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响水村

祥丰

<p class="ql-block"> 提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国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陶渊明在文中描写了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平等自由的世界,寄托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无限遐想,所以《桃花源记》的艺术魅力一千多年来经久不衰,令人神往。全国各地也不断地追随,建有诸多版本的桃花源景点。遗憾的是,景点不仅没有神似,连形似也没有,往往令观者满怀期待而去,抱憾而归。陶公若知此情景,恐恨不得重返人世,为人们指点迷津。 </p><p class="ql-block"> 也许,你会说《桃花源记》本来就是陶渊明虚构的。虚构似乎就是不存在的。如果这样想那就违背了创作的基本常识。任何虚构都来源于生活,只是或多或少或远或近而已。就好比没有新鲜的食材,再好的厨师也做不出美味的佳肴。</p><p class="ql-block"> 十年前,衡山民间摄影爱好者王代明,在镜头里窥见衡山县萱洲镇响水村有处高崖,人称南阳岩。崖上有两洞。崖下一条溪水,淙淙流淌,不舍昼夜,汇入湘江支流龙隐河。溪岸桃花静静开放。溪流蜿转曲折,山重水复,意境幽深,仙气飘渺。</p><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似曾见过?在梦中还是在书中?王某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某日,王某猛然一拍大腿,这不就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情景吗?</p><p class="ql-block">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p><p class="ql-block">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p><p class="ql-block"> 夹岸桃花,南阳岩,龙隐河,是巧合还是确有联系?顺着线索查证,竟然发现了它们后面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陶渊明的《搜神后记》和《晋书》都记载:“驎之(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到衡山,深入往返,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两石囷(指山洞),一囷闭,一囷开,水深广,不得渡,……”。</p><p class="ql-block"> 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的《陶征士诔》(诔:叙死者功德,表哀悼并评定谥号的文章)记载:“有晋征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p><p class="ql-block"> 《衡山志》载明朝吏部尚书钱溥写的《龙隐桥记》:“有水名龙隐港,……。或以有道德君子昔隐港侧,有似南阳卧龙,因名龙隐”。</p><p class="ql-block"> 如此实景,人名,地名,书志相互印证,形成证据链条,可以证明刘子骥与陶渊明(刘陶是政治志趣相同的好友)一同在南阳岩隐逸。</p><p class="ql-block"> 那“武陵人捕鱼为业”,“南阳刘子骥病终”怎么解释?据史考,实为陶刘等人与当朝皇帝有隙,怕被迫害,被他人追寻发现归隐地的托辞。</p><p class="ql-block"> 王某的考证极大地引起了人们探寻的兴趣。导航搜索南阳岩,竟然能搜到!我们即刻前往实地踏勘。</p><p class="ql-block"> 进入响水村,三棵樟树拥溪而立,数人难抱,遮天蔽日,满脸皱纹,树干的空洞像豁了口的百岁老人,古风缭绕。树畔溪水潺潺。四面环山。远望南阳岩,树木参差掩映,两山洞若隐若现。两个山洞一前一后,一大一小,在文革前是道观,塑有几十尊菩萨,有道士住持。</p><p class="ql-block"> 沿溪原有十多尊樟树,最年长的一百八十多岁,终因敌不过岁月只剩下了三棵。溪水从南岳山流下,途经七十二湾。进入龙隐河,最有名的是南阳岩下的碧水潭,泉水清冽,可直饮。枯水季节,一群群没来及撤退的鱼在潭里倏忽往来,清晰可见。溪水把沙滩淘洗得细软洁白,成了孩子们嬉戏的天堂。</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溪岸步行,似乎踏着千年陶公的足迹。前面南阳岩绝壁挡住去路,无法前行,然而拐过岩下一小口,却是柳暗花明。蓦然回首,村中山间田地,小桥流水,别墅和现代楼房鳞次栉比,阡陌纵横,鸡鸣狗吠,一幅和谐又不失现代化的新农村呈现眼前。我们为寻到陶公《桃花源记》的创作原型地,心中感慨惊奇!</p><p class="ql-block"> 过去村里不通机耕路,运输进出需用船,水路曲径通幽。陶渊明才写下“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句子。几代村书记带领村民炸炮凿石开路,直至现在的水泥路。以前的一山二水三分田,是穷山恶水,是封闭的乡村。天天食冬瓜、南瓜、丝瓜、黄瓜,红薯,红锅子菜,没有油,不养人。南阳岩上的山洞曾为人们躲日寇时的避难所,后来又成为贫困村民的居住地。今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开放的互联互通的大世界。电力,网络,手机,道路,小轿车已经入户。响水村通往周边有七条通道,人们可出外打工,也可守土种植茶籽树,油菜,水稻,林木,发展乡土特色农业,经济来源广泛,人均收入大步提升,生活大大改善。</p><p class="ql-block"> 地还是那块地,风景还是那个风景,村人还是那么淳朴。《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在今日得以实现。</p><p class="ql-block"> 吾窃以为:响水村是《桃花源记》的物质存在,是历史的遗存和见证。尽管响水村富裕起来了,有了现代化的面貌,我们虽不能在短时间内将它打造为中华民族千年精神文化的家园,但应该对它的溪岸,溪水,南阳岩及自然文化特征加以保护,不让文化遗产毁在我们手中。诸君意下如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