有些同志,在过浈江时被水冲走了鞋,又经过这一天的行军,脚烂了。这一来,伤病员不断增加,大大影响了部队的行军速度,为了战斗需要,指挥部到达宝丰,经过奇心洞,不得不决定分批把病员暂留下一批隐蔽在山上或小山村中。在宝丰留下的伤员有几十人,由曾医生和麦雅贞负责,他俩隐蔽在离村子有五、六里路的一个大山坑的一间纸厂里,白天离开纸厂到附近山坑分散隐蔽,晚上才回纸厂。他们经过了敌人搜山的艰苦生活和惊险环境的考验,最后这些伤病员保存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而留在奇心洞这条村子的三十多人病员,留下曾春连、洪韵带一个中队照顾他们。奇心洞村旁,有一片连绵不断的小山包,山上长满茂密的竹林,很适合隐蔽。王作尧吩咐他们住到山上的竹林里,不要留在村上,以兔发生意外。</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第二天曾春连和洪韵外出活动的时候,国民党军队疯狂地向奇心洞发起进攻。短枪队长王育南率领十多个武装的战土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牺牲,三十多名病员也全部惨遭杀害或被抓捕。奇心洞事件又一次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的凶残面目。</p><p class="ql-block"> 其中余小敏是中山大学文学院学生。1944年7月参加东江纵队第一支队,分配在“拖拉机”政工队工作。她主动兼任队里卫生员,行军时总是背着沉甸甸的药箱,她演唱的“朱大嫂送鸡蛋”很受战士和群众所欢迎。在1945年8月随队挺进粤北途中,因患重病,在始兴奇心洞遭到敌人包围被捕,宁死不屈,9月牺牲于南雄敌监狱中。</p><p class="ql-block"> 严冰,女,1945年随粤北支队北上粤北,“拖拉机”队员,在粤北山区坚持斗争,同年冬,因病不能行军,掩蔽在始兴坭湴山中,因缺医病逝。</p><p class="ql-block"> 李炼,男“铁流队”队员,参队前是中山大学学生。在连队工作、群众工作中,没有半点知识分子架子,在晚会上,行军中,常临时自编小节目,教育、娱乐战士,演戏,唱歌都很受战士的喜爱。后参加鲁迅艺宣队,北上南雄时,因病掩蔽在奇心洞,被国民党包围枪杀。</p><p class="ql-block"> 邓真,女,“铁流队”宣传队员,参队前当女工,是一名中共党员,在队里像大姐似地关心大家,1945年8月北上粤北途中,9月因病在始兴的奇心洞被国民党包围被捕,押解途中与敌人斗争,被国民党杀害于南雄监狱。</p><p class="ql-block"> 洪佩兰(洪影)女,中共党员,广州市人,1920年出生,1944年参加东江纵队,“鲁迅”艺宣队队员。1945年8月随队北上粤北途中被捕,9月在始兴奇心洞附近被国民党被捕,被杀害活埋于翁源。</p><p class="ql-block"> 何虹,女,广东番禺沙湾人,1944年参加东江纵队,“鲁迅”文艺队员,1945年北上粤北途中,冬,患病隐蔽,在南雄白云圩白云村下门楼被国民党包围,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崔憬夷,男,是香港的学生,参加鲁迅艺宣队歌队指挥,进军粤北与八路军王震三五九旅会师时,在粤北宝峰病逝。</p><p class="ql-block"> 粤北北上部队一共约一千三百多人,其中非武装人员将近三分之一,新参队的同志较多,是比较特殊的。从博罗的横河出发到始兴的清化这一段,几乎都是白天行军,走的是大路,浩浩荡荡,那还顺利。清化小休以后,估计到国民党部队正从赣南南下,抢占广州、部关等城市,一个北上,一个南下,碰面打起来于我不利,所以派出一支队伍去寻找王震部队以后,王作尧的大部队就开始沿着南(雄)始(兴)边、南(雄)仁(化)边、(南)雄(大)庾边这个大山区前进,每天都是夜行军,走小路,往往是从这边的一个三家村,翻了一座大山头,到达另一个三家村。山村人烟稀少,加上是贫瘠之地,无法买到粮食,只得向群众买些南瓜、辣椒,煮一锅水,每人分得半口盅便算是“开饭”。山里长满野蕨,群众把蕨的茎部加工成蕨粉,部队也就向群众买了回来煮成糊吃。尽管在半饥饿状态中夜行军、爬大山,整个队伍士气却越加旺盛,因为大家以为同王震部队会师已经是眼前的事了。这段艰苦的行军持续了十多天,在九月上旬,农历中秋节,这个微风细雨的晚上,东江纵队北上部队到达帽子峰下的大小流坑。</p><p class="ql-block"> 大部队打算在这两个小村子歇歇再走,可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当天晚上接到广东区党委的电报,王震部队经已回师北返!</p><p class="ql-block"> 区党委的电报是转发中央军委的两次来电,说王震部队到达粤赣边的仁化、崇义地区后,因情况有变化,已转进遂川以西地区,并准备继续往北,仍回湘鄂边执行新的任务。来电勖勉我们,依靠群众,独立作战,开创五岭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王作尧说了一声“好吧!自己干!”肩负指挥部領导责任的几个同志下定了决心,大家商量决定:“明天开干部大会,动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北山奇心洞事件:1945年8月下旬与风度大队会师后,东江纵队便在风度大队的带领下继续行军来到江口,从水南渡口渡过浈江河,来到了总铺、水口等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为了争取主动,部队兵分两路向粤赣湘边前进。由粤北指挥部率领部队北上的队员们在水口饱餐后,又转移到朱岭下、宝丰、沿溪休整了3天。之后,部队又向北山奇心洞进发。东江纵队在奇心洞安顿下来以后,部队进行了一次休整。粤北指挥部决定一方面把伤势较重的伤病员留在奇心洞治伤病,另一方面具有战斗力的队员继续北上寻找两王部队。部队稍作休整之后,具有战斗力的队员继续北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因遭到国民党153、187师的围追堵截,战斗频繁,伤病员增多。再加上水土不服,导致有100多名伤病员的伤势加重,不能随队北上。善良的奇心洞人民把他们留驻在竹山纸厂里隐蔽之后,便和部队裁减下来的部分非战斗人员一起护理伤病员。部队卫生员赖荷珍依靠当地群众代购药品和采用中草药医治伤病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45年9月19日凌晨,国民党187师围攻奇心洞山上纸厂,护理人员及伤病员拿起武器与敌军战斗,相互掩护冲出包围。虽然双方力量悬殊,但大部分人员仍然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隐蔽在丛山密林之中。还有38名伤病员,因他们的伤病太重而没有能力冲出包围,结果惨遭国民党军的杀害,这就是北山的“奇心洞事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9月20日清晨,粤北指挥部警卫营代指导员何祥和参谋邱特、曾杰闻讯后,立即联系武岗村的伍祥忠、伍祥兴、欧兆南等人,然后组织武岗、奇心洞两村的村民协助部队医务人员救护对突围出来的伤病员进行援助和救治。对牺牲的东江纵队战士,村民怀着悲愤的心情把他们的尸骨掩埋了。为了保护冲出重围的伤病员的安全,9月22日,他们回到东江纵队叶镜大队,然后随队继续北上,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7年,始兴县民政局组织人员在奇心洞事件遗址收集烈士尸骨,然后葬于县城始兴革命烈士纪念墓内。)</b></p> <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地方党派南雄县特派员陈中夫前来与东江纵队北上的粤北指挥部联系上了。找到了地方党,战士们就象见到了亲人一样高兴,陈中夫同志向王作尧一行人详细介绍了有关情况。</p><p class="ql-block"> “你们要在这里迅速开展活动,就必须首先打击恶霸地主和反动势力,使人民抬起头来。”陈中夫说。“百顺的伪区长叫邬锡金,是南雄有名的大恶霸地主。他拥有三、四十条枪的反动武装,又兼任区联防主任,横行四乡,鱼肉百姓,奸淫掳掠,无所不为,老百姓称他为'北山虎’。你们要打开局面,首先应该铲除这只拦路虎。”</p><p class="ql-block"> 陈中夫同志还答应帮助,解决部队急需解決的几个问题,如部队一些走不动的女同志如何安排、部队的粮食,冬衣怎样筹措,等等。</p><p class="ql-block"> 陈中夫走后,粤北指挥部召集了领导干部开会,针对目前的情况,认真地讨论起来说:找到了南雄县委,工作可以马上开展了,可是存在的问题还有千头万绪;珠江纵队北上的第二支队现在还没消息。蔡国梁的西北支队不知道到了哪里?彭沃的第三支队也不知到达九连山没有?纵队司令部交给他们带去粤北指挥部的一笔费用,至今还没有联系上他们。粵北部队中有二、三百非战斗人员,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要派回大城市去工作,而目前指挥部与广州市地下党失去了联系,怎么办?要坚持在粤北、赣南,部队该怎样部署?……</p><p class="ql-block"> 必须当机立断,快刀砍乱麻,指挥部决定立即把队伍展开。</p><p class="ql-block"> 由刘培、黄业率领第五支队的大部分队伍留在原地,以帽子峰为基地,在南雄与江西的大庾交界处上北山一带开展活动,并且由他们带叶昌大队,到百顺官田村去打邬锡金。王作尧与林锵云、杨康华带着干校的人员以及肖德青、李谭桂大队到油山去,把粤北的领导中心设在油山上。另外,以高固为队长、刘建华为政委,组成一支武工队,准备插到大庾至南雄的公路沿线活动,建立税站,以尽快解决部队的一部分供给。另外还派张江明率领干校邱才的军事队组成的一个中队,配备了一批政治干部,与派出在外执行任务的邱特会合,组成一支精干的武工队,到九连山去和彭沃支队联系,一路开展工作,万一到九连山找不到彭沃支队,就在当地坚持斗争,开辟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  九月中旬,粤北指挥部、干校和武工队、警卫队走出了帽子峰。</p><p class="ql-block"> 部队驻在油山的廖地、谢龙、潭龙、黄地和信丰的上、下坪一带。</p><p class="ql-block"> 油山在广东的南雄,江西的大庾、信丰三个县交界处。这一带山地不算高,但林深树密,有竹林、油茶林和橡树林,而且地形复杂,在这百里相连的山脉之间,迁回曲折的山沟蜿蜒交错。山上的村庄就在这些山沟里,大多是十几户到几十户的小村,这里的老百姓讲客家话,和南雄、始兴一带的语言是相通的。</p><p class="ql-block"> 初到油山的几天,老百姓大都惶惶不安,因为按规定他们得向上报告。指战员们再三向他们作宣传解释,但老百姓有顾虑,还不敢接近。经常有一、两个老大爷在家门口,“巴哒巴哒”地抽长烟袋,保持缄默。</p><p class="ql-block"> 至于乡、保、甲长,倒是对指战员装起笑脸。这也难怪,这时日本投降后オ两个多月,国民党忙于受降,争发胜利财,把兵力都调往大城市,余汉谋北调衢州,国民党一五四师、一六0师、一八七师随之而去,又来了个一三一师“进剿”东江纵队粤北部队,这一带是红、白争夺的偏僻山区,所以东江纵队的到来,县以下的反动政权虽然惊惶失措,也无可奈何;乡、保、甲长在上头的压力下,对于三家连保不得不执行,但他们也不敢得罪我们部队,就只好施展出两面应付的故伎来。</p><p class="ql-block"> 为了打击反动势力的气焰,争取中间派,减轻人民的害怕心理,王作尧决定使用虚张声势的办法,以壮大军威,迷惑那些地主恶霸,并把干校及一部分战斗部队以排为单位分开,每个战斗单位加进几十个工作人员,分开驻进每一条庄,而且要进村子里的每一家去,王作尧用这办法驻进了十几条村庄,这一来,部队的消息就四处传开了;“油山住满了红军,条条村庄都满了”。“有几千人呀,有北方人,也有南方人,恐怕不只一个师”。“听说师长姓王,是从北方来的”。“这一回又要闹革命啦。”消息传开后,果然收到了效果;人民心中暗暗高兴,地主恶霸、杂牌武装则吓得鸡飞狗跳。</p><p class="ql-block"> 不久,刘培、叶昌等打邬锡金的战斗获得了胜利,人民群众更加高兴起来。</p><p class="ql-block"> 几个老大爷试探着悄悄问我们的战士;“你们住到几时?”</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走啦。抗战胜利了,这个国家就是我们的了,还走?走到外国去么?”战士们笑着回答。</p><p class="ql-block"> “你们为什么不住到大地方去?”</p><p class="ql-block"> “大地方要去,小地方也要来。”</p><p class="ql-block"> “白狗子又要打来,怎么办?”老大爷很自然地用了“白狗子”这个名称,可见他们是分清红白的。</p><p class="ql-block"> “他要打,就让他来,量他们不敢!”</p><p class="ql-block"> 老百姓听到战士们的回答,心里就踏实多了。</p> <p class="ql-block">  这时侯,黄业带领的一支队伍,在江西南部也积极地打击反动势力,开展群众工作。</p><p class="ql-block"> 指挥部又组织了一支短枪队,以刘黑仔为队长,邱石为副队长,苏光为政委,一共十二个能征善战的老短枪队队员,派他们到南雄信丰公路这一条国民党的重要交通线上去,设立税站,并收缴附近乡公所的枪支。</p><p class="ql-block"> 这支神出鬼没的武工队出发以后,第二天便挑了二十多条枪回来。刘黑仔在香港沦陷时期是受蔡国梁王冠芳领导,活跃在港九城中,他是一个威震敌胆的孤胆英雄。一九四四年,抗日战争从敌我相持阶段发展到反攻阶段,日军为了应付盟军的反攻,急于打通大陆干线,一九四五年一月打通了粤汉线。东江纵队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组织了西北支队和北江支队,于一九四五年二月出发到北江一带活动。刘黑仔被抽调参加西北支队,他任支队部参谋兼短枪队长。一九四五年八月,纵队命令西北支队向粤北挺进与王震率领的南下支队会师。一九四五年九月间,大部队经过英德,与珠江纵队南三大队与北支的一部分部队会合向始兴北上时,以刘黑仔为队长的短枪队亦随队北上,短枪队直属粤北指挥部。</p><p class="ql-block"> 现在,在粤北山区,刘黑仔又是一个勇于打击反动势力,善于团結人民的优秀队长。他的武工队为部队在新区扎根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当时,东江纵队在粤北的部队,除了指挥部及直属部队、第五支队、邬强支队、何通大队、西北支队、珠江纵队的二支队,还有九连山彭沃支队。</p><p class="ql-block"> 为了打通与九连山的交通线,并与粤北的几个部队取得联系,邱特与张江明同志率领武工队,从油山到九连山,他们经过上北山时,见到带着重病还去做联络工作的何维(李筱峰)同志,他们就把何维同志送到帽子峰的刘培部队中去。经下北山时,见到了风度队的同志,把在油山粤北指挥部关于坚持斗争的决议告诉了他们;黄若潮、邓文礼知道情况后,很快就联络上当时困在瑶山的珠江纵队郑少康,以及西北支的邓楚白、陈志强等同志。到了翁源坝子,又与李东明、邬强联系上了。后来他们受尽艰辛,找到了彭沃和曾沅率领的三支队,最终指挥部与三支队取得了联系。此外,他们还带回了纵队司令部交给三支队辗转送来的黄金和现款。</p><p class="ql-block"> 沟通了分散在各个地区部队的联系,各支队、大队的负责同志先后到油山上聚会,统一了对目前形的认识,鼓舞起信心,加强了团结,从而更好地统一部署、统一行动。</p><p class="ql-block"> 指挥部又陆续组织了几个武工队和短枪队,扼守着粤北的几条要道,积极展开活动,设立税站,没收过往的军事物资,打击反动首恶分子,为民除害。除了著名的刘黑仔武工队之外,由北上的东江纵队干校一部分人员与始兴的风度队会合组成了南山大队,由曾春连、洪韵带领,活动于始兴浈江以北。下北山一带的工作,由何维、刘智明负责,并带领武工队进行活动。由陈子扬、高勇负责的武工队,活动在南韶(南雄至韶关)公路上。</p><p class="ql-block"> 红军回来了,打倒了恶霸地主,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人民终于敢抬起头来了。不少老百姓向我们部队检举了陷害王震南下部队伤病员的坏家伙。广泛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时机到来了,于是,部队指战员就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其中以雄庾线以西上北山、吕良河洞等地,以及杨梅坑、邓坊、大小流坑、龙头一带搞得最好。军爱民,民拥军,在人民的支持下,东江纵队北上部队终于在粤北赣南山区扎下根来。</p> <p class="ql-block">  正在这时候,王磊同志受曾生、林平的委托,风尘仆仆地从江南来到了粤北。王磊告诉王作尧他们说,全国停战令下达后,国民党军队并不因此而停止向我东江纵队进攻,相反,他们企图在第八执行小组到达广州之前将东江纵队全部消灭。在江北,已响起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枪声,他们以一五四师为主,另有保十团,梁桂平部及一五三师一部,还有伪军李潮部配合向东江纵队大规模进攻,企图截断东江纵队粤北部队与东江的联系,实现各个击破的阴谋。在江南、海陆惠紫一带,国民党军队也对我们重兵“围剿”了。王磊说,曾生、林平正在指挥东江两岸部队与敌人周旋,他们十分关心粤北的情况,并问北上各部队在目前的形势下,应付敌人的进攻有什么困难。</p><p class="ql-block"> 曾生、林平同志的关心,使同志们很感动,王作尧握着王磊的手,请他回江南转告同志们;我们不缺钱,吃穿也可以解决,要对付敌人一两个师的进攻不成问题。现在,我们正在提高警惕,加强活动,积极发展,壮大队伍,准备在粤赣边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地区,长期坚持斗争。</p><p class="ql-block"> 东江纵队并没有错误地估计国民党反动派。果然,“停战协定”签订后,广东国民党当局不把“协定”当一回事,张发奎对外不承认广东有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部队,对内依旧执行他们在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两广绥靖会议”上布置的限期三月肃清“土匪”的计划。他们在东江两岸、海陆惠紫一带进行疯狂的进攻同时,在粤北,驻韶关的国民党一五七师也一直对北上部队虎视眈眈。春节过后不久,南雄、始兴一带又增调一个师,并声称要荡平油山。</p> <p class="ql-block">  不久,侦察员报告说:国民党军已向油山移动。北上部队不跟他们作正面冲突,就决定把机关和部队都转移到梅岭、帽子峰一带。当时,部队经过精简机构,已经是一支十分精练的队伍,说打能打,说转移就能转移。很快地,部队下了油山,上了庾雄公路,便到达了梅关。</p><p class="ql-block"> 翻上梅岭,王作尧拿起望远镜往南雄方向望去,看见在雄庾公路上,有一队大约一个营的兵力的国民党军,正匆匆向前赶来,到了山脚下,又分成三路,往山上爬来。</p><p class="ql-block"> 由于王作尧带领部队从油山转移时兵力太分散了,身边只留有邱特、欧巾雄带领的一个大队担任警卫。而这时要很快调动其它兵力是不可能的,这是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是,梅岭有它特殊的地形,它处在江西与广东交界处,从江西境内上梅岭,只须翻过几个小山包,但是从广东境内上梅岭,却是六、七百米高的陡坡。古人说,天时、地利、人和,是战争胜败的关键,今天,我们众志成城,又处在有利的地形中,这一仗,还是有把握取胜的。</p><p class="ql-block"> 王作尧向刚上来的邱特说,梅岭上的三个山头,只要各放一个排就行,关键是要占领公路和梅关古道之间的高地。王作尧又向站在邱特身旁的女教导员欧巾雄说:“今天要看看你这个穆桂英的本事,占领高地的行动让你带一个连去执行,行吗?”</p><p class="ql-block"> “没问题,保证敌人上不来。”欧巾雄飒爽地回答。</p><p class="ql-block"> 部队的兵力迅速地展开了。远处,只见欧巾雄带着一个中队战士,已经飞插上高地,邱特带着三个小队也分别在梅岭的三个山头上架起了机关枪。</p><p class="ql-block"> 敌人在蠕动,象蚂蚁一样的在山坡上爬着,突然又改变了方向,逐渐向中路收缩,后来一个向后转,就沿着原路匆匆而逃。原来敌人发觉我们已有准备,于是赶快退走了。</p><p class="ql-block"> 此后,敌人虽然变换各种手段,向我们部队发动了频频攻击,但我方避其锋芒,不作正面冲突,以少数部队开展游击战争,与敌人周旋,袭击其后方仓库以及区、乡政府所在地,使敌人顾此失彼,难以应付。我们的主力部队则乘势出击地方顽固派及地方团队,连续取得胜利,一直坚持到我们北上部队南返。</p> <p class="ql-block">  一九四六年在东江纵队北上部队准备集中南返,下令停战的时侯,国民党南雄县长耍弄阴谋,用一个大队的兵力包围袭击刘黑仔短枪队。五月ー日的这一天,刘黑仔等十来个人象往常一祥,天大亮就到了南雄和江西交界的界址圩,准备调解一宗民事纠纷。原来,敌人已预先在界址圩周围埋伏一个加强连的兵力,所谓“民事纠纷”是敌人设下的圏套。这天是圩日,赶圩的人很多,上午十时左右,刘黑仔和苏光政委等五、六个人正在圩内一间屋里开会,邱石、简棠等三人到街上巡逻警戒。敌人的便衣已潜入圩内,借故惹起事端,首先和邱石他们发生冲突,枪声一响,街上秩序大乱。跟着敌人的机枪、手榴弹从四面八方袭来。苏光政委和另一位同志在屋内冲出时牺性。刘黑仔和五六个人冲入一间店铺内固守,坚持至下午二时许,向圩西门突围出去,敌人继续追击至两里多路。这时,只剩下刘黑仔、邱石、简棠等四人分散撤退,邱石在撤出时负伤,刘黑仔右大腿中弹受伤,倒在一条圳边下,昏迷中给一个过路的农民发现,急速报我部队。指挥部立即派人带着卫生员把刘黑仔抬到一条小村抢救,刘黑仔在昏迷中还说:我如还能活着,一定更多地消灭敌人,为牺牲的同志报仇。第二天准备抬回指挥部,但由于刘黑仔的伤口感染了破伤风,当时医疗条件差,因抢救无效。第三天的五月四日,在到指挥部的途中,刘黑仔牺牲。英雄刘黑仔原名叫刘锦进,是深圳大鹏所城人,他的遗体被埋葬在江西省全南县正和乡鹤子坑村,一个战士用红砖刻了一块墓碑,上写:“东江纵队英雄刘黑仔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 刘黑仔牲牺时才二十六岁,他的一生,是英勇战斗的一生,是为拯救民族、振兴中华而拚搏的一生。他不愧是我们东江纵队的传奇式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粤北指挥部带领的部队在粤北坚持了一共十个月。在这艰苦的岁月中,粤北山头和东江两岸一样,掠过了无数风风雨雨,然而,这支在东江河水哺育成长的部队,就像一株株强壮的树苗,在粤北贫瘠的山坡、高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任凭风雨如晦,山岭上的青松总是这样的苍翠挺拔。</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东江纵队北上部队与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部队在百顺留下的遗憾》</b></p><p class="ql-block"> 提起南雄县的百顺镇,许多东江纵队老战士都遗憾。因为东江纵队在这里曾与八路军南下部队失之交臂,未能成功会师,留下了一段千古憾事。</p><p class="ql-block"> 曾经原东江纵队五支队政委黄业和大队长叶昌两位老同志告诉采访记者:在1944年秋,中共中央根据全国的抗战形势,决定派王震、王首道(简称:二王)率领八路军三五九旅挺进华南,在粤赣湘边开辟五岭根据地,使华北、华中、华南三大敌后战场互相呼应,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在抗战胜利后,如果国民党顽固派把内战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我军也能进退有据,牵制其南方一翼,配合各解放区的自卫战争,打败蒋介石。</p><p class="ql-block"> “二王”部队于1944年11月9日从延安出发,历经千辛万苦,冲破日、伪、顽军的重重阻挠,于1945年8月下旬,经江西崇义抵达广东南雄县西北部三省四县交界的百顺镇沙坑一带。为接应“二王”部队,东江纵队司令部根据中央的多次指示,从6月开始先后派出主力部队进军北。首先派何通率领独立第一大队先行北上;随后,中共广东区党委决定由珠江纵队司令员林、东江纵队副司令员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组成的粤北指部,率领东江纵队第五支队和东江抗日写政干部学校等单位共1200多人北上;日寇投降前两天又急电位于英德、清远边的东江纵队西北支队立即北上。几支部队于8月下旬分别到达始兴县境。</p><p class="ql-block"> 可是因通讯不畅等原因,东江纵队指战员虽知道“二王”来到了五岭地区,却联系不上,搞不清他们的具体位置。</p><p class="ql-block"> 为了摸清“二王”部队的行踪,粤北指挥部派刘培和黄业分别活动,袭击日伪势力,故意暴露身份,造成声势,想引起南下(老大哥)的注意,可惜没有奏效。”黄业如今想起这段经历时还惋惜不已。他告诉记者,在“二王”部队8月28日到达百顺地区前,日寇已于8月15日宣布投降,国民党这时集结了五个军的兵力,企图合围歼灭“二王”部队,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创建五岭战略根据地已暂无可能,因此中央急令“二王”部队立即北返,于是,他们在8月28日到达百顺,第二就匆匆离开百顺,两支部队就差几天时间错过了会师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未能顺利实现会师计划一直令不少老东纵战士难以忘怀。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数十年后回忆起此事还感叹:“未能赶上与八路军老大哥会师,我觉得是件很大的憾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   左:简棠 右:王逐北 (1995)</span></p> <p class="ql-block"><b>  《百顺的遗憾 在五十年后终“会师”》</b></p><p class="ql-block"> 在1995年的《深圳特区报》有一则新闻报道:八路军老兵与东纵老兵在五十年后终“会师,其场面另人格外感动。</p><p class="ql-block"> 其报道内容是:昨天上午,位于深圳市老干活动中心的深圳市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办公室内不时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一位精神奕奕的老人紧紧握住原东江纵队老兵简棠的手,他激动地说:“我们这次会面迟到了半个世纪,真是相见恨晚哪!”</p><p class="ql-block"> 说这番话的老人名叫王逐北,今年79岁,是原八路军三五九旅的一名老兵,离休前曾担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正军级)。</p><p class="ql-block"> 王老的女儿王丹妮告诉记者,5月29日,暂居深圳的王老在当天的《深圳特区报》上看到本报“沿着东纵的脚印”采访队发表的《百顺的遗憾》一文后,心潮难平,夜不能寐,时时念叨着半个世纪前自己跟随王震、王首道领导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奉中央军委命令南下广东,和东江纵队北上部队只差两天却失之交臂,未能与东江纵队北上接应部队会师的往事,希望尽快与当年的东江纵队老同志会面,弥补这段长达半个世纪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昨天一大早,王逐北老人在女儿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本报编辑部,将一篇饱蘸感情、书写工整的文章《也谈百顺的遗憾》交给记者,恳切地希望马上能拜访在深圳的东江纵队老同志。记者随即拨通了深圳市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办公室的电话。</p><p class="ql-block"> 得知有原八路军南下部队“老大哥”将要到访的消息后,简棠、何德、廖来等老战士也非常兴奋。简棠、何德二人当年都是东江纵队北上接应“二王”部队的老兵,几十年来,百顺的遗憾也一直嵌在他们的心里。上午11时,王老来到联谊会,几位老战土相见,心情格外激动,思绪顷刻间飞回半个世纪前大家共同经历的那一段烽火岁月。他们围坐在一起,谈当年“饥向飞鸟争余粒、倦向丛茅萦绣衾”的艰辛生活,谈战友们昂扬乐观的精神,更谈起今天的开放改革。</p><p class="ql-block"> 王逐北老人感慨地说:“我这一生只来过两次广东,第一次是随“二王”部队南下,那时是为了抗日和革命;这一回来深圳,本来是想看看深圳的改革开放成果,没想到竟了却了一个夙愿,在五十年后和东江纵队老兵实现了“会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王逐北</span></p> <p class="ql-block"><b>  《王逐北老兵也谈“百顺的遗憾”》</b></p><p class="ql-block"> 我从《深圳特区报》上看到“百顺的遗憾”一文,当时的心情很激动,又特别亲切。“百顺的遗憾”,不也是我们群体的一大遗憾嘛!</p><p class="ql-block"> 1944年10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在延安飞机场接受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检阅、讲话和欢送。王震司令员、王首道政委领导我们约四、五千人和一个干部团(配备一个省的干部),经过太行山、黄河、长江挺进华南,准备与东江纵队会师,建立华南人民抗日根据地。1945年8月,当我们正沿汉铁路两侧南下时,8月15日,日本突然宣布投降。此后,部队的处境更加艰难,除国民党军队到处阻挠袭击外,再加上当时正是三伏天、蚊子多,我们吃不上饭,睡不好觉,一心盼着早日与东江纵队北上部队会师。部队日夜兼程,风餐露宿。</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28日,部队经江西崇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广东南雄的百顺镇。该镇在一个多面环山的山洼洼里,有一条小街。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全军上下由于盼望已久与东江纵队会师的目的快要达到,大家都很高兴,忘记了一路的辛与疲劳。</p><p class="ql-block"> 由于当时的形势突然有变,我们在该镇只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奉中共中央命令北返。后来听说与东江纵队北上部队联系不上,前面有国民党三、四个军堵住我们的去路。就这样,我们与天天望会师的东江纵队失之交臂。</p><p class="ql-block"> 虽然弹指一挥间,这件事情过去快五十年了,但是八路军南下支队的广大指战员每当回想起南下支队与东江纵队北上部队会合未果就感到深深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往事依然历历在目,但愿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遗憾,而是一份珍贵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  2021年4月,和第五支队黄伟平老战士的后人到肇庆探访东江纵队第五支队廖鹏老战士。廖老:“说起东江纵队北上粤北,实在是艰苦,我们牺牲了很多同志……我们相当艰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  东江纵队第五支队黄伟平(黄伟平在家乡的原用名黄在錚、坪山坑梓人),我和黄伟平的后代去肇庆探访廖鹏老战士,当年廖鹏、黄伟平、黄奕清一起随东江纵队第五支队北上粤北,廖老见到战友黄伟平的儿子及孙子,无比激动,后来廖老又亲自打了两次电话给我,和我讲起黄伟平的事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  2021年5月,到坪山坑梓釆访东江纵队第五支队王作尧司令员的警卫员黄奕清老战士。黄老说“我们是说三王会师”(王震、王首道、王作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  东江纵队第五支队黄伟平老战士的后代探访邻村的黄奕清老战士,黄奕清老战士在家乡的原用名黄立楚,坪山坑梓人。黄奕清向黄伟平的儿子和孙子说:他们小时候就在坪山的一所小学读书,后来他们都加入了东江纵队惠阳大队。1945年8月,一起随东江纵队粤北指挥部,王作尧部队北上粤北。在急行军的路上,他眼看黄伟平因病发冷发热,蹲在路边发抖,身体已经极度虚弱,黄奕清连忙跑上去看是情况,得知他生病了,但此时的黄奕清实属无奈,只能等卫生队上前施救。而黄奕清是不能掉队,他紧跟部队继续行军,直到解放后黄伟平复员返乡,黄奕清才知道黄伟平尚在人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44, 230, 201);"> 叶仕云,惠阳淡水人,1945年8月中旬,在博罗横河镇跟随副司令员王作尧率领的东江纵队第五支队挺进粤北,会合王震、王首道八路军三五九旅部队南下广东,开辟粤赣湘三省边区抗日根据地。叶仕云随部队从广东东江转战到粤北,她是一名优秀的卫生员、救护队长,在仁化、始兴、南雄、长江圩等地区与廖鹏、劳火(牺牲)坚持加入武装斗争,直至南雄解放,全国胜利解放。2021年4月廖鹏老战士多次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叶仕云队长的消息,她现在在哪?可惜我寻找不到线索。后来2021年底,在西乡才找到了她的家人,可惜叶仕云卫生队长已去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  东江纵队第五支队战士黄伟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  廖鹏老战士和黄伟平的后代共同回忆东江纵队第五支队卫生员叶仕云,廖老多次讲起卫生队队长叶仕云事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 黄伟平老战士生前一直保存着自已和叶仕云的像片;战争年代,他们那份朦胧和深藏的喜欢在硝烟中失散,没想到的是这份“喜欢”在广东刚解放不久他们又意外地重逢,彼此相见第一句话就惊讶地问:“你还没死啊!”原来,都以为对方在始兴已经牺牲。悲喜交加,笑中含泪,黄伟平和叶仕云用家乡的客家话互相问候,接着又各自匆匆随部队继续前进,执行剿匪任务和分配到各地工作,直到90年代,两位战友在深圳西乡又一次重逢,这份战友情结至今讲起都是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 叶仕云是惠阳淡水人,黄伟平老战士在2020年3月去世,享年96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  2020年春节,黄伟平老战士最后的微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 “总想着等这疫情过后再出港陪您好好饮早茶!聊聊天!公园里晒晒太阳,听您说过去,讲故仔……然,您终究等不及这春暖花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这是黄伟平老战士的儿媳妇叶老师写的悼念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新中国的基石,是他们用生命铸就,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为了建立新中国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东江纵队前辈们!</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采访东江纵队第五支队第一大队(叶昌大队)廖鹏老战士(现居肇庆,原籍深圳横岗人)</p><p class="ql-block">采访东江纵队第五支队黄奕清老战士(深圳坪山坑梓人)</p><p class="ql-block">采访东江纵队第五支队黄伟平老战士的后人(深圳坪山坑梓人)</p> <p class="ql-block">李惠萍,笔名:心画,文以达吾心画以达吾意。广东省散文诗学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喜看书,乱文字,与名利无关、与风月无关,对东江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历史颇感兴趣。我身为一位东纵老兵的后代,从父辈留下的史料,和在历史遗址中寻找他们的事迹,对抗战时期在香港沦陷后,经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滞留在香港的爱国文化人士、民主人士、国际友人的秘密大营救,有自己较深的理解和寻访,创作脚本,被凤凰卫视选用于“凤凰大视野”栏目,拍成五辑纪录片《明月几时有 香港大营救纪事》,于2020年11月25日播出。我热爱在历史当中探索来时的路,不敢忘了初心。即2019年8月,为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烈士叶碧玉、王汉璋成功寻找到了家乡亲人,两位烈士终于“回家”。在2022年,实现了为王汉璋烈士墓地重修。红色,父辈本色,红色,后代底色。荣光是属于前辈,继信仰,接过父辈的力量,前行!以信仰的力量滋养初心,不负历史,不负传承,我因铭记,所以坚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