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渐行渐远的乡俗

骥山子

<p class="ql-block">  当今人们生活节奏快,很多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比如春节,以前往往不是走亲戚,就是招待亲戚,没一刻清闲,而现在往往恨不得一天走完亲戚,甚至不再走亲戚了。然而,总是有一部分人默默坚守着,他们就象石上清流,独自流淌,自成风景。</p> <p class="ql-block">  情境一,有个同事,每年年节都早早回乡下,挨家挨户到家族亲房家坐回儿,送上腐竹香菇鱿鱼什么的。平时我俩比较多交往,有次忍不住问他,你那亲房多是沟心斗角,关系并不是很好,为何这么多礼数?他笑说,花不了多少钱,别被人说某某住县城了,看不起人啦。但我知道,他不是那样死要面子在乎别人眼光的人,纯粹是心中执念,在意亲情香火情。</p> <p class="ql-block">  情境二,年关将近,微信里和一位宗亲闲聊,“疫情三年没回家过年了,今年要早点回去,抽时间各家各户好好走一走,看一看”,话音刚落,第二天又托人捎来大礼包,为何说又呢?皆因为疫情期间尽管没回乡下过年,年年也委托送年,每次接到礼包,心里总免不了波动。也许这就是乡俗乡情吧。</p> <p class="ql-block">  情境三,一次几个朋友围炉煮茶,A君说到,他家乡有老人去世是由梓叔抬棺上山的传统,年少时听到一个故事,一位多年在外打拚老人仙去,帮忙的人很少,冷冷清清,无它,皆因他平时以为赚了点钱,为人张扬嘚瑟,每次回乡邻里不见一只糖一颗枣,更别说小卖铺中见面请兄弟们喝口水酒,自此体会到村中人特别注重被尊重,不注意小节,连抬棺的八仙也找不到,从此,在待人接物每每注重礼仪。他也是村中较早买小车的人,每次回乡下,会注意二件事。第一,车会开的很慢,不是炫耀,纯粹是担心车后扬起的灰尘或积水溅到路人;第二,会把车窗放下,见到认识的人或以为认识自己的人总会停下车,递根烟说上二句话,以示尊重。</p> <p class="ql-block">情境四,近年回乡下建房的人多了,很多人都会特注重小节,比如尽管自己不抽烟,也会特意备上,见到建筑工人先散一圈烟,在礼数上做足,家中会备上茶烟酒,水果,花生等,招待邻里梓叔,拉拉家常叙叙旧,拉近彼此关系。</p> <p class="ql-block">  也许有些人会说,这些人要面子,做秀,当然有些行为一二次,不排除做秀,但这样自发的长年累月都在做的人绝对是个人素质,个人修养。其实,一件事反复做,多人做,长此以往也就成了乡俗,只不过,很多乡俗渐行渐远罢了。</p><p class="ql-block">(问题来啦,你还记得那些乡俗?欢迎评论区留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