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杰地灵的美丽山村-中茶业村</p><p class="ql-block"> 中茶业村隶属莱城区茶业口镇。位于莱城北约45公里、镇政府驻地西北2.5公里处。东西分别与上、下茶业村接壤,北依俊林山(原名火龙山,后为纪念抗日战争中在此跳崖殉国的刘俊林烈士改称俊林山),南接凤凰山(当地人称鸡冠子山,因山顶起伏似雄鸡鸡冠,故名)。茶业河从村西北环绕至村东,一座宏伟的石拱桥南北横架在茶业河之上,桥下溪流潺潺,河边林木葱茏,村内房屋据山势而建,由南向北,梯次升高,村中心地带山岭改建成了一座上下三层的毛主席纪念广场,最高处是一巨幅毛主席瓷砖像,神采奕奕,容貌安详,坐北朝南,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 据《李氏谱》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李姓由章丘县迁此建村,因村北有山名茶芽(俗名茶叶山),冠以姓氏,曾名李茶芽。后改称中茶叶,1949年后谐音为中茶业。村有李、尚、石、谢、王、蒋、常7姓,以李姓居多。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石城保·中茶业”。</p><p class="ql-block"> 中茶业村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了我党在战争年代时的根据地,著名的革命老前辈,廖容标、赵笃生、薛玉、李凤鸣等人在这里率部队巧妙地打击敌人,这里是中共山东军分区旧址。</p><p class="ql-block"> 1941-1942年冬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连年的灾荒和战乱,人们的生活极端困难。日伪军采取“铁壁合围”“拉网”战术,实行“三光政策”,对茶业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蚕食”扫荡。面对敌人残酷暴行,中茶业民兵配合主力部队、区中队英勇抗击敌人。由于武器装备悬殊很大,战胜强敌非常困难,中茶业民兵李念林创新提出挖陷井、拉绊绳雷、造大手榴弹的战斗理念,并积极付诸实践,第一次验证就取得了炸死11个小日本的辉煌战果。面对地雷的生产量有限及用量不断增加的矛盾,李念林又创新发明了石雷,让日本鬼子的扫雷器在它面前成了“睁眼瞎”,鬼子叫苦连天,发出了“中国的石头,开花的,大大的厉害”的感叹,李念林被誉为“爆炸大王”。</p><p class="ql-block"> 1944年驻章丘三台庄据点的日伪军,借天雾之机包围了青年联防大队防守的村北的火龙山,民兵刘俊林、李文福等同志为掩护群众转移,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子弹打光了,用石头砸。战斗到最后,他们两个毁掉了枪枝,跳下山崖,刘俊林英勇牺牲,李文福幸存。泰山军分区和淄川人民政府为纪念刘俊林,将火龙山命名为俊林山,并石刻“刘俊林烈士殉难处”。</p><p class="ql-block"> “立芯子”是中茶业村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项目发端于章丘、莱芜交界的齐长城一带,每逢过年时,村民组织开展“立芯子”表演,两个壮实的大汉抬着一条粗壮的抬竿,抬竿中间一般会站立一个瘦小的女演员或者小演员,像灯芯一样,穿着戏服,边行边表演,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中茶业的“立芯子”别具一格,表演形式稍有别于章丘“芯子”,为丰富地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很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中茶业村民淳朴善良,好客热情,见到我们观光客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邀请到家喝口热茶。恰逢村口有一个爆米花的,几个村民带着大米、玉米等前来爆米花,随着砰的一声响,爆米花香气四溢,村民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分享快乐。</p><p class="ql-block"> 中茶业村,一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美丽山村。(文自《村庄》,加以改动)</p><p class="ql-block">莱芜有个“国际点”,述说一段难忘的红色岁月https://mp.weixin.qq.com/s/aVMk_lWu9iSRlOx6VIiqGg</p> <p class="ql-block">巨幅毛主席瓷板像</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词,沁园春雪</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手书 人民万岁</p> <p class="ql-block">中茶业村委,院内建筑为中共山东军分区旧址,远处是俊林山。</p> <p class="ql-block">中共山东军分区旧址</p> <p class="ql-block">刘俊林烈士殉国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凤凰山,当地人称鸡冠子山,山形起伏似雄鸡鸡冠。</p> <p class="ql-block">纯朴热情的中茶业村民</p> <p class="ql-block">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p> <p class="ql-block">茶业河中有个大石马,后边跟着一个小石马</p> <p class="ql-block">中茶业村靠河的老房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