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深度剖析——宁要物理类的草,不要历史类的苗?

谢有志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周,受李校的委派,跟高一班主任谈了一下高一选科分班的事情,相信班主任们应该没问题了,学生的选科分班定会理智考虑,慎重选择。</p><p class="ql-block"> 年关将至,高一学生本该全力抢分期末统考,毕竟仓廪实才能年安乐,但很多孩子却在为来年开春的选科问题分神耗思惶惶终日。教育部的《选科指引》3.0版出炉后,虽然有不少政策变动,但总体来说是在简化思路,然而,从预选结果看,还是暴露出一批盲目乱象。</p><p class="ql-block"> 宁要物理类的草,不要历史类的苗,成为流传在家长和考生间的政治正确。</p><p class="ql-block"> 其实:两年半后的灾荒已在此刻初现端倪,让我难免忧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一、文理揖别路口,该何去何从?</b></p><p class="ql-block"> 文科耻辱????</p><p class="ql-block"> 国内学界向来存有理科对文科的歧视,分个文理搞得像人猿揖别一样,由此滋生的理科傲慢与文科尖酸都不是正常心态。</p><p class="ql-block"> 现在高一就要分科,感觉无论出于何种理由而选文科都让学生有些自惭形秽,实在大可不必。</p><p class="ql-block"> 理科卷王才能报考的医学专业可以睥睨众生了吧?鲁迅、郁达夫、郭沫若、余华弃医从文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你知道契诃夫、毛姆、柯南道尔、渡边淳一这些大佬也是为了转文才放下的手术刀么?孙中山和切格瓦拉甚至抛弃医学投身革命,按当前学科划分,造反这事儿妥妥的法学大类课程,所以,先丢掉你耻学于文的念头咱们再往下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专业覆盖</b></p><p class="ql-block"> 很多学生和家长跟我表达,理科的专业覆盖远高于文科,再菜也要卷啊。</p><p class="ql-block"> 咱们掰开揉碎的核算一下啊,撇开单列的军事学,常规学科门类一共12个,经管法教文理兼招,理工农医属于传统理科,文史哲艺属于传统文科,这个维度来讲,理科覆盖专业门类并不占优。</p><p class="ql-block"> 账再细算一下,所有学科门类共囊括92个一级学科,其中63个一级学科要求必选物理,1个一级学科要求必选历史,貌似文科输得没眼看了,实际上算盘不是这样打的。《选课指引》3.0版,已经把物化强势绑定,这个指引逻辑不是把学生分为文科和理科,而是分为物化组合与非物化组合,各自下设的一级学科比例为55:37。物化组合覆盖率仍然占优,但也不至把别的组合挤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捣到稀碎,咱们细数一下740个二级学科(俗称专业)的分布。物化组合与非物化组合可选专业比为361:379,这样来看,物化组合反而处于劣势。当然,我这样算难免有调戏数据的嫌疑。严谨一点,还有偏工程方向的37个专业虽然不强求物化绑定,但是要求必选物理,物理组合与非物组合比例变为398:342。另外,药事管理、护理学、助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丝绸设计与工程这6个专业虽然不要求必选物理,却要求在化学和生物中至少选择一科,显然更偏向理科,这样算来,理科与文科的比例又变成404:336,理科重新占据优势。</p><p class="ql-block"> 我不厌其烦地展示数据,不是为了否定物理组合的强势地位,而是为了让大家明白,非物组合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势单力薄。我不打牌,但听喜欢打牌的朋友说过一句话——管他听多大的口,和牌只要一张。选科也同理,管他专业覆盖面有多广,关键是看有没有你想读的专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录取前景</b></p><p class="ql-block"> 有些同学听了张雪峰老师的话,满怀忧虑地问我,文科真的都是服务业吗?</p><p class="ql-block"> 严格来说,张老师的职业并不是老师,他是网红。网红需要流量,煽动情绪渲染焦虑制造话题才是他的财富密码。没有反对张老师的意思,他的多数观点我都认同,但无法把控全貌的学生却容易把他的观点断章取义。当今社会人才过剩,初出茅庐哪个专业不是服务业?永远甲方的可能只有公仆吧。我都工作这么久了,别人喊我一声“爷”不过是抬举,你们哪个不是我的爷?</p><p class="ql-block"> 文科就业前景的确不容乐观,理科又能好到哪儿去?生化环材四大天坑,土木机械左右护法,顺口溜里说的全是理科专业。各行各业都差,这是大环境导致的,非要说什么专业好就业,你去看看目前的技术工人有多吃香吧,带专才是人上人,没开玩笑的,但你卷到现在又不肯舍本转专。相对理科,那些典型文科专业属于恒温专业,永远不会大热,也不会冷宫深藏。</p><p class="ql-block"> 我把理科专业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天坑专业、热门专业和兼招专业。天坑无需赘言,懂的都懂。计算机、临床医、通信、电气等众所周知的热门,你知道现在卷到什么地步了吗?网上数据大把,我也不想多说,重点聊聊兼招专业。</p><p class="ql-block"> 以中大、深大、广财三个梯度的院校2023年文理兼招专业录取数据说明:</p><p class="ql-block"> 表中数据为非完整列举,只是挑选相应学校的几个热门兼招专业比对一下,物理类普遍比历史类分数高出一截。恰好我去年跨了文理各带一个班,从高考录取结果分析,仅仅数学一科,理科班弟子就要比文科班弟子高出10分左右才能考到同所大学的同个专业。</p><p class="ql-block">建议得有人提,但主意要自己拿,关于文理定夺,我就聊这么多。网上数据经常错漏百出,提供一个我自己核算的广东考生上线数据。注意,上线率和录取率是两个概念。以23年为例,广东本科达线人数33.3万,达线率47.6%,但是本科招生计划人数只有27.4万,录取率仅为39.2%。其中,历史类达线人数9.7万,招生计划7.6万;物理类达线人数23.6万,招生计划19.8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二、化生政地赛道,应怎样锚定?</b></p><p class="ql-block"> 最近网上又在惊呼,2024年是高考地狱年,全国报名人数已达1351万人。 这种惊呼每年都会再来一遍,我都懒得跟着开嗓了。目前高三在读生多为2005-2006年出生,高二在读生多为2006-2007年出生,高一在读学生多为2007-2008年出生,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这几年的出生人口如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现在高一正面临选科的弟子们先攒点力气,等你们高三的时候再来尖叫吧。05到08年出生人口还在攀升,拐点在16年才出现。值得庆幸的是,你们的儿女应该不用这么卷,但你们是注定躺不平的,只能琢磨怎样卷会不那么痛苦。</p><p class="ql-block"> 根据《选课指引》3.0版本,“3+1+2”省份的选科组合依然有12个,只不过某些组合连鸡肋都算不上,咱们用排除法把这些鸡肋先剔出菜盘。</p><p class="ql-block"> 物理组的物政生、物政地、物生地属于神鬼莫测搭配,搞不清你究竟想要什么。如果想要挑战难度,另三种搭配都更适合打磨意志;如果单纯有些特殊偏好,请移步历史组,你想要的全都有,还口感更好。同理,首选历史再选化学的同学的脑回路我也搞不懂,莫非你是想要死磕“文物保护技术”这个盗墓专业?</p><p class="ql-block"> 我愿尊重每位考生的小众兴趣,文物保护技术的确与历史、化学都有强相关性。这个专业的选科限制只有化学,属于文理兼招。如果考生物理成绩不佳,通过历史组合曲径通幽也有其合理性。</p><p class="ql-block"> 类似情形还有一个园林专业,选科限制只有生物,亦属文理兼招,虽说通过历史组合也能报考,毕竟潜伏物理组合录取难度更低一些,还能避开自己薄弱的化学科目,所以选了物政生或物生地组合,策略甚妙!</p><p class="ql-block"> 但是,这些同学可能少考虑了一个因素,没有任何高中具备为小众人群单独开设行政班的实力。你说你接受走班,实践证明,撇开集体归属感这些飘渺的东西,走班需要克服的学业进度适配难题,比你提升短板科目的难度大很多。</p><p class="ql-block"> 所以,将物政生、物政地、物生地、历化生、历政化、历化地这六个组合叉出去!进一步排除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我逐一讲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专业倒推</b></p><p class="ql-block"> 《选课指引》3.0版囊括的专业数量比旧版有所增多,共计12个学科门类、92个一级学科、740个具体专业,逐一解说工程浩大。与其分析某个选科对应哪些专业,不如重点关注没选某科就与哪些专业失之交臂。</p><p class="ql-block"> 首选科目中的物理和历史比较特别,需要单列说明。</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成绩定位</b></p><p class="ql-block"> 锁定再选科目时,需要结合自身四选科的成绩进行定位。分析成绩优劣主要看的不是分数,而是排位。如果两个选科排位接近拿捏不准,可以观察历次统考数据,分析变化趋势,预测后续潜力。</p><p class="ql-block"> 有些同学和家长根据往年各个选科的赋分难易进行抉择,这是一种刻舟求剑式的错误思维。因为每年选择某个选科的考生人数和分数层次都有变化,甚至波动很大,往年数据参考意义不大。</p><p class="ql-block"> 根据这届考生的初步意向进行预估,生物和政治可能变成赋分难度较大的科目。政治即使内卷加剧,也不能轻易回避。物化政的专业覆盖已经超过物化生,成为物理类考生新的王者组合;而历史类考生躲开政治将会错过绝大多数热门专业。</p><p class="ql-block"> 对于生物,物理类考生其实避无可避,只要自己单科排位不弱就大胆报吧。但是历史类考生要慎重选择生物,高考是把文科和理科考生的生物成绩混在一起进行赋分,历史类考生很难干过物理类考生的,尤其历生地组合特别容易踢到钢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其他因素</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师资引领</b>:因为再选科目由各省自主命题,所以有必要分析所在学校相应学科教师的平均实力和江湖地位。观察一下区级联考、市级统考中哪些科目排位较为考前,选择相应选科就相对保险。有些科组特级教师、正高教师比例较多,或者组内老师多为联考命题人、评卷题组长,他们就更有可能接触到高考命题的核心信息和政策导向,选择相应学科可以事半功倍。</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资源整合</b>:这不是一个适合白手起家的时代,绝大多数考生最终是要站在父辈肩膀向上攀升的,由职业倒推专业继而倒推选科时,不要轻易回避父辈已经攒下资源、人脉、经验或教训的领域。提防可见性偏差造成的误导,陌生的领域有着超出你想象的艰辛。</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性格适配:</b>我的建议是不要迷信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MBTI十六型人格测试等舶来品,当然不差钱的去测一下也没坏处。我明明属于I型人格,但每次测试都说我是E人,还会因为情绪好坏在几种E型人格中反复横跳。最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但是在学历贬值的背景下,坐不住冷板凳的人都难有所建树。</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讲了三点:</p><p class="ql-block">一是何为赋分?如何看待赋分?二是怎样打消家长和学生关于专业的顾虑?三是我们的优势在哪里?</p><p class="ql-block">因为情况不是很熟悉,只能谈点自己的经验和意见。</p><p class="ql-block">湘南明德2201班,当时我就思考了一个问题,如何避开学霸们的选择,来一个“田忌赛马”。目前来看,还是正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