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大泉州有几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地方,那么闻名海内外的闽南商贸重镇——<b style="color:rgb(237, 35, 8);">永春五里街</b>绝对算得上一个!</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里街由来</b></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永春五里街人,打我小时起,她就不止一次地和我说道五里街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自隋唐以来,五里街就有官田市。史料载,永春“五百年前水漂流,五百年后县昇州”。远古桃溪平原,河道经常移动。县城在远古时代曾是溪床,现西门、体育场附近一带地名仍称为“溪洲”。</p> <p class="ql-block"> 宋开宝二年(969),县署从魁星岩麓移到现县城。彼时,晋江东溪从泉州至石鼓潭可通舟楫。溪洲天妃宫岸边、邀祠宫后、真武佃等分别成为行舟码头,是商船靠岸装卸山海货物之地。后商船直通西安许港。</p> <p class="ql-block"> “清同治三年(1862),建丰岑头街”(见永春《县志》)。彼时市场,街道2—3米宽,地面用卵石铺成,肩挑运货,商品还是非常丰富,吸引了远途的客商。</p> <p class="ql-block"> 1917年农历十月初四夜,五里街失火,烧毁店面34间,民军王荣光发动民众建二层土木砖柱骑楼,拓宽街道达九米宽。920年,因为市场扩大,街道延续到五厝桥,称为新街。</p> <p class="ql-block"> 据《永春县志》载,“民国初以其地距离县城五华里而改称五里街,是永春、德化、大田一带货物集散地,也是闽南著名集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 徜徉于五里街,那些反映老去时光的生活场景的照壁以及反映旧商贸盛况的宣传画,无一不引人入胜。迎风招展的旌旗、店幌,古老的宅门、明清民国风家居式的院落、古风古韵的砖雕砖饰、透空花脊和匾额、让人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在回顾老街历史的同时,对其文化的厚重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里街新貌</b></p><p class="ql-block"> 五里街,是闽南著名集镇之一,永春、德化、大田一带货物集散地,史上繁荣盛况曾风靡整个大泉州。彼时古街上商铺林立、车水马龙,然而世事变迁,曾经喧嚣又归于沉寂。在繁华落尽处,依稀可见历史遗存,“十三碣”、许港码头、翁公祠……见证了古往今来,如今成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交汇点。富有闽南风情的民国骑楼式建筑整修后,在瞬间唤醒了沉睡的记忆,人们对古街的复活充满期待,三三两两慕名接踵而至。</p> <p class="ql-block"> 获得全面修缮的五里古街于去年正式开街迎客。如今的五里古街,长约600米,数百栋百年前的骑楼建筑重新矗立在街区两侧,由老宅改造而成的武术馆、艺术馆、纸画馆、糖画馆通透开阔,餐厅、文创基地、口袋公园点缀其间。</p> <p class="ql-block"> 老街处处,人流如织,热闹非凡,永春老醋、佛手茶、永春芦柑等摊位让人目不暇接,或缀刻或飘飞的诸如“华丰行”、“药材铺”、“达盛香业”、“和泰骨科”、“孙记特产”、“花开茶礼”等商号的门楣、旗子随处可见,更有永春白鹤拳表演引得叫好声连连,仿佛昔日繁华盛景重现。</p> <p class="ql-block"> 充满厚重商贸历史气息的五里古街也吸引到了台商的目光。台商王淑贞与当地合作,在五里古街签下了三十多个店面,准备引进台湾青年入驻创业,打造一个“台湾小商圈”。</p> <p class="ql-block"> 立于街头,我禁不住思绪万千,张目四望,努力寻找孩提时向往的热闹场面,曾经买过东西的百货公司、杂货铺,以及那顾客盈门、令人回味无穷的商铺……走进悠悠古巷,犹如穿越时空隧道。</p> <p class="ql-block"> 宽敞空旷的门厅已成清新雅致的茶室,在茶香四溢中,从小在古街生活长大的表弟娓娓道来。庆幸当年这祖上传下来的老屋想拆而拆不得;感慨这老屋重修后焕发出了原有的光彩,红砖精砌的拱门,原木打造的楼板……不一而足。</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天台与阳台上,远眺或俯看古街颇为壮观,粉墙黛瓦明朗而素雅,红砖立柱与原色木板门面古朴而厚重,或成片成片,或连绵起伏;与街上人来人往相映成趣,俨然是浓缩的闽南版《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十三级台阶</b></p><p class="ql-block"> “十三碣”位于五里街铜鼓山西侧,是溪仔坂往老街的必经之路。它的建成与清朝康熙的宠臣林兴珠(俗称林侯)有很大的关系。施琅收复台湾后,一日,康熙皇帝与其同游,听施琅讲起自己的家乡很美,就想到福建来游玩,同时也到“四季如春”的永春走走。然而,天公不作美,连日的暴雨导致铜鼓山西侧山崩,原本的驿道和溪仔坂被淹坏,于是林侯赶紧下令将该段山崩陡坡筑成石碣。这些石阶高约2.2米,宽约4.4米,上宽下窄,全部用溪卵石砌成。虽然后来康熙只去了永春桂洋而没有到五里街,但“十三碣”的建成,让周围因此而形成一个繁华的商贸街市,店铺、客栈开始林立,“十三碣”由此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 五里街镇西安村的许港,曾经是古镇最繁忙的码头,这里也就是有名的“海客巷”。之所以叫海客巷,与当时五里街商人创办海客巷牙行经营鲜活海货、德化陶瓷不无关系。当时从沿海地区来的鱼贩和从德化卖瓷器的人用肩挑人扛,把海货和陶瓷运至海客巷牙行交易,“海客巷”因此叫开。由于这里交通便利,不仅有应市的牙行,而且客栈特别多,膳宿方便,服务良好而倍受商人的欢迎。</p><p class="ql-block"> 我特意来到“十三碣”,来回走了几趟。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已难觅踪影的许港码头。此处早已不见南来北往的客商与货船,甚至于无人知晓名从何来。所幸此地有段完整的“十三碣”古阶,岁月在青石路面“走过”的痕迹清晰可见。特别修建的大型许港壁画和五里街历史博物馆里有关图片,似乎是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内地和沿海商品流通的枢纽,与海上丝绸之路、瓷帮古道有不解之缘;又好像是在郑重昭示未来,重修后的古街即将再度扬帆起航。</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豆花糖水铺</b></p><p class="ql-block"> 记得外婆在世时所住的阔庭巷,被称为“龟糍巷”,因为那儿的许多人都是做龟糍生意的。</p> <p class="ql-block"> 如今巷头那家“香遇禾森”豆花糖水铺则是表弟与他的儿子、儿媳所开。这家店门面不大,里面却是大有乾坤。这儿有各种糖水而且价格都是超级实惠的招牌豆腐花,其味道香滑爽嫩,豆花加入雪白的珍珠糯米或黑色的薪草配料,最是生津解渴!</p> <p class="ql-block"> 除了招牌豆花,还有香炸肉片、薯条、猪排等精美佐料食品!</p> <p class="ql-block"> 表弟所开的豆花糖水铺所有的食品,因为没有任何的添加剂和色素防腐剂,让食客们吃得非常的健康跟安心,更因为其传统的特色与精致而让铺子迅速蹿红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店铺!</p> <p class="ql-block">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水陆交汇的重要节点,永春五里街曾以“无永不开市”名扬海内外,承载着众多闽南人的乡愁记忆。眼下,这条古街经保护修缮后,整体业态和功能布局得到了更为合理的规划,海丝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正以全新面貌登上世界舞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