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老郑州》地名典故:八郎寨和七里河的来历

【回首】史金腾

<p class="ql-block"> <b>八郎寨</b></p><p class="ql-block">郑州管城区十八里河乡,有个叫八郎寨的自然村,据传杨继业归顺宋后,宋太宗赵光义见杨继业仪表堂堂,遂赐杨姓,杨继业娶佘氏为妻,生七子二女,杨八郎是杨继业的义子。</p><p class="ql-block">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爆发了宋辽战争,宋西辅郑州隶属京畿路,是京都汴梁的要地,宋太宗封杨继业为防御使。杨继业的义子杨八郎的一支人马,在郑州南二十余里安营扎寨。</p><p class="ql-block">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派大军北伐,杨八郎随义父北征,离开了此地。宋军将士与辽军大战,死伤惨重,杨八郎战死在疆场。人们为了纪念杨家将的英雄壮烈业绩,遂将杨八郎驻扎过的这个村寨,称为”八郎寨”。</p><p class="ql-block">杨八郎的军队在此驻扎期间,为安抚百姓,修筑了寨墙。当时村里有一口水井,泉水很旺。为战马饮水,在水井旁边用沙石白灰修筑了四个水池,供饮马之用,当地群众称为“饮马池”。现在饮马池早已被沙土掩埋消失 但古井遗址尚存。</p> <p class="ql-block"> <b>七里河村</b></p><p class="ql-block">七里河村位于郑州管城区南曹乡,东邻机场高速公路,西邻中州大道,北靠航海路,南接郑州经济开发区金岱工业园,是往来郑州航空港的必经之路。</p><p class="ql-block">相传明朝年间大移民,山西曹姓人家最早迁此定居,初依姓氏命名村庒取名为曹庄。 清朝末年,盗匪猖獗,为防匪患,郑州的乡下几乎是村村有寨墙。寨墙有大有小、有髙有低,在冷兵器时代,是农村防匪防盗的重要设施。</p><p class="ql-block"> 清代曹庒有位监生马万顺,侠肝义胆,很有名望,他挑头提议建造寨墙保护家国。他带领村民们出资出力修造寨墙。马万顺被群众推举为监管,于同治四年动工筑寨。</p><p class="ql-block">时任郑州知州的王莲塘,正在为加固郑州城墙犯愁,开工月后,王知州得知,他生出了动用七里河建筑材料的打算。他借口《大法律》“距城十里之内村庄不许修筑寨墙”的规定,命令停止筑寨,马万顺拒不理会,带领大家继续施工筑寨。王知州闻讯大怒,将马万顺抓进大牢,并声称,打寨不停工决不放人。</p><p class="ql-block">马万顺不屈不挠、据理力争的精神鼓舞了全村民众,村民们加紧施工,该村的张氏家族,也积极参加修筑寨墙。虽然不断有人被抓,村民们义仍日夜不停,齐心协力,加速建成了一座髙两丈、底宽3米、上宽两米、一里多长六角形寨墙。</p><p class="ql-block">寨墙快速建成,木已成舟,王莲塘见曹庄人如此倔犟,担心日久生出事端,无奈只好放人。王莲塘 为给自已找个下台阶,问道:“曹庄离郑州究竟多少里?”众人答道:“曹庄距州衙大门十里,距离郑州城门只有七里”。王莲塘道:“曹庄村边有条河,曹庄就叫七里河村吧!”,从此七里河的村名就叫开了。</p><p class="ql-block">后来,凊代进士趙兴周题写的“瑞迎东旭"和“瑞迎百福”砖刻匾额,分别立于东、西两座寨门的门楣上。1913年绘制的郑县地图,就有了七里河村名记载。</p><p class="ql-block">当初曹庒与七里河两个村名并用,新中国成立后,该村曾是乡政府所在地。农业合作化时,七里河村是我省树立的三面红旗之一。从此七里河村名气更大,日久天长,曹庒村名渐渐被人们淡忘。</p><p class="ql-block">七里河村经城中村改造,旧貌换新颜,已成为郑州一座新的居民社区。七里河村南邻郑州市体育场,北靠航海路,与郑州市小蛮腰电视台塔相望。七里河水从村旁流过,绿树成荫,芳草遍野,现在的七里河村,像一座美丽的城市花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