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在金平十连的军营时光</p><p class="ql-block">原创 :文:王克三 . 素材:王孝三 </p><p class="ql-block"> 2024-01-27 20:11 发表于山东</p><p class="ql-block">【编者按】本篇文章是由曾经在雷达三十二团金平分水岭十连,担任过司务长的王孝三战友回忆叙述编撰而成。一字一句都充满了对军营生活、对老部队和老战友的怀念和眷恋之情,然而由于年代已久加之编者当年没在金平十连,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望当年在雷达三十二团、在云南金平分水岭十连战斗、生活过的老战友和老首长批评指正。</p> <p class="ql-block"> 我是1981年从山东省胶县西部的城西公社(现为胶西街道办事处)招飞入伍到空军航空兵第二预备学校,到了航空兵第二预备学校后便开始了各种学习、训练和体能锻炼。一年以后因与飞行员相关的几项指标没达到要求 ,被分配到了南京军区空军通信教导队学地勤无线电修理,毕业后分到空四军航空兵二十六师无锡硕放机场通信队负责91型发射机和222收信机的维修保养。1983年参加军队院校招考被空军后勤学校(现在叫徐州空军勤务学院)录取。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空军昆明前线指挥所所属雷达兵第三十二团金平分水岭十连担任司务长。1984年7月份接到通知后,我便收拾行装动身前往地处中越边境的雷达三十二团报到,在团政治处干部股孙孝周股长那里办理了有关手续后,第二天在和连里安排来接我的连部文书李延刚简单寒暄几句后,我们便 一起乘车赶往连队。金平十连地处云南省金平县分水岭,连队驻地距团部150多公里。当时我在想,我即将履职的新连队是什么情况?雷达连、站基本上都在山区的山顶和高山上,即将要到达的金平十连是个什么样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 我们座在车上一路往南,七月的滇南,气温挺高天也挺热,我平生第一次到云南,公路旁、山沟、山坡上的树木我都叫不上名字,芭蕉树、甘蔗田偶尔从车窗外闪过。汽车在滇南的村寨、厂矿、梯田、河沟山涧的桥梁间穿梭奔驰。车窗外一幕幕美丽的山水景色,深深的吸引了我这个北方人的眼光。一路上在和到团部接我的李延刚战友交谈中得知,他是1984年从山东省平度县入伍的,和我老家的胶县同属青岛市管辖,可以说他和我还是同乡,一路上我和他一边交谈一边观看着车窗外美丽的滇南风光。汽车在弯曲不平的公路、山路上颠簸行驶了大约三、四个多小时才到达金平县城。说实在的当年的金平县城,这个坐落在祖国西南边陲上的小城,与我们家乡胶东半岛上规模大一点的乡镇驻地差不到哪里去,街道路面并不怎么好。金平历史悠久,是个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边陲小城,这是内地省份的许多城镇难以比拟的。金平县全称为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红河州南部,哀牢山脉南端。南与越南接壤,县城距边境直线距离仅7.5公里。古为傣族古国“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属地,公元前汉武帝“平南夷为牂柯郡”,将势力伸入“勐达光”(哀牢国)属地设西随县。现在金平县是我国西南边陲重镇,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处在最前沿,也是雷达三十二团位于中越边境的四个边防连之一。</p> <p class="ql-block"> 从金平县城到地处自然保护区海拔2500米左右的分水岭山顶的连队驻地,大约还有20来公里的盘山路。这20来公里的盘山路崎岖难走,汽车在崎岖不平、弯弯曲曲的盘山路上行驶的也很慢,到达连队驻地时,连队的领导早就在等着我的到来了 。到达连队后,我很快熟悉了连长黄俊和,指导员姜俊山,副连长越贵全,副指导员闵云兴,雷达排长周胜文,指挥排长林丰姗,油机技师鲍根华,电台台长熊光富。1985年连长就是卢公益指导员就是闵云兴了。到达连队第一天,开饭时还特意加了菜为我接风,饭桌上大家客客气气、边谈边吃的情景今天回忆起来犹在眼前。连长黄俊和他是北京、河北那一带的人,具体是什么地方现在我也记不起来了,连长的家属因为普通话讲的好在金平县广播电台当播音员。连队的指导员姜俊山,是1975年从山东省乳山县入伍的,说来也是我们山东老乡,姜指导员以后调到团部工作,后又转于陆军调入济南军区烟台警备区,转业后在烟台工作现已退休。由于我和姜指导员居住地相距不太远,加上现在道路交通好以及网络微信联系比较方便,和他相聚见面还是很方便的,下面的这张照片是我在和姜指导员一次相聚时的合影照片。 </p> <p class="ql-block">(左:王孝三 右:姜俊山)</p><p class="ql-block"> 金平分水岭的三十二团雷达十连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担负着重要的作战任务,肩负着十分繁重的空中防空警戒和空中情报收集任务。连队的地理位置十分险要,雷达阵地距离越南很近,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是越方重要攻击的军事设施,而且还是越南特工经常袭扰的目标。团里对十连营区和雷达阵地的安全防卫工作十分重视,经常派工作组到金平十连蹲点。团保卫股也是连队的常客,通常团保卫股的工作人员到达连队后,在常股长的带领下,对连驻地和雷达阵地及周边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工作中发现问题隐患后他们会从专业的角度向连队和上级提出改造、完善的意见和建议。连队驻地以及雷达阵地周边都是原始森林,大山里经常有黑长臂猿和蜂猴出入。山顶常年大雾,基本见不到太阳,尤其我们北方去的战士很多都不适应亚热带潮湿气侯,好多人都烂档,偶尔有个好天气太阳出来了,战士们就到室外座在地上晒一晒。有一首诗歌写的好,很冾当很形象的写出了雷达兵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天当被,地当床,</p><p class="ql-block"> 茫茫大雾作蚊帐;</p><p class="ql-block"> 大雨好比勤媳妇,</p><p class="ql-block"> 天天给我洗衣裳;</p><p class="ql-block"> 雷达兵生活有诗意,</p><p class="ql-block"> 不是战士难品尝。</p> <p class="ql-block">(原雷达32团保卫股长常慧传)</p><p class="ql-block"> 我刚来到十连时,连队刚转移阵地搬到分水岭时间不长,营房还没修建好,各种生活设施还不完备。干部战士晚上睡觉是住在油毛毡搭起的帐篷里,山上没有电,是油机班用山东潍柴生产的6154发电机发电。山上没有菜地没有自产菜,所有主副食品都要由司务长或司务员座着连队唯一一台北京212方屁股吉普车到20多公里外的金平县城去买。如连队有人去团部大屯办事或司务长每月一次到团部报帐,回来时都要在个旧菜市场买回大半车的菜捎回连队,够一周食用。天不好下不了山的时候就吃各种各样的罐头、木耳等干食品。开始吃起来感觉还挺好,吃的时间长了就腻了。喝的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没经过净化处理山溪水,为防越南特工投毒,连队在取水的水池内养了鱼,如发现水池的鱼有异常情况,我们便会立即停止饮用。可想当时金平十连的环境和条件是多么的艰苦。团里也十分重视十连干部战士的生活情况,在上级的关怀下1985年连队也住上楼房了。金平十连的营区和雷达阵地周围修有坑道工事和猫耳洞,日常工作中干部战士的警惕性都很高。连队的每一位战士、干部都要轮换站岗他们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他们手握钢枪警惕的注视着营区周围和原始森林里的每一个可异目标和异样的声响。此时正是“老山”“者阴山”拔点、防御作战紧张进行时,当年有一句口号:“国威军威看西南”,当时还把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战士称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国威军威看西南”看的是什么?看的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履行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保卫人民幸福生活神圣使命时的勇敢和无畏的英雄战士!“最可爱的人”他们可爱的是什么?最可爱的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解放军战士:以苦为美、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无私奉献!今天虽然主流媒体很少提当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但当年的参战老兵,他们无论如何也忘不了在炮火硝烟里的那段人生经历,无论如何也抹不去对越自卫反击战留在他们心中的印痕!</p> <p class="ql-block">(原金平十连战士刘中军)</p><p class="ql-block"> 做好后勤工作,把连队干部战士的伙食调理好是我的首要工作。那时作为边防连的金平十连,有上级专门拨发的作战伙食补助经费,连队的伙食总体上还是不错的。在我来到连里不长的时间里,在工作、生活中和连里干部战士的交往接触,时间不长就和当年的这群战友们熟悉了,这其中又认识了一帮山东老乡,他们有黄县的,牟平的,乳山的、潍坊的,还有和我同属青岛地区平度县的。尽管已近四十年过去了,我还清楚的记得他们的名字:李祥东,王同厚,李延刚,刘忠君、王美喜、于瑞奇等,这可以说是不加思索的信口道来。在我的军旅生涯中,在金平雷达十连工作的时间不是太长,也就是两年多点吧。但在我的心中,在祖国西南边陲云南最南部的中越边境上,被原始森林包围着的金平分水岭雷达十连渡过的这段军营时光,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王孝三和王美喜的合影照片)</p><p class="ql-block"> 来到金平十连工作一年多后,我自己心想从入伍到现在,离开家乡告别父母兄弟姐妹和父老乡亲已有五年多了,此时此刻我归心似箭,心想我该探家了。探家报告审批下来后,我便忙活着收拾行装又买了点当地的土特产带回家,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从昆明座上火车,踏上了回家的探亲路。一个人特别是军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家始终寄托着对亲人最温暖的期盼,一个普通的家园,却是每一个军人最温暖的港湾。1985年11月我从金平回到阔别5年的胶县(1987年2月撤县设胶州市)老家。当我肩背手提旅行包走进家院的时候,家里父母亲人一阵惊喜,看他们那眼神仿佛是认不出我来的样子。是啊!阔别五年,我的身高体重都发生很大的变化,难免父母愣愣的看着我时流露出的那陌生的眼神。回到老家后,一家人忙活着做好吃的改善生活,迎接我的归来。还有就是,除了东跑西窜的串门走亲戚外,再就是家里忙活着给我说媳妇介绍对象相亲,忙忙碌碌的不知不觉就到了12月份,天气逐渐变冷。当时从连队走时平度老乡王美喜让我帮他把一套部队发的油机服带回平度老家青杨乡(当时刚改成乡以前叫青杨公社)北随村。眼看50天的假期就要到了,王美喜的衣服还没送去。当时的交通不便,我老家到胶县县城还有十多公里的距离,也没有公交车,更谈不上现在的私家车了。所以第二天一早我便带上20块钱穿着军装骑上大金鹿自行车,去给王美喜战友家送衣服。那时我还年轻不满22岁,就这样干劲十足的骑着自行车从高密县的姚哥庄上了219省道,然后一路北上骑行5个多小时到达平度县城。</p> <p class="ql-block">(王美喜和同村战友徐增光合影照片) </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路况不像现在都是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公路都是用沙子铺垫的,乡道连沙子都没有,遇上下雨天没法走。在铺着沙子的公路上骑着自行车赶路,自行车轮压在公路边较厚的沙子上行过后,沙子上面留下了两道两公分深的车印,看上去走的是公路其实蹬起自行车来很吃力。从我老家到平度县城大约有40多公里路,蹬了一个上午的自行车,我感到十分劳累。此时已接近中午12点了,肚子也感觉有点饿了,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啃了个从家里出发时带的小饼,取下背在身上的军用水壶喝了口水。填饱肚子后继续往北走,这时天空漂起了小雪,路上遇见一个大爷打听了一下往青杨乡北随村怎么走,老大爷说这里距青杨乡北随村还有将近30来公里的山路,你骑自行车去还得两三个小时。我合计了一下,此时天又不好就是赶到北随村王美喜家,当天也赶不回我胶县老家了。出门在外老人在家里牵挂着我,家里人还在等着我当日返回,当时的条件既没有电话也没有手机。我想我不能在外边过夜,当天必须得返回胶县老家。无奈灵机一动找到了平度邮电局,连包装带邮费一共花了一块多钱把王美喜的油机服寄到了青杨乡北随村(当时寄给谁现在记不清了)。然后我就骑上自行车原路返回胶县老家。幸亏我们老家这边没有下雪,那天到家已经六七点了,天完全黒下来了。现在这事已经过去四十年了,当下又进入冬季,天空有时会飘起雪花。此刻我又想起那年给王美喜战友家送衣服的那段过程,心生感慨。我不是作家也不是诗人,我只能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什么是战友情?这不就是战友情吗?在这寒冷的冬季,战友情给我带来了温暖。</p> <p class="ql-block"> 我在金平十连工作了近两年多的时间,日常工作中,和第一次来连队时到团部接我的李延刚战友打交道还是比较多的。那时他在连部做文书工作,我是司务长,我去金平县城买菜他去金平县城取邮件及办理其他事情,我们俩经常是一路同行。李延刚战友的家乡是山东省平度县(现为平度市)东部的一个山村,他有一米七多高的个头,平日里他的言行举止和待人接物都鲜明的显现出一个从农家走出来的战士的那份朴实和勤劳。经过战争环境中军营生活的磨炼,在他身上又显示出一个战士在履行自己义务、职责时的果敢和积极主动完成各项工作时的认真工作态度,他因此也多次受到连里的表扬、嘉奖。我们一起下山去金平县城时,无论是我或者是司务员买菜时他总是一起帮着抬抬拿拿,平日里他也会经常去饭堂帮帮厨或者干一些杂活,我对此印象深刻。我离开金平分水岭后又被调往广南十五连以及陆良三叉河龙海山七连工作。再后来我又调往成空工作,李延刚战友也在服役期满后退伍回到了家乡。此后我又转到陆军被调往驻扎在山东潍坊地区的26军工作,在探亲休假期间我又多次去李延刚战友的家乡去看望他。下面相片中右一是李延刚,从右边起第二个是卫生员王其勇,第三个是我,第四个是从湖北入伍的叶军。</p> <p class="ql-block"> 李延刚战友回到老家后,在家乡种植经营果园,那些年收入虽不算高也还可以。后来有一次他在果园劳作时不慎跌倒在岩石上,造成股骨骨折,后又因外伤引起股骨头坏死。那些年他家里有俩个孩子上学,而他又是家里主要的劳动力,他失去劳动能力,对他家庭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令人感到欣慰和高兴的是和李延刚战友同处一地的三、四个战友,他们一起到李延刚家帮他给果树剪枝管理果园,每每想到这里我都感到十分感动。他平时爱喝点酒,经常是喝了酒后给我打电话聊聊天,而我总是来电必接陪他聊一会。在2021年的7月1日,我们几个战友相约又去看望他,和我一同前往的还有我胶县的一个战友曹军,在看到了我们战友间相互体贴、关爱的情景后,他感动的流下了眼泪,曹军战友是当年和我一起招飞入伍的战友。这天我们战友们一起拍了照片留作纪念。真没想到,这次探望竟成永别!李延刚战友终因体力不支于2022年春天因病去世,当时接到战友电话听到这一噩迅时,我许久没回过神来,眼泪迅即漠糊了我的双眼,悲伤的心情使得我在以后多日里感到很沉重。天命难违,人生自古谁无死,一个人的离世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p> <p class="ql-block">照片前排右起:李延刚、胶州战友曹军、王克三、王孝三、王孝三家属;后排右起:赵子宝、李祥东、王学名、王徳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照片前排右起:李延刚、胶州战友曹军、王克三、王孝三、王孝三家属;后排右起:赵子宝、李祥东、王学名、王徳义、李延刚家属、李文正战友女儿李菲、李文正战友女婿。</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已退休,在家里过起了退休生活,茶余饭后闲暇无事时,经常会回想起我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段历程,那些已成为过往的人和事,一幕幕的在我的脑海里闪现。而记忆最深刻的还是人生旅途中的那段军营生活。当年的战友、首长,他们不仅仅是我的战友和我的老首长,我甚至把他们比做我的恩师。从我新兵入伍到部队的第一天开始,战友、班长、首长他们教会了我最基本的礼节礼貌和军容要严整以及内务要整洁,还有军人必须做到的服从意识。二十多年的军营生活中各个阶段出现的人物和往事,今天回想起来仍然很清晰。就像本文所叙述的四十年前我在金平十连的这段往事,就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今天我回忆、叙述出来,王克三战友编撰成文,在2024年的新春佳节就要到来之际,这也算是我们俩人送给当年的老战友、老首长们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吧,预祝各位老战友、老首长:身体健康,新春快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素材提供】王孝三,1981年7月从胶县城西公社招飞入伍到了空军航空第二预备学校,预校学习训练飞行技术一年后有些指标没达要求,分配到了南京军区空军通信教导队学地勤无线电修理,毕业后分到空4军航空兵26师无锡硕放机场通信队负责91型发射机和222收信机的维修保养。83年参加军队院校招考被空军后勤学校(现在叫徐州空军勤务学院)录取。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雷达32团金平十连任司务长。87年9月调成空工作,1988年调济南军区工作直到2003年转业地方工作。</p> <p class="ql-block">【撰文作者】王克三山东省青岛市平度人,爱好中国书画艺术,擅写意花鸟、山水,尤擅墨竹。潜心学习传统书画艺术之精华,废寝忘食于墨竹和山水画艺术的学习和创作。1983年10月入伍空军对越自卫反击战昆明前线指挥所所属边防驻军对越作战部队:空军雷达兵第三十二团,参加了著名的“老山”、“者阴山”对越自卫还击战。书画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军地书画展和书画赛并获奖,多幅作品被国内美术馆、博物馆等机构和国内外专业人士收藏。</p> <p class="ql-block">各位战友、朋友:美篇号【三友书画】是以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书画艺术和编发、转发以“捡拾散落在哀牢山脉、红河岸畔军营里的点点情思,讴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建立起来的深厚战友情”为主题回忆叙述当年军营生活纪实文章的公众号,如果您对发表的文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点击在看和留言,或者微信交流,微信号wks482539662,邮箱:chahouhuayu@163.com</p><p class="ql-block"> 谢谢!</p><p class="ql-block"> 王克三 </p><p class="ql-block"> 2024年元月28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