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篇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家长: </p><p class="ql-block"> 你们好!孩子的寒假生活开启,让孩子过一个快乐、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是老师的愿望,也是家长的责任。家长怎样引导孩子度过一个健康积极、充实快乐的假期呢?对此,我们给家长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家长在这个寒假里做好家庭教育,和孩子共同积极应对心理压力,加强有效亲子沟通,营造乐观家庭氛围,帮助孩子以平稳的心理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一、关注孩子的情绪优先于关注孩子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 我们会发现孩子的很多行为,比如聊天交流、玩手机、大笑、哭喊、沮丧、拒绝交流、不想吃饭等,这都是情绪表现的方式,这些行为的发生,通常都是孩子寻求共情,希望自己的情绪得到关注,而不希望只关注行为本身,对这些行为做出批判或者建议。那怎么才能叫做关注孩子的情绪优先于关注孩子的行为?(一)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怎么挎着个脸?”(二)询问孩子的感受,如“那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三)了解引发情绪的刺激事件,如“发生了什么?”(四)询问孩子的想法,如“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五)提供支持,如“你需要爸爸妈妈怎么帮你?”</p> <p class="ql-block">二、加强有效的亲子沟通</p> <p class="ql-block"> 当孩子有情绪时,不要急于着手沟通和解决问题,而是要保持平静,用“我知道你伤心/生气/愤怒……”的句式,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情绪,允许孩子去发泄,并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节奏和方式。真正入心的沟通不是命令和要求,而是平等和共情。认真倾听孩子的感受,和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尊重他们的想法,促进孩子对爱的领悟,从而改变行为。如果家长能够做到耐心地倾听,即使遇到有分歧的事,孩子自然会感受到家长的那份尊重,会考虑到家长的建议和意见。 此外,陪伴孩子要有度,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和时间,不放任不管,也不牢牢控制。</p> <p class="ql-block">三、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p> <p class="ql-block"> 在假期中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比如共同做一件事:同读一本书、同下一盘棋、同打一场球、同做一顿饭、同看一部剧等等。 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对孩子影响最深,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陪同孩子做某些事,与孩子一同进步、一同发展兴趣爱好,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往往比你命令孩子去做更有用。和谐的亲子关系是营造温馨家庭氛围的基础,家长可以使用5种爱的语言助力,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的爱:(一)说话前想到自己每句话对孩子积极的影响;(二)说到就要做到,高效行动;(三)在力所能及范围给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四)给孩子准备礼物让生活充满仪式;(五)使用亲密接触(眼神、肢体语言等)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p> <p class="ql-block"> 四、关于科学的手机管理</p> <p class="ql-block">(一)以身作则,家长示范不要沉迷手机;(二)将主要精力引导到健康的兴趣爱好上,发展孩子特长优势;(三)开展有意义的家庭活动:亲子阅读,亲子劳动,亲子购物,亲子运动,亲子观影等;约法三章,合理使用,共同遵守,培养自控力;(四)允许适度使用手机,放松身心,促进人际交往。</p> <p class="ql-block"> 五、关于正确看待考试成绩</p> <p class="ql-block">家长要多看到孩子付出的努力与辛苦,不以一次的胜败论英雄。考的好不要过分“捧”,合理奖励;考的不满意,不能训斥、挖苦甚至打骂,要看到孩子进步的地方,多安慰鼓励,一起想办法采取措施,让孩子感觉我们在一起。引导孩子对期末成绩进行合理归因,全面看待学习成果,避免将失利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等内在稳定的因素,多去考虑可控因素——努力。</p> <p class="ql-block"> 六、关注孩子心理状态变化</p> <p class="ql-block">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本着早期发现、及时介入、有效干预、防止特殊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则。如发现孩子出现异常心理情况,请家长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并到权威医疗机构诊断,积极治疗。 可能的信号:(一)情绪大起大落,没有原因的哭泣、发脾气;(二)发生激烈的亲子冲突或遭遇其他重大的生活事件;(三)性情大变,言行举止一反常态;(四)言语中有厌世的信号,或出现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 家长朋友们,请您寒假期间多陪伴孩子,加强亲子沟通,让孩子在浓浓的亲情滋润下度过一个充实、快乐而有意义的寒假!在2024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祝愿您和家人春节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幸福!</p> <p class="ql-block">编辑 | 李春艺</p><p class="ql-block">审核 | 黄健光</p><p class="ql-block">签发 | 陈龙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