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南开大学

雨辰

南开大学,位于天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为国际公立大学论坛成员。<br>  南开大学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成立于1919年。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而南迁,私立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长沙合并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往云南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新中国成立后,经历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对外贸易学院、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相继并入。<br> 2018年由南开大学品牌文化发布,《四季南开》文创明信片。 图书馆,位于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南侧中心地带,正对校区南门,建筑面积46418平方米,地上共9层,最大建筑高度43.20米,是新校区范围内最高建筑。作为校园内最高的建筑与东西两栋综合业务楼共同组成“品”字形建筑群落,正门上方红色砖墙上嵌有一枚直径8米的南开大学校徽。 蒙民伟楼即高分子及环境科学实验楼,于2002年2月28日正式开工,2003年1月23日竣工,建筑面积达9130平方米大楼外观雄威典雅,内部设施先进,已成为南开园一座标志性建筑物。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均在楼内办公。 体育馆位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原网球场、篮球场处。造型独特新颖,为钢网架结构,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只巨型贝壳。体育中心集体育教学、体育比赛、大型演出等多功能为一身,可承接大型国际性体育赛事。其中大型游泳馆,分训练场馆和比赛场馆两个馆,设置固定座位1000 多个为天津市最大的游泳比赛场馆。 东校门,位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主校门,并几经建设,现在的东校门建于1999年80周年校庆,校门上方是毛泽东主席于1951年亲笔题写的“南开大学”四字。四根白色石柱擎起橙色弧形校门,犹如一双张开的臂膀,恭迎莘莘学子。<br> 新开湖,位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大中路旁,被誉为“南开的眼睛”。挖掘于20世纪50年代湖的东西两岸设亲水式观水台,南北两岸分别是遥遥相对的百步堤和半月坛。百步堤低于路面,三级台阶与大中路动静悬隔。半月坛台周有六十根栏杆立柱,寓意“一弦一柱思华年”,是南开大学60 周年校庆的纪念;凭栏望,南观双卷画(东艺大楼),坐拥一库书(老图书馆)。湖中装有音乐喷泉,开放时音乐悠扬,众泉齐喷,或晶柱冲天、万珠落玉,或银蛇狂舞、覆水蔽空。 逸夫图书馆,1990年5月投入使用,由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与国家共同投资兴建。它坐落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校园西教学区中心,周围有化学、生物、数学、外语、文学、历史、经济等学院环立,象征知识辐射四方。楼高五层,总建筑面积11150平方米,中部为正方形大厅,四角直对东西南北方,上筑穹形顶罩。正门东向,左右各连矩形楼体,建筑整体设置对称,造型新颖别致,又不失庄重质朴,体现了严肃与灵活相结合的现代建筑风格。楼前敬业广场,四周绒草铺地,绿树环绕,花坛相间,百花斗妍,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图书馆更显静谧典雅。 小引河,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南开大学东门门前。 西南联大纪念碑,坐落做马蹄湖的西岸,碑体为“山”字形的大石象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抗日战争时期紧密团结,共赴国难;碑身正面是原南开大学秘书长、西南联大师范学院院长黄钰生教授撰写的碑文“集三校之俊彦,育四海之英才。安贫乐道,师生同济。科学民主,壮志满怀。念八年昆明之既往迎廿一世纪之即来”;碑的左前方,是分别刻有南开,北大,清华字样的“ 三足鼎立”状石碑;碑的右前方是九个纪年石方,从1937到1945代表联大所走过的光辉历程此碑是1987年11月为纪念西南联大建校50周年而立。 第二主教学楼,位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大中路新开湖畔。 主楼,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中心教学楼,位于学校南侧中部,津河北岸,是南开大学标志性建筑之一。1959年8月开工兴建,建筑面积18202平方米,东西横踞151米,顶高55米,是天津市当时最高的建筑。1976年地震严重受损。后经整修今主要为教室及少量教学管理用房。大楼气势雄伟庄重,线条朴素明快,沿中轴对称,是典型的前苏联式建筑。楼的北侧附有小礼堂,可容400人集会。 体育馆(津南校区),位于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建筑整体由三部分构成,从外观看起来像一个“三步台阶”,南侧的部分高度最高,在功能上设计作为篮球馆和大型会场使用;中间高度次之的部分作为网球馆、羽毛球馆和综合训练馆使用,北侧的部分是游泳馆。 办公楼坐落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马蹄湖北侧的木斋图书馆旧址上,行政办公中心。此楼占地 8000多平方米,高七层,外观现代而不失雅致庄重,与古老的马蹄湖既有着强烈的反差又和谐相融。楼前两侧坪草茵茵,正中立有学校85周年校庆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捐赠的“日晷”这是秦汉时就流行于民间的古老计时器,利用阳光照射指针在刻度表盘上的投影来认知时间,蕴寓“惜时如金”的告勉和“日新月异”的鼓舞。 大通学生中心坐落于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最大的湖面西岸,部分建筑悬于水上。著名书画家、我校终身教授范曾先生题写其名。其建筑造型以“西府海棠”为原型,盛开的海棠花象征着青春、活力、希望。与新校区大部分建筑外立面以红砖为主不同,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外表皮与钢结构一体化,部分使用玻璃幕墙。建筑形态自由发散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成为新校区的一个亮点。 省身楼即陈省身数学研究所,位于津河之畔,主楼西南侧,是由杰出的校友、“ 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教授提议,由国家投资建设的,总建筑面积达20680平方米建筑风格庄重大方楼内拥有数学教室、图书馆、教授办公室以及多个学术报告厅,可承办高水平国际会议,接待众多专家学者。省身楼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研究中心。 伯苓楼位于八里台校区乐群北路南侧,楼名为纪念南开创办人张伯苓。“伯苓楼”三字出自南开大学教室、著名书法家吴玉如先生之手。1997年建设完成,建筑面积19499平方米,以理科办公、科研用房为主,内有现代光学研究所、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组合数学中心、中国 APEC 研究院等著名研究性机构以及报告厅、多功能厅等学校大型会议场所。 周恩来纪念碑,位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马蹄湖的湖心岛上,屹立着一座1979年落成的白色大理石纪念碑,纪念碑正面镶嵌着南开校友周恩来的金色头像,头像旁还镌刻其手迹“我是爱南开的”,这句话,已经成为几代南开人的集体记忆,成为这座知名学府的文化符号。 东方艺术大楼坐落在大中路中段南侧,文学院东方艺术系所在地。其兴建渗透着国画艺术家范曾教授的心血。东方艺术大楼依据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图设计而成。大楼的两个组成部分,呈太极图中的阴阳造型,互补统一。一部分设有艺术演播厅和舞蹈排练厅;另一部分则是东方艺术系学生的画室和课堂。艺术演播厅经常接待国内外艺术团体,也是南开周末乐坛的固定演出场地。 大通学生中心坐落于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最大的湖面西岸,部分建筑悬于水上。著名书画家、我校终身教授范曾先生题写其名。其建筑造型以“西府海棠”为原型,盛开的海棠花象征着青春、活力、希望。与新校区大部分建筑外立面以红砖为主不同,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外表皮与钢结构一体化,部分使用玻璃幕墙。建筑形态自由发散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成为新校区的一个亮点。 <br>西校门,位于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校门中央是毛泽东主席于1951年亲笔题写的“南开大学”四字。 大通学生中心坐落于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最大的湖面西岸,部分建筑悬于水上。著名书画家、我校终身教授范曾先生题写其名。其建筑造型以“西府海棠”为原型,盛开的海棠花象征着青春、活力、希望。与新校区大部分建筑外立面以红砖为主不同,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外表皮与钢结构一体化,部分使用玻璃幕墙。建筑形态自由发散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成为新校区的一个亮点。 图书馆,位于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南侧中心地带,正对校区南门,建筑面积46418平方米,地上共9层,最大建筑高度43.20米,是新校区范围内最高建筑。作为校园内最高的建筑与东西两栋综合业务楼共同组成“品”字形建筑群落,正门上方红色砖墙上嵌有一枚直径8米的南开大学校徽 思源堂,中心花园南侧,有一幢欧式风格的建筑——思源堂,即第二教学楼。高台上六根罗马石柱庄严、静穆,见证着南开大学的百年沧桑。它是1923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旧称罗氏基金团)和实业家袁述之共同捐资兴建,时为科学馆,现做医学院使用。 逸夫楼(雕像),1987年11月图书馆的奠基纪念,由东方艺术系刘志福制作。铜像主体为亭亭玉立的少女双手高举书籍,智慧的双眼望向希望的前方,长裙飘逸,焕发着灵动的美。这位知识的天使、智慧的女神立于博大的图书馆前体现了书籍与人的关系、书籍对人的作用,即知识创造美。 校钟,在南开主楼后广场上,悬挂着南开精神的象征——校钟。它是1997年7月南开园被侵华日军炸毁六十周年之时,为铭记惨痛历史而重铸的。钟的正面是“南开”两个大字,左面是校歌,中间是校训,右面是王达津教授撰写的80字校钟铭文。学校每逢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都会鸣钟纪念。 一个人的收藏毕竟有限,喜欢集邮的美友,可以晒晒你的心得,与大家分享分享。另外希望有收集二十四节气的老师们提供资料,一起共同打造完善中国传统节气,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br>  如想看更多的二十四节气文章,请点击右下方来自作品集二十四节气资料集,可以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