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海音乐学院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欧洲音乐学院联盟成员,环太平洋音乐学院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跨省市考级单位,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上海音乐学院是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于1927年11月27日共同创办的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是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国立高等音乐学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6年,上音搬至现在汾阳路20号的校园。从这一扇扇的校门里走出了无数音乐人才。</p> <p class="ql-block">其中三栋建筑《音乐城堡》 《美育楼》 《上海城市音乐音乐厅》,对市民公众开放预约参观。</p> <p class="ql-block">1974年,我曾经作为工农兵学员,推送进这个音乐艺术的殿堂。</p><p class="ql-block">50年后的今天,我又重返校园,再次站在古老的建筑面前,发现了他的内涵价值,花了几天时间拍摄照片,整理资料,做成美篇,诠释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流动的音乐,把建筑和音乐以及文化、城市的概念,全融合在一起 。</p> <p class="ql-block">从汾阳路20号大门进去,不远处就可以看到一幢老房子,那是原来的老办公楼,始建于1905∽1911年,曾为犹太俱乐部。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立面对称构图,调横二段梅图和水平向线条。屋顶红瓦鳞次栉比,房檐高低错落。</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就是在这里报到,底楼是一个大礼堂,开学典礼欢迎仪式就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经常进进出出校园,确实一无所知,见到过陈钢老师,晓得他的《梁祝》,因为还没被三结合,多次擦肩而过。</p> <p class="ql-block">汾阳路20号校门进去,右边就是专家楼,建于1905-1911年,是一幢风格组合自由多样的花园住宅,反映了当时上海建筑海纳百川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专家楼为假三层,建于1920年,孟莎式双折陡峭坡屋面,带双坡老虎窗,主立面二层带敞廊,木质构架支撑。底层、二层均有外廊环绕,镂空花格,轻巧剔透,局部带有北欧风格。底层为水泥粗拉毛墙面处理,墙基厚实,半圆拱券门洞和窗洞,具有德国风格派特征。</p> <p class="ql-block">专家楼为假三层,建于1920年,孟莎式双折陡峭坡屋面,带双坡老虎窗,主立面二层带敞廊,木质构架支撑。底层、二层均有外廊环绕,镂空花格,轻巧剔透,局部带有北欧风格。底层为水泥粗拉毛墙面处理,墙基厚实,半圆拱券门洞和窗洞,具有德国风格派特征。</p> <p class="ql-block">淮海中路1209号,矗立着上音校园内最老的建筑——始建于1912年的这栋大宅建筑,是法国文艺复兴风格花园住宅,原为犹太富商爱德华·爱滋拉住宅,建成时有了一个“天赐府”的别名。这座住宅内有一个可以供150人跳舞的舞厅和80座的音乐厅,全屋家具都是路易十五时期风格;后成为武警上海总司令部的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幢典型的法式建筑,门窗廊柱层层叠叠,好似一条时空隧道,将人们拉回过往。</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城市音乐会客厅》的建筑,始建于1912年,法国文艺复兴风格,面向草坪一侧的门窗廊柱层层叠叠,犹如一条隧道。当时的拉丁文原文意为“天赐大宅”。该建筑最有特色的是一间四面都是镜子的“镜厅”,现作为举办小型演奏会使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美育楼,正在举办《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首展》,“丝路随响暨‘一带一路’十周年乐器文化展”。</p><p class="ql-block">馆藏数百件中国古代乐器、中国现代乐器、少数民族乐器和外国民族乐器。中国古代乐器部分就有8000多年前的贾湖骨笛复制品和2000多年前的曾侯乙编钟仿制品等。</p> <p class="ql-block">淮海中路1199号,这是一栋三层砖混结构的现代风格花园洋房,被称为“白色小洋楼”。这些建筑建成于不同的历史年代,是当时花园住宅的重要代表。</p><p class="ql-block">一栋三层砖混结构的现代风格花园洋房,位于淮海中路1199号。这栋建筑建于1930年代,今后作为上音对外合作楼,这里将主要用于校史荣誉陈列室、校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对外合作交流办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学校统战团体、青联会活动的场地。</p> <p class="ql-block">一栋三层砖混结构的现代风格花园洋房,这栋建筑建于1930年代,今后作为上音对外合作楼,这里将主要用于校史荣誉陈列室、校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对外合作交流办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学校统战团体、青联会活动的场地。</p> <p class="ql-block">淮海中路1131号上矗立着一栋“音乐城堡”。它始建于1926年,建筑面积1218平方米,三层砖木结构,是倍高洋行设计的典型德国文艺复兴风格花园住宅,曾为比利时领馆,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这里曾被用作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音乐城堡,这是一幢四层德式建筑,呈现出典型的巴伐利亚风格。彩绘玻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室内更是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音乐城堡”中,正在举行“抱真——纪念贺绿汀120周年诞辰特展”,用历史照片、珍贵手稿、影像音频等资料,高度浓缩“人民音乐家”贺绿汀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行政楼</p> <p class="ql-block">连着音乐城堡的大平台后面,就是行政楼。</p> <p class="ql-block">行政楼旁边就是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走进底楼大厅,就看见贺绿汀、丁善德两位大师雕像。</p> <p class="ql-block">进入教学大楼,直达三层楼,那里有我的美梦成真。</p> <p class="ql-block">因为熟悉五线谱,略知乐理知识,还会演奏一种乐器,有视唱能力,荣幸的进入了作曲指挥系学习。</p><p class="ql-block">记得当年桑桐老师教革命歌曲创作法,后来的院长。郑敏之老师教复调、和声、配器法,后来的权威专家。教材以革命样板戏和《战地新歌》四集为主。</p><p class="ql-block">同班的同学巫洪宝,第一届卡西欧家庭赛总冠军,歌星巫慧敏的父亲,您在哪里?失联多时,还记得美好回忆吗?</p> <p class="ql-block">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琴房里度过。</p><p class="ql-block">文字可以表达人的喜怒哀乐,同样,音符组成旋律加上节奏、速度、和声、调式、调性等,也可以表现无限魅力。</p> <p class="ql-block">离开已经整整50年了,当年没有这个教学楼,都是在老房子里面上课的。</p> <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未来的作曲家,指挥大师,祝福你们写出更好的曲子,提升民族的艺术素养。</p> <p class="ql-block">整整18层楼,每一个楼面都弥漫着优美旋律,充满了青春的气息,让人心情舒畅,愉悦。</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系都张贴了演出海报</p> <p class="ql-block">走出教学楼就是《贺绿汀音乐厅》,这里音响效果超级妙,我曾经多次聆听过,来自国外音乐团体的交流演出。</p> <p class="ql-block">对面就是依次排列的北楼、中楼、南楼,面向沿街<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汾阳路,门朝校园内。</span></p> <p class="ql-block">顶楼阳台可以看到整条马路和校门口。</p> <p class="ql-block">而马路对面看过来是这栋建筑。</p> <p class="ql-block">底楼有一个《博看朗读亭》,看着画面诗词,带上耳机朗读,进入自我欣赏状态……</p> <p class="ql-block">自助阅读设置</p> <p class="ql-block">旧物回收利用</p> <p class="ql-block">进了大门的左侧是科技大楼。</p> <p class="ql-block">底楼是学术厅,专门请来专家与学生交流。</p> <p class="ql-block">隔壁是餐厅,第1食堂,外来参观人员,也可以和学生一起用餐。因为没有赶上饭点,错过体验机会,以后一定要补上。</p> <p class="ql-block">二楼是第2食堂,环境、消费都比较精品,设有包厢,还可点菜。</p> <p class="ql-block">出了校门,在汾阳路淮海路转角处,就是上音歌剧院,是由法国英国中外团队联合设计,国内首个采用整体隔振技术建造的全浮结构歌剧院。拥有1个1200座的歌剧厅、4个排演厅和 1个专业学术报告厅,是一个集音乐演出、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国际交流于一体的国际一流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大厅里面常年有乐器展览</p> <p class="ql-block">上楼是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上音歌剧院共有1200个座位,厅内整体采用马蹄形布局,厅内上方的天花板和观众席周边墙内吸声板都是可移动的。蓝色的座椅配合着根据人体曲线所设计的,在座椅后方的液晶显示屏,可以提供8种不同的语言字保证舒适的同时,彷佛让观众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海洋中。语言字幕切换,保证不同国家的观众可以毫无障碍地观看演出,这一技术也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等国际级歌剧院同步。</p> <p class="ql-block">附近街景</p> <p class="ql-block">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5个教学单位;有全日制学生2841人,专任教师317人。</p><p class="ql-block">那里许多初出茅庐的年轻学生,后来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了知名演奏家,走向国际舞台。</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东平路上的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和附中。</p> <p class="ql-block">每次路过汾阳路,我都会放慢脚步,聆听里面飘出优美的钢琴声,羡慕洋溢青春的学生 ,看看沿街的建筑立面。现在,可以穿插到建筑的花园里,近距离感受到建筑的历史风貌,如同优美的旋律,像一股清泉,轻轻流淌在心间,让人沉醉在宁静和谐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