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族》第四篇: (中)

丰桥夜泊

<b>题 记:<br>  老祖宗造字,蛮有意思:人在草木中为“茶”。</b><div><b>换言之:“茶”——即“草木之人”。<br> “茶族”——可谓芸芸众生“草木之人”一族是也</b>。</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茶族》拟共三部:</b></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家乡篇”——已完成</p><p class="ql-block"> (共14篇,约15万字)。</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军队篇”——进行中</p><p class="ql-block"> (目前已完成两篇)。</p><p class="ql-block">第三部:“影视圈”——</p><p class="ql-block"> (尚未进行)。</p><p class="ql-block">★ ★ ★ ★ ★</p><p class="ql-block"><b>第一部“家乡篇”目录如下:</b></p><p class="ql-block">第1篇:“绣针河”的欢乐与泪滴;</p><p class="ql-block">第2篇:小学里的“迟到大褂”;</p><p class="ql-block">第3篇:“李庄家”被炸了“面人”;</p><p class="ql-block">第4篇:“铁匠婆婆”和童养媳;</p><p class="ql-block">第5篇:爷爷的“神地”;</p><p class="ql-block">第6篇:跟着六舅去捉狼;</p><p class="ql-block">第7篇:我与八舅的快乐年华;</p><p class="ql-block">第8篇:愚昧的代价;</p><p class="ql-block">第9篇:奇特的家庭组合;</p><p class="ql-block">第10篇:我被鬼和黄鼠狼吓破胆;</p><p class="ql-block">第11篇:榆树梢上的“广播电台”;</p><p class="ql-block">第12篇:青葱岁月的苦与乐;</p><p class="ql-block">第13篇:瞎子曹五的“特异功能”;</p><p class="ql-block">第14篇:我的父亲“二觅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第一部:家乡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4篇:“铁匠婆婆”和童养媳</b></p><p class="ql-block"><b> (中间部分)</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出头的钉子挨打。”一点不错。人世间,无论谁,一但出人头地,说好话的不多,说坏话的可就不缺了。尤其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一个女孩子强起来,能让唾沫星子把你淹死。有的男人很嫉妒,说:“凭什么一个蹲着尿尿的,比我们站着尿尿的挣钱多?”还有人说:“小鸡儿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想想吧!”有人甚至造谣,说:“女孩子哪有那么大力气的,八成是个‘石鼓碓儿’(不男不女)”。</p><p class="ql-block"> 那些日子,好绝舌头根子的乌鸦嘴,一天到晚哇啦哇啦不停歇,震得四丫耳朵都快起茧子了。说也奇怪,那几个说四丫坏话最凶的人家,却暗地里偷偷托媒婆上门对四丫提亲呢!让四丫当面呲哒的再不敢露面。</p><p class="ql-block"> 在四丫十七八岁的时候,父母商量,干脆把四丫早早嫁了,免得无事生非,日子总过不消停。</p><p class="ql-block"> 消息一传出,可滋坏了那些媒婆子。为了挣点唾沫星子钱,她们路远的路近的都来了。因为父母说,必须四丫本人同意才行。所以那帮疯婆子们,几乎天天守在门口,不分早晚,一见四丫就像苍蝇一样,围追堵截轰都轰不走。四丫一见这场面,腻歪的不行,心里很烦。但碍于家教和邻里面子,只好强装笑容,一一点头打哈哈。背后却告诉姐姐和父母,她坚决要离开这个闭塞顽固的山旮旯,远嫁它乡。在姐姐们的鼓动下,父母最终也只好应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在集市上,围观的人不小心将“大锤把”给踩断了。四丫便来到旁边我们村张铁匠的摊上借借看。走到跟前,一眼就看上了张铁匠的儿子。小伙子抬头和正好四丫四目相对,瞬间两眼放光,心都化了。张铁匠瞄了两人一眼,马上看出了端倪。于是让儿子赶紧把手里的大锤给四丫,让他用另一把。并约定,明日一同赶我们曹家庄集。张铁匠的儿子虽然话不多,但浓眉大眼,高高大大,温顺中凸现出一种英气和善良。他面对四丫,结结巴巴地又把父亲的话重复了一遍,四丫咯咯笑着,说:“哥,我听明白了。回去就告诉我父亲。”</p> <br> 第二天在我们曹家庄集上,就出现了少有的两铺铁匠炉紧密相连,分不清谁是谁的活。围观看热闹的人,压过了那些唱戏卖艺的。连说书的老头也早早收场,过来一看究竟。<br> 直到天黑,两家才同时息了炉火。在张家父子的恳切要求下,四丫和父亲便一同到张家吃晚饭。饭后,张家老夫妻一再挽留,要求他们在家住一宿。四丫父亲心领神会,只好半推半就,住了下来。<br> 那一晚,两个父亲喝了通宵的酒;两个女的说了一宿的话;张铁匠儿子,魂牵梦绕辗转反侧,独自在小西屋滚了一夜的床。<br> 缘分到了,挡都挡不住。就这样,两家人从此交往不断,四丫19岁就嫁给了张铁匠的儿子,来到我们村。<br><br> 四丫嫁到我们村的第三天,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震惊了全村。<br> 那天正好是新婚三日,来参加张家儿子新婚宴席的亲戚邻居都已到齐。日头刚过东南响(大约11点左右),因为路远,去接四丫父母的小推车还没到。院子里已经摆满桌子,坐满了人。<div> 那些专门赶来瞧这个漂亮媳妇,想亲眼目睹这桩传奇姻缘的男女老少,摩肩接踵应接不暇。以至于偌大的院子,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br> 这个时候,按说新娘子应该端坐中间,安安静静专心接受客人和邻里们的祝福,与亲戚邻居拉拉家常。可是四丫是个闲不住的人。她一看饭菜陆续开始上桌,人手忙不过来,便不听家人们的劝阻,帮着厨娘们来回端菜。<br> 只见她双手端着一大碗粉条炖猪肉,从灶房出来,准备给端上桌。人多拥挤,她刚一出门,只听“嗤啦”一声,崭新的新娘衣服,肩头被门框的铁钉刮破了一个大口子。周围的人不约而同地惊叫起来。四丫又是心疼,又是尴尬,气得当场就变了脸。<br> 只见她放好盘子,转身返回灶房,拿起一把铮明瓦亮的切菜刀,对准铁钉,“咔嚓”一刀砍了下去。那铁钉纹丝没动,刀刃却卷成了麻花。<br>  “当啷”一声,四丫气呼呼地把菜刀扔在地上,嘴里吼道:“什么破玩意儿,这也叫刀?!”<br>  众人鸦雀无声。</div> <br> 公公从一个客人的桌边走了过来,满心疼爱地说:“孩子你也是,你以为这是一般的小洋铁钉呢?这么大的方头钉(有四根筷子绑捆起来那么粗),菜刀怎么可能治得了它?”四丫不依不饶,说:“爹,不是我顶撞你。没那一说,俺打的菜刀,削铁如泥,这个破钉子算什么?!”<br> 先是一怔,接着有人拍巴掌起哄。<br> 一个年轻后生吼着:“嫂子,削铁如泥?吹牛吹大了吧!”又有几个小伙子附和着:“嫂子,今天让俺们见识见识你的手艺怎么样?!”“好!好!哈哈哈哈哈!”全场响起一片起哄的笑声。很明显那笑声带着满满的质疑和嘲讽。<br> 四丫一下子被激怒了。她指着旁边正用“快壶”烧水的丈夫说:“给我生炉子,我今天就让你们见识见识!”<br> 这时,满院子的人,都一齐鼓掌叫好。丈夫看看父亲,父亲眯了眯眼抿着嘴,出人意料地点了点头。<br><br> 不一会,铁匠炉升起红彤彤的炭火。丈夫不停地拉着风箱,众人都围拢成一个圆圈看热闹。后面人看不见,干脆上了板凳和桌子。那些盘子、碗,叮铃当啷响个不停,急坏了厨娘们,赶紧跑出来拾掇。<br> 四丫连衣服都没换,只在胸前挂上铁匠的皮肚兜。她拿起铁钳,夹起地上的那把菜刀,放进炉火中。<br> 很快,菜刀在炉火中变得通红剔透。只见她左手攥着铁钳,夹起飞溅着火花的菜刀,往铁砧上一放,右手举起铁锤,叮叮当当,三下五除二就把卷刃的菜刀,捋得光滑溜平。随即把刀放进脚边的水盆一沾,只见滋啦一阵白烟腾起,又迅速取出,再把菜刀放进炉火中烧红,再次放进水中。这样一遍一遍地淬火。刀在炉火中的时间,每次有长有短;浸在水里有深有浅。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彻底放进水盆,让菜刀变凉。<br>  少顷,四丫拿起菜刀,走到门框处,只见她手起刀落,嚓地一声,那段鼓起的方头钉,齐刷刷掉落在地上。四丫把菜刀往地上一扔,脱下肚兜,转身进屋换衣裳去了。<br>  周围看热闹的人们,一个个张大了嘴巴,光眨眼出不了声。 <br> 四丫丈夫还没缓过神来,公公便默不作声地走过来。他捡起地上的菜刀,仔细看了又看。刀口齐整完好,只留下了一道白印。老公公的脸上顿时开了花,他拍拍儿子肩旁说:“咱家有高手掌锤人了。从今以后,你要好好给媳妇‘递大锤’!”<br>满院子的人,一齐拍巴掌。那几个小伙子嗷嗷叫着:“嫂子果然厉害!”“真是削铁如泥!”<br> 没过多久,新媳妇四丫高超的铁匠手艺,便深入到了全村家家户户,传遍了方圆几十里。<br><br> 四丫来到张家,张家的家业一下子红火了起来。三年创下了原来十年都达不到的家产。翻盖了九间大瓦房,又买了5亩好地。还雇了一个远房亲戚,五十多岁的老光棍张叔帮着种地,这一下张家就成了我们全村后起之富的首户。<br><br> 世道就是这样,月盈则亏,物极必反。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众乡亲啧啧称赞的同时,背地里却有人羡慕、妒忌、恨。<br> 四丫的厄运,就此开始了。<br>  四丫结婚五六年,一直不见“开怀”(怀孕),丈夫倒从来不过问,但急坏了公公婆婆。这事公公不便问,婆婆想问,看看媳妇天天起早贪黑,忙着“赶四集”,又是下大力气的活儿,很是心疼。所以几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有几次隐隐约约问过儿子,儿子当然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br>  这样一拖再拖,到了结婚第七个年头的夏天,婆婆偶然间发现四丫的肚子有点鼓。一问四丫,喜得婆婆三天没睡着觉。暗地里开始给四丫加营养,专门着在地里干活的那个老光棍张叔,放下手头农活,去岚山头买鱼、买虾,挨家收鸡蛋。就这样在家吃的每顿饭,婆婆都端着饭碗,看着四丫吃。有时四丫实在吃不下了,婆婆还是劝:“为了俺孙子,你得往嘴里塞。”弄得四丫也很无奈。脸也胖了,腰也肥了,胳膊腿也粗了,走路都觉得不得劲。公公一看,干脆息了炉火,让四丫好好养身子。遇到乡亲们求急,他就和儿子临时生起炉火解决一下。 <br> 来年五月,四丫27岁上,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欢喜得张家不知道怎么张罗才好。恣得爷爷两眼眯起一条缝,摸摸光溜溜的下巴,得意地说:“我有孙子了,从今天起,我得留起胡子了。以后吃饭,我就蹲在炕头儿,由你们伺候了。”四丫嗤的一声笑了。婆婆赶紧应着:“行行行,只要俺大胖孙子爽爽利利的(平安健康),怎么都行。”接着,婆婆吩咐帮忙的邻居,赶紧煮红鸡蛋,男单女双,就按每家九个发。除亲戚朋友外,凡是咱村姓张的,不管男女,只要沾边的一家不拉。这一次光发红鸡蛋,就发了半个村。<br><br> 别看四丫干活是把好手,带孩子却是外行,全凭婆婆操心。孩子长到一岁的时候,婆婆发现孩子有点不对劲。常言说“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发牙,周岁会走。”怎么胖孙子一岁多了,还躺着不会爬呢?问遍左邻右居那些老人,都说没见过。又找过乡间很多名医看,也都说不出个道道。就这样提心吊胆地又过了一年,孩子长到两岁,个头虽比同龄孩子高出一大截,但一直不会说话,眼神很呆滞,这下全家人都着急了。于是奶奶干脆带上小两口和孩子,套上马车到县城和临沂地区医院寻医问诊,最后还到了青岛。最终得出结论:孩子先天发育不全,属于“智障”。从此,一家人的心一下子掉进了冰窖里,从头凉到脚。<br> 家,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笑声,陷入了深深地悲伤和失望之中。<br>  四丫眼见公公婆婆,瞬间苍老了许多,丈夫也像霜打的茄子,一天到晚提不起神,心像刀绞一样痛。<br>  但四丫毕竟是四丫,她很快挺起了腰杆,劝慰家人说:“这都是我命不好,但我不会认命的。无论如何我也要把这个孩子拉扯大,明年再生一个健康的。” <br> 四丫实在是命运多舛。<div> 这年冬天,公公一场伤寒,不到60岁过了世。紧接着春节还没到,丈夫又被绑了票。没等凑齐钱去赎票,对方却撕了票。<br> 四丫简直疯了。她几次闯乡公所,跑县公安局。最终弄清,这三个土匪已经被抓,正在审问中。<br>  后来,法院张贴出布告:三名罪犯用绑票的罪恶行为,犯下多条人命,同时被执行枪决。其中被他们撕票的就有四丫的丈夫,还有从前一村那四个染坊的地主。这三名罪犯中,有两名是外地流窜犯,一名是东河沟里的“囔囔鼻子”。<br>  </div><div> 那天四丫丈夫被绑票后,三个歹徒本来就是想弄几个钱花,没想让他死。结果四丫丈夫总拖延时间,那三个歹徒急了,怕夜长梦多。因为那两个外地歹徒,说话当地人听不懂,就让“囔囔鼻子”去催他,无奈“囔囔鼻子”只好出面。尽管四丫丈夫被蒙着眼,绑在一个磨盘上。但为了保险起见,“囔囔鼻子”还是头顶一条麻袋,凑到四丫丈夫跟前说:“你小子放聪明点。你再不叫家里送钱来,连你老婆也保不住。”四丫丈夫一听这声音,似乎很熟悉,好半天突然想起来了。说:“这不是东河沟里的‘囔鼻子’大叔吗?”对方骂了一句:“去恁妈那个x的,我不是!”四丫丈夫恳求说“大叔我听出来是你了,你说话声和别人不一样,是从鼻子顶上出来的。”头顶麻袋的人立马转身走了。四丫丈夫还自顾自地说:“大叔,看在我每次给你打“家什”都不要钱的份上,你把我放了吧!我回家拿钱给你送来,要多少都行。”</div><div> 四丫丈夫太善了,也太愚了。就因为这番话,被那个“囔囔鼻子”毫不犹豫地灭了口。<br> 四丫得知了全过程。她没有怨恨丈夫,怨只怨农民没有文化,把坏人想得太好了。而坏人丧尽天良的黑心和毒辣残忍的手段,是善良人永远也想不到的。<br><br><b>【请继续阅读:“下”部分】</b><br><br><b>(丰桥夜泊)</b><br>——2024.1.27.于青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