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到平潭之前,当地的周老师告诉我,冬天海边风特别大,会比较冷,必须要带着两条围巾,小围巾绕颈,大围巾外裹。我并不以为然,依平常出游一般准备行装,出门时还落下了准备随身携带的羊毛围巾。</p><p class="ql-block">我知道,冬天的海,一定会有一些冷寂,这比较符合我的旅游偏好——清净的地方,更能让人卸下一切沉浸自然,安静享受独属于自己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想象中的平潭岛,沙滩海水辉映,澄碧的天,深邃的海,风自海上来,石头会唱歌。68海里,这是中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海蚀地貌甲天下,海滨沙滩冠九州,平潭是很多人心中的漫画,这是我在小红书上查到的旅游推荐词。当我们的车驶过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中国首座跨海大桥,渐渐看到山后的村庄和宁静的海平面,渔船躺在退潮后的滩涂里,那一种壮阔与宁静便打动了我的心。</p> <p class="ql-block">下车的第一时间,我就感受到了朋友所特别强调的平潭的风——只是二级风,就已吹得我们每个人都站不稳,想拍照,就必须用玛丽莲梦露的招牌动作去安抚随风乱舞的长发和围巾,一不小心,头上戴的帽子就会被风吹走,引起一群人的尖叫和欢笑。</p> <p class="ql-block">长江澳的风车,北港村的文艺,以及海面卷起的层层浪花,通向大海的栈道,看上去参差不齐的房屋,营造出一种充满温情的层次感。举着风车追逐浪花,围着石头唱歌跳舞,站在邮票框前齐唱《外婆的澎湖湾》,迎着海风朗诵《乡愁》,这是我们这一群人在平潭的冬季浪漫。</p> <p class="ql-block">海子曾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冬天,在平潭看海,我们感受到的,更多是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吹得让人站不住摇摇晃晃的风,蚀得让人禁不住无尽想象的石,我仿佛听到大海在呼唤——一种声音,是祖国呼唤宝岛归来;另一种声音,是人们盼望心归自然。同一片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这都是个人经历、经验所致。平潭的林园长和周老师来宾馆和我闲聊,谈到幼儿园的项目化活动、一对一倾听,我觉得,在教育现场的当下,每一个教师带着自我经验的、带有个人立场烙印的解读和回应,是产生教育影响的关键。就如,我们每个人站在海边,都会由经验而引发一种自我觉知,而身边的人,亦会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海,带着冬季的素净,广阔而寂寥。沙滩上,少有游客,海风也因此而特别带着一种有力量的气息,呼啸着在耳边回旋。我觉得,浪漫是属于每个人内心的一种情怀,有着各自不同的外在表现。我站在海边,带着安静而恬淡的心境,欣赏团友们摆POSE,跟随大家逐浪、欢歌、嬉戏……情绪是能相互传染的,跟年轻人在一起,自己就也变得年轻,飞扬的心情甚至能驱走阴天的一丝雾气,隐隐的,看到隐在云层后面的阳光。</p> <p class="ql-block">或许是家里养了两只猫的缘故,我一眼就看到了岛上各处人工小景中慵懒的“猫咪”,眯眼趴着的,伸着懒腰的,仰着肚皮躺平的。再读一读诗人的躺平日记,顿时就慢了脚步,缓了心绪,驱走了只见石头不见草、涛声阵阵人声稀的孤独。小红书上说,冬天到平潭,享受的是在世界尽头流浪的孤寂,有一种疏离的美。确实如此,漫步岛上,聆听风的呼啸、浪的欢腾,渐渐便把自己融进了其中。</p> <p class="ql-block">洁特意去拍了平潭特色的石厝。作为江南人,远远地看着那些石头屋顶,怎么也想不明白,当地人是如何把石头垒成屋顶的。走近了看,才发现,石头底下,是一片片的瓦——原来,屋顶也是盖瓦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仅体现在饮食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反映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智慧就藏在老百姓的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错过平潭热情洋溢的夏季,或许是一种遗憾。但冬季的平潭,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心灵的安宁。就如这一排排安静地停泊在港湾中的渔船,不管海风有多凌厉,始终保持着那一份安然而自在,静静地,憩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