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包家妈妈丢下刚生下的小儿子去追赶部队,找她大儿子去了”随着婴儿的哭啼声,有人大声惊呼起来。</p><p class="ql-block">邻居们听到惊呼声都跑来探个究竟,隔壁的湖南爷爷和奶奶拨开围观的邻居,从床上抱起哇哇大声哭啼的婴儿:“今天只是第三天呀,怎么可以抛下刚生下的小儿子,出去找部队,找大儿子去呢”?</p><p class="ql-block">“真可怜,生下来第三天就没有奶吃,小孩怎样活下来都成问题”邻居们在一旁议论纷纷。</p><p class="ql-block">湖南奶奶操着浓厚的湖南口音,像热锅上蚂蚁急得团团转。“还不知道孩子他妈什么时候回来。这一大家子,大孩子照顾小孩子,这刚出生的小孩子由谁来管呀”?</p><p class="ql-block">“小宝贝,别哭,没有人管你,爷爷奶奶来管你”。湖南爷爷和奶奶商量一下,决定临时照顾起这个婴儿。没有奶水,他们就用烧饭时的米汤喂养婴儿,才使婴儿停止哭啼,勉强存活下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前 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风过留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雁过留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过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一个追溯到六十八年前的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一个讲述平民与先驱者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一个滴水难以知恩图报的憾事</b></p> <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就是辛亥革命先驱者~孙中山追随者,曾是宋庆龄鞍前马后的秘书~谭震华老先生和他的一家,哭啼的婴儿就是我。</p> <p class="ql-block"> 有的人会问, 你与辛亥革命先驱者一家是两个时代的人,八竿子也打不着一起,有点哗众取宠。</p><p class="ql-block"> 最近,我四姐和我聊起我婴幼儿时期的事,讲述一段我所不知道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b><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由兴里,一个平民窟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 我家原来住在杨浦区(先前为榆林区)比较繁华的“八埭头”朝北一条平行的马路上~叫榆林路,在这条马路上的门牌显示533弄便是“由兴里”。这里(100mX60m)豆腐干大的地方,有八排横向,一排直向共70多幢房子,住着100多户人家。1920年,我父母6岁那年随家人搬到这里居住。(下图为解放前“八埭头”实景)</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这里虽普通,但热闹非凡</b></p><p class="ql-block"> “由兴里”住宅群很普通,但很热闹,像七十二家房客。什么张家长,李家短,整个“由兴里”的人都会知道。这里如果有点屁眼大的事,都会惊动整个“由兴里”。所以,我家有事,大家都会前来关心;你家吵架,大家都会来劝架;他家有人过寿,会把长寿面送到一条弄堂里的每一个人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由兴里”曾出过不平凡的人物</b></p><p class="ql-block">(下图为“由兴里”直向100米弄堂,80年代实景)</p> <p class="ql-block"> 你可不要小瞧这个平民窟的“由兴里”,在这条约100米直向的弄堂里(上图),曾先后出过几位很有名气人物如:辛亥革命追随孙中山的谭震华先生,原上海市总工会主席江荣,原上海市委副书记龚学平,武术“十大形”嫡传弟子解兴邦。</p> <p class="ql-block"> 这些人物住房离开我家近在咫尺,而辛亥革命先驱者谭震华老先生一家就住在我家的隔壁。</p> <p class="ql-block">(这是谭老一家居住过的房子实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50年代是走在战争边缘的年代</b></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刚刚结束,而蒋介石在美国纵容下妄想反攻大陆贼心不死,国内国际形势非常紧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我大哥报名参军</b></p><p class="ql-block">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1955年12月我大哥报名参军。这时,我妈正挺着大肚子,十月怀胎我已接近临产。</p><p class="ql-block">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看着我大哥就要出发,暗暗流泪依依不舍。</p> <p class="ql-block"> 1953年就入党的大姐思想比较进步,在一旁劝着母亲:“弟弟参军是保家卫国,是喜事,我们全家应该感到高兴,感到光荣”。被大姐安抚后,母亲心情好点了。</p><p class="ql-block"> 当天,母亲生下了我。大家惊喜说到,包家又添了一个儿子。</p><p class="ql-block"> 我是家里第九个,上面有四个姐姐,四个哥哥。这时,居委会干部上门道喜,握着母亲的手说:“你们家是双喜临门,你才是名副其实的光荣妈妈”。从这时起,居委干部就直接叫我母亲“光荣妈妈”。</p> <p class="ql-block"> 母亲生下我第二天,大哥穿上军装背上背包就要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他来到母亲床边,看着刚生下的我,对母亲说:“妈,我要出发了,你要保重身体,请你们放心,到了部队我就写信回家报平安”。母亲拉着大哥的手,眼泪齐刷刷的流了下来,父亲和大姐把大哥送出门外,弄堂里已经站满居民夹道欢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月子里母亲放下我,去找我大哥</b></p><p class="ql-block"> 母亲实在不放心大哥参军,心想:大儿子都去参军了,还要小儿子干嘛。她不顾自己还在月子里身体虚弱,第三天忍心放下了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准备了一些衣物和吃的干粮,找部队,找我大哥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3、谭老一家伸手相助</b></p><p class="ql-block"> 母亲外出找我大哥,家里就一团糟。由于父亲和哥姐上班的上班,读书的读书,只有幼小的四哥四姐和我在家里,特别是我刚生下来第三天就没人管,没有奶吃,饿得一直哇哇大哭。</p> <p class="ql-block"> 这时,隔壁的湖南爷爷和湖南奶奶见我没有奶吃,哭了也没有人管,感到十分可怜,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为了解决我吃喝拉撒,湖南爷爷和湖南奶奶便主动承担照顾我的任务。没有奶水,他们就用煮饭的米汤喂我,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营养成分,但能解决我暂时的饥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谭老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者</b></p> <p class="ql-block"> 据姐姐告诉我,谭震华老先辛在亥革命时期跟随孙中山,后来孙中山去世后,谭老就一直跟随宋庆龄身边当秘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1、湖南奶奶是湖南的大家闺秀</b><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谭老夫人~李清清是典型的湖南贵族大家闺秀。她裹小脚(三寸金莲),穿旗袍,乌黑的头发梳得非常讲究。她为人和气,助人为乐,颇有修养,赢得我们邻居尊重。特别是他们一口浓厚的湖南话,我们都管叫谭老“湖南爷爷”,叫李义清老太太“湖南奶奶”。</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母亲在部队找到我大哥</b></p><p class="ql-block"> 据我四姐说,母亲离开家后到处打听大哥部队。功夫还真不负有心人,她找到部队真的找我大哥。</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大哥参军并没有离开上海,而是在上海杨浦区大柏树上海警备区当兵(后来我大哥南征北战,在部队踢了十年足球)。母亲知道这些情况后,也就放心回来了。这时的我已经营养不良,骨瘦如柴。</p> <p class="ql-block"> 四姐说,湖南奶奶不但细心照顾我,直到我母亲找到我哥回来,还断断续续用米汤喂养我到一岁左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我是一个顽皮的小孩</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随着我逐步长大,顽皮的个性十分突出。出去贪玩不着家,拿出去玩的球不见踪影,读书可以把书包玩丢了,把哥哥的金笔偷出去换东西吃,刚穿上去的新衣服被勾一个大洞。最严重的一次是,搬着小凳从近三米高的扶梯上摔在地上,造成左手肱骨脱臼,被后排弄堂老杨叔叔复位,但手臂伤筋动骨一直不见好转。最后,还是湖南爷爷提出建议,用樟木烧水熏手臂,很快就见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那时,经常闯祸的我,回家露出很脏的小手,被我母亲一顿臭打。湖南奶奶看见了,经常护短:“孩子还小,还不懂事,长大了会好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湖南爷爷和奶奶非常喜欢小孩。我们新学期开学了,拿回来新书,湖南奶奶会帮我们用包书纸一本本包起来,还会经常帮我们识字,指导我们写字。</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四、我记忆中的谭老一家</b></p> <p class="ql-block"> 我对谭老一家的记忆从4~5岁开始,一直到13岁左右(湖南奶奶到养老院)。</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50年代末,那时谭老年纪已经很大,人也比较胖,且行动不便,一般很少下楼。</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一幅唐伯虎字画记忆犹新</b></p><p class="ql-block"> 我曾到谭老家里去过几次,一股书生门第气息,古董,字画,书籍很多(那时我对这些还不懂)。据我姐姐说,他家最值钱的是一幅唐伯虎真迹字画。(谭老家珍藏这幅字画,周边邻居都知道)</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2、湖南奶奶一双筷子</b> </p><p class="ql-block"> 在我记忆中,湖南奶奶吃饭时的一双筷子很精致很名贵,但不知道是什么材质,筷子头上镶着两颗红宝石,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我家喜事,湖南奶奶都会送礼物</b></p><p class="ql-block"> 湖南奶奶对我家照顾有加,特别在我大姐和二姐结婚时,她作为礼品各送给她们四只宫廷盖碗茶杯;在我大哥结婚时,她送给我大哥一对花梨木茶几;到了湖南奶奶去养老院时,她送给我四姐一只化妆盒作为纪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谭老一家困难得到宋庆龄帮助</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刚解放不久,谭老一家虽然有银元、古董和字画等财产,但没有基本生活经济来源。谭老就写信给宋庆龄反映自己一家的生活情况,宋庆龄立即把这个情况反映到杨浦区(当时叫榆林区)政府部门,政府部门立即给予妥善解决,每月给予他们几十块生活补助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姐姐说,在文革初期,湖南奶奶想卖掉家里一点古董,兑换一点钱用,就叫上我母亲陪她一起到黄河路一家古董旧货商店典卖。不知什么原因,据说典卖没有成功。</span></p> <p class="ql-block"> 谭老一家口碑很好,邻里关系十分融洽和睦。湖南爷爷和奶奶都懂中医,谁家有小毛小病,疑难杂症,都喜欢找他们把脉治疗。</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5、宋庆龄派专人为谭老敬献花圈</b></p><p class="ql-block"> 大概在1959年时谭老去世,宋庆龄专门派人为谭老买了一口大棺材,敬献了花圈。</p><p class="ql-block"> 那时,为谭老设灵堂,做法事,现在在我脑子里只有灵堂一个场景画面,其他一概没有印象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湖南奶奶成为了孤老</b> </p><p class="ql-block"> 湖南奶奶是谭老第二位夫人,第一位夫人因病去世后留下一个女儿,再娶湖南奶奶,他们夫妻后来也没有再生儿育女。</p><p class="ql-block"> 谭老先生去世后,我母亲多次找过湖南奶奶这个继女,要她照顾湖南奶奶,都被她拒绝了。从此她们也断绝来往。湖南奶奶成为孤老后,都有邻居进行照顾。</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五、湖南奶奶被政府送进养老院</b> </p><p class="ql-block"> 直到文革开始,湖南奶奶年纪大了,政府部门准备把她送到养老院养老。湖南奶奶百般不愿,但也毫无办法。</p><p class="ql-block"> 在湖南奶奶去养老院前,政府部门对她的古董,字画等财产逐一进行清点登记,包括她耳朵上戴着的耳环,连她的住房也交给了政府。</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1、 湖南奶奶不愿再去养老院</b></p><p class="ql-block"> 湖南奶奶最早是安排在宝山一家养老院,邻居们经常带她回“由兴里”住上几天。在聚会,游玩中,湖南奶奶非常开心。每当回养老院时,湖南奶奶都产生不想回养老院想法。</p><p class="ql-block">(下图第二排中间一位是邻居叫佘红蓝,几次都有她去养老院带湖南奶奶来“由兴里”玩)</p> <p class="ql-block"> 1969年,当我们邻居再次到养老院想把湖南奶奶带回去时,养老院已经把她转到崇明,后来听说病死在崇明养老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知恩难报遗憾终生</b></p> <p class="ql-block"> 我母亲不顾我生下来只有三天,就去寻找部队,寻找我大哥,我从来没有埋怨过。确实,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很紧张,大哥报名参军,母亲不放心完全可以理解。</p><p class="ql-block"> 当我知道用米汤一口一口喂养我,使我免遭饥饿的湖南爷爷和奶奶时,已经是六十八年后的事了,有点知恩图报难以报答的深深自责中。</p><p class="ql-block"> 难以忘却的过去,深深扎在我心里。今天通过写真,重提和讲述我和辛亥革命先驱者一家的故事,献给救我养我的湖南爷爷和奶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