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对中国游客来说,去的比较多的地方是欧洲、亚洲、澳洲、北美,而非洲和南美要少一些,到目前为止,南美我还从未去过,非洲我也只去过四五个国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印象里,非洲虽然有几十个国家,但值得去旅游的国家并不多,而且我还觉得,去非洲旅游,总体而言观赏自然景观的意义要大于观赏人文景观。人们爱说“狂野非洲”,非洲的最大特点是保留了许多原始面貌,特别是拥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这是其它任何地方都不具备的。非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也是发展最落后的大陆,而正是因其落后,才保留了众多天然原始的面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一直想,如果我再去非洲旅游的话,我一定要去东非大草原,专门看野生动物,最好能看到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我常看电视台播出的有关动物的纪录片,对东非塞伦盖蒂大草原和马赛马拉大草原上发生的大型动物的故事尤其感兴趣,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就发生在这两个大草原上。这两个大草原分属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但它们其实是一个草原,是联在一起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简单说是这样的:塞伦盖蒂和马赛马拉都在赤道以南,离赤道很近,而马赛马拉在塞伦盖蒂北面,更接近赤道。这两个地方都属热带草原气候,都只有旱季和雨季,但是岀现的月份不一样,相互错开,塞伦盖蒂是旱季时,马赛马拉就是雨季,马赛马拉是旱季时,塞伦盖蒂就是雨季,大致情况如此。食草动物总是追着水草跑,每年当塞伦盖蒂大草原进入旱季后,数以百万计的角马、斑马、羚羊等食草动物就会成群结队的往有水源和青草的马赛马拉大草原迁徙,这支迁徙大军绵延百里,浩浩荡荡,纵然有天敌袭击也一往无前,在经过了二三十天和行走了上千公里之后,它们终于到达马赛马拉,等过了二个来月,季节变换,它们又陆续返回到塞伦盖蒂,这一现象就是所谓的大迁徙。大迁徙途中,动物们要陆续渡过一条叫马拉河的河流,河中多鳄鱼和河马,动物们迎着湍急的河水和鳄鱼的狙击冒死渡河的场面非常震撼,这一幕在7~9月差不多每天都要上演。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是世界旅游十大奇观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去东非看野生动物,并不是一件难事儿,我现在精力越来越差了,再有几年真跑不动了,趁着现在还能凑合,能去就早点去吧。前些时候看到一个1月份去肯尼亚的旅游团,收费不太高,就报名了。我知道,这时候去肯尼亚是看不到大迁徙的,大部分动物此时已经跑到坦桑尼亚去了,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时候去也有这时候去的好处,气候比较舒适,而且这时候去也能看到几乎所有的野生动物,不是看不到,只是看不到大迁徙而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大草原比肯尼亚马赛马拉大草原大很多,但肯尼亚的旅游服务设施要比坦桑尼亚好,因此去肯尼亚的游客反而多一些。去肯尼亚旅游,重点是看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野生动物,但不止如此,肯尼亚还有其他一些值得看的景点,在其他景点还能看到马赛马拉没有的野生动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面积5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四千多万,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它的四周被其它几个东非国家包围,东南部靠海,濒临印度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首都内罗毕是肯尼亚最大城市,也是东非地区最大城市和非洲最大城市之一。它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交通发达,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市区多花园和公园,虽处赤道附近,却无酷暑,气候凉爽,该市2017年曾入选世界春城十佳,有着东非小巴黎和非洲时尚之都的美誉,联合国人居署和环境署总部以及其它一些国际机构均设在内罗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旅游业是内罗毕经济支柱之一,市内及周边的旅游景点不少,有肯尼亚国家博物馆、《走出非洲》作者卡伦的故居、自由广场、长颈鹿公园、内罗毕国家公园、大象孤儿院等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抵达内罗毕后不停留,坐车先去距内罗毕240多公里的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等最后临走时再看内罗毕的景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去安博塞利沿途满眼绿色,肯尼亚国土面积的18%为可耕地,其余主要适于畜牧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在安博塞利入住的酒店,离国家公园很近,属于马赛人聚居地。客房的外观很原始,也许过去马赛人的房子就是这样,我猜是特意做成这模样儿,给游客一种新鲜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早上遛弯,遇到酒店的保安,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马赛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以前看过的电视节目里说,马赛人敢和狮子搏斗,一群马赛人手持长矛围攻狮子,狮子惧怕他们,落荒而逃。但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不会再发生了,现在肯尼亚所有的野生动物都受到了严格保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安博塞利国家公园,面积392平方公里,位于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交界处,距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很近,在山的西北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乞力马扎罗山高5895米,山顶终年积雪覆盖、云雾缭绕,山下莽原景色优美,每年都吸引着一批批前来观光的游客,是非洲著名的度假胜地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我坐的那辆车。规定每辆车最多坐6个人,以保证每个人都能靠窗坐。遇到动物的时候,可打开车窗看,也可站起来伸出头看,就是不能下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的野生动物,主要是大象、长颈鹿、角马、狒狒、猴、狐狸、斑马、羚羊等,食肉动物也有,但很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游客观赏野生动物的方式是乘坐改装过的吉普车或面包车,沿着公园里的土路寻找野生动物,至于每次能看到多少,全凭运气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安博塞利国家公园是乞力马扎罗山的最佳观景地点之一,遥望傲然耸立的乞力马扎罗山四方顶,山顶雪冠银光逼人,景色十分壮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雪山耸立,大象成群,这个景象被视作非洲的标志性经典画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马赛人语中,安博塞利的意思是干涸的湖,因为这里的土壤是火山岩地质,下雨时一片汪洋,但是水存不住,不长时间水就渗入地下,平时公园里能见到有水的地方不多。而乞力马扎罗,马赛语的意思是发亮的山,在欧洲人到来之前,马赛人没有雪的概念,他们也从未登到山顶上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前方有一片水域,那些浮在水面上的白色水鸟是火烈鸟幼鸟,火烈鸟幼鸟羽毛是白色的,成年后羽毛变成红色,距离较远,看不清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安博塞利国家公园来到了纳瓦沙湖,又叫奈瓦沙湖,国外的名字都是音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安博塞利在内罗毕的东南方向,纳瓦沙湖在内罗毕的西北方向,两地相距三百多公里,开车需七个多小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纳瓦沙湖是一个景色优美的淡水湖,面积约260平方公里,湖边是大片的沼泽,湖中盛产鲈鱼和非洲鲫鱼,还有河马和各种水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湖中有一个小岛,叫新月岛,是一个私人领地,岛上有长颈鹿、斑马、角马、羚羊等动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阴天,阳光偶尔透过云层倾泻下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乘船游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纳瓦沙湖有许多鱼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新月岛上转了一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纳瓦沙湖畔,有一个“小狮子艾尔莎庄园”。说是庄园,其实并不大,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博物馆,我对参观这个景点很感兴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地方现在并没有狮子,而之所以叫“小狮子艾尔莎庄园”,是因为一本英国人写的书《生而自由:野生母狮艾尔莎传奇》。这本书很有名,在欧美国家比较流行,书中讲述了一个人与狮子之间的感人故事:有一对英国夫妇住在“庄园”这个地方,男人是动物保护工作者,一天他误杀了一只母狮,并把三只几天大的小幼狮带回了家,送走了两只,留下一只最不易成活的小母幼狮,起名艾尔莎。自此小母狮和他们夫妇生活在一起,一直到小母狮三岁多成年了就放归大自然。这期间夫妇俩无微不至的照顾它训练它,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放归自然后夫妇俩还回来看它,感情依旧。这里面有着长长的故事,书是妻子写的,非常精彩,书名又叫《生而自由》,也许作者是想表达,任何动物都要给予自由,感情再好也不能剥夺自由,这对人对动物都一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庄园是当年英国夫妇的住所,现在保留所有原貌。博物馆里陈列着这对夫妇当年的物品、女主人亲自画的小母狮艾尔莎的系列作品及各种版本的《生而自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头常年累月在野外工作,也快成野人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是傍晚到的,若是下午来,可以一边喝着英式下午茶,一边欣赏纳瓦沙湖景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纳瓦沙湖往北走,来到了纳库鲁湖国家公园。这个公园由草原和湖泊两部分组成,所以公园里既有不少陆地动物,也有各种的水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公园大门很简陋,一位持枪门卫在门口站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晨雾中的羚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几只斑马在一棵合欢树下。非洲草原上最多的树种就是合欢树,它的形状像是一把伞,以后再看见里面有草原还有合欢树的图片,那一定是非洲草原了,别的草原上没有合欢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群狒狒在路边上,车来了也不躲避,旁若无人的样子。群居的哺乳动物,一般都会有一个头领,但我没看出这群狒狒里哪个是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也许这只是头,它的个子相对大一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几只疣猪。疣猪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野猪不是一回事,疣猪只在非洲草原上才有。它们都是猪的一种,但疣猪的体型不如野猪大,攻击力和耐力也不如野猪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几只白犀牛。非洲既有白犀牛,也有黑犀牛,这两种犀牛的区分不是根据皮肤颜色,白犀牛嘴巴是平的,主要吃地上的草,而黑犀牛的嘴巴是尖的,以吃灌木为主。黑犀牛的数量很少,不容易看到,它们平时总呆在灌木丛里,导游说来十次也未必有一次能见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象、野牛、犀牛、狮子和花豹号称非洲五霸,到目前为止,我们只看到了大象、野牛和犀牛,等过两天到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时再看狮子和花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群斑马排着队从前方走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见几只柴斯菲尔德长颈鹿,它是长颈鹿的一个亚种,数量很少,不易见到,它的特点,除了身上的斑纹和其它的不一样,还有它的腿脚,它的脚是白色的,像是穿上了白袜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鸟的体形很大,叫不上名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纳库鲁湖上有许多的鹈鹕,鹈鹕很好认,大大的嘴巴,估计一二斤重的鱼一口吞下去没问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纳库鲁湖上还有其它水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完了纳库鲁湖国家公园,我们又不辞辛苦,再继续坐三小时车,去博格利亚湖看非洲火烈鸟。火烈鸟也是非洲的一个独特物种,很值得一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年4月,火烈鸟从坦桑尼亚迁徙到肯尼亚的纳库鲁湖、博格利亚湖和艾尔蒙塔湖,过去主要是迁徙到纳库鲁湖,现在主要是迁徙到博格利亚湖,直至11月火烈鸟再回到坦桑尼亚。据说全球90%的火烈鸟生活在这些湖泊,这的火烈鸟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群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博格利亚湖是一个碳酸钙湖,面积约30平方公里,湖水较浅,湖四周有许多温泉,湖水温度较高,湖里生长着大片的藻类,藻类和小鱼小虾小贝类是火烈鸟喜欢的食物,由此吸引了大批的火烈鸟在此栖息繁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去博格利亚湖国家公园的路上,经过赤道,这是赤道的标志牌,赤道横贯肯尼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成年火烈鸟的外表,红嘴、红颈、翅膀上覆盖着红羽毛并带有小块黑毛、长腿、红足,嘴很大,呈镰刀状。眼前看到的这些火烈鸟,似乎还未完全成年,羽毛还是灰白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季节,大部分火烈鸟已经飞回到了坦桑尼亚,但留下的也不少,也许是成年火烈鸟全飞走了,留下的基本是幼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成千上万只火烈鸟浮在水面上,一眼望去,非常壮观。火烈鸟胆子小,稍有动静,飞起一大片。我以前没见过如此多的火烈鸟,感觉很神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我们在纳瓦沙湖住的酒店,外观与安博塞利住的酒店很大不同,但内部设施一样。两处各住了两个晚上,明后两天住马赛马拉,之后回内罗毕住一晚上,就该回国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几天,吃饭都是自助餐,内容简单重复,我自带了辣椒酱和白酒,感觉还可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我们来到了马赛马拉国家公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是我们肯尼亚之行的重点。要在这住两个晚上,如果不看野生动物渡过马拉河,用一整天时间看草原上的动物也足够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占地面积1800平方公里,由广阔的草原、林地和河岸森林组成。它建于1961年,是肯尼亚几十个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也是最大和最有名的一个保护区,全年都适合前往,不管何时去都可以寻找到动物的身影。每年12月~3月,是马赛马拉大草原的旱季,看不到动物大迁徙,但可以欣赏到动物们宁静祥和的生活状态,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散布着成群的羚羊、长颈鹿、斑马以及狮子、豹等动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同前几天一样,游客们乘坐专用旅游车,深入草原,追寻动物的踪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据说有95种哺乳动物和450种鸟类。我能分清大部分哺乳动物,但分不清楚大部分鸟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斑鬣狗,这家伙和狮子是死对头,一般都是成群活动,这只像是落单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羚羊的种类太多了,我叫不上来每种羚羊的名字,只会区分大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狮子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睡觉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只猎豹,距我们较远,而且草又高了点,所以看不大清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种羚羊,体型硕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来到了马拉河的一个渡口。去年的动物大迁徙已经过去了,今年的动物大迁徙尚未到来,现在既看不到过河的大型食草动物,也看不到河里凶猛的鳄鱼和河马,只见湍急的河水奔流不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地上的这些脚印,应该是最后一批渡河的斑马和角马留下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游客和守卫在这里的武装警察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离渡口不远,趴着一只母狮子,它是不是还在等过河的食草动物?应该不会,狮子并不傻,食草动物什么季节过河,它很清楚,只是狮子都有领地,它不过是在自己的领地里呆着罢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再走不远,看见路边草丛里躺着两头雄狮,距离我们只有几米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只母狮子带着两只小狮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接着,又看见了一只薮猫,这种动物不容易看到,个儿不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最远到达了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边界线,地上插个小木牌。小木牌那边是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大草原,它与肯尼亚这边的马赛马拉大草原是联在一起的,它俩本就是一个草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在马赛马拉还参观了一个马赛人村庄。估计有十几户人家,大人小孩加一块三四十口人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撒哈拉沙漠以北,包括埃及等叫白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大地区,叫黑非洲,前者以白色人种为主,后者主要是黑色人种。黑非洲有三个最为古老的民族,分别在三个国家,肯尼亚有一个,就是马赛族。黑非洲的历史很长,但其历史并无详细记载,这与黑非洲一直没有发明文字有关,黑非洲的语言种类非常多,但全都是有语言无文字。现在黑非洲国家使用的文字,不是英文就是法文,肯尼亚过去是英国的殖民地,现在满大街写的都是英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人最早是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无农业、无生产工具,甚至无房子、无衣服,直到几百年前欧洲人来了之后,才开始一点点的发生变化,我觉得即使现在,不少马赛人的生活状况,不说依然原始,也是非常落后,住着极其简陋的土房子,养有少量的牛羊,虽然不再光着身子了,但也只穿着最简单的衣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下车后,先看马赛人表演,表演非常简单,有男有女一排人一齐晃动着身体,所有人嘴里发出有节奏的声音,最后每个男人都要站出来蹦几下,而且都尽量往高蹦,据说过去如果几个男人同时看上了一个女人,就比蹦高,谁蹦的最高,女人就归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小村庄的出入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据说曾经有一个年轻法国女人,到这来了以后不走了,和村里人一起生活了好些年,还生了孩子,这故事听着挺新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俩人在表演钻木取火,就着这火,我点了一颗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非洲的马赛人大约100万,主要生活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交界处,也即是肯尼亚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我们游览的几个国家公园都是在肯尼亚的南部,所以我们遇到的当地人,不但是黑人,大部也是马赛人。现在马赛人依然延续着部落酋长制,但我没看出哪一位是酋长,我想应该是一位年长的男性吧,不过他不会轻易露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马赛马拉返回内罗毕的路上,有一个观看东非大裂谷的地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东部,是世界陆地上最大的断裂带,它纵贯包括肯尼亚在内的东部非洲数个国家,南起莫桑比克,北到以色列境内的死海附近,长达六千多公里,最宽处180多公里,最窄处约30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东非大裂谷太长太宽,所以从地面上、飞机上均看不出来,只有卫星才能将它拍照下来,人们把东非大裂谷称作“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很有名气,非洲人类的发源地,就是东非大裂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到内罗毕后,参观了位于内罗毕郊区的长颈鹿公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公园不比肯尼亚其它的国家公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它里面只有一种动物长颈鹿。它全无这些天在肯尼亚国家公园看到的荒野之气,而是一种十分祥和宁静的氛围,很像是各大城市中常见的动物园,但和大城市里的动物园又有所不同,这的长颈鹿是先养育繁殖,最后还要放归自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长颈鹿公园建于1983年,是一对英国夫妇建立的,最初的目的是保护一种叫罗斯柴尔德的长颈鹿,这种长颈鹿是长颈鹿的一个亚种,当时在非洲草原上快要濒临灭绝了,现在情况大为好转,从最初的不到200只,增加到了500多只。其实,两天前我们在纳库鲁湖国家公园里已经见过此种长颈鹿了,那儿的长颈鹿还是从这里送过去放生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游客可以站在一个高台子上,面对面的喂食长颈鹿,喂的食物由公园免费提供,游客不能用自己携带的食物喂它,这点公园想的很周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长颈鹿性情温和,但也不是好欺负的,被它踢上一脚没谁能受得了,从电视上看见过,狮子被它踢了后,非死即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身上的斑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白色的腿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在肯尼亚的游览路线是:内罗毕→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纳瓦沙湖国家公园→纳库鲁湖国家公园→博格利亚湖国家公园→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内罗毕长颈鹿公园。整个行程不看别的,就看野生动物,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感觉很有趣。同行的人里三分之一是小孩子,由家长领着,我想也就是来肯尼亚看野生动物的旅游团才会有这种情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时我看野生动物会想到我们人类,我觉得动物行为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或者说人类行为与动物有许多相似之处,这里面的具体看法就不说了,说实话会招人讨厌。总之,人是动物的一种,人性与动物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这应该不难理解,人不过是位于动物链的顶端而已,再怎么高极也是动物,动物所具有的,人无不具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世界各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都做的很好,去欧洲国家看到鸽子在城市广场上和旅游景点到处飞,各种水鸟在河湖里自由飞翔,小松鼠在公园里跑来跑去,亚洲国家的人同样善待野生动物,岀于宗教的原因,有的国家还有动物崇拜,更不会有伤害野生动物的情况。现在的人都懂得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必须和谐的道理,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