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火车到哈城时,手机显示零下二十度左右。原来在绿皮火车里,就像在移动的暖棚里,内衣外随便套件毛衣,一点也不感觉冷,有不少帅男靓女,甚至穿着夏天T恤,流淌着青春的韵美与律动。即使我们趁停靠站上下旅客时,到站台上透透气,感受多的是清凉与冷意。但到哈城真的拖着行李迈出车箱后,不用多久,清凉变成了冰凉,用东北话就是挖凉挖凉、掏心或透心地凉,这是五府六脏在急速适应突然的低温。甚至冷得让人有种虽然在自由呼吸,但总感要透不过气来的窒息。想打个寒颤即又聚不起来,想喊个真冷却更感觉惊奇新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多久,我们按接车司机提示,从西出站口坐"滚梯"上二楼天桥,即出发层。滚梯,是我第一次听到的新词,不过我脑袋里不但没有歧义,而更形像知道是扶手电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了司机的车,一下子又从冰窖掉到了热窝,坐位又是发热的暖座,倍感舒服。男司机四五十岁样子,寒喧地问过我们从哪里来、是否准备好了防冻装备后,就想拉我们去领来东北旅游的纪念品一一防冷的三小件,并顺便添置些防冷装备。我们说,太冷了只想直接到宾馆。司机让我留下姓名、手机号及备注好放弃领取三小件防冷赠品。说是怕我们投诉没领到小礼品。我在他递过来的小本子上按要求写着,突然"领取"的领字一时想不起来,问我老婆怎么写,司机说"就写取吧"。我没多久就明白了这是一个委婉的套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突然回忆起前不久同事跟我说的很多东北人聪明的事:她很久前去东北旅游,买鱼时没等你答应说要不要时,豪气的东北人已把手里的鱼狠狠地摔在地上,让你不好意思计较不要,鱼一称重量几斤变成了十来斤,你以为一两百块就能吃条新鲜鱼,弄下来几百块,后面一想不知不觉掉到了表面豪爽的东北人的坑里,自己不得不变得比东北人更豪气冲天了!据说东北人做生意的这招带到或发展到全国各地,后来东北人自己也不断在全国各地中招。东北也许正是因为独特的忽悠,经济发展先扬后抑,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落后了。现痛定思痛,开始高举诚信的大旗了。我忘了谁说过一个观点"东北的经济一直喻示着几年或十几年以后的中国经济"。当我对东北的历史、文化了解越多时,感觉很有道理,这不是单纯的世道轮回,也不是什么经济周期;更多的应是东北黑土地文化使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坐在车内看着马路两边的残雪,我又开始想零下二十度的冷。虽感觉到了,但想象不出具体。车外不断掠过哈城的繁华,最终来到了港城宾馆门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用过自助早餐,我们迫不及待去中央大街,在宾馆前小停车场边上,我抓了一把新雪,是干干的,像面粉,东北的干冷就在我手里。当我想捧着一掬雪,想拍张照时,雪嗖嗖地在手心润化,我手心顿感冰凉。这是雪与手的温差过大所至。所以南方零度左右的雪,更多的是温润感,晶莹剔透,袅袅动人,老往人身上粘;而东北零下二三十度的雪,更多的是绵冷,钻心钻骨,森森怕人,总是躲着人似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着脚底下咯吱咯吱、清脆而沙哑的雪声,我越来越意识到,哈城的冷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4-1-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