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古城

呢喃

<p class="ql-block">潮州市人文历史悠久,拥有五六千年的文明史,潮州古城”作为这座历史名城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而在这个古城之中,最能展现潮州古韵的莫过于“牌坊街”了。这条街道见证了潮州的繁荣兴盛,也记录了时光的变迁,是历史的见证者。因而来潮州,古城的牌坊街是个不能不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从广济桥东头走到西头下桥,正对面就是潮州古城的东城门广济门,原称“广济楼”,也称“韩江楼”,民间俗称“东门楼”,以前自西向东穿过广济门就出城了,自东向西穿过城门则是进城。</p> <p class="ql-block">广济楼是潮州古城七门中最巍峨壮观的城楼,至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有着皇宫城门楼一般的雄伟气派。楼正面檐下悬挂的匾额和柱联都是出于名家之手:三楼的“广济楼”是女书法家萧娴题写的,两边的柱联“得山水清气,极古桥秀风”,是由书法家卢瑞华所写。二层的“东为万春”的匾额原来就有,只是后由国学泰斗饶宗颐重书,包括<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两边的柱联</span>“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一层的“岭东首邑”为书法家和画家刘炳森题写,两边的柱联“城抱江如带,天垂嶂列屏”是由“隶书王”陈景舒所写。</p> <p class="ql-block">穿过广济门就是东门街,这是一条聚集了潮州传统工艺品的商业街。走没多远看到第一个牌坊:“恩光洊锡坊”。据介绍这是明资善大夫,赠兵部尚书翁玉建。翁玉为翁万达之父,因子腾达而四次受封。“恩光”指古代帝王或朝廷给臣民的恩惠,封赠。“洊锡”的“洊”有连续之义,“锡”通“赐”指皇帝连续封赠翁玉四次。</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街两边都是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旁边一个酒店的员工在进行营业前的活动,看了看是小时候经常玩的丢手绢的游戏,挺有趣的。</p> <p class="ql-block">东门街不长,走没多久就到了太平路,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横跨路面的各式牌坊一座接一座,鳞次栉比,风格独特,气势非凡,规模宏大。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与明、清石牌坊共存,形成了国内独特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金榜联芳·两京科道坊:</p><p class="ql-block">讲的是潮州东凤镇人郑安,郑寯兄弟二人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故事。郑安、郑寯分别在南京、北京任职,明朝初期建都南京,后来迁都北京。所以南京,北京称为“两京”。</p> <p class="ql-block">台省褒封·科甲济美坊:</p><p class="ql-block">位于金聚巷口。为明户部郎中李思悦之父李一庄,御史李春芳之父李大受建。台、省均为古官制。如唐设中台尚书省、东台门下省、西台中书省,此处代称中央机构。褒封,指李一庄受封为郎中,李大受受封为御史。科甲济美,指李氏一家出了四个进士,二个举人。</p> <p class="ql-block">大理少卿·经略边务坊:</p><p class="ql-block">位于义井巷口。为明大理寺少卿吴一贯建。大理即大理寺,古代掌管刑法的机构,卿为正职,少卿为副职。经略,即经略使,掌管边路的军事及行政。坊眉“绣衣”与“廉宪”均为官名。</p> <p class="ql-block">榜眼·秋台坊:</p><p class="ql-block">位于家伙巷口。为南宋建炎二年(1128)廷试第二名,礼部尚书王大宝建。秋台—王大宝曾任刑事长官,古称秋官,尚书古称台阁,故称秋台。</p> <p class="ql-block">木天人瑞·玉署仙班坊</p><p class="ql-block">位于太平路三家巷口南畔。为一百有三岁、钦赐翰林院侍读刘起振建。”坊字北镌“木天人瑞”下镌“乾隆丙辰进士。“木天”“玉署”均为翰林院的别称。“仙班”借指朝班,旧时以喻翰林官阶之清贵。“人瑞”,指有德行或年寿特高者。</p> <p class="ql-block">吴楚重镇·四世大夫坊:</p><p class="ql-block">位于甲第巷口。为清乾隆壬戊(1742)科武进士林炳星建。林炳星曾任湖北、湖南等处军务,故称吴楚重镇。本人及其曾祖、祖、父均受封武义、武功大夫,故称四世大夫。大夫—清泛指高级文官为大夫,高武文官为将军。此处大夫为专用封衔。郎中则相当于部下面的司长。</p> <p class="ql-block">古牌坊是尊荣显达、彰扬乡贤的纪念性标志建筑,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据历史记载,至清末,潮州府(古海阳县)共有各式石牌坊150多座,而主街太平路就有43座。然而历经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到了1950年太平路只存下19座。1951年,当时尚存的19座石牌坊因阻碍交通、牌坊坠落伤人而被悉数拆除。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2006年开始,参照“原貌原址原工艺”的原则进行修复,经过三年的努力,至2009年,共修复了23座古牌坊,其中太平路有20座,东门街有2座。</p> <p class="ql-block">十相留声·太山北斗坊:</p><p class="ql-block">位于郑厝巷口,建于明代。“太山北斗”指唐朝韩愈。十相是指历代被贬或随亡朝来潮的十位宰相。其中唐四位,均被贬;宋六位,三位被贬,三位随亡宋而来。他们是唐宰相常衮、李宗闵、李德裕、杨嗣复,宋宰相陈尧佐、赵鼎、吴潜、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p> <p class="ql-block">还有缅怀表彰林光祖、章熙、黄国卿、郭维藩、陈昌言、苏志仁、成子学七位明代才智出众的进士而立的七俊坊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每一座牌坊都有个故事,都诉说着一段历史。漫步其中,仿佛在一本时光的画册里翻阅。</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牌坊街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与牌坊街相连的街巷中,同样有很多古迹,这些巷子里是古代潮州城仕宦商贾望族聚居之地,仍保留明清街巷格局和大量古民居,而甲第巷则是这些巷子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甲第巷头的这座名叫“半园”的小花园与众不同,不是那种潮州传统建筑风格,而是一座苏州园林风格的建筑。主人饶厝是潮州城一个大家族,拥有潮安银行、荣成油行等产业,执掌家族生意的人名叫饶兴桐,担任过潮州府商会第三任总理。光绪年间,潮州城发生瘟疫,老百姓苦不堪言,饶兴桐发起创办了城中最大的慈善机构——集安善堂,施棺赠药,救济灾民,在社会上享有盛誉。</p> <p class="ql-block">甲第巷在四世大夫牌坊边,长不足300米,这里集中了数十座大大小小的明清宅院,什么“大夫第”、“资政第”、“儒林第”等,这些彰显主人身份颇为大气的匾额,充分显示出当年大屋主人的荣耀家史和高贵地位。古朴梁柱、雕花门窗,以及椽梁上的木雕花牙,仍然透出当年的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外翰第:这里曾经居住的是甲第巷蔡厝二房的后世嫡孙,据地方志史记载,清代光绪年间,蔡学渊在顺天府(北京)考中举人,后来官至承德郎、晋中宪大夫、户部贵州司主事等。他转入户部之前,是在刑部供职,因此他的府第便使用了“外翰第”的门匾。</p> <p class="ql-block">还有“龙游衍派”、“高阳旧家”等姓氏郡望。这些老屋门楣上的雕花石柱,褪色了却仍栩栩如生的彩绘图案,一组组粗细有致的石雕、木雕,一幅幅工意结合、情趣各异的彩绘,和谐地组合成斗、拱、花鸟肚等建筑部件。</p> <p class="ql-block">高阳旧家也是外观比较漂亮的古民居,大门两侧是《竹林七贤》、《苏武牧羊》等人物故事壁画。画中人物形态各异,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值得细品。</p> <p class="ql-block">高阳旧家目前还有人居住,推开大门时看到一个小女孩站在院子里,正怔怔的看到推门进来的我,可能是平常难得有人造访,感觉有点奇怪,家长抬头看了一眼后,也是一言不发继续在一旁专心地摆弄花草,看到这情况,我也不好意思进去,在门口拍了张照就走了。</p> <p class="ql-block">甲第巷的老屋都是民间私宅,并不对外开放,所以大部分都是大门进闭,人去“宅”空,无法进门参观,墙体也由于历年的风吹雨打腐蚀而变得斑驳陆离发黑,有一些墙面还有明显的起皮、掉漆状况,就连大门两边的墙壁画也是颜色黯淡、模糊不清,但是依然难掩精美,有着无穷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潮州古城除了众多的人文古迹,还有很多茶店和各种特色小吃,走在牌坊街随时可能偶遇一张工夫茶席,一些热情的店老板会客气地招呼说:“坐,食茶”。</p> <p class="ql-block">满街的特色小吃:什么手打牛肉丸、肠粉、芋泥饼等等,尤其是手打牛肉丸店,隔两步就一个。找了一家粉店,点了粿条粉和肠粉,又在一个当地的牛肉丸店买了一些手打牛肉丸,牛肉丸的味道不咋滴,不如肠粉,也许是不对我们的口味。</p> <p class="ql-block">潮州古城,一座城市的历史缩影,鳞次栉比的牌坊,青石板铺成的路面,鱼鳞瓦覆盖的老屋,都蕴含着古代工匠的智慧,记载着无尽的古城风情。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时光的倒流,触摸古代潮人生活的气息,细细品味那历史的余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