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海南島-玉包港与临高角登陸纪念。

张雪梅

<p class="ql-block">临高角。</p> <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临高角解放海南纪念塑像于1996年10月建立。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1580平方米,主要由“解放海南纪念塑像”、“多媒体演示中心”组成。纪念塑像高l8米,花岗岩砌成,屹立于临高角海滩礁石上。塑像中渡海作战的解放军战士高举钢枪,寓意渡海作战任务的胜利完成;琼崖纵队战士高举红旗,寓意琼崖革命23年英勇斗争,红旗不倒。塑像底座正面是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军民共铸热血丰碑,解放海南业绩永存”,背面为解放海南岛战役简介。多媒体演示中心面积1100平方米,分为展厅和幻影成像厅两部分。展厅主要展示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相关的影视资料与实物展览,同时展示了琼崖革命英勇斗争23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程。幻影成像通过先进的技术,描述了海南解放前夕琼崖纵队配合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的感人场面。[1]</p><p class="ql-block">临高角解放海南纪念塑像</p><p class="ql-block">意义</p><p class="ql-block">1949年底,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组成渡海作战兵团,由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十二兵团副司令员兼四十军军长韩先楚等统一指挥,立即着手进行渡海作战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蒋介石为了加强海南岛防御,成立了海南防卫总司令部,由一级上将薛岳(字伯陵)任防卫总司令,统一指挥海南岛上的国民党陆海空军。从内地逃到海南岛的国民党残兵败将,加上原驻岛国民党军,共10多万人,在50艘军舰和30多架飞机的配合下,组成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妄图以海据险,长期固守。</p><p class="ql-block">临高角解放海南纪念塑像</p><p class="ql-block">在广州作战会议上,人民解放军确定了在琼纵接应下偷渡和主力强渡相结合的作战方针。1950年3月5日至31日,解放军近一个师的兵力两批四次偷渡成功,为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4月16日,历史性的大规模渡海总攻正式开始,解放军四十军和四十三军强渡琼州海峡。国民党军凭借海空军的优势,组织一支庞大的舰队,妄图将解放军阻截在海面上。解放军由机帆船改装的护航土舰队,击伤敌舰数艘,重创敌旗舰,敌舰队中将司令毙命。</p><p class="ql-block">17日凌晨,在琼纵接应下,西自临高角东至雷公岛的琼西北漫长的海岸线上,解放军一举突破“伯陵防线”。登陆部队在黄竹、美亭地区与敌军主力相遇,展开了海南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残酷的一次决战,歼灭了海南岛国民党军主力,彻底摧毁了薛岳的防御体系。国民党军全线溃逃, 解放军乘胜追击,将红旗插到了天涯海角。5月1日,海南全岛解放。</p> <p class="ql-block">玉包港。</p> <p class="ql-block">正面碑文简介</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毛泽东主席发起解放海南岛战役,命令四野“四十三军及四十军准备攻琼崖”继两个先锋营潜渡胜利之后,一九五零年三月二十六日晚七时三十五分,四十军一一八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琼崖纵队司令员马白山,率领一个加强团2999名指战员,分乘81只小帆船,从雷州半岛灯楼角起航渡琼,二十七日拂晓抵达玉包港,在当地党政军民配合下,克敌制胜,强行登陆,为主力部队渡海登陆解放海南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特此立碑纪念。</p> <p class="ql-block">后面碑文简介</p><p class="ql-block">1949年12月18日,毛泽东主席发起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命令。</p><p class="ql-block">为粉碎海南岛国民党守军“立体防御”,继我渡海作战兵团两个先锋营分别潜渡海峡成功后,1950年3月26日晚7时许,第40军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和琼纵副司令马白山率领一个加强团2999人,分乘81只木船,从雷州半岛灯楼角起航,向预定登陆点临高角进发,途因风向、水流变化影响,船队偏离航向,次日佛晓,抵达玉包港海面,悬崖岸上有国民党守军一个山炮营800余人,形式十分严峻,就近登陆玉包港,在没有接应部队情报下,毅然于玉包港至林诗港、红牌港一带强行登陆,经一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守军,占领敌阵,其时,中共澄迈县委书记张光兴、澄四区委书记在分别听到枪声后,立即意识到我军潜渡登陆战斗已经打响,便迅速带领支前民兵朝枪声方向前来接应部队转移,自3月28日至4月1日,登陆部队转移在先后两次击溃敌军重兵包围后,终于到达革命根据地六芹山,同渡海先锋营、琼纵总队七团胜利会师,这次登陆战先后击毙敌军600余人,俘虏200多人,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击伤军舰一艘,击溃阻兵力10个营,我方阵亡800余人,其中牺牲212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的不解:“陣亡”与“牺性”有什么不同?</p> <p class="ql-block">带领作战的将领。</p> <p class="ql-block">作战过程。</p> <p class="ql-block">碑上刻的是烈士名录,出生地。</p> <p class="ql-block">雷公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