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悠扬的鹤庆一中

张树忠

<p class="ql-block">  2024 年元月 21 日,老同学洪树堂之子举办婚礼,宴席设于鹤庆县城花树村同心苑福居西侧的自建房处。</p><p class="ql-block"> 南河初十一班的奚金文、洪家吉、张丽华、洪金龙、洪玉旗、杨灿林等同学,以及段树林、李寿康师弟均到场祝贺。</p><p class="ql-block"> 鹤庆一中同学李玉梅、段锦芳、杨礼红、李怀仁、黄林彬、李汝林、何文荣、陈子河、郜玉生、黄连发、张金泉、陈加林、王金寿、宋福德、张伟平、梁建华、袁正华、邹素琴、施玉辉等,三中毕业的李银龙、赵米、洪锦旗等纷纷到场祝贺。同学们以最诚挚最美好地祝福洪树堂儿子洪恺,儿媳高木兰。祝福一对新人,成天作之合,结百年之好。祝福一对新人,新婚幸福、恩爱永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洪树堂,4排右8 。</span></p> <p class="ql-block">  酒宴中,我还见到了久仰大名的李镜泷、杨宝贵两位诗人,读他们的诗让我日渐枯萎的心灵得到滋润而有所希望。</p><p class="ql-block"> 让我最应该感谢的是文史专家梁波、乡亲洪金焱两位在两天的时间里全程陪伴着我。梁波家位于北门楼“拱辰楼”之北160米,梁波说,古城初建时以土筑城墙,规模不大,形如龟,南门为龟头,小月城为龟颈,北门为龟尾,故有“龟城”之称。</p><p class="ql-block"> 再次探访梁波的书房时,他又一次强调说:“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鹤庆军民府知府周集扩建县城,新城有五道城门,建城楼五座。东门叫迎旭门,门楼为启阳楼。南门有内外二门,威远门和迎恩门,门楼为月城楼和来薰楼。西门叫望庚门,门楼叫挹爽楼。北门叫镇远门,门楼叫拱辰楼。”</p><p class="ql-block"> 做客期间,我还遇见一中英语老师李六四、音乐才子张益鹏两位大哥。席间,张益鹏回忆起一中音乐老师刘莹,说着说着他泪盈眼眶,同桌的客人们无不唏嘘不已!我被鹤庆一中这位音乐老师事迹深深感动,于是感觉有必要做个笔记,记录这次回鹤庆所听到刘莹老师的往事,她曾经的歌声。以下就是这次回鹤庆的笔记,有错漏之处望读者见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鹤庆中学1955年旧影, 第一排左一刘莹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  刘莹老师于 1923 年诞生于大理县城,身为白族人。年轻时,她毅然参军,在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的文工团里担任演员,且与文工团的同事李杰共结连理。1949 年 12 月 9 日,卢汉率部起义,宣告云南和平解放。经中央批准,12 月 12 日云南临时军政委员会成立,旋即展开部队整编工作,第 8 军、第 26 军、第 74 军、第 93 军依次被改编为云南人民解放军。至此,刘莹老师成为了“云南人民解放军”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云南解放不久,刘莹老师夫妇一同来到鹤庆中学担任音乐老师,并负责组织学校的文艺演出活动。刘老师的爱人李杰后来主要在鹤中图书馆担任管理员。(1949 年 7 月,“鹤庆县立初级中学”更名为“鹤庆县人民中学”,1951 年又改为“鹤庆中学”,1958 年之后称作鹤庆一中。)</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育有两子两女,其中长女李丽出生于 1947 年,1960 年就读于一中初中,与彭仕奇老师同级,其后远嫁楚雄。长子李新华比长女低两级,颇具音乐天赋,后来在丽江专区文艺歌舞团从事音乐工作。次子名为李新民,小女儿李新娅后来在大理州文化局工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53年,右,刘莹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拥有着令人钦佩的极高文化素养,她不仅仅专注于音乐教学,有时还会肩负起语文课的教学工作,曾经为初 59 班(1960 年入学)教授语文整整一年的时间。在教授音乐的历程中,她可谓是不遗余力,绞尽脑汁地去营造优良的教育环境,全身心地对音乐教育的先进、科学方法展开深入且细致的研究和积极探索。除了出色地完成学校所规定的正常教学任务之外,她还坚持不懈地力求在音乐教育这一领域做出更多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她在部队期间主要从事文艺表演相关工作,正因如此,来到鹤庆中学后,她也以极大的热情积极组织和举办文艺表演会。在文革之前的五十、六十年代,刘老师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成功地带动了整个学校的文艺氛围。在那一场场的文艺晚会上,每当刘老师款款登台进行表演,台下必然是座无虚席,师生们无一不沉浸其中,如痴如醉。待到她的演奏结束,那雷鸣般的掌声更是久久不息,在校园中回荡……</p><p class="ql-block"> 刘莹老师在艺术领域展现出了出色的才华,尤其擅长歌唱和拉二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音乐老师刘莹、李杰夫妇等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关于唱歌,彭仕奇老师深情地说道:“刘老师乃是我在鹤庆一中读书整整三年的班主任。她的歌声仿佛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穿越鹤阳的悠悠时空,甚至跨越万水千山。那婉转悠扬的旋律,犹如温暖的阳光,直直地照进每一位鹤阳学子的内心深处,唤起他们心底最为柔软且珍贵的部分。她那优美动听的嗓音,再加上略带白族口音的独特韵味,能够将最美好的音乐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正是在刘老师那宛如天籁的歌声陪伴下,让我们度过了无比美好的鹤庆一中三年时光。”</p><p class="ql-block"> 关于刘老师拉二胡,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已经在鹤庆县文化馆工作的施敏画家感慨道:“刘莹和李杰这两口子都极为擅长二胡演奏。他们二人将这种古老的‘胡琴’,或者说是‘奚琴’,演绎出了全新的魅力,仿佛将其玩成了独具特色的‘白族琴’。每次他们的表演,都像是一阵轻柔的春风,温柔地轻抚着你原本就柔软的灵魂,使人不知不觉就沉醉其中,如痴如醉。那动人的旋律,真可谓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53年,鹤中师生文艺表演</span></p> <p class="ql-block">  然而,一场猝不及防的浩劫无情地打断了刘老师那美好且充满希望的教书育人理想。在那个动荡的时期,文化与艺术不幸首当其冲,成为被批判打倒的对象,刘莹老师精心布置的音乐室也惨遭肆意的打砸破坏。更令人痛心的是,刘老师因曾经在国民革命军文工队工作过的经历,竟被污蔑打成了“特务”。</p><p class="ql-block"> 刘莹老师是 1963 年入学的“初 70 班”的班主任。1966 年初,70 班临近毕业,学生们年龄尚小,心智未熟,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鼓动。有几个学生在狂热的浪潮中迷失了自我,对刘老师进行了批斗殴打,强迫她趴在地上艰难地爬过桌椅,还用墨水将她的脸涂黑。</p><p class="ql-block"> 不久之后,身心俱伤的刘老师回到大理老家养伤,随后又被下放到大理县银桥公社磻溪村参加劳动。</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一中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刘老师终于得到平反,并得以重新回到鹤庆一中继续教书。1977 年 9 月,大水渼村的张益鹏入读鹤庆一中“高 34 班”,刘老师曾教过他音乐仅短短几个月,并选张益鹏作为音乐活动小组的组长。在每次的活动中,刘老师都会耐心地教导他们声乐演唱的技巧、乐器练习的方法、学唱新的歌曲。据张益鹏所述,仅仅几个月之后就不见刘老师的身影了,音乐小组里有人传言她可能退休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鹤中学生文艺表演</span></p> <p class="ql-block"> 下面,摘录刘老师的几位学生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刘莹的学生:彭仕奇老师</b></p> <p class="ql-block">  彭仕奇老师曾荣膺省级优秀校长这一殊荣,他满怀感慨地说道:“我是在 1960 年考入鹤庆一中初 59 班的,整整三年,我的班主任一直都是刘莹老师。犹记得初一和初二的时候,竟没有一位正规的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直至初三之时,赵玉生老师接手来教我们语文,任柏老师前来教授数学,教学这才逐步走向正规。文革结束之后,在县城北门,我还曾与刘莹老师偶遇一面,她当时对我说:‘彭仕奇,我是整不死的那个人了,当校长莫整人。’ ”</p><p class="ql-block"> 彭老师又深情地讲道:“ 刘莹老师是我初中整整三年的班主任,如今看到她的剧照,我内心既无比高兴,又为她曾经所遭遇的不公和不幸深感伤悲。老师啊,您管理班级的成功经验已被您的弟子我全盘复制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并且我一直在为之不懈努力,将其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b>刘莹学生:战斗英雄张益鹏</b></p> <p class="ql-block">  张益鹏感慨道:“我自幼就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与热爱。1977 年 9 月,我满怀憧憬地入读了一中高 34 班。刘莹老师教授我音乐的时间仅仅只有几个月,但就是这短暂的时光,却极大地激荡起了我内心深处爱国主义的炽热热情,激励着我毅然奔赴战场。1981 年,我光荣入伍,投身参加了自卫反击老山战役。在战况最为艰难的时刻,耳边总是回荡起她曾经教过的那些动人歌曲,那熟悉的旋律仿佛有无穷的力量,鼓舞着我在前线奋勇杀敌,冲锋陷阵。我深深地怀念刘莹老师!”</p> <p class="ql-block"><b>刘莹学生:郜成义老师</b></p> <p class="ql-block">  郜成义缓缓说道:“鹤庆中学的刘莹老师晚年居住在大理人民路西段,就在那棵古榕树的北边、西门清真寺以东的一个小小的院子里。十多年之前,我和同事松桂戴老师一起去专程拜访过刘老师。”</p><p class="ql-block"> 郜成义接着感慨道:“刘老师虽然已经不幸离世,前年,我怀着满心的怀念再一次去努力找寻她曾经居住的那个院子,只可惜在如今这个商业化的时代,那里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全然没有了往昔的模样。如今,人已不再是当年熟悉的那些人,物也不再是当年记忆中的那些物。鹤庆中学文化娱乐活动最为兴盛繁荣的时期当属五、六十年代,在文革之前,刘老师凭借着自身的才华和热情带动了整个学校的文化娱乐氛围。我深深地怀念刘老师!”</p> <p class="ql-block">  原鹤庆县教育局副局长赵润山老师:李杰老师在我读鹤中的三年里(63至66年)是食堂司务,每月最渴望的是当年黑板报《鹤中青年》旁早上挂出小黑板,上书"今天打牙祭,红烧肉,3角,各班生活委员收好愿吃的同学的钱到总务处买票″。李杰老师粉笔字有点魏碑体味道,大气规范。1964至1965学年,学校文娱活动最活跃,周末在大礼堂(大成殿)开晚会,由各班轮流演出。学校最轰动的两件大事:</p><p class="ql-block"> 一、刘、李二位老师导演并参演,以高中部同学为主的话剧《年轻一代》演出非常成功,引起县城轰动;</p><p class="ql-block"> 二、全校学生参与,在当年排球场(大成殿北面)排演多声部大合唱《东方红》成功。当年学校的文娱活动可以说是鹤中历史上的顶峰。刘莹老师对我多有关照,至今心存感激。</p> <p class="ql-block"><b>作者张树忠与文史专业梁波合影</b></p> <p class="ql-block">  时光匆匆易逝,大理白族人刘莹前来鹤庆教书的那段岁月已然一去不复返,如今,只有那些上了年纪的鹤庆乡亲还依稀记得这件事,他们在相聚闲聊时,仍会谈论起她曾经教授的那些歌曲,深深怀念着鹤中有歌的那段美好岁月。</p><p class="ql-block"> 地球已然存在了四十七亿多年仍有余,而人生却是如此短暂,不过区区百十年而已。刘老师就如同天空中的流星,转瞬一晃而过,然而,她却是那众多流星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星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