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心意亦拳亦桩,“无处不桩”<br><br><br><br>拳界有“久练不如一站”之一说。<br><br>“练”是指练习拳架、拳式。<br><br>“站”,指站桩。<br><br>桩,是用强力砸进地中的无根无冠之树,有静、稳、圆、顺直自然的特点。<br><br>取桩之物象为功,两脚并立,一束一展,无论“束”还是“展”,都有向大地下输之劲,臆想脚底生根之动作,为戴氏心意拳之桩功。展势,如果不动,犹如木桩,故名桩功。<br><br>在不停的动作中,“以意领气,以气运身”调理气机,“站桩”遂成为一种退却愚力,放松全身,汇聚散炁,培本固元、开慧睿智、增强劲力,协调、平衡人体代谢,开发人体潜能、完善自我的一种功法。<br><br>拳术发展至戴氏心意拳,拳势无处不松静,无处不圆润,无处不和顺柔缓自然;无心无意、意境浑然,久久为功。<br><br>练成之时,心意所使,呼吸深匀细长,平时气沉(归、入)丹田,用时气贯丹田……其特点要领,无不与桩功类同。故笔者认为:戴氏心意拳以拳代桩,以拳为桩,“无处不是桩”。拳谱也云:三回九转是一势。也就是万变不离其宗,哪把拳,都必须有桩功的基础。<br><br>戴氏心意拳桩功内容有三:两脚并立静态式,即混元桩、戴氏心意身法,民间叫作“蹲猴猴”;开步势,即戴氏心意步法,又称行桩、动桩、活桩,习惯上称作“搬丹田”。混元桩“无中生有”,心境寂然,阴内藏阳,旨在静中求动;行桩“二而生三”,心境专一,阳内藏阴,旨在动中求静。<br><br>戴氏心意拳这种“无中生有”(无极而生)——“一生二”——“二生三”——“合而为一”——“有无相生”(阴阳变化且互为其根)——合戴氏心意“复归无极”的运动过程,充分体现着“无为而无不为”,“出生入死”(从自然中生,又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华古典哲学思想。<br><br>中华医学认为气是生命活动的能源,气推动着机体的一切运动变化,维护着生命的存在发展,因此民间有“种树种根,练气养身,根深则叶茂,气足则神旺体健”的说法。<br><br>“戴氏心意无处不是桩”,说到底是上古之“太上、元始”创立的一种导引气功作为。一直传于道内,宋时始进入国子监。留有名姓曰“黄裳(《射雕英雄传》里黄药师的原型)”明时在翰林院。戴氏先祖光启公考中进士进翰林院进修,始得之,一直传于家族内部。有清268年间,戴氏不事满清。民国年间,始流传于世。<br><br>气之功用,诚如先贤所言“一气伸缩之道,肉赖血养,气催血行”,戴氏心意拳亦拳亦桩、以拳为桩的修养、修炼过程,就是“蓄水”、“充电”贮集、调动能量,养育精气、培补元气、运行营气、开发卫气,抻筋拔骨,汇聚散炁,藏器于身——对身体固有机能进行改造、更新,升华、重塑的过程。<br>戴氏心意拳运动是“心意太极八卦阴阳图”的模拟再现。圆形的戴氏心意理论指导“太极图”,中分阴阳鱼,鱼中有眼,它表明戴氏心意可分的无限性,亦表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外(大)圆在动,内(小)圆也在动……犹如汽车的轮子在动,是肉眼看见的,而内部发动机以及全部的传输轮子都在旋转,它们必须高度一致,协调配合。不过,基本都是“圆”的运动。<br><br>“戴氏心意无处不是桩”的含义应理解为:混元桩主静为阴,相当于“太极阴阳图”中的“阴鱼”,“阴鱼”中的“阳眼”示动,表明阴中有阳,静中求动;行桩主动为阳,相当“戴氏心意阴阳图”中的“阳鱼”,“阳鱼”中的“阴眼”示静,表明阳中有阴,动中求静。无极则静、寂、定,阴阳则灵、通、变。戴氏心意拳的圆远动“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静犹动、静中有动,视动犹静、动中有静,“静中触动动犹静”……如果把戴氏心意拳运动全过程喻为江河流水,那么预备式混元桩就是江河源头,行桩就是江河,三回九转就是大海。动为流水静为源,源头水足,动则长江大河,滔滔无间,归入渺茫无际的大海。<br><br>气功,意念呼吸、运(行)气功夫而已。气功界有“静桩生气,动桩运(行)气”之说。进入气功态的戴氏心意拳实践表明:预备式混元桩最终目标要达到“溪清水静”“泉眼无声惜细流”的境界,真气自丹田生,小腹内有热量流涌动,时长,还会汇聚为一球状事物,用时则有,不用则无。<br><br>此时,或会阴穴有回缩动感,或外阴(睾丸)有紧贴身体甚至有回归肚内的现象,全身抖擞,其舒无比,或百会穴有洞气微冒,自感与太空大气相接而身躯高大,或劳宫、涌泉有热胀跳动……个体差异所致,种种奇妙各人体验不一。<br><br>行桩与行拳如行云流水、柔若无骨,“腹内松静、真气腾然”,“吸提呼沉”,自有真气随拳势开合伸屈,升降起落,由脚而腿而腰“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利”流注全身,达四肢梢节、皮肤毛发;合戴氏心意混元桩动静合一,贮气“收入脊骨,注于腰间”复归丹田……笔者经验,戴氏心意拳混元桩因人而异行桩,行桩只浑身微微发热为佳,练拳也一样,见好就收。上阵杀敌的功用几乎被历史淘汰,养生、提升自身素养的价值与时俱进,因此,就不强调淬炼过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