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六)访彩虹部落 观土族风情

QHT

<p class="ql-block">图文原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南宁稍事休息后,我们又乘大巴车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彩虹部落土族园。该园坐落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西南部,距省会西宁约30公里。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是土族人口最多、最为集中的地方。严格意义上说该园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土族聚居部落,而是一座大型土族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它集中展示了土族的历史、民俗文化、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建筑风格和土族生产生活习俗等。走进土族园,它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了解土族的历史、文化和习俗。</b></p> <p class="ql-block">彩虹部落土族园的弧形彩虹大门</p> <p class="ql-block">园区门口,土族小伙、姑娘正准备迎宾。</p> <p class="ql-block">园区大门外的游客已是摩肩擦踵,人头攒动。</p> <p class="ql-block">好客的土族姑娘、小伙已分列两旁,盛装迎接远方的来客,准备献上洁白的哈达。</p> <p class="ql-block">姑娘们的着装色彩艳丽,有鲜明的土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自强不息牌坊下,游客正排队有序的鱼贯而入。</p> <p class="ql-block">这么特色鲜明的地方,值得拍一张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招财进宝的吉祥物</p> <p class="ql-block">赵朴初题写的“中国土族”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身着盛装而美丽的土族解说员正在向游客介绍他们民族的历史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土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四世纪的吐谷浑鲜卑部落。他们从辽东东部西迁到今内蒙古西部,继而又迁牧于今甘肃西南,青海东南部。逐步征服当地羌、氐各部,势力不断壮大。公元329年,吐谷浑的孙子叶延,承袭为首领,遂以其祖父吐谷浑为姓氏,国号和部落名称。这就是土族的由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民族识别,并根据土族人民意愿,统一称为土族。1954年2月17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土族地区第一个自治政权——互助土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根据最新统计,人口大约有30万左右。</p> <p class="ql-block">据《晋书-吐谷浑传》载:约公元283年(晋太康四年),涉归卒,吐谷浑庶弟嗣位。不久吐谷浑与其庶弟“二部马斗”,发生矛盾,吐谷浑遂率部西迁,“西附阴山”(今内蒙古河套北之阴山)。吐谷浑于阴山一带游牧二十余年后,乘“永嘉之乱”(312-313年),又率部“度陇而西”,到达今甘肃宁夏西北一带。至317年(东晋建武元年),吐谷浑已控制了东起洮水,西至白兰(今青海都兰县巴隆一带),南抵昂城(今四川阿坝)、龙涸(今四川松潘),北大青海湖一带的广大地区,建国于羌族故地。</p> <p class="ql-block">作为游牧民族,早期土族人的居所相对比较简陋,便于迁徙。</p> <p class="ql-block">现代土族居所展示</p> <p class="ql-block">祭坛是土族人民举行祭天祭祖祭家神等大型祭祀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祭坛远观</p> <p class="ql-block">祭坛一隅</p> <p class="ql-block">安召广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是集中展示土族安召舞和河湟民间社火表演的场所,游客可欣赏并参与到安召舞和社火队伍中,切身体验传统文化所带来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安召广场一隅</p> <p class="ql-block">安召广场正面观</p> <p class="ql-block">游客们正在安召广场等待欣赏大型土族歌舞</p> <p class="ql-block">大型土族歌舞表演正式开场</p> <p class="ql-block">土族民间酿酒历史悠久,明代就具有成熟的酿酒技术。世义德酒坊是互助古威远堡八大酿酒作坊之一。酒坊以青藏高原特有的古老作物瓦蓝青稞为原料,用土法工艺酿造的青稞老烧酒和青稞酩馏酒,气味醇香,清爽甘润,可口舒心。</p> <p class="ql-block">檐廊下的酒坛陈列有序。</p> <p class="ql-block">制酒工艺流程展示</p> <p class="ql-block">酒坊有美酒向游客出售</p> <p class="ql-block">土族土司府邸正门</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载,清灭明后,土族地区的各土司先后率部归附于清朝,清承明制,发给其号纸印敕,准其照旧承袭,是为土司。高峰时,甘、青土族地区的土司竟达十八家之多。民国十八年元月,青海建省。十九年,青海土族聚居的民和、互助、门源等地相继设县,该地区的土族始归由县府管理。民国二十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废除土司制度(互助土族地区政教合一的土官制度已于1930年废除)。这样,始自明代的青海地区土族土司制度在延续约560年后终被彻底废除。</p> <p class="ql-block">土司断案大堂全景。</p> <p class="ql-block">土司审案的大堂</p> <p class="ql-block">土司府邸内景</p> <p class="ql-block">土司府邸内景</p> <p class="ql-block">土司府为四进院。第一院土司衙门,第二院管家、师爷住所,第三院土司及家眷住所,第四院土司府后花园。游客可在这里欣赏到土司衙门审案、断案实景表演、土司为公主比武选婿招亲表演、编钟宫廷舞表演等。</p> <p class="ql-block">吐司招婿的场景展示</p> <p class="ql-block">土司府后花园全景</p> <p class="ql-block">土族土司制度开始实行于明洪武三年,持续到民国二十年废除。先后经历了明、清、民国三个时期共约560年。</p> <p class="ql-block">土司衙门</p> <p class="ql-block">土司衙门的牢房</p> <p class="ql-block">牢房内的刑具</p> <p class="ql-block">土司之女的闺苑,闺苑禁地,不敢涉足,无奈只能隔门远眺。😄</p> <p class="ql-block">牛头骨在中国<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代的游牧民族</span>文化传统中,被认为是一种象征着祥瑞和吉祥的物品。他们往往把祭祀中所用的牛头骨作为一种宗教信仰的象征,以此祈求丰收和平安。</p> <p class="ql-block">象征土族信仰的面具</p> <p class="ql-block">庄廓院是土族最古老的民居,在这里游客可感受土族的生活习俗、待客礼节,欣赏和参与到原生态的土族婚礼中,体验当一回土族新郎或新娘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庄廓院内景</p> <p class="ql-block">不知这究竟是磨盘还是饭桌?</p> <p class="ql-block">庄廓院内的羊圈,里面是实实在在的活羊啊!且毛色非常之漂亮。</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土族水车</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水磨坊</p> <p class="ql-block">土族妇女服饰中最有特色的是七彩花袖,花袖是由红、黄、绿、青、紫五色彩布拼制而成,色彩斑斓。是最具特色的土族服饰。</p> <p class="ql-block">土族是一个源于马背上的游牧民族,马是必不可少的。</p> <p class="ql-block">马厩里面的马正探头好奇的盯着我这个外来者,不知此刻,它心里想着什么?</p> <p class="ql-block">土族骑手正在马场驯马</p> <p class="ql-block">在骑手的指挥下,马儿正在驯马场绕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