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北京的天气实在怪异,初夏的气温竟有四五天连续超过40度,入秋气温虽然降了一些,可却秋不高,气不爽,天气潮闷。但毕竟不是烈日高照,还是要出去透透气,走动走动了。想起小时候去的白云观庙会,还隐约记得摸石猴、打钱眼什么的。起了重游之心。</p><p class="ql-block"> 白云观就在西便门外,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庭,享有“全真第一丛林”之誉。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都设立在这里。在广大道教徒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白云观前身是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于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而建的天长观。这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一座道观,距今至少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观内至今还有一座汉白玉石雕的老子坐像,据说是唐代的遗物。后来天长观几经大火,重修后改名曰“太极宫”。金宣宗贞佑二年(公元1215年),国势不振,迁都汴京(今开封),太极宫遂逐渐荒废。</p><p class="ql-block"> 后来的事就离不开元初的长春真人丘处机了。丘处机的名字因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而被世人所知,历史中的丘处机(公元1148年—1227年)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道教主流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因他的护国爱民的思想和高深的知识道行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他74岁时远赴西域行程35000公里最终抵达“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八鲁湾行宫觐见成吉思汗,实现了“龙马相会”(成吉思汗属马,丘处机属龙)。成吉思汗称丘处机为“神仙”,并在此后三次召见丘处机,询问治国和养生的方法,丘处机向他以“敬天爱民”、减少屠杀、清心寡欲等为回应,这就是历史上的“一言止杀”。等丘处机回到燕京后,成吉思汗赐居太极宫给他。当时宫观一片凄凉,遍地瓦砾,丘处机遂命弟子重新修建,因为丘道长道号长春子,于是成吉思汗下旨太极宫改名长春宫。不久,丘处机仙逝于长春宫。第二年,他的徒弟尹志平在长春宫东侧下院建处顺堂藏放了丘祖的仙蜕(遗骨),这里便成了全真龙门派祖庭。</p> <p class="ql-block"> 元末,长春宫毁于战火,唯处顺堂独存。明初,成祖朱棣敕命重修。明英宗赐名白云观。清初龙门派王常月来白云观公开传戒,受戒的弟子得其教法,广传于各地道观。今全真教徒大多数属龙门派,白云观也就被称为了全真道第一丛林。</p>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正月十九是白云观的大日子,这一天是丘祖的诞辰,叫燕九节。人们都会到白云观点撞神仙。相传,天上的各路神仙都会在这一天下凡给丘祖祝寿,他们会变成凡人的模样,等着有缘人去撞这个心缘。如果你能撞着心缘好,能度你成仙,不好呢也能帮你去病消灾。所以这天大家都到这个白云观里面撞仙缘,讨个吉利。</p> <p class="ql-block"> 白云观的建筑分中、东、西三路及后院,规模宏大,布局紧凑。我们年岁大了各处都细看恐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选择以中路为主。</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照壁、牌楼和华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白云观中轴线以山门外的照壁为起点。照壁被入口处的栏杆围在外面,有可能被人们错过。这照壁始建于明代,红色照壁上嵌有四块棱形琉璃瓷砖,瓷砖上烧制“万古长春”四个绿色大字,是从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碑帖中集字而成。“万古长春”四个字。是告诉人们白云观是长春真人丘处机的道场、道教圣地。同时也蕴含着道家的道与天地同在。 </p> <p class="ql-block"> 牌楼,原为棂星门,是观中道士观星望气之所。后来棂星门演变为牌楼,已失去原来的观象作用。此牌楼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为四柱七层、歇山式建筑。牌楼上有蓝底金字“洞天圣境”四个大字。意思说这里是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是仙人们居住的地方。当下仙人早已乘白鹤远去,但是海内外的游人香客却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p> <p class="ql-block"> 山门外左右各有一尊华表,觉得与其他寺庙不同。听讲解才知因白云观是受皇帝敕封的,所以可以设置华表。华表置于山门前,表示与世俗的分界,同时起到庄严宫观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山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门为石砌的三券拱门,三个门洞象征着“三界”,跨进山门就意味着跳出“三界”,进入神仙洞府。山门单檐歇山顶,两侧石壁上雕刻着流云、仙鹤、花卉等图案,其刀法浑厚,造型精美。山门正中悬挂的“敕建白云观”匾额。匾额由明英宗皇帝所赐,“敕”(chì )的意思是皇帝的诏令,故会有“敕建”二字,因是生铁铸成,寓意坚固持久,所以也有“铁打白云观”之称。</p> <p class="ql-block"> 白云观的故事里有三个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猴</p><p class="ql-block"> 北京有句老话:“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说的就是观里的三只石猴。据说来白云观,摸石猴可以带来好运。然而,想要全部找到三只石猴也不容易。第一只在山门右侧的墙上。</p> <p class="ql-block"> 第二只在山门左侧八字形影壁那里。</p> <p class="ql-block"> 第三只在白云观东院雷祖殿前的“九皇会碑记“底座花纹图案中。因为三只猴各在三个地方,所以也叫三猴不见面。因为这次没去东路,所以没看到第三只猴。</p> <p class="ql-block"> 三怪</p><p class="ql-block"> 第一怪就要白云观的瘿钵(yǐng bō),外形奇特,这是用一根老树根雕成的,成于宋代,为清朝雍正皇帝所赐。观内道士生活无着落时,可抬着此钵到皇宫募化,宫中必有施舍。邱处机祖师的遗蜕(遗骨)就埋藏于此“瘿钵”之下。传说它有“逢凶化吉”的特殊功效,被世人视为奇宝。</p> <p class="ql-block"> 第二怪在西路,有一个似驴非驴似马非马的四不像铜像,这叫特,龙跟驴生出来的就叫做特,这叫千里独行特。导游说这个“特”能祛病,哪个部位有病就模“特”的哪个部位,一模病除。</p> <p class="ql-block"> 第三怪就是雍正皇上给理发业的祖师建的一座塔,叫罗公塔。相传雍正皇上生有头疮,京城里边的剃头匠都弄不成,一碰就流血,要不然就碰疼了,不是被发配,就是被砍头。这时候白云观里边有一个江西姓罗的道士手艺好,给雍正剃完了也不疼也不流血,慢慢的这头疮还好了。后来这个姓罗的道士羽化在这个白云观,雍正皇帝就封他为恬淡守一真人,并给他建了这座罗公塔。还有传说,这个罗公就是吕洞宾的化身。这次没去东路,错过了机会。</p><p class="ql-block"> 据载,恬淡守一真人塔(罗公塔)是道教塔中的精品,也是清代前期大型石刻艺术品,建于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塔为石质,通高约10米,形似亭阁,但又有所不同,底为一仰莲须弥座基台,上建八角形塔身,塔身上覆三重檐屋顶,星檐的椽子、飞头、瓦陇、脊兽、隔扇窗等,雕刻得与木结构形制相同。还雕有道教象征八卦的图案,用藏传佛教寺庙常用的密叠斗拱作装饰,塔顶用小八角亭式,上冠以大圆珠,与一般佛塔的塔刹又不相同。千年富观,仅此一塔,可见它的奇特与珍贵。</p> <p class="ql-block"> 三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说的是馆内的三件宝物:唐朝的石雕老子坐像、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fǔ]的《松雪道德经》石刻和明朝版本的《正统道藏》。这三件个个都是珍宝。</p> <p class="ql-block"> 打钱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进了山门就是窝风桥。此桥无水,桥下两侧各挂着一枚大铜钱,上刻“钟响兆福”四字,钱眼有口小铜钟。相传清朝时乾隆皇帝是推崇佛教的。虽然也不能禁绝道教,但也不愿白云观的香火胜过佛教寺院,就想了个主意,在白云观对面建起了一座清风寺,想用佛教的清风吹散道教的白云。白云观的道士也看出了他的用心。就在大殿前面的空地上挖出了一个水池,水池上建起了一座窝风桥,意在把这股清风滞留在桥下。在桥洞下挂上一面铜锣,让来进香的人用铜钱掷向铜锣,掷中铜锣发出一声响,预示今年有好运,这叫打春。这迎合了人们新春讨彩头的心理,人们纷纷来掷铜锣,落在池里的铜钱就成了香火钱。这样白云观的香火反而更旺了。铜锣变铜钱和铜钟,“打钱眼”就成了白云观的一个重要祈福项目。钟被打响了,就预兆福星高照,财源广进。</p> <p class="ql-block"> 中路过了窝风桥顺序是灵官殿、玉皇殿、老律堂、丘祖殿、四御殿和三清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灵官殿 </p> <p class="ql-block"> 殿内主祀道教护法尊神王灵官。灵官像为明代木刻雕像,高约1.2米,比例适度,雕刻精美。红脸虬须朱发,三目怒视,金甲红袍,绿靴风带,左手掐灵官诀,右手执金鞭,足踏风火轮和祥云,形象栩栩如生。其左边殿壁上为赵公明和马胜之纸本画像,右侧为温琼、岳飞之画像,兼工带写,白描淡彩,勾勒铁线遒劲流畅,清新脱俗,具有文人画风,生动地表现了四大护法元帅刚正威猛的形象,为清代神像画中少有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 灵官殿后面的东西两侧是钟楼和鼓楼。我发现这里的钟鼓楼和平时庙宇里“晨钟暮鼓”(东钟西鼓)的位置正好相反,赶忙上网查证。原来明初重修时,以处顺堂(即今邱祖殿)为中心进行扩建。而原来殿宇的中轴线位于处顺堂以西,重修时原来东侧的钟楼就处于中轴线以西了,为节约成本,就保留了原来的钟楼,在东侧新建鼓楼,故形成今日东鼓西钟的格局。这一做法,反映了道教顺乎自然的处世态度。</p> <p class="ql-block"> 玉皇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里奉祀的是玉皇大帝。神像为明代木雕,高约1.8米,身着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手捧玉笏,端坐龙椅。神龛前及两边垂挂着许多幡条,上面绣有许多颜色各异的篆体“寿”字,一共是一百个,故称为“百寿幡”。左右两侧的六尊铜像均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铸造,他们即是玉帝阶前的四位天师和二侍童。殿壁挂有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三十六帅、二十八宿的绢丝工笔彩画共八幅,均为明清时代佳作。</p> <p class="ql-block"> 东西两厢为三官殿和财神殿</p> <p class="ql-block">老律堂</p><p class="ql-block"> 原名七真殿。供奉全真七子,即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的七大弟子:中座为邱处机,左边依次为刘处玄、谭处端、马钰,右座依次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殿内正梁上悬康熙御书“琅简真庭”横匾。清代高道王常月曾奉旨在此主讲道法,开坛传授戒律,求戒弟子遍及大江南北,道门玄风为之一振。后世为纪念这一盛事,便将七真殿改称“老律堂”,即传授戒律之殿堂。老律堂建筑面积较大,是观内道士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每天早晚道士们都要来到这里上殿诵经,逢道教节日或祖师圣诞,要在这里设坛举行斋醮法会。</p><p class="ql-block"> 东西两厢为救苦殿和药王殿。</p> <p class="ql-block"> 邱祖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白云观建筑群的中心,殿中奉祀全真龙门派始祖长春真人邱处机。原名“处顺堂”。大殿中间摆放着雍正皇帝所赐的“瘿钵”。钵口上镶有金边,且刻有十八个字“大清乾隆二十一年奉旨重修髹金仍供本观”。邱处机祖师之遗蜕就埋藏于此“瘿钵”之下。殿左右两壁所挂书法作品系梅花篆字《道德经》碑贴,为元代大书法家高文举手书。劲力苍古,风韵独特、字体介于石鼓文和大篆之间,其绚丽的风彩,被誉为“近看是字,远看是花”,给人以朵朵梅花之感。该碑现在存于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p><p class="ql-block"> 殿外柱上对联为:“悟道藏玄机四海驰名联信宠,见君礼稽首一言止杀救苍生”。原来柱上挂有乾隆皇帝御笔对联“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今存于东陈列室内),这正是对邱祖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他道行高深、护国爱民精神的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 四御殿和三清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殿阁为二层阁楼,上层奉三清,下层奉四御。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位尊神。《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塑像为明朝宣德年间所造,神态安详超凡,色彩鲜艳如初,富丽而又不失古朴。四御即辅佐玉皇大帝的四位天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和后土皇地祇。这些都是清代中期泥塑金漆沥粉造像,高约1.5米。</p> <p class="ql-block"> 殿前院子中的鎏金铜鼎炉,为明嘉靖年间所铸造。香炉造型浑厚,周身雕铸着精美的云龙图案,共有43条金龙。</p> <p class="ql-block"> 小蓬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白云观后院为一个清幽雅静的花园,名云集园,又称小蓬莱。它是由 3个庭院连接而成,游廊迂回,假山环绕,花木葱郁,绿树成荫。东有友鹤亭、云华仙馆,西有妙香亭、退居楼,中间的云集山房是其主建筑。一群人好像在院里学气功。</p> <p class="ql-block"> 西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还看了西路几个殿,印象深的是文昌殿,文昌殿供奉的是道教神仙系统中的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文曲星、文星,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他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地狱轮回。殿中文昌帝君塑像左边奉的是孔子,右边是朱熹。殿门外的高大立像为“魁星”,其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左手拿斗,意谓“魁”字中间的“斗”字,右手拿笔,意谓用笔点定中试者的姓名。据说,他先用笔在盛着墨汁的斗里“点”一下,然后“点”到考试题上,要是“点”中了谁的,谁就金榜题名。最先点中的为夺魁者,即第一名或说是“头名状元”。此谓“魁星点斗”。他挺着大大的肚子,意谓学问高深渊博,满腹经纶。想着考上好学校的学子们没少在魁星的大肚子上模,瞧这不都莫得亮锃锃的了。</p> <p class="ql-block"> 西路还有刻有“十二生肖”图案的浮雕,浮雕长10米左右,高约1米,12只动物按顺序排列。大概是受“摸猴”习俗的影响,来这里的人都喜欢去摸一下自己的属相动物,以求它的保佑,其中猴子自然是吸引人注意力最多的一个,它也就成了白云观里的另一只“神猴”。</p> <p class="ql-block"> 十二生肖浮雕的北面还有二十四孝图浮雕。</p> <p class="ql-block"> 一上午参观过来已感疲劳,坐下休息一下就该回去了。留下的遗憾下次来补上。一股凉气袭来,看着观里的景物,若有所感。</p><p class="ql-block"> 怀古思今,盛衰交替,时世变幻,往事如烟。历经沧桑的白云观,给人们带来的是回忆,是思考。道教所尊的济世救人、无为而治;丘处机向成吉思汗进言的多爱民、少杀戮、求和平.....。</p><p class="ql-block"> 微风轻拂,繁叶摇曳。静静坐在观中,不仅有安然悠闲的心绪,更有对未来世界的思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