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子坟”是怎么一回事

缘八仙—铁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蔡玉臻 撰</p> <p class="ql-block">暴露在一些村庄路旁的“丘子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蓬莱乃至胶东地区的路旁沟壑、断崖土坎处,经常可以看到一种暴露在外的坟墓,被称为“丘子坟”,又称“鍪子坟”、“模子坟”等。这种坟有两种,一是砖室坟,二是石块坟。</p> <p class="ql-block">砌筑“丘子坟”使用的花纹砖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点是由砖石垒砌而成,墓壁由底渐渐向上收小,做成一个圆圆的穹隆顶。砖室坟多数形体很少,不过一米见方,人在里面连身体也躺不开,活像个农家院里的鸡窝,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鸡笼子坟。”石块坟有许多形体较大的,高3米、径2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当年生产队社员在整大寨田时挖出鸡笼子形状的“丘子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墓的底部多有一个砖铺的小床,床上往往有一堆人骨,一两个人头,旁边一个饭碗,一只水瓶。这成堆而放的人骨不像是死人通常躺卧的样子,倒像是或蹲或坐的姿势。人们想,这也许是古人丘尸(在正式入葬前停放尸体,书面语叫“丘厝”)的地方,于是胶东很多地方也把这种坟墓叫做“丘子坟”、“模子坟”。</p> <p class="ql-block">“丘子坟”里的尸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见过此墓的人们不禁心生奇怪:是什么人的小墓如此简陋?看尸骨的形状,难道他们入葬前是活着的么?伴随着这重重疑云迷雾,一个离奇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开来:说是不知在何朝何代,朝廷作了一个规定,老人凡年届花甲(60岁),不死也要离家住进坟墓,其子女如有孝心,可允许送饭食百日,以后任随老人饿死墓中。因地段不同,这故事也有许多版本,但题目却都叫做“六十岁花(还)甲子。”真有其事吗?中华民族自古视孝悌为优良传统,怎会容忍这样一个灭绝人伦的做法发生?假设若有一个异族政权或是一个逆行的君主做出这样的规定,也不但会在当时遭到反抗,而且也会被后来者口诛笔伐。可是,直至今日,我们竟未在任何一部正史、野史中见到这样的讨伐文字。显然,这段传说既有悖于情理,也缺乏史证,是完全不足凭信的。</p> <p class="ql-block">小而简陋的石砌“丘子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这离奇的故事为何如此广泛、家喻户晓呢?经过考古专家的探索研究,发现这批墓葬的特点很突出,它大部分是用较薄的灰砖砌成,浅浅地埋在地下,样子全是仿照地面房屋。因在地下要耐得土压和朽烂,所以不能像房屋一样用木质的梁架斗拱等,只好做成穹隆顶。它的平面形状多为正方形,也有六边形、八边形等。墓底北半部常见有一个不高的砖床。直起的墙壁上留有窗户,往往还有一个三脚灯台,高级一点的墓里东西两壁多有屏风。当然,这所有的陈设均非真实,而是用砖雕刻而成,仅起象征、示意的作用——给死者预备的阴间住宅。这种坟墓一般长宽1米有余,个别大的可达2~2.5米,里面陈设也稍见华丽。</p> <p class="ql-block">石板拼砌的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墓内所葬尸骨也颇耐人寻味。尸骨均放在砖床上,绝大多数为成堆放置,根本看不出人体原有形态,甚至有的只有肢骨等长骨,整齐地码放一堆,然后再放上人头颅骨。可见尸骨的这种形态本已不是人死时的自然之形,而是一种迁葬的形式。墓内葬二人的,则一人为原葬,另一人为迁葬。 迁葬的风俗显然不是汉人的传统,它究竟从何而来,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宋元时期,作为少数民族的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不断南下,数度入主中原,政治制度、风俗习惯都极大地影响了汉人。这迁葬之俗应当与他们有关。</p> <p class="ql-block">迁葬的人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丘子坟”虽然分布很广,数量也多,但墓内的随葬物品却很少,这也算是这种坟墓的另一个特点吧。乱石堆起的小墓肯定是档次最低的,其墓中往往只有一个小瓷灯灯盏或小瓷碗。稍大一点的砖室墓,超过2、3件瓷器的也为数很少。</p> <p class="ql-block">“丘子坟”出土的瓷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瓷器得知这种墓与砖室“丘子坟”的时代是大约一致的,以元明时期为主。在留存下来的石塔墓石刻题记中,有元代的皇庆、至正,明代的洪武、成化等年号,可知这种墓的时代大约经历了从金元到明代中期这样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案来源:蓬莱历史文化研究会,蓬莱历史文化爱好者群。</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