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之行(4)——沧浪亭 可园

石宁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17号,参观游览沧浪亭和可园。这天我本想去参观苏州博物馆,大外甥建议我去看沧浪亭,我便采纳了他的建议来了沧浪亭。走出地铁站,顺着人民街走不远就看到了这个标识——沧浪亭的大石碑和后面的这个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再向左拐走进这条小巷,就离沧浪亭越来越近了。这是巷路边上的一条小河</p> <p class="ql-block">来到这里,我先买门票,被告知可以买联票,同时游可园。于是买了联票,先参观沧浪亭。</p> <p class="ql-block">沧浪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p><p class="ql-block">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齐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园内除沧浪亭本身外还有印心石屋、明道堂、看山楼等建筑和景观。</p><p class="ql-block">沧浪亭于1982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后,抬头就看见了这个高高的亭子,不是亭子高,而是它坐落于高高的土山上,由于背光看不清上面的对联,我便转过去远远的拍了几张照片。回家后弟弟告诉我,那亭子上的对联才是最应该拍照片的,他把对联的内容告诉我“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才让我没留遗憾。</p> <p class="ql-block">五代十国晚期,吴越王钱俶妻弟孙承佑,于宋开宝二年(969年)任中吴军节度使,曾于沧浪亭营建别墅(一说广陵王钱元璙池馆)。</p><p class="ql-block">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集贤院校理苏舜钦在汴京遭贬谪,翌年流寓吴中,见孙氏弃地约六十寻,以四万钱买入。在北碕筑亭,命名“沧浪亭”。苏舜钦常驾舟游玩,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常与欧阳修、梅圣俞等作诗唱酬往还。从此沧浪之名传开。</p><p class="ql-block">庆历八年(1048年)苏舜钦去世。后园多次更换主人,最后为章惇、龚明之各得其半。章惇将花园加以扩大,建筑大阁,又在山上起堂,动工时,发现北面跨水一座洞山地下有嵌空大石,据传是五代广陵王所藏。于是益加扩展。南宋绍兴初,园为韩蕲王世忠所占,并改名“韩园”。韩氏在两山之间筑一道桥,取名“飞虹”,由张安国书匾。园景直到庆元间(1195年-1201年)犹存。依宋《平江图》碑所标此处为“韩园”,园南北端大体与原文庙、府学相平,大门在南。</p> <p class="ql-block">元朝时,沧浪亭废为僧居。元仁宗延祜年间(1314年-1320年)僧宗敬在沧浪亭遗址上建妙隐庵,庵西侧即南禅寺。惠宗至正间(1341年-1368年),僧善庆在妙隐庵东侧建大云庵,一名结草庵,为南禅集云寺之别院。明沈周、杨君谦常栖息于此。</p><p class="ql-block">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诏以宝昙和尚居南禅集云寺时,将妙隐、大云二庵并至南禅集云寺。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月十三日寺毁于火。主僧德本谋图复兴而力不足,后经苦心筹备十寒暑,始建大雄宝殿。嘉靖十三年(1534年)郡守胡缵宗将妙隐庵改筑韩蕲王祠。大云庵自正德以来三十二年间,几经兴废。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僧人文瑛复建沧浪亭。</p> <p class="ql-block">面水轩</p><p class="ql-block">⾯⽔轩,处于⼤门左侧,为四⾯厅,轩北和轩东临⽔。原为“观鱼处”,同治⼗⼆年巡抚张树声重修后改为“⾯⽔轩”。主要取唐杜甫诗《怀锦⽔居⽌》诗意:万⾥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层轩皆⾯⽔,⽼树饱经霜。”层轩⾯⽔使⼈⼼胸开阔,⽼树经霜逾加苍翠挺拔,则启悟⼈⽣。苏舜钦在《沧浪亭》诗中这样写道:“⼀迳抱幽⼭,居然城市间。⾼轩⾯曲⽔,修⽵慰愁颜。迹与豺狼远,⼼随鱼鸟闲。吾⽢⽼此境,⽆暇事机关。”显然,⼀湾清流,⼏杆修⽵,常常使郁闷不平的⼼得到安慰⽽释然。</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江宁巡抚王新命在沧浪亭遗址内建苏公祠。三十四年(1695年)宋荦抚吴时,寻访子美沧浪亭遗迹,已是灰飞烟灭。于是即谋规复,并构亭于山之巅,又得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三字作揭诸楣。名为重修,实同再创。但园规模已逊于宋代,不复有水北及南部旷地。五十八年(1719年),巡抚吴存礼将康熙御诗一章,饬工庀材建御碑亭于园中,房屋也进行了增修。</p><p class="ql-block">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按察使胡季堂在沧浪亭西侧(南禅寺遗址一部分)建中州三贤祠。乾隆帝南巡屡驻此园,在园南部曾筑拱门并有御道。</p> <p class="ql-block">清道光七年(1827年)梁章钜又重修亭,集苏舜钦、欧阳修诗句而成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又作《沧浪亭图咏跋》记述。又将亭左旧有子美祠暨蕲王商丘祠皆于整饰,并于跸路之东,规取隙地为同人觞咏之所。时江苏巡抚陶澍于藏书家顾沅辟疆小筑见所藏吴中名贤画像300余幅,后经地方人士广为搜集,又得200多幅。遂命孔继尧临绘,沈石钰勾摹刻石。在梁章钜重修沧浪亭竣工时,购得亭旁房屋,于次年改建为祠。每岁以时致祭。道光十八年(1838年)巡抚陈之楣改建亭之大云庵,古迹再次一新。</p><p class="ql-block">清咸丰庚申年(1860年),沧浪亭毁于兵火。中州三贤祠亦残毁过半。</p> <p class="ql-block">明道堂</p><p class="ql-block">明道堂,全园最大的主体景观,庄严宏大。堂名取自苏舜钦《沧浪亭记》,“观听无邪则道已明“之意。苏舜钦所言之道,是离开充满污秽官场的新生之道,即自然超脱操守高洁的人生之道。“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此为涅槃一样的心声。由此可知,建此堂,意在明心铭志,也在传递着诗化的艺术境界和情操。</p> <p class="ql-block">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布政使应宝时、巡抚张树声再度重修,复修古亭于原址,并于沧浪亭南侧明亮处修建明道堂。明道堂后侧西部为五百名贤祠,应宝时为祠题名。祠南侧为翠玲珑,北侧为面水轩。临水建筑有静吟、藕花水榭。另有清香馆、闻妙香室、瑶华境界、见心书屋、步碕、印心石屋、看山楼等,诸堂构以廊贯通,轩馆亭榭多为旧名。其时明道堂对面有戏台(今“瑶华境界”处),左右有观戏长厢,规格甚为壮观,可惜后来被损毁。戏台后有门通“古大云庵”。园由庵僧照料,仍为官府酬酢之地,有时设坛祈雨。十三年(1874年)巡抚吴元炳复建中州三贤祠。此时,园西邻中州三贤祠,西南为南禅寺,东南至施家桥,东、北均以水为界。</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初,沧浪亭犹有禅者居之。三十四年(1908年),苏州地图上已无古大云庵,尚存火神庙、放生庵及先农坛。园又被洋务局等局所借用,最多时有七局之盛。后归吴县营设局管理。</p> <p class="ql-block">瑶华境界</p><p class="ql-block">瑶华境界原为古戏台(已毁),几经修葺,改为今状,位于明道堂正南,小巧别致,室内共小轩三间,南有竹林掩映,爽朗清净,素雅质朴。室内木构为扁作式,内三界,内有匾,为同治时所题。</p> <p class="ql-block">民国初,一度借设吴县修志局。两次发起修葺未成。民国十四年苏州美术专门学校租用三贤祠。民国十五年(1926年)戏台已坍毁。同年大旱,当局迎铜观音像供于明道堂,膜拜者纷至,并在园内采竹叶、折竹竿、剥树皮,以为仙物。</p><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六年(1927年)5月,颜文梁受公益局之聘,任沧浪亭保管之职,此时沧浪亭已是荒芜塞径,台榭池馆栋折垣圮,文梁倡议捐修,得吴郡画家吴子深慷慨出银4000,整修园林,历时年余,面貌得以恢复。后设立美术馆,后又改为美术专门学校。此时园南界迄于看山楼。苏州沦陷时,日军司令部曾占用,又被严重毁坏。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春,伪省政府拨充江苏国学社社址,招各地文士来应月课。</p> <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年(1941年),汪伪江苏省政府主席高冠吾募款3.5万元“中储券”,对园林稍加修葺。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苏州美专复校于此,园荒芜而无力修复。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河南大学迁苏,本部驻怡园,文学院在沧浪亭,次年6月返回开封。</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苏州解放,苏州市人民政府接管沧浪亭,由市文教局管理。1953年9月交园林修整委员会动工修建,移旧葺新。1954年园林管理处接管。</p> <p class="ql-block">翠玲珑</p><p class="ql-block">翠玲珑,以竹命名,取自苏舜钦《沧浪亭怀贯之》“秋色入林红黯淡,月光穿行翠玲珑”诗句,位于西南一片竹林间,由三个单间相互贯通的建筑组合成的小轩,曲折有致。主房最为精致,面阔三间,内五界,四面通透,室内家具均以竹节纹饰,简洁明了,一副竹联曰:“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粉墙竹影,滴翠脱俗。</p> <p class="ql-block">看山楼</p><p class="ql-block">看山楼取自古人诗意,位于印心石屋之上,其额名为书法家吴羝木所书。楼共三层,楼下湖石嶙峋,楼上为砖木结构,歇山顶高阁,外形精巧美观,砖砌坐槛上嵌有梅花形花墙洞,整体效果高旷、清爽、别致。</p> <p class="ql-block">仰止亭</p><p class="ql-block">仰止亭,取《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意,半亭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立于廊间,为攒尖顶,亭内壁上嵌文徵明石刻像,简古有神,其西廊壁嵌金天翮《沧浪亭记》书条石,南廊壁嵌陶澍《沧浪五老图咏》,其间,植古枫杨两株,气势磅礴,老而弥坚。</p> <p class="ql-block">清香馆</p><p class="ql-block">沧浪亭,蜡梅花窗</p><p class="ql-block">沧浪亭清香馆小院中栽种桂花与蜡梅,桂花开在清秋,而蜡梅开在冬日,两种花皆有好闻香气,真应了“清香”二字。</p><p class="ql-block">院中两株蜡梅,一左一右,各有姿态,尤其以右边这株为最,其枝干斜攲,似含笑迎人。满树鹅黄暖玉,清香扑面,沁人心脾,顿觉满院上下无不盈溢着一种清冽芬芳的气息。</p><p class="ql-block">蜡梅后面,是一壁粉墙,起到分隔空间抑制视线的作用,墙上嵌龙纹漏花窗,透光漏景,若隐若现。龙纹花窗,造型精致工巧,线条优美灵动,与一树蜡梅相映,影影绰绰,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透过花窗看小院的腊梅花开,真是别有风韵,引得游人纷纷驻足仔细观赏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1955年春节正式开放游览,门额易为“沧浪亭”。1963年沧浪亭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朱德委员长视察苏州时所赠10盆川兰及《兰花谱》置于该园,园内增辟兰圃(原“印心书屋”处)。</p> <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时期(以下简称“文革”),沧浪亭一度改名“工农兵”公园,文物古迹、家具陈设、匾额楹联、砖雕等均遭破“四旧”的毁坏,道光、同治年间的楹联多佚失。1967年苏州两派武斗,园曾一度被关闭。</p> <p class="ql-block">1978年后逐年整修,疏通河道,调整陈设布置,加强花木养护,园林景观大为改观。1982年,沧浪亭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沧浪亭实施大修,对外开放。此后逐年恢复匾额楹联,1989年复刻归有光《沧浪亭记》。1986年投资十万余元,园门前池塘向西开挖扩大水面,修建石驳岸,将石桥北堍的“沧浪胜迹”石碑坊迁至故址,以复旧观。</p> <p class="ql-block">1989年,苏州市政府加强了对沧浪亭园林周边环境整治,同时净化园外河水。1995年大修明道堂。1998年整修清香馆、闻妙香室,新刻《吴郡名贤补遗》碑石八方。1999年整修五百明贤祠。</p> <p class="ql-block">2000年,沧浪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整修看山楼,2002年整修藕花水榭,2003年对图碑、书条石共计45块进行全面维护,更换红木框,2004年对所有建筑装折进行揩洗,明道堂屋架翻建、油漆,对五百名贤祠、瑶华境界陈设布置调整,2005年锄月轩翻建油漆,五百名贤祠厅堂油漆。</p><p class="ql-block">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她在拍腊梅花,我在拍她和腊梅花。</p> <p class="ql-block">游完沧浪亭,我又和大门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沧浪亭的对面就是可园,和沧浪亭一巷之隔。</p> <p class="ql-block">这次先和大门合一个影</p><p class="ql-block">可园又名近山林、乐园,是一处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古典园林建筑。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人民路48号),与沧浪亭仅一巷之隔。园门朝南,与沧浪亭隔水相望。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可园现存面积5000平方米,水池居中,建筑疏朗,槛曲廊回,水木明瑟,庭宇清旷。数十年来曾几度维修。</p> <p class="ql-block">四时风雅</p><p class="ql-block">可园门厅,面阔三间,前廊万川式挂落,下设葵式万川木栏杆,飞椽出檐,正间长窗落地,左右次间短窗,下半墙,外廊东西两侧有门楣,内前船篷轩,后茶壶档轩,方砖铺地,屋顶未筑脊,以黄瓜环瓦覆盖之,前有月洞门,其上砖雕门额“四时风雅”。</p> <p class="ql-block">走进可园就能看到个月亮门,门上书写“四时风雅”四个字,透过月亮门就是一波碧池和池边的挹清堂.亭台水榭通过一门而望,含蓄婉约,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在心头。走过月亮门,请注意脚下的彩色石子铺成的地面,在苏州能工巧匠的精心铺设下,园内的石子路面呈现了种种吉祥平安的图案。这也是苏州园林最迷人的地方之一,小处见精细,见惊喜。</p> <p class="ql-block">池塘西侧的石舫——坐春舫可以独立成景,静卧水边,从石舫上可以将园中所有的景致纳入眼中,迎风小坐,清凉暗生,别有一番滋味。</p> <p class="ql-block">小西湖北岸的挹清堂,位于南北景观主轴线上,是可园的主厅之一,堂前池水清浤可挹,故而起名挹清堂。挹清堂古时为书院掌教接待客人的场所。堂前种植垂柳,柳条在风中摇曳生姿,很是好看。在苏州的园林中,兰花多、桂花多、梅花多、玉兰花多,就是柳树不太常见,可园的垂柳确实可以算苏州的别致一景了。</p> <p class="ql-block">学古堂</p><p class="ql-block">可园学古堂,面阔三间,进深七界,前外廊,有万川式挂落,下设木座槛,内四界,前后廊,歇山式,另筑纹头脊,两侧有山花,正间长窗落地,两侧短窗,下半墙,上有横风窗,方砖铺地。</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清雍正六至九年(1728—1731)尹继善任江苏巡抚期间,在此筑园,名为“近山林”。再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意,义名“乐园”。  乾隆年间某大吏误以为是行乐之乐,说是“行乐不可训也”,于是易名“可园”。  </p><p class="ql-block">道光七年(1827),江苏布政使梁章钜重加修葺,划归正谊书院。  咸丰、同治年间,可园受到兵火破坏。  </p><p class="ql-block">光绪十—四年(1888),布政使黄彭年重修,成立“学古堂”,建“博约楼”,藏书八万卷。  光绪三十一年,巡抚陆春江停办学古堂,改设游学预备科。光绪三十三年,又改存古学堂。  </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时期,张默君女士在此创办《大汉报》。  </p><p class="ql-block">民国3年(1914),设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初名省立第二图书馆)于此。  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苏州大学西校区。</p> <p class="ql-block">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布政使、江苏巡抚梁章钜重加修葺,划归正谊书院,成为书院园林,易名为“可园”。当时可园占地20余亩,有挹清堂(一说抱清堂)、坐春舻(一说坐春舫)、濯缨处等景点。朱宫赞踌有园记曰:“园之堂,深广可容,堂前池水,清法可绝故颜,堂曰艳清。池亩许,蓄倏鱼可观,兼可种荷,缘崖磊石可憩.左平台临池可钓,右亭作舟形曰坐春舫,可风,可观月,四周廊庞可步,出廊数武屋三楹,冬日可延客,曰灌缨处,旧园外隔溪即沧浪亭,故援孺子之歌,可以灌缨也。”由此可见,园址与沧浪亭同源,园名也与沧浪亭同源,取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之句。</p> <p class="ql-block">咸丰、同治年间,可园受到兵火破坏。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江苏布政使黄彭年重修,成立“学古堂”,建“博约楼”,藏书八万卷。临池筑一小亭,取名“浩亭”。园内广种梅花,杂植桃、李、杏等佳果。三十一年,巡抚陆春江停办学古堂,改设游学预备科。三十三年,又改存古学堂。辛亥革命时期,张默君女士在此创办《大汉报》。1914年,设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初名第二图书馆)于此。</p> <p class="ql-block">拾此学海</p> <p class="ql-block">说到可园,可能有人会想到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广东东莞可园,而北京也有一个可园,也很不错的。但是千万不要把他们弄混了。苏州可园就在沧浪亭对面,与其一巷之隔的地方,其实苏州可园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近山林”,苏州人一般也都也都是把可园叫做“近山林”。</p> <p class="ql-block">湖上风光四季好,书中佳句繁星多</p> <p class="ql-block">可园中有梅花园,园中植梅百余株,红白黄绿均有。其中古梅''铁骨红''传为黄彭年办学古堂时植,有''江南第一枝''之誉。民国二十五年,举办''梅展'',张默君重来故地。与邵元冲、汤国梨等步韵唱和,传诵一时。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荷花满池,梅林书楼,相互掩映。原有老梅在上个世纪陆续枯死,现在园中的梅树为近年来补种而得,每到春天梅花争艳,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苏州对外开放最晚的园林——可园,又称近山林,最具姑苏风情</p><p class="ql-block">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苏州园林都是大同小异的,因为苏州园林本身就代表一种风格,但每个园林都有其独特之处,综合来看拙政园是最具代表性,也是苏州面积最大的古典园林。一般来说到留园主要看建筑,狮子林主要看假山,艺圃最为精致,沧浪亭最为古老。总之都有其特别之处。据说苏州园林有300多个(由于统计标准和口径不同,数据也不同),在这么多园林里面苏州可园实在算不上什么,但是苏州当地的朋友却说,可园是最具姑苏本地特色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中对外开放最晚的园林,直到2015年10月才正式对游客开放。</p> <p class="ql-block">不到中午我就游完了沧浪亭和可园,离开这里我又去了苏州文庙。</p><p class="ql-block"> 照片摄于20241月17号</p><p class="ql-block"> 文字完成于2024年1月25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