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2023.11.21</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平衡区观察</p><p class="ql-block">对象:王齐欣</p><p class="ql-block">观察教师:王杰</p><p class="ql-block"> 平衡能力是人在身体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时候能够保持身体稳定的一种能力,是人体得以站立、行走和保持动作协调的重要保障。因此,平衡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项目。体育活动作为幼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幼儿平衡能力的重要途径。 幼儿阶段的孩子,年龄小、认知能力弱,但模仿性强,处于发展平衡能力的关键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就明确指出:在幼儿体育活动中,要把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作为动作的发展目标,要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幼儿发展指南强调了对于幼儿平衡能力培养的重视,由此可见,平衡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用器具训练孩子的平衡感,使之能够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基础上表现某种韵律,为较高级的知觉动作做准备。 孩子们能在玩耍的时候找到快乐,老师能在游戏中一点一滴向儿童渗透安全意识,达到师幼的互动。能锻炼孩子们的平衡能力,促进小脑的健康发育。同时能增强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应变能力。</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观察</p><p class="ql-block">实录:</p><p class="ql-block">游戏开始了,很多孩子走到了平衡木的区域,我发现欣欣第一次都不敢大胆地在平衡木上走。于是我走过去扶着欣欣慢慢地往前走,但我准备松手时,欣欣却把我的手拉的紧紧的。于是,我和欣欣说:你先走一小段,我在前面等你,可以吗?这时候,欣欣才会有点放心,慢慢地尝试往前走。</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观察</p><p class="ql-block">实录:</p><p class="ql-block">在组织孩子们开展游戏过程中,欣欣第一次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较主动地尝试平衡木。于是第二次,我决定让欣欣自己独立做,所以我鼓励欣欣勇敢点,一定能克服胆小的。在我的帮助下,欣欣的胆子稍微变大了,已经可以不用别的人搀扶就可以走完整个平衡木。</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观察</p><p class="ql-block">实录:</p><p class="ql-block">游戏开展到一半,男孩子们的挑战意识逐步提高,他们提出:增加难度。于是,几个小朋友将平衡木上增加一些障碍,必要的时候是需要跨过去的。大部分孩子很积极参加这个挑战,但我把眼睛的余光投向欣欣。我看到欣欣身体往后躲起来,她发现我的眼睛在看她,赶紧避开我的眼神。我走过去拉着她的手,鼓励她:没关系的,老师可以扶着你一起走,好不好?欣欣担心地抓紧我的手开始尝试。在我的帮助下,欣欣完成第一次的跨越障碍,对于胆小的欣欣,我觉得慢慢地尝试,逐渐克服她的胆小,慢慢增加她的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第四次观察</p><p class="ql-block">实录:</p><p class="ql-block">游戏开展到最后,我看小朋友们的挑战情绪达到了高潮,便向他们提出:我们要不要给平衡木增加高度。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的说“好”于是,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用炭烧积木搭建了一个高一点的平衡木,有了前几次的经验,小朋友们都走的很好,即便有点高,也能大胆的往前走。这时,我看向了欣欣,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她自己大胆走了上去,一步一步的走过了平衡木,于是我在集体面前表扬欣欣成功地走过平衡木,表扬她在身体平衡能力方面有进步,从而让帮助她建立一定地自信。</p> <p class="ql-block">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在今后的游戏中,我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如:走平衡木,或沿着底面直线、田埂行走。鼓励幼儿大胆练习,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我在今后的游戏中,我也要根据每位幼儿的实际活动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一的活动,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