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代史学之补充,千秋神笔之再现”</p><p class="ql-block">------《中华刘氏统宗世谱》问世</p> <p class="ql-block">吾刘氏自邦公建汉以来两千余载,人口八千万,宗派数万支,家谱之多,何止数万?然却无一统谱,编修《中华刘氏统宗世谱》则成为世界刘氏会馆的重任,也是天下刘氏之殷切期望。</p><p class="ql-block">1995年“沛县刘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刘忠新个人出资,首倡创修全国肥公大系的刘氏祖谱。聘请了全国谱牒研究专家徐桂福先生坐阵,由徐州市睢宁县刘滋风宗亲担任主编。</p><p class="ql-block">2006年世界刘氏总会成立之时,决定组建一个以研究家谱为主体的“中华刘氏统宗世谱研究中心”。招集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刘氏谱碟专家、学者,大会推荐由刘忠新任研究中心主任,刘方平任常务副主任,刘滋凤任总编。全国各地选举副主编、编委,组成了一支造诣精湛、实力雄厚的谱牒研究队伍,开始了漫长的家谱编修工作。</p><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20日—22日,由刘方平出资,在江苏睢宁召开了第二次《中华刘氏统宗世谱》研讨会。大会本着“从古、从书、从众”和“详今略古”的原则,最后达成了几项共识,为刘氏统谱的基础定调。 </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和2011年5月,由刘方平出资,又分别在徐州汉文化景区和沛县召开了第三次、四次《中华刘氏统宗世谱》研讨会。其中《肥公大系总谱》于2013年6月顺利完成,并在睢宁县举行了隆重的颁谱仪式。在2011年5月沛县谱牒研讨会上,全国18个省的刘氏谱牒研究人员,专题研究了三个大系的分工协作问题,并安排了专门人员负责协调,为世界刘氏统谱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通过这四次会议,刘氏脉络基本理清,形成了《中华刘氏统宗世谱》邦公大系肥公系、恒公系和交公大系世系图。这个世系图,2016年7月在安徽卫视《百家姓》刘氏寻根栏目中向世界展示,走在了全国姓氏文化研究的前列。</p><p class="ql-block">2014年5月,在沛县刘邦文化节期间,召开了第五次《中华刘氏统宗世谱》研讨会,专题对《楚元王交公大系总谱》的编撰进行了安排,各地交公系后裔为积极主动修好本地本支系族谱献计献策。</p><p class="ql-block">2016年中华刘氏统宗世谱研究中心选举刘方平为主任,八年多来,指导编修全国刘氏宗支谱400多部。并协助多地宗亲寻根溯源、家谱衔接。使他们明世系、知派别,在一个泱泱刘氏大家族里找到了自己的坐标。沛县也真正发挥了大汉之源、刘氏之根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我中华刘氏源远流长,支派繁多,全国各地刘氏宗亲常来沛县寻根问祖,大家殷切希望有一部《统谱》供查询。为满足世界各地宗亲的愿望,在刘方平主任的带领下,中华刘氏统宗世谱研究中心在2016年决定编修《中华刘氏统宗世谱》,并邀请有编修家谱经验的刘绍庆、刘敬存两位70岁以上的宗亲坐阵,组成强有力的班子无偿工作。几年来查阅了馆藏的2000多部刘氏宗谱,吸收了睢宁县刘滋凤、刘保华、刘自龙等三十多年的研究成果,收集了全国各地编委近二十多年的研究资料。在他们的基础上,完善了邦公大系肥公系,整修出了交公大系和邦公大系恒公系,形成了今天的《中华刘氏统宗世谱》。本统谱在付印前,征求了全国部分编委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在编修之初,编委会成员对世界刘氏会馆两千余部馆藏刘氏宗、族谱悉心查阅对照,发现各地谱系舛误不一:或攀附名人,不顾其祖宗世次;或伪造讳字,与正史相抵牾;或不明正史,错接于无子者之后;或摘抄讹错,造成世次混乱;或抄写粗心,错写成形近字。有平辈兄弟错成直系传承者,有同一名人出现于多支族谱者,有同一先祖在各支世系相差十余世者,讹错难辨,令人瞠目。</p><p class="ql-block">吾刘氏汉代世系明确,然历晋隋唐宋元明清,大多无谱系传承。家谱官修始宋,私修自明,民间修谱多成于清末民初,之间千余年断代,常人难以查考,错拉乱接,在所难免。然修谱须严谨,来不得半点轻浮与虚伪,更不能胡编乱造、随意嫁接。务必求实求真,方能上无愧于先祖,下无误于子孙。</p><p class="ql-block">历经八年之努力,编委会认真查阅《二十四史》,悉心阅读《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细心理清邦公后裔世系,先将汉代各支世系整理入谱。而后又查阅《二十四史》中刘氏名人,凡能明确记载为某人后裔者,皆衔接于某人之后;无明确记载者,不予乱接,以待考证。后又将各地族谱,按照各自始迁祖世系衔接于汉代先祖之后,始迁祖不能衔接至汉代世系者,暂且不入谱,待日后考证再作编修。为防以后错接,特将经史书考证的几份资料列入谱中。</p> <p class="ql-block">这套统谱记载时间跨度自秦朝末年到明初,涵盖2000多年的刘氏家谱的主线。全套谱主本信史,旁征野史,观点平实,内容丰富,是通俗刘氏历史及家族繁衍的经典之作。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出现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中国家谱历史之最。也因此被全国谱牒研究专家誉为“一代史学之补充,千秋神笔之再现”。</p><p class="ql-block">在编撰过程中,编委会始终主张遵循正史,严格地做到了“无一事无来历”。该统谱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遵循“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取材谨慎,严格追求历史的真实性。基本做到了“语皆有本”,特别是人物篇章,力求其主要人物及事件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为据。既具有“史”的真实性,又具有“文”的生动性;既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又可以当作入门中华民族历史的读物来品读。跟其他的史书、家谱相比,本统谱有着不可替代性。从本统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汉代刘氏帝王的襟怀,可以品读到大汉盛世的景象,可以领悟到汉文化的精彩内涵,可以寻觅到汉文化的源头及绵延,可以体验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他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说,“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构成“千家万户”的一个个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中华刘氏统宗世谱》的面世,离不开沛县县委、县政府的规划和指导。1980年3月,李鸿民先生到沛县任县长、县委书记后,就提出沛县要抓住“汉皇胜迹”这座金矿,并开始规划沛县的文化建设,专门成立了“沛县汉文化研究会”,由时任县长做会长。要求沛县刘氏要做好邦公后裔的家谱编修,刘氏的家谱只有接续到汉高祖邦公才能算为完善。2021年11月,90岁高龄的李鸿民先生到沛县考察文化建设时,专门了解《中华刘氏统宗世谱》编修进展情况,并对家谱编修提出来六点要求。</p><p class="ql-block">自李鸿民先生任沛县县委书记到现任县委书记丁广州先生,沛县共16任县委书记接棒抓住沛县的文化建设,并把刘氏家谱纳入文化工程。丁广州书记要求沛县刘氏,要带头做好家谱的编修,刘氏统谱不仅是刘氏的家谱,还包涵了众多刘邦文化,应作为文化产品,赠送给国内外刘氏和汉文化研究学者。因此说,《中华刘氏统宗世谱》是沛县政府的文化工程,也是在沛县历任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才得以顺利完成。</p> <p class="ql-block">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所以谱系家事,而为国之本,阅谱而尊家风,则居家为孝子、仕官为良吏、处世为完人。“正家而天下定矣。”正家,家谱文化必不可少。在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刘氏族人的广大家庭要把新时代家庭观作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愿《中华刘氏统宗世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能够贡献应有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 刘绍儒 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