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车站,千年古镇未曾实现的梦想

千纸鹤

<br>说起洛河(火)车站,别说现在的淮南人,即便洛河街老人,怕是也没有多少人记得此事了。它早已随汤汤淮水,悄无声息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br><br>90多年前,淮南煤矿地区最为繁华的地方当属千年古镇洛河街。因为开发淮南煤矿,陆陆续续从南京、上海等地来了一批又一批高知分子,让这个千年古镇汲取了一些现代文明。 <h5>上图为1913年洛河街及其周边</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div><br>1930年春,为配合煤炭外运,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淮南煤矿开矿之时,便着手谋划运输煤炭的铁路线了。<br><br>由于洛河古镇有着较为成熟的水路交通,同时又是距即将开采的九龙岗煤矿最近线路,如果能修通淮河至长江的通江铁路线,“盖以洛河市尘较为繁盛,营业易臻发达”,把洛河镇做为起始站当是不二的选择。它不仅可以解决煤炭运输问题,也可将洛河附近的农产品通过铁路销往各地,同时还可引进外面的各种商品,对带动当地经济,将大有裨益。<br><br>于是洛河街被定为通江铁路(也称江淮铁路)起始点。<br><br>但由于办矿之初,资金、人员等问题,通江铁路暂缓建设。淮南煤矿局先修了九龙岗到洛河街的轻便铁路(矿洛铁路、九洛铁路)维持生产、运输与销售。 <h5>上图为洛河老街平面图</h5> <br>之后的几年,淮南煤矿东、西两矿产量逐渐上升,矿洛铁路运输能力日现捉襟见肘,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至1933年底,通江铁路线几经勘测与评估,考虑资金问题,拟分段施工。最终“通淮段”综合多方调研,对原先设起点站的洛河街再评估,才发现这里地势低洼,且常有水患。若将地面垫高吧,工程太大,且投入的资金也相应要额外增加。而田家庵地势较洛河街要高,若将起点站设在田家庵,铁路还可经过大通煤矿(此时为民营),不仅解决了大通矿将来产量提高后,运输能力的问题,同时铁路又能充分利用,对于淮南煤矿局,也可多赚些运输费。而且由于距离洞山矿区也较近,也解决了将来本局洞山矿区所产煤炭的运输问题。实具种种优点,真可谓一举三得,遂决定改以田家庵为起点。<br><br>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四月,淮南煤矿通江铁路之第一段矿合段(九龙岗--合肥)路基施工即将告竣,洛河镇闻听通江铁路起点站将改到田家庵后,群情激愤,议论纷纷。<br><br>四月,怀远县第四区区长宫慕韩、第四区水利工程委员分会委员长陈小峰、第四区教育界代表方乔年、第四区民众代表汪X岩 柴伯昂 汪轨民 宫幼三等人联名上书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张人杰(静江),据理力争,希望能俯顺舆情,以利民生维持原计划:<br> <h5>呈为修筑江淮铁路路线问题,敬陈管见,用备采纳事。<br>钧会(注,指张人杰),决兴江淮铁路之大计,已数载于斯,原定路线,由洛河镇起,脈淮南煤矿局所在之九龙岗,过寿县,而合肥,而巢县,以达芜湖与芜乍间路运X,用以便利交通,灌输文化,发展事业,尽至善也。本镇民众,方拭目待期。全路之成,并突闻有迁就大通煤矿公司,拟更原定计划,舍弃九龙岗至洛河镇一段已成之铁路,另画新线,绕田家庵之说,代表等生长于斯,地势最为熟悉,敢就两地之利害,作比较之论列。为<br><br>查洛河为寿怀交界重镇,山川险要,为守淮必争之地,淮流至此成为弧形,水势平缓,宜于停泊船只,以是帆樯如林,水运颇便,自淮南煤矿局,开掘船塘,泊船尤多,今则南至九龙岗之铁路,既又筑成,则运输更便,市镇亦更为繁荣,田家庵,虽亦靠近淮河,然淮流至此直下,水势峻急,不宜泊船,故淮河舟人有“田家庵不泊船要泊船赶到洛河湾”之成语。将来修筑铁路,如以田家庵为起点,则长淮上下数百里,出产之豆麦茶蔴,虽欲借铁路运输,其如船只不易停泊,货物不宜集中何。此路线不能由田家庵起点者之一也。<br><br>淮南煤矿局为运销产煤,乃筑铁路,直达洛河,复于洛河购置地皮,建筑房屋,开掘船塘,投资至钜,今舍弃洛河已成之铁路,而另画新线,则前者数年之惨淡经营,而废弃于一旦,徒作无意义之牺牲,深为可惜,且年来水旱濒仍,洛河民众受害至劃,所恃以聊延残喘,为田亩生产,如果:<br><br>钧会变更计划,另开新道,则沿途民田大受损失,灾后余生,将何以为堪,竊思国家敷设铁路,原为便利交通,谋民福利,今舍弃已成而就其未就,作无谓之损失,復因以病民。伏念:<br><br>钧会恫瘝(tong guan)在抱,民命为怀,当亦非所愿也。此路线不能由田家庵起点者之二也。<br><br>大通煤矿,开采三十余年,附近区域大部已成空洞,崩裂塌陷,时有所闻,村民且以为危不可居,将来车行经此,以重大压力,此危险更有甚今日,若为大通煤矿公司谋运销煤斤出路计,闻铁道部既有敷设蚌正(注:蚌埠至正阳关)铁路之决定,直达该矿上下两厂,又何必多事敷设,舍洛河而不顾,致失民望,且:<br><br>钧会敷设江淮铁路,原为淮南煤矿局运煤便利起见,应以淮南煤矿局为主体,如果转移于大通则未免有背:<br><br>钧会之本旨,此路线不能由田家庵起点者三也。<br>综上三端,代表等认为关系国计民生X重,恳请:<br>钧会维持原议,俯顺舆情,不胜屏营待命之至。</h5> 张人杰在五月十日将此函批转淮南煤矿铁路工程处<br><br><h5>查淮通铁道路线现尚未经测定,除将原呈发交淮南煤矿铁路工程处参考外,仰即知照。</h5> 几天后又由商民代表柴家勋、联保主任民众代表杨焕亭等联名上书淮南煤矿局、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张人杰,以方便军事交通、商货运输等由,希望张静江能出面说服淮南煤矿铁路工程处维持原方案,将矿合铁路向北延展至洛河镇,并设立车站。<br> 联名书历陈在洛河街设立车站之种种优点:<br><br>以洛河镇滨临淮河,为蚌埠正阳关中间之大镇,水陆交通之轨道。<br>在轮轨未通以前,市面已称繁盛。<br>自淮南大通两煤矿开办以后,商店剧增。<br>近以矿合铁路与蚌正(蚌埠~正阳关)支线正在兴筑,商务更形发达,惟闻矿合线路起点车站,设于淮南矿区附近之九龙岗,距离洛河十八华里。<br>现在虽有矿洛临时轻便铁道,专运淮南之煤,至洛河镇码头,(但)并未正式设立车站。<br>将来矿合路筑成之后,矿洛轻便路恐难存在,若矿合路通车之时,仅在九龙岗设站,不及洛河,则除运煤外,其他诸多不便。<br>以矿合路性质而言,民等固知系专为淮南运煤而设,然为军事交通商货运输种种便利设计,拟以将矿合路延展至洛河镇,与蚌正支线交叉衔接,并在洛河设立车站,与淮河水道联络贯通为宜。<br>如是,则矿合路虽为淮南矿而设,其收效之宏,不仅限于运煤一端而已。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四年一月十一日,建设委员会委员会张静江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设委员会批 第三号 ”批复</p><p class="ql-block">具呈人洛河镇商民代表陆长德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呈为请求确定洛河车站,以节经费,而便商民,恳祈鑒核俯予采纳施行,批示衹遵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查洛河</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地势低洼</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不宜建筑车站,所请确定洛河为淮南铁路车站一節,应勿庸议,着即知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是“地势低洼”这四个字,从此千年古镇洛河与田家庵换了模样。</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div><br>1935年初,洛河乡亲假口矿洛小铁路,请求淮南煤矿局除运输煤炭外,能开通至九龙岗的客运业务,以方便当地百姓的需求。3月4日,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张静江以指令第278号,同意了应洛河乡亲请求淮南煤矿局所制定的关于洛河至矿合段联运票及九龙岗至洛河街间矿洛轻便铁路小火车客票价目表。<br><br>虽然小火车还不是正规意义上的火车,但千年古镇的人们总算可以一改水路出行,选择从家门口乘火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div><br>同年底,淮南煤矿通江铁路全线通车。起点站改为田家庵后,瞬间带火了田家庵的经济。尽管洛河街已经有了一条小铁路通行,但仍然还是造成了洛河街商业顿形萧条,现状几难维持。一部分资本运行很好的商家,也纷纷掉转迁移至田家庵。 洛河镇一些绅士商家看在眼里,急在心头。<br><br>于是经过商议,他们决定改弦易辙,再上书淮南煤矿局及建设委员会,请求修筑田家庵到洛河间铁路,希望能一改洛河镇经济的被动局面。<br><br>1936年10月,淮南煤矿局做出回应,同意了洛河镇的请求。<br><br>10月18日《导光》周刊及第14卷第5期《中国建设(上海1930)》均对此有报道: <h5><br>淮南铁路拟修田洛支线<br><br>淮南铁路近应怀远县洛河镇绅商之请,准即计划兴修田洛间支线,盖洛河与淮南矿距离只10km,地滨淮河南岸,市厘称盛。21年春,曾筑有矿洛轻便铁道,运输煤斤以达蚌埠,商务顿形繁荣。<br><br>嗣而淮南煤矿局以该处地势太低,水患难免,若将地面填高,工程浩大,其西之田家庵镇较高亢,且可以经过大通煤矿,密邇淮南矿之洞山矿区。遂致以田家为淮南铁路之起点,迄裕溪口止。<br><br>然对矿洛路线则不愿放弃,呈奉建设委员会核准保留。<br><br>田家庵与洛河镇间只六、七公里,河岸整直宜作码头,扩充市镇,今既据洛河镇绅商呈述,自改道于田家庵后,该镇商业顿形萧条,现状多难维持,一般资本较钜之商店,亦多移田营业,当属实情,乃予批答,略谓,“田洛间铁路线衹六公里许,该民各愿自行征工修筑,矿局可派员代为测量并计划”以示赞助之意。今该镇已集议征夫,尅日动工兴建云。</h5> <h5>上为1936年10月18日《导光》周刊上“淮南铁路拟修田洛支线”报道。</h5> 这个方案,其实也挺不错。即便遇到大水,洛河煤场被淹,还有田家庵煤场。同时也平衡了洛河镇众商贾担心的问题。<br><br>只是“尅日”之后,不知何故,从此再无消息。<br><br>洛河老百姓期盼的铁路梦,却只能永远的在梦里了。 <h5>上为1938年11月,洛河街上的侵华日军。</h5> <h5>上为1938年夏初,国军在洛河街淮河为阻止日军设置的障碍物。</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div><br>那时的洛河街古镇北至淮河边,南至今大坝(幸福新堤),南北长约一公里,东西宽约400米。<br><br>如今看来,古人在此择水而居,筑城生活,并可与淮河相安无事1400多年,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至少它没有遭受过灭顶之灾。<br><br>可为什么单单没有躲过1954年夏的那场大水呢?<br><br>一 由于上游泥土常年被河水带下,加之历次黄泛冲刷淤积,长期无人清淤疏浚,造成淮河水位被抬高;<br>二 1954年大水千年一遇。历史上洛河街被淹,也不是一次两次。但它能顽强的存在1400多年,说明那时的水量与破坏能力远赶不上1954年的大水,还没有到致命时刻。尤其是现在看,这里的地势的确如矿局所言,即便1954年淹不掉,但也难保能存在多久。<br><br>不管怎么说,近百年前的商家的眼光还是值得肯定的。为了能给家乡修条铁路,带动当地的经济,他们不仅反复上书出谋划策,试图说服当局,还自愿征工修筑,此等精神,即便在现在,也是非常难得了。<div><br></div><div><br></div> <h5><div style="text-align: right;">作者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淮南市政协文史专员</div></h5> <h5><div style="text-align: left;">参考资料:</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建设委员会公报》1930年~1937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导光》周刊1936年第4卷第30期</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中国建设(上海1930)》第14卷第5期</div></h5> <h5>作者近照</h5> <h5>本书广纳海内外资料,200多幅珍罕图片大都是首次公布,其内容会颠覆你以往的认知,解开你心头多年的疑惑。系本人花费大量心血打造完成。<br><br>有需要的朋友,请微信转款(或支付yjahhn2009@163.com),同时把您的收货地址姓名电话一并发给我。<br><br>书款120元,每本加5元走邮局挂号发货。需快递则根据地域另议。<br><br>仅印300本,现尚有少量余书可供。<br><br>欢迎各大院校、档案馆购买,可提供发票。<br><br>微信号yj18955430007</h5>

洛河

淮南

铁路

煤矿

田家

九龙

通江

矿洛

淮河

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