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居斯塔夫·莫罗自画像</h3> <h3> 居斯塔夫·莫罗(1826-1898)(题图、图1 自画像)是法国19世纪末期象征主义艺术家,他被誉为“画界的隐者”。孤傲的个性,古怪的行为,充满幻想的作品,以及深藏一隅的私生活,都为他的形象蒙上了一层玄奥的色彩。莫罗的作品多取材于宗教神话,往往带有暗示,弥漫着神秘主义的色彩。他独特的绘画语言备受瞩目,画中充满了异性的冲突、生死的谜语、善恶的寓意。他笔下的人物,造型精准,刻画细腻,尤其是神话女性,大都容貌美艳,神秘冷漠,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莫罗用豪华的色彩处理方式,创造出充满幻想的画面,色彩非常强烈,极富装饰效果,给人以金碧辉煌的印象。他始终不渝地远离社会生活,潜心创作那些既不同于写实主义与印象主义,也迥异于古典主义风格的作品。传统神话和圣经故事,在他画作中彰显了极具个性化的诠释。莫罗是浪漫派色彩与学院式素描的紧密结合者,他在融汇二者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象征主义艺术领域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既是视觉享受,又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他的艺术对现代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积极的启示。</h3> <h3>自画像与名作邮票</h3> <h3> 1826年4月6日,居斯塔夫·莫罗生于巴黎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建筑师,母亲是音乐家。充满文化意味的家庭环境,让莫罗从小就接触了大量的文学、历史及美术知识,并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莫罗对素描乐此不疲,他母亲说,他从七岁起就没有停止过素描,“素描让莫罗臣服。”在与母亲去意大利的旅行中,他速写了意大利的各种古迹和风景,把一本沉甸甸的速写集交给了父亲。莫罗的速写线条明晰,结构合理,令父亲大为惊喜。在闲暇的时候,母亲多次带着莫罗到卢浮宫观摩大师的作品,还把书籍中的插图都汇集起来让莫罗临摹。尽管父母鼓励他绘画,但并没有允许他中途辍学,直到他于1844年获得了大学毕业的学士文凭后,才让他到新古典主义画家皮科的画室学习绘画。</h3> <h3>圣母哀痛耶稣之死</h3> <h3> 1846年,20岁的莫罗通过考试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自从姐姐去世后,莫罗就成了父母唯一的孩子,父母过度的关爱,使他缺乏对社会实践的了解,对正常的社交感到困难。在美术学校枯燥的学业中,他没有朋友。在争取“罗马奖学金”失败后,他非常痛苦。不久,他离开了学校,去做一次个人艺术发现之旅。从1850年起,他对德拉克洛瓦的作品产生兴趣,对其色彩、手法、主题加以研究与模仿。不久,他又成了安格尔的学生夏斯里奥的狂热追求者。他开始独立创作自己的作品,1851年,沙龙接受了他的《圣母哀痛耶稣之死》(图2)。1853年他创作的浪漫主义形式的《雅歌》(图3)等作品在沙龙展出。1855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莫罗展出了他的《克里特岛迷宫中的牛头怪》(图4)。这些小有的成就,增强了莫罗在艺术之路上前行的信心。1856年,30岁的莫罗想去罗马对自己的艺术进一步深造,在父亲的资助下,他用了两年时间,游历了罗马、佛罗伦萨等文化名城,对提香、马萨乔等大师的作品做了千余幅的临摹。</h3> <h3>雅 歌</h3> <h3>克里特岛迷宫中的牛头怪</h3> <h3> 当莫罗从意大利重返巴黎后,他已经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尽管他作品的色彩仍然保持着浪漫主义的风格,但其形式却有了一种静穆的神圣感。他在1864年,创作完成了希腊神话题材的《俄耳甫斯与斯芬克斯》(图5)。画作当年在巴黎沙龙展出引起关注,甚至还得了奖。此画成为莫罗早期艺术生涯的代表作。画面上,前往底比斯城的俄耳甫斯,遭遇了人首狮身、常出谜语吃人的女怪斯芬克斯。女怪已经吃掉了无数答不出谜底的路人。这时她又提出谜语:“什么动物早上四只脚,中午两只脚,下午三只脚?”俄耳甫斯无所畏惧地凝视着她,回答说:“是‘人’。婴儿是人生的早晨,四脚爬行;成人是人生的中午,两脚走路;老人是人生的下午,扶杖而行。”女怪闻听,跳崖自杀而死。画家借运这个古典题材,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在这幅画中,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画作在沙龙展出后,备受赞誉,评论家们公开评述这是历史画的新生,称赞他“把被几个世纪重复磨损的神话,用一种有说服力的、崇高的、神秘的、新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拿破仑三世的表弟几经周折,在竞争中以8000法郎购买了此画。莫罗也由默默无闻而一举成名。</h3> <h3>俄耳甫斯与斯芬克斯</h3> <h3> 以成功画作一鸣惊人的莫罗,与热情的收藏家们建立了热络的联系,从而也确立了他以宗教神话为主题的创作方向。1866年,他的《拿着俄耳甫斯头颅的色雷斯姑娘》(图6)同样获得了成功。莫罗自己对这幅画的诠释是:“少女发现了溪水中飘来的俄耳甫斯的头颅和竖琴,她虔诚地把他们拥在怀里,动作中饱含着爱慕。”俄耳甫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音乐家,每当他拨动竖琴的琴弦时,高山与树木都为之感动。因为触怒了酒神,被杀害后抛入大河之中,这是一个充满了悲情的故事。莫罗在选择了这一题材后,用画面为故事设计了一个浪漫的结局。少女俊美的脸上被悲伤所笼罩,低垂的月光凝眸在俄耳甫斯的头颅上,仿佛等待着他的复活。狂放的笔触表现了金黄色的天空背景,与少女服饰的精致及竖琴的细腻描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远方的山峰冷漠而荒凉,把画面的悲伤烘托到了极致。在这幅作品中,色彩的和谐与细致稳重的手法,让人们感到了作者成熟的技艺和超凡的才华。莫罗还对此画进行了精心的“油光处理”,使画面具有了层次微妙的效果。热情的浪漫主义色彩,让作品具有了深厚的感染力。法国政府收购了此画,并制成版画而使其得以广泛流传。</h3> <h3>拿着俄耳甫斯头颅的色雷斯姑娘</h3> <h3> 莫罗早期的作品以神话题材为主,大多刻画精细,浪漫主义风格较为浓郁。如《阿波罗与九缪斯》(图7)、《英仙座与仙女座》(图8)、《缪斯离开她们的父亲阿波罗去照亮世界》(图9)、《绑架欧罗巴》(图10)、《狄俄墨第被他的马吞噬》(图11)、《依阿宋与美迪亚》(图12)《奇美拉》(图13)、《普罗米修斯》(图14)、《死神为锦标赛获胜者送上桂冠》(图15)等,但也有少量风景及其他题材的作品。如《博尔瑟斯别墅的景色》(图16)、《两位现代女骑手》(图17)、《塞浦路斯海盗绑架年轻的威尼斯女子》(图18),以及专为吊唁好友查塞里奥而创作的《年轻人与死亡》(图19)等等。</h3> <h3>阿波罗与九缪斯</h3> <h3>英仙座与仙女座</h3> <h3>缪斯离开她们的父亲阿波罗去照亮世界</h3> <h3>绑架欧罗巴</h3> <h3>狄俄墨第被他的马吞噬</h3> <h3>依阿宋与美迪亚</h3> <h3>奇美拉</h3> <h3>普罗米修斯</h3> <h3>死神为锦标赛获胜者送上桂冠</h3> <h3> 在自然主义、印象派鼎盛的时代,居斯塔夫·莫罗继承着法国17世纪历史画的伟大传统。他认为印象主义者的艺术只不过是浅薄的、记录式的、毫无思想的艺术,莫罗主张艺术应当是思辨的、富于哲理思想的体现。有人说,莫罗的天才之处,在于令古代和圣经神话重新复兴。他努力实现心中内在的闪光,彰显想象的作用,他的绘画更多的让人梦想,而非思考,其目的是把观者带到另一个世界,所以后来的超现实主义将他奉为先驱。居斯塔夫·莫罗一直深信自己是历史画家,他在所有的名片上都这么写,他注重历史画,也就是有关圣经的画,有关神话的画,有关文学的画。</h3> <h3>博尔瑟斯别墅的景色</h3> <h3>两位现代女骑手</h3> <h3>塞浦路斯海盗绑架年轻的威尼斯女子</h3> <h3>年轻人与死亡</h3> <h3> 莫罗的创作融合了意大利的古典艺术和异国情趣的东方艺术,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学,尤其是诗。他的作品也引起了文学家的关注。莫罗的传世名作《在希律王面前跳舞的莎乐美》(图20)1876年在沙龙展出时,吸引了50多万人前去观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幅画有着宝石般的明亮色彩和梦幻般的神秘情调。 莫罗的画作表现的是经英国作家王尔德根据圣经中希罗蒂亚王后的阴谋故事改编而成的,莎美乐成为了爱情悲剧的主角。莎乐美是古巴比伦公主,作恶多端的希律王与莎乐美的母亲希罗蒂亚通奸,谋杀国王篡位,后又娶她为妻。这事被先知圣约翰揭发和谴责。希律王将圣约翰囚而未杀,希罗蒂亚心有不甘,一心要除掉约翰。美丽绝伦的莎乐美爱上了圣约翰,然而圣约翰并不领情,莎乐美因爱成恨。一次宴会,希律王因莎乐美献舞甚是高兴,答应满足她提出的任何愿望。莎乐美在其母唆使下,提出索要圣约翰的人头。希律王虽然无奈,但不好食言,于是约翰被斩首。如愿以后,莎乐美将红唇印在圣约翰冰冷的唇上。她微闭双目,梦游般地踩着血迹舞蹈。画中只有莎乐美,没有圣约翰被砍下的头颅,主题的刻画反倒更值得回味。当观者急于在地上寻找圣约翰的头颅时,却看到七层纱里踮起的脚、满地的鲜血、散落的花朵和静卧的黑豹。再抬头看时,只有希罗蒂亚在柱边露出半个身影,乐师漫不经心地拨动着琴弦,希律王和刽子手已经隐没在豪华宫殿模糊的暗影里了。</h3> <h3>在希律王面前跳舞的莎乐美</h3> <h3> 在这幅画作中,莫罗用细腻油彩描绘出浓艳的画面,再配合硬笔墨线来雕塑细节,透过层层叠叠的细部描绘,让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样。同时,水彩技法的运用,使画面透亮,呈现出富于光感的效果。莫罗的独特技法和魔幻风格,使整个画作呈现出颓废而诡异的奢华幻象。这幅画作刚一展出就大受欢迎,作品被视为莫罗象征主义的典范。它集中体现了象征主义的绘画特色,欲望的纠缠,畸恋的爆发,背后的阴谋,诡异的氛围,都被作者在这幅画里表现到极致。宝石般的璀璨用色,营造出梦幻般的情绪,满足了当时人们对于致命美女莎乐美的全部欲望和幻想。</h3> <h3>施洗圣约翰的头在显灵</h3> <h3> 莫罗还创作了另一幅名为《施洗圣约翰的头在显灵》(图21)的同题材画作,更是让人心惊肉跳:圣约翰被砍下的头颅悬在空中,周围环绕着装饰性的光环。他的长发与地上的血迹遥相呼应。深受惊吓、半裸的莎乐美在圣约翰锐利诡异的眼神中,脸上浮现出怅然若失的表情。画作完美地呈现了莫罗富丽魔幻的画风,人物华丽的服饰及闪烁的珠宝、不厌其繁刻画的每一细节、环佩璎珞的闪闪发光,显得格外精美神奇。华丽的服饰,繁复的建筑装饰花纹,都彰显出神秘的东方异域风情。在画作中,画家不仅仅执着于美人与死亡、道德与权利的主题,还通过画面全方位地营造了悲剧故事的氛围。看似一出惊世骇俗之舞,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阴谋,邪恶与死亡隐藏在奢华的美丽幻影之下。有评论深刻指出,这是当年法国大革命失败,拿破仑征服世界梦想幻灭,民众对社会现实厌倦,人心颓废极度绝望之情在艺术上的自然反映。</h3> <h3>命运女神与死亡天使</h3> <h3>诗人与塞莲</h3> <h3> 莫罗中晚期的作品,技艺更加成熟,想象也更加丰富神奇,它不仅描绘圣经、神话、文学的主题,而且还创造自己的意象。如《命运女神与死亡天使》(图22)、《诗人与赛莲》(图23),以及《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图24)、《夏娃》(图25)、《伽拉忒亚》(图26)、《阿波罗与萨蒂尔》(图27)、《苏拉密少女》(图28)、《赫西俄德与缪斯》(图29)、《尼罗河畔的摩西》(图30)、《诗人与圣徒》(图31)、《女人与豹皮》(图32)、《特洛伊墙上的海伦》(图33)、《圣乔治战龙》(图34)、《莎孚之死》(图35)、《旅行诗人》(图36)、《萨杨琳娜的死刑》(图37) ,还有描绘精细的《苏珊娜与老人》(图38),想象奇特的《赫拉克勒斯与九头蛇》(图39),慷慨赠予的《圣马丁割袍》(图40),多重寓意的《独角兽》(图41)等等。</h3> <h3>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h3> <h3>夏 娃</h3> <h3>伽拉忒亚</h3> <h3>阿波罗与萨蒂尔</h3> <h3>苏拉密少女</h3> <h3>赫西俄德与缪斯</h3> <h3>尼罗河畔的摩西</h3> <h3>诗人与圣徒</h3> <h3>女人与豹皮</h3> <h3>特洛伊墙上的海伦</h3> <h3>圣乔治战龙</h3> <h3>莎孚之死</h3> <h3>旅行诗人</h3> <h3>萨杨琳娜的死刑</h3> <h3> 居斯塔夫·莫罗终生未婚,他与母亲住在一起。母亲晚年失聪,莫罗就在纸条上写笔记与之交流。1884年,82岁的母亲去世,他深感绝望。有一段时间,他甚至不能独自在家过夜,而是躲在附近的亚历山大·杜尔的公寓里。年轻的女教师杜尔是莫罗心仪的女人,他们的同居生活甜蜜而狂野,30年矢志不渝。杜尔非常理解他,甘愿无名无份地陪伴在他身边。1890年杜尔去世,她的死极大的影响了莫罗。他为她设计了墓碑,上面刻着他们名字的首字母;他还专门创作了油画《俄耳甫斯在悠瑞黛斯墓前》(图42)抒发悼念之情。自此以后,莫罗的画风也增添了忧郁的气息。</h3> <h3>苏珊娜与老人</h3> <h3>赫拉克勒斯与九头蛇</h3> <h3>圣马丁割袍</h3> <h3>独角兽</h3> <h3>俄耳甫斯在悠瑞黛斯墓前</h3> <h3> 莫罗画中最常出现的一个形象就是莎乐美。他曾经画过《花园里的莎乐美》(图43)、《莎乐美把圣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图44)、《带柱的莎乐美》(图45)、《英雄莎乐美》(图46)等等。作为他生命最后伟大的作品之一,居斯塔夫·莫罗再次展现了莎乐美这一主题,这就是画家在年事已高、身体欠佳的情况下创作的《莎乐美高举圣约翰被砍下的头颅》(图47)。作品极为大胆,色彩异常浓郁,笔触无拘无束,创作手法非常现代。在这最后的作品中,莎乐美傲视希律王宫廷,莫罗通过莎乐美高举的、以画家自己头颅为原型的、施洗者圣约翰的头颅,将莫罗自己画到了画里。又老又病的画家,面对老年和死亡,如此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令人无限感慨。通过莫罗的作品,极大的影响了很多作家和艺术家的创作。人们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莎乐美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象征情欲、死亡和美丽的女神。</h3> <h3>花园里的莎乐美</h3> <h3>莎乐美把圣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h3> <h3>带柱的莎乐美</h3> <h3>英雄莎乐美</h3> <h3> 人们评价说,莫罗的技法是古典主义的,思想是浪漫主义的,而作品呈现的却是魔幻主义的。莫罗于1883年被授予荣誉军团军官勋章,晚年的他,尽管保持着一个亲密的朋友圈,但他却越来越隐居。印象派大师德加曾调侃说,“他是一位知道火车几点钟开的隐士。”他经常不愿意出售自己的作品,很少举办展览,并拒绝了一些有声望的邀请。包括1887年在布鲁塞尔的沙龙展出的邀请;当他被选入美术学院时,1888年拒绝了教授的职位;以及索班大学于1891年对教授建筑装饰的邀请。直到1891年,他的朋友艾利·劳德内去世后,他才同意接管劳德内在法国美术学院的工作室。他是一位出色的美术教育家,宽容大度,善于诱导。他的学生中,有野兽派领袖马蒂斯、鲁奥和其他著名艺术家。</h3> <h3>莎乐美高举圣约翰被砍下的头颅</h3> <h3> 1898年4月18日,莫罗因患癌症与世长辞,享年72岁。临终前,他把自己的宅邸和大约1200幅绘画以及超过14000幅素描,全都捐赠给了国家,以完成建立博物馆的夙愿。位于罗什富科街14号的“居斯塔夫·莫罗博物馆”,是巴黎最奢华的建筑之一,自1903年开馆以来,直到如今,一直都在对公众开放。<br> 莫罗的一生,孤独而冷僻,但却一直在追求色彩的光芒。他执着地致力于把爱、温情、梦幻与宗教的渴望,都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并让所有的事物都在他画作的想象中欢快起舞。事实证明,他做到了。<br><br> (全文完)</h3> <h3> 中非2013莫罗名画小型张<br><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