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请善待孩子的分数</p><p class="ql-block"> 曾经看过一副漫画,漫画上分别是两个孩子,一个孩子第一次考试得100分,脸上留着一个吻痕,第二次考试得90分,脸上留了一个巴掌印;第二个孩子第一次考试得55分,脸上留下一个巴掌印,第二次考试得61分,脸上留着一个吻痕。这张漫画反应出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心态。分数承载着家长的希望之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很少有家长能够理性地对待孩子的分数,或者每次都理性地对待。那么,分数则成为奖罚的唯一标准,甚至是成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这也就导致了部分家长除了分数,看不到孩子其他的闪光点,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轻则导致孩子逆反厌学,重则影响家庭的和谐安宁。</p><p class="ql-block"> 所以,请善待孩子的每一次分数。</p><p class="ql-block"> 分数很重要。分数就是一把尺,每一次考试都是对孩子现阶段学习成果的测试,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效果都能从分数体现出来。虽然会有失误,仍然是付出多少,回报多少。</p><p class="ql-block"> 分数很不重要。每次考试的难易程度不同,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同,能每次都考到理想的分数也是难上加难。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分数的起起落落就很正常了。况且一次分数只能代表一次考试,不可能因此给孩子贴上标签。</p><p class="ql-block"> 其实,每张试卷的最终结果,都是通过试卷的分析,找优劣,明得失。在哪里失分,为什么会失分,是课堂是没听明白,还是题型掌握的不大熟悉,或者是这段时间的学习状态不好。从而明白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而不单单只是得到家长的一个貌似甜甜的吻或数落。</p><p class="ql-block"> 所以,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分析分数。</p><p class="ql-block"> 首先,家长要沉得住气。试卷在手,无论分数高低,家长首先要沉得住气。达到你的要求了,也不能喜不自禁,忘乎所以,什么要求都能答应。没达到你的要求,万不能雷霆大发,咆哮不止。因为家长的情绪都极大地影响着孩子正常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小时候也常常会在考试前,跑到任课老师那里套近乎,旁敲侧击想套出点什么来。尤其是那个可怕的分数,也会偷偷去篡改,把“1”改成“7”,把“0”改成“9”,总之能多一分是一分,说不定就少挨一顿打。你的眼里只有分数,那么孩子就可能为了分数而不择手段,结果,搞得我们都忘了考试的初衷。</p><p class="ql-block"> 其次,家长要耐心。考试嘛,总会有失误。再简单的题都会有做错的时候。家长引导孩子分析试卷时,尤其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暴脾气,我们在工作中难道就不出现失误吗?可以让孩子自己说说做错的原因,这样,孩子就能找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能够时刻提醒自己,少犯错误。不会的就是不会了,会的一定不能做错。不失误,就是极好的一张试卷。</p><p class="ql-block"> 最后针对评卷结果,制定下一个小目标。看不懂英语短文的,要好好去背单词,增加词汇量;语文阅读写作能力不高,那就多看看阅书,相信古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真谛;数学没有什么诀窍,熟就能生巧。学生都有畏难心理,最薄弱的地方,往往不愿下功夫,这时候家长就要积极督促。</p><p class="ql-block"> 那么也有个现实的问题,家长很忙,没有这么多时间来精心辅导孩子,或者,家长的文化水平,根本不知道孩子书里写得什么。其实,孩子从你那里最想得到的是鼓励,是自信,是拼一拼的力量。或许,有时候你根本不需要做什么具体的事情,你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时的和颜悦色,提出期待时的诚恳态度,传达到孩子那里,都是希望和力量。这就是一种良性循环。</p><p class="ql-block"> 二、小小建议。老师想给宝爸宝妈们提几个忠告:</p><p class="ql-block"> 1.寒假不是大放羊,要保证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可以做到吗?</p><p class="ql-block"> 2.按时完成每天的作业,不能按时写完就不许玩。不要心软呀。</p><p class="ql-block"> 3.假期里要计划读好必读书,最好能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既可以加深理解又可以锻炼文笔。</p><p class="ql-block"> 4.尽可能多的去陪伴孩子,谈天,看电影,户外活动,都是很好的亲子活动。</p><p class="ql-block"> 5.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一定收起你的手机。</p><p class="ql-block"> 以上几点,我也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不太容易啊,至于怎么做,那就看你们的大智大慧了。</p><p class="ql-block"> 三、共勉</p><p class="ql-block"> 你想让孩子自律,自己就要管得住自己。</p><p class="ql-block"> 你想让孩子运动,自己就不能懒在沙发里。</p><p class="ql-block"> 你想让孩子看书,自己就不能玩手机。</p><p class="ql-block"> 在陪娃的路上,我们一起咬牙坚持下去,因为身教重于言传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