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四方(34)-五国四景东南非(三)

阿卓

<p class="ql-block">The Cahora Bassa Lake</p><p class="ql-block">从南非约翰内斯堡到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航程是4个小时,飞机将飞越津巴布韦、莫桑比克、赞比亚、马拉维及坦桑尼亚。订票时特意选择了一个能看到风景的窗边座位,期待能够看到地处东非大裂谷的马拉维湖和想往的乞力马扎罗山。这是飞临莫桑比克上空腑瞰卡布拉巴萨水库。这个水库是非洲的第四大人工湖,<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游为赞比西河。(按水面面积计,</span>西非加纳的沃尔特水库是非洲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库,位于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交界的卡里巴水库非洲排名第二,尼罗河上游埃及纳赛尔水库排名第三。这也让我想起当年在大学的时候,校园里有不少攻读水利水电专业的非洲留学生,还有回国后成为某国水利部长的校友。看来<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前总以为非洲就是干旱的代名词,其实不然!</span></p> <p class="ql-block">Lake Sulunga</p><p class="ql-block">当飞越马拉维上空时,天空中大片的浓云遮挡了所有的地面景观。无奈,与东非大裂谷南段的马拉维湖擦肩而过!现在飞机已进入坦桑尼亚境内,下方地标为苏伦加湖,这是一个季节性很强的湖泊,每每遇到大旱之年常常干涸。</p> <p class="ql-block">Nairobi suburb</p><p class="ql-block">飞机在飞越坦桑尼亚腹地之后便临近阿鲁沙Arusha 。阿鲁沙是乞力马上罗山山脚下的一个小镇,有国际机场。要攀登乞力马扎罗山的登山客通常在这里聚集出发。如果天气晴好,在飞机上便可看到乞力马扎罗山顶。但是,今天这儿万里皆云,乞峰千呼万唤也出不来…不一会儿内罗毕的轮廓线已清晰可见了。</p> <p class="ql-block">在内罗毕机场出来找到了接机的司机后便一路驶入城区。作为东非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内罗毕同样行车难。好在近年开通了一条进入市区的快速通道,让部分不缺银子的人能够免受交通堵塞之苦。这是从快速通道的高架桥上一睹内罗毕,现在化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p> <p class="ql-block">十二月中旬的内罗毕市政厅已充满了圣诞节日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Uhuru Park, Nairobi</p><p class="ql-block">位于赤道附近的内罗毕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热,因为肯尼亚的地势由东部沿海平坦地区逐步过渡到西部高原地区,内罗毕处于海拨1600米以上,因此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个非常适宜居住的城市。内罗毕的称谓即来源于当地土著马赛语,意为“凉爽的河水”。内罗毕又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其历史基本上就是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开始的。在1963年肯尼亚独立后,这里逐渐发展成东非最繁华的大都市,同时也成为联合国、非盟等多个国际组织的常驻地。</p><p class="ql-block">这是站在内罗毕市中心的乌胡鲁公园欣赏城市夜景,今天是世界杯足球赛决赛法国队对阵阿根廷队的比赛,公园里有超大的转播屏幕。到处是人山人海。<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从下榻的酒店一路走过来,开始还有点紧张,在看到</span>大量的警力在现场维持秩序,顿时感觉“安全”许多!等我逛了一圈后回到酒店时,意外发现比赛还在进行 - 因为两队在打加时赛,我也有缘看到了笑到最后的梅西手捧“大力神杯”的精彩时刻…</p> <p class="ql-block">Kenyatta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p><p class="ql-block">图中间带倒锥型屋顶的大厦是建于1973年的肯雅塔国际会议中心,这是以肯尼亚独立后成立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命名的。五十年过去,她105米的身高从原先内罗毕的制高点已变成了老九,但我觉得只有这幢楼和那锥型顶的大会议厅才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其他雷同的建筑世界上多得去了,不会给我留下任何印象 - 当年《世界知识画报》留下的挥之不去的记忆!顺便提一下,图中右侧有大钟的建筑是肯尼亚议会大厦。头天当我站在正门的街道上拍照时,一个门卫走过来,说这里不允许拍照,要求我立马删除已拍摄的。真不明白他们的议会是不是黑箱操作惯了,有太多不可曝光的东西,隔着墙都怕被人瞧见…</p> <p class="ql-block">Mount Longonot</p><p class="ql-block">从内罗毕出发前往奈瓦沙湖和纳库鲁湖的途中会经过隆戈诺特火山,这座层状火山最近的一次喷发是在十九世纪的六十年代,现在栖息着斑马、长颈鹿及狷羚等动物。隆戈诺特火山公园有步道可达火山口边缘,另外火山公园不远处便是地狱之门国家公园 Hells Gate NP, 但这都不是我今天一日游的重点。</p> <p class="ql-block">The Great Rift Valley </p><p class="ql-block">东非大裂谷,横跨整个非洲大陆东部,从红海一直延伸到莫桑比克,全长9600 公里。在肯尼亚境内的大裂谷又以维多利亚湖为中央分为东支和西支,眼前所见即属大裂谷的东支部分。这里是整个大裂谷最深的区域。区域因为无出海口,形成许多富含盐分矿物质的浅湖泊,诸如纳库鲁湖、博格里亚湖等,奈瓦沙湖则是区域内少有的淡水湖。</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曾在此区域内发现了迄今200万年前-350万年前的人类遗骨化石,成为了人类走出非洲的重要佐证。</p> <p class="ql-block">裂谷里茂盛的植被</p> <p class="ql-block">大裂谷观景点边一家特色小店</p> <p class="ql-block">Lake Nakuru </p><p class="ql-block">纳库鲁湖国家公园,曾以栖息着成千上百万只火烈鸟而名声大噪,粉红色的火烈鸟将湖面尽染,这也许就是马赛人取名“纳库鲁”(落尘之地)的缘故。如今由于湖泊水位的上升及湖中微小生物的减少,那般片片粉红湖面的壮观景象已不可见,而只能在更往北、跨越赤道的博格里亚湖Lake Bogoria 才能欣赏到了。</p> <p class="ql-block">纳库鲁湖保护区内依然栖息着少量的狮子、猎豹、长颈鹿、黑白犀牛及为数不少的斑马、水牛、疣猪、狒狒等,这方圆188平方公里的区域也是多达450种鸟类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一骑灰尘游客笑,斑马亦知是人来。</p> <p class="ql-block">Marabou Stork and Lesser Flamingo</p><p class="ql-block">非洲秃鹳和小火烈鸟</p><p class="ql-block">火烈鸟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及非洲,在纳库鲁湖见到了小火烈鸟。小火烈鸟的嘴以黑色为主,大火烈鸟的嘴几乎通体全红。火烈鸟的羽毛本是白色的,之所以大家所见为红色,其实与它们所吃的食物有关。</p> <p class="ql-block">Zebras and Common Warthogs</p><p class="ql-block">斑马及疣猪都是非洲特有的动物</p> <p class="ql-block">Giraffes</p><p class="ql-block">长颈鹿</p> <p class="ql-block">合欢树后远方有两只犀牛,图右侧远方黑影是一大群野水牛。回来看放大照片才发现它们是犀牛,由于无法分辨它们的嘴唇型状而无法确认是黑犀牛还是白犀牛。这是此次非洲行与犀牛的唯一一次相遇,非常遗憾!</p> <p class="ql-block">长颈鹿是非洲独有的、当今地球上最高的动物。按其花纹形状、颜色及头部特征而细分成八个物种。这是分布于肯尼亚东北部及埃塞俄比亚的网纹长颈鹿,雄鹿头上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部分,身体的花纹图案是白色线条来划分的。</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绝大部分大动物都集中在湖区及周边的灌木草丛中,今天野生动物的巡游Safari 即将告一段落,巡游的畅蓬车上了坡后便径直驶往公园出口。</p> <p class="ql-block">Lake Naivasha</p><p class="ql-block"> 导游为了避开交通拥堵特意安排今天一日游的上半场是先去较远的纳库鲁湖,在回内罗毕的路上一日游的下半场开始了,这是奈瓦沙湖,东非大裂谷区内的淡水湖之一,整个湖面面积约130-160余平方公里,视雨季旱季而有所不同。</p> <p class="ql-block">在比独木舟略大的机动小艇上游湖也是别具特色的。奈瓦沙湖平均水深只有六米,浪也不大,但我还是遵循导游要求穿上了救身背心,随着小舟在湖中荡漾。</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河马及400多种鸟类的天堂,导游小哥能很流利地用中文告诉我这不是“河马”而是“鹈鹕”!</p> <p class="ql-block">奈瓦沙湖里有我们餐桌上常见的“罗非鱼”, 看看这赤膊上阵的捕鱼小哥正手持鱼网和罗非鱼儿拼个你死我活:今天要么鱼死要么挨饿…</p> <p class="ql-block">偷着乐的垂钓小哥,一个字:酷!</p> <p class="ql-block">在从内罗毕出发去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的路途上司机特别提示了这“一路两带”,猜猜那条是中国援建的?</p><p class="ql-block">中国援建肯尼亚的蒙内铁路,极大地缩短了从肯尼亚濒临印度洋的港口蒙巴萨到首都内罗毕的运行时间。别的不论,从旅行者的角度来说必须点赞一下。图右是中国援建的新铁路,中间老旧的窄轨是英国殖民者一百多年前兴建的乌干达-蒙巴萨铁路。</p><p class="ql-block">我对非洲的第一印象便与这铁路有关:在那精神食粮中充满着《新闻简报》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一部新闻记录片及那首“医疗队员到坦赞,远航万里送医忙…”的主题曲,是我对非洲的最初映像。影片讲述了中国医疗队到非洲救死扶伤,为非洲人民提供医疗援助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背后就是中国援建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到赞比亚新卡比里姆博希的“坦赞铁路”…</p> <p class="ql-block">路途中加油站附近的肯尼亚孩童,今天我给他们出了个难题:仅剩下的二块巧克力原本给两个小孩,但突然间又冒出来一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The Maasai village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安博塞利国家公园</span>位于肯尼亚与坦桑尼亚交界,地处土著马塞人的生息地。在即将驶入公园之际,顺道走访了一个马塞部落。这是马塞人的住所,用泥土、树枝、牛粪和牛尿粘着而成的低矮草房。在马賽部落,女人负责盖房,男人则负责搭牛棚。牛羊通常是他们最大的财富来源,为了保障牛羊的平安,马赛人过去常常猎杀狮子。</p> <p class="ql-block">Maasai</p><p class="ql-block">马赛人,是一个活跃在东非肯尼亚及坦桑尼亚的游牧民族,如今他们在依旧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逐渐融入现代社会。</p> <p class="ql-block">马赛男孩在20-25岁以前要行成年的割礼,而在行礼之前要杀死一头狮子以示他已具备了成年男性应该拥有的勇猛善战之能力。割礼是在无麻醉的状态下进行的,过程中男孩必须保持安静,任何痛苦的表情则会给他带来耻辱并可能导致长老的操作失误而给自己留下终身的遗憾。议式结束后通常要穿着黒色的服饰长达半年之久。马赛人传统的服饰是以红和蓝为主色调,当然这是近两百年以来现代文明冲击的结果 - 在此之前是无衣遮身的,当西方人教他们穿上衣服的时候,马赛人还抱怨这是繁琐之事且有碍于他们放P的自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图中的马赛男子身着传统的红色服装,手持裏在身上的束卡Shuka,已行过成年礼,是部落里的英勇的战士了。虽然马赛人声称拥有在马赛马拉、安博塞利及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等国家公园或保护区内的狩猎权,但他们的谋生方式已逐渐走向利用蜂拥而来的游客资源了。我走进这个村落得付给他们30美元的“门票”钱,导游亦强烈建议多购买些他们制作的工艺品,虽然价格比外面的贵许多,就当是扶贫之举。另外,在政府的倡议下,马赛人已经从“狮子狩猎者”变成了“狮子保护者”,马赛女孩的割礼也已废止…</span></p> <p class="ql-block">马赛人实行一夫多妻制,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那马赛小哥说</span>这列队欢迎我的是他们一家大小,老爷子正躺在草房内的病榻上痛苦地呻吟着…我怎么越来越觉得这像一出忆苦想甜的苦肉戏…我只得频频点头,表示非常同情他们的遭遇。还好,人家也不是张嘴就要的那种人。接下来手持木仗的马赛男子现场表演了打石取火和跳场。我正为大好的晴天而不见这村庄背后的乞力马扎罗山而发愁,连忙问自称会算卦的长者,我是否有缘相见?长者手持树枝在地上算了一卦,告诉我有机会的!</p> <p class="ql-block">Mt Kilimanjaro&nbsp;</p><p class="ql-block"> 在购买了一些他们手工制作的纪念品后我将信将疑地离开了马赛村落。第二天清晨,期待已久的乞力马扎罗山果然露出了真容!</p><p class="ql-block"> 这是从山的北麓眺望乞力马扎罗山,图中间是主峰基博峰 Kibo,又名乌呼鲁峰 Uhuru,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海拔5895米</span>。图左(东方)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马文济峰 Mawenzi,海拔略低于主峰。图右(西)是更低的</span>西拉峰Shira, 该峰被晨雾弥漫着而不可见。<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乞力马扎罗山由这三座死火山锥组成并且</span>连成一体,但相距较远,东西向连绵近80公里。虽然这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度不怎么的,但她可是地球上最高的独立山,是非洲大陆第一高峰,而且是一座不用特殊设备便有可能攀登的高峰。(疫情期间曾打算上山避新冠,后因故作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据地质分析,主峰的上次喷发时间是36万年前,山顶火山口下约400米即有熔融岩浆。</p> <p class="ql-block">乞力马扎罗山接近赤道,当年德国传教士带着非洲赤道有积雪的山峰这一新闻返回欧洲时,几乎没有人相信他!</p> <p class="ql-block">据统计从1912年以来,乞力马扎罗山顶积雪减少了80%,科学家担心到2033年山顶积雪会完全融化。</p> <p class="ql-block">Amboseli National Park</p><p class="ql-block">与坦桑尼亚接壤的安博塞利国家公园是肯尼亚仅次于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的第二火爆的野生动物巡游 Safari 的目的地。方圆390余平方公里的公园内,栖息着狮子、猎豹、斑马、非洲象、黑犀牛、角马、水牛、土狼、猴子、河马和多种羚羊等动物及几百种鸟类,而这一切都是背倚着乞力马扎罗山。通过截留印度洋上空的暖湿水汽,乞力马扎罗山将涓涓细注入山脚下的沼泽湿地,在干旱的草原地带形成了片片绿洲,为周边包含人类在内的百万生命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水资源。</p> <p class="ql-block">踏着晨曦的非洲象一家正穿过干旱的草原前往沼泽湿地觅食,一天早晚两次。</p> <p class="ql-block">非洲象是群居的动物,看看小象都在队伍的中间…</p> <p class="ql-block">人不露财,象不露齿,但愿这一家三口能平平安安,不要因牙而遭杀身之祸……</p> <p class="ql-block">  多年前有一张乞力马扎罗山的照片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白雪皑皑的乞峰脚下,金合欢树前两只长颈鹿正悠闲地走着。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聊起这话题,居然有位从日本辗转来美的人士亦有同感,转眼间二十五年过去了!不知那位人士是否有缘与乞峰相会。</p><p class="ql-block"> 今天天气睛好,但整个天空都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乞力马扎罗山下的动物也变成了大象或斑马,稍有遗憾但我心足矣!</p> <p class="ql-block">安博塞利湖及背后公园内的制高点,那是公园内唯一允许游客下车漫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注意看鹈鹕后水面上黑呼呼点其实是在泡在水中的河马</p> <p class="ql-block">岸上的这位正埋头苦干</p> <p class="ql-block">这两位更是嘴鼻共用…</p> <p class="ql-block">安博塞利湖和草原</p> <p class="ql-block">湖里不乏觅食的火烈鸟</p> <p class="ql-block">注意看有些单腿直立的火烈鸟,它们正在睡觉呢!</p> <p class="ql-block">Saddle-Bill Stork</p><p class="ql-block">凹嘴鹳,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特有的一种大型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Great white pelican /</span>Grey Crowned Crane</p><p class="ql-block">鹈鹕(左)</p><p class="ql-block">灰冕鹤(右),又名东非冠鹤,主要栖息在湿地及草原相结合的地方。像安博塞利国家公园这样既有湖泊湿地又不乏草原的地方,巡游时常常看见成双成对地出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Guineafowl</p><p class="ql-block">珍珠鸡(下), 又名几内亚鸟</p> <p class="ql-block">Cattle Egret / African Fish Eagle</p><p class="ql-block">牛背鹭(左)和非洲鱼鹰</p><p class="ql-block">牛背鹭源于非洲,但现在已遍布全球各大陆。这种鹭在繁殖季节里,其背部、胸部及头顶的会长出浅黄色的羽毛,以便更能吸引异性…生存发展的道理,动物自有一套不成文也成不了文的规律。正是靠着这些,它们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了成千上万年…</p> <p class="ql-block">Pin-tailed Whydah / Superb Starling </p><p class="ql-block">针尾维达鸟(左)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特有的一种鸟,雄鸟的三条尖尖的针状长尾尤其显眼。</p><p class="ql-block">艳丽八哥(右)是东非特有的一种八哥鸟,其寿命可长达15年。</p> <p class="ql-block">Secretarybird</p><p class="ql-block">秘书鸟(右),又名蛇鹫,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特有的一种大型猛禽,常以蛇、蜥蜴、昆虫及鼠等为食。</p> <p class="ql-block">Wildebeest </p><p class="ql-block">角马,东非塞伦盖蒂、马赛马拉动物大迁徙的主角。每年东非大草原旱季的7-10月,成千上万的角马、斑马及羚羊会不远千里去追逐水草,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一路北上,在肯尼亚的马塞马拉上演强渡马拉河的悲壮一幕,前赴后继地同河里的鳄鱼只争朝夕…</p> <p class="ql-block">Grant’s gazelle </p><p class="ql-block">葛氏瞪羚</p> <p class="ql-block">小羚羊与狮子合谐同框,前提是“涉世未深”和“睡意正浓”匹配。</p> <p class="ql-block">来晚了!狮子一家饭后准备就寝了…</p> <p class="ql-block">Hyena</p><p class="ql-block">鬣狗,外形略象狗。皮毛带斑点的这种异常凶猛,常常与猎豹争食 - 实际上是强抢猎豹捕获的猎物,猎豹都得让它三分!这次在肯尼亚的巡游中,“非洲五霸”唯缺豹无缘相见,只能留待下次非洲行了。</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乞力马扎罗山顶又从云雾从冒出来,为一天的巡游上演了最后一幕。</p> <p class="ql-block">Acacia tree at sunset </p><p class="ql-block">黄昏时分的乞力马扎罗山西麓及金合欢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