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喜洲的扎染和大理古城

红山绿柳(谢却私聊)

<p class="ql-block">据说来到大理除了蓝天白云碧山之外,在白墙灰瓦间总是能看到一件件蓝白相间的艺术品或悬于半空随风飘摇,或画在墙上装扮街市,或在店家的橱窗吸引着你的目光---那就是大理的扎染。本来在元月二号的下午有点时间准备赶往喜洲,虽然冬季时节已看不到喜洲的麦浪,但终归是一个不一样的村镇,还是想去看看。可是当听司机师傅一介绍喜洲的扎染,便直接开车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的</span>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去往喜洲路上沿途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了!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白族扎染技艺”的生产性示范基地,同时也是大理州2020年重点建设的“非遗+旅游”示范点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白族扎染博物馆。博物馆由白族民居建筑“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样式铺陈开来,展厅分“扎染源流”“扎染世家”“精品展示”“繁花似锦”“扎染体验馆”等构成。馆内展示了白族的文化瑰宝,陈列扎染工艺的历史介绍,陈列各种扎染工艺品,还有历史文化深厚的老物件,织布机风箱等等。</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你可以亲自尝试扎染一些小物件。可选择的样式多样,也有很多的白族阿姨和奶奶会亲手指导你扎染步骤。整个过程主要是捆绑--浸泡--染色--氧化--清洗--晾晒,通常我们自己主要上手参与第一步—捆绑。我选了两个兔子公仔和一个兔子图案的方巾。如果只是简单的做个小方巾体验花费的时间差不多就在30分钟左右。在这位阿婆的指导帮助和更多员工的帮助下(有染色清洗工和兔子的棉花填制缝合工等),我的扎染制品做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ㅤ</p><p class="ql-block">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扎染的乐趣就在于它的未知性!就算你是亲手一步步来做,但没到最后解开绳索的一刻,你永远也猜不到最后的呈现出来的画面是什么样的!就算相同的图案由你一个人按部就班地捆扎两次,出来之后的成品每一条褶皱,每一层颜色都会不一样!这一点也是我亲自体会之后,才慢慢品味出来的。就像是每个人的人生,就算你步步算计,最后也未必完全如你所愿;就算你信马由缰,最后也有可能抵达理想之地。影响的因素很多,有设计,放手干,不怕输,享过程,敢接受,也许是生命中最好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这里悬挂的物品就是“扎”之后的样子,染出来之后,它们就是或花或鸟或山或水,一切有待人的脑洞大开!</p> <p class="ql-block">这是扎染和刺绣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从喜洲回到大理,我们借着夕阳的余晖回到大理古镇,准备慢慢品味古镇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元月四号的下午,当我们游览完苍山,一路从缆车站走下,我们准备在三月街对面的大门再次走进大理古城,进古城之前,我们顺便游览了每周一次的三月街集市。</p> <p class="ql-block">再次走进大理古城,希望今晚有不一样的感受。</p><p class="ql-block">南城门是古城四门之首,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为古城最古老雄伟的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古城墙四面各长约1500米、高6米、厚达12米。城门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览大理时亲笔所提,“大理”是国号,意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 <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82年,重修南城门。</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选择了站在古城古建的高处欣赏古城街市。站在城墙上,看见熙熙攘攘来往的行人,我眼前的人群仿佛慢慢地换了服饰,想象着唐宋以来的人们在古城一一穿梭而过,很有穿越之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理古城又名叶榆城、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 大理为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大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区,设有大理古城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nbsp;</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之上回望苍山,此时太阳正在山顶云中,在云的游动之下,阳光正在变着魔术。千百年来沧桑巨变,唯有这太阳依旧。</p> <p class="ql-block">古城街巷很多,今天我们走前天晚上没有走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看了前天晚上没有找到的清真大寺——大理古城南门清真寺。清真寺位于古城西南隅,东至博爱路,西达城墙脚,南抵雷祖殿,北接武庙,坐西向东,共分三院,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清真寺始建于元代,是大理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与崇圣寺齐名的文物胜迹。《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载:“十四日,观石于寺南石工家……是寺名崇圣寺……佛座后有巨石二方嵌中楹间,各方七尺,厚寸许……此二石与清真寺碑趺枯梅,为苍石中最古者……”,历史上曾有“南北学堂”之称,经师荟萃,学子络绎,教育昌盛,规模宏大。南门清真寺清代被毁,于1916年重建,经三次重建、修缮,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资料源自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漫步期间,偶遇学生放学,也是有家长来接,吃着校门口小吃店和售货车卖售的零食。</p> <p class="ql-block">路过文庙,进去看看。历史上,大理曾经是云南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是闻名遐迩的文献名邦,明清时期在大理地区文庙多达16座,大理市境内曾有大理文庙、凤仪文庙、太和文庙、下关文庙、挖色文庙。长期以来,以大理文庙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丰厚内涵,对大理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理文庙是大理古代兼具府、县双重身份的先师庙,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大理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献名邦”的历史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建筑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再次离开大理古城时,夕阳如火,此时已映亮街市,映红城门,映照在每一个人的身上。</p> <p class="ql-block">记录我之所见并与你分享。多谢赏读!照片拍摄于2024年1月2、4日,文章整理于1月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