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采访 专题报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事了15年旱塬农业生产的田鸿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直以来,他都有个旱塬蔬菜种植的梦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近日,记者来到泾川县荔堡镇云吕村,在农户田鸿科的大棚内看到,大棚的顶部安装有雨水收集系统装置,棚顶的倾斜角度和光滑表面便于雨水顺利流下收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9年,仔细斟酌后,田鸿科决定在泾川县荔堡塬区修建一座钢架连栋塑料温棚,棚内建200立方米的集雨水池,收集利用天然降水进行塑料大棚蔬菜生产,秋季将池子蓄满,春播再用节能滴灌,完全满足前季作物需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年的试验生产,2023年6月,他的《一种钢构大棚集水灌溉系统》申请国家实用专利。2023年8月,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颁发实用新型技术专利证书,田鸿科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旱塬种植蔬菜梦变成了现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泾川县北部塬区属北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湿热、冬季寒冷,农业生产季节性非常强,品种也主要以粮食作物及林果业为主。但春旱秋涝极不均衡,主要依靠旱塬深井抽水灌溉,导致蔬菜生产非常困难,蔬菜市场主要依靠当地川水地生产保障供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泾川县北部旱塬区为例,建设2000㎡连体大棚,集雨灌溉系统需投资65000元左右(其中材料费62000元、水泵及管道1400元、人工费1600元),使用年限按15年计算,年平均费用为4333.33元。大棚每年可收集降水1116.57m³,集水效益2623.94元;滴灌灌溉每年节约用水360m³,节水效益846元;每年增产1800kg,增产净效益1800元;每年节约用工效益1050元,每年总经济效益6319.94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集水池起到了旱塬小水库的作用,既解决了暴雨期排洪的问题,又让降水得到了充分利用。”田鸿科告诉记者,集水灌溉系统实施后,可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充分发挥农业对生态环境的调节功能,生态效益明显,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专题采访:杨昭、麦浪滚滚</p><p class="ql-block">专题报道:杨昭</p><p class="ql-block">素材提供:田鸿科</p><p class="ql-block">现场介绍:田鸿科</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麦浪滚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