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纪念关迪夫,余玛丽老师</p> <p class="ql-block">今天上网在朋友圈突然看到余玛丽老师过世的消息,心猛然被揪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回想与关迪夫、余玛丽老师交往的种种往事,心中悲痛不已。<span style="font-size:18px;">泪眼朦胧中写下此文,谨以此文来纪念两位恩师。</span></p> <p class="ql-block">我不是在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求学时认识的关迪夫,余玛丽老师,确切地说他们是我的师祖,是我老师的老师。我93年从洛外毕业,因为是地方生,毕业后分配到孟津旅游局,在汉光武帝陵工作,不久赶上了洛阳旅游业蓬勃发展,汉光武帝陵迎来了大规模的整修,整修后汉光武帝陵需要中英文介绍,以满足日益增多的中外游客需要,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拦下这项艰巨的任务,翻译好之后,我也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就拿到洛外请我的老师朱荣杰帮忙修改,朱荣杰老师修改之后,认为这是要刻在景区门囗,供无数人参观,不容有半点差错,为了万无一失,我们去找她的老师余玛丽最后把把关,就这样朱荣杰老师带我找到了她的老师余玛丽。</p> <p class="ql-block">在关老师和余老师的家里,两位老人很礼貌地接待了我们,当我们说明来意,余老师爽快答应了下来,只是说自己上了年纪,要我们放在那里,她慢慢地帮我们修改。一周后余老师打电话让我过去取,当我拿到余老师修改过的文稿,感到十分震惊,上面密密码码全是修改的标记,大到文法小到标点符号,修改的非常仔细,更让我汗颜的是让我见识了什么是地道的英文,而我翻译的只能说是中式英语。</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到汉光武帝陵参观,在景区门囗看到山门两侧汉光武帝陵的英文介绍,那是余玛丽老师在八十多岁高龄时带着我这个徒孙逐字逐句翻译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从朱荣杰老师口中,我才知道余玛丽老师到底有多牛,余老师1924年出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1958年,她和关老师响应国家号召,放弃国外优越生活,回到祖国投身国防教育工作,从1960年开始在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长期从事听力教学工作,是朱荣杰老师的听力教员。在六十年代,国内听力教材基本为零的情况下,余老师先将外国电台的播音,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然后朗读,录音,供学生们使用,累计记录的听力材料达六、七百万字,堪称国內英语听力教学第一人。余老师还是洛外唯一一位可以边听英语广播,边打字编辑出文稿的人。朱荣杰老师自豪地说∴在洛外,如果余老师的英语水平称第二,那就无人敢称第一。</p> <p class="ql-block">我把汉光武帝陵所有资料整理成书,包括在余玛丽老师指导下由我翻译的关于光武帝和光武帝陵的英文介绍,出版之后,我托来参观的外院老师带了一本给关老师和余老师,没想到关老师和余老师仔细阅读了全书,并给我来信,指出书中两处翻译𣎴当的地方,两位老师没有我的详细地址,而是把信寄到了孟津旅游局,我看着辗转送到手中的来信,非常感动,感动于两位老师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两位老师给予我这么多无私帮助,却不计任何报酬,我去看望他们,出于最基本的礼节,带了一箱奶,关老师很生气,说我刚参加工作,工资不高,不要买任何礼物,他们帮助我是老师的职责。走的时候,关老师又把奶送到楼下,执意要我带走。前些天在网上看到华中农大教授被他的11名学生联名举报,学术造假,贪污研究经费,剥削学生,其丑行令人难以置信。这样的大学教授与关老师余老师相比,真是天壤之別。我不禁感叹自己何其有幸,有幸就读于洛外,又有幸得遇关老师和余老师的教导。</p> <p class="ql-block">我和关老师夫妇主要是通过我的老师朱荣杰联系,后来朱荣杰老师调往北京工作,失去了联系,因此和二老的联系也一度中断,只能陆陆续续从来汉光武帝陵参观的校友那里得到二老的一些消息,知道他们卖了北京的房子,在嵩县等贫困山区捐资建校,再后来就是在2005年听到关老师过世的噩耗,我拿着关老师送我的压纸用的镇玺和裁纸刀,眼前浮现出老人那和霭的笑䆟,风趣幽默的话语,追思不已。</p> <p class="ql-block">余玛丽老师和关迪夫老师于1946年结婚,他们有着相同的人生目标和共同的追求,相扶相持一路走来,直至2005年关老师离世,两人携手走过了60年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也许是和余老师的缘份未尽,十年前母亲患了滑膜炎,我带母亲去150医院治疗,在排号等待的屏幕上,我看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一余玛丽,我激动𣎴已,肯定是余老师,她的名字太特殊了,在洛阳几乎没有重名的,我找到了余老师的病房,见到了余老师,余老师因不小心摔倒腿部骨折,在此住院治疗,余老师虽然坐在轮椅子上,但精神状态还很好,特别是思维清晰,记忆力也未衰退,我告诉她我是汉光武帝陵张雁雁,她清楚地记得我,说:“You are my studen”s student′,她仍记得我这个徒孙。从此又和余老师取得了联系。</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和余玛丽老师唯一一张合影,前几年我去洛外,专程去看望了余老师,干休所的李所长帮我们拍的照。此行我了解了余老师的近况,余老师已经行走不便,要借助于轮椅,由保姆阿姨照顾起居,由于余老师的女儿尚未退休,由女婿杨先生在家陪伴老人,可以看出他们把余老师照顾地很好,我注意到一个细节,阳台的窗户下面有一排扶手,这是专为余老师做康复训练用的,余老师还可以拉着扶手站起来晒太阳,可以看出他们真的很用心。</p> <p class="ql-block">李所长告诉我,关老师走后,余老师把关老师的全部抚恤金和家中多年的积蓄全都捐出来,先后在河南省嵩县、云南省凤庆县、湖北省秭归县等地援建了13所希望小学,资助了100余名“春蕾女童”。同时,她还在洛阳师范学院等院校设立“余玛丽助学金”,资助贫困女大学生。因此,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春蕾奶奶”。</p> <p class="ql-block">由于余玛丽老师对社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她受到了政府的多次表彰和百姓的普遍赞誉。</p><p class="ql-block">2017年,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栏目报道了余老师点亮孩子们读书的希望的事迹。</p><p class="ql-block">2018年,河南卫视报道了余老师捐助希望小学和春蕾计划的事迹。</p><p class="ql-block">2014年河南民政厅授予余老师全省军休系统“先进军队离退休干部”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18年河南省授予余玛丽家庭为“河南省最美家庭”称号。</p><p class="ql-block">2021年,余老师被评为洛阳市直机关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和"最美洛阳人"十佳人物。</p><p class="ql-block">洛阳市妇联授予余老师“爱心妈妈”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余老师并获得洛阳市涧西区关心下一代工作荣誉奖。</p><p class="ql-block">做为余老师的学生,我深深地知道余老师当得起这些荣誉称号,并为洛外有这样德高望众的老师感到自豪。</p> <p class="ql-block">余玛丽老师生于1924年4月,病逝于2024年元月22日,是位百岁老人,走完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人生之旅。曾在大学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倍受学生爱戴,也曾在湖北五七干校喂牛,遭受坎坷,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书写了平凡而又伟大的传奇人生。</p> <p class="ql-block">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到许家印那镶金裹银的豪宅,的确惊呆了,其豪华程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能力,我猛然想起在关老师家里见到的那个搪瓷杯。那是因为工作上原因去麻烦余老师,关老师很热情地拿出一个搪瓷杯为我沏茶,那个搪瓷杯一看就是用了很多年,上面图案是文革时期的,要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上面的瓷掉了一大片,有点斑驳,这种搪瓷杯很结实耐用,一般不会坏,但像这种老旧如文物的杯子,一般家庭都很少在用,但这两位洛外的教授却一直在用。作为大学教授,他们有不菲的薪水,但他们生活却如此的俭朴,家里除了生活必需品,没有什么豪华的傢俱和摆设,但就是这样的两位老人捐建了13所的学校,资助了100多位贫困学生。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者,如许家印之流,以骄奢淫欲为荣,却恬不知耻地搜刮百姓,坑害国家,他们挖空心思送妻子儿女到美国去过荣华富贵的生活,而关迪夫,余玛丽老师他们放弃了在美国优渥的生活,回到祖国,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国家的教育事业,过着如此简朴的生活,却甘之如饴,我想正是这样的原因,许家印之流会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世代为人所唾弃,而像关迪夫,余玛丽老师这样最可爱的人将永为国家和人民所铭记,军功章都不足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我急切地想赶往母校,参加余玛丽老师的追悼会,干休所的李所长却告诉我,余老师已经把自己的遗体捐赠了,只在家里设了简单的灵堂。我再一次被余老师大爱无疆的胸怀所震撼。她这惊世骇人的义举更让我深感自己的渺小。</p> <p class="ql-block">余老师走的那么从容,她把自己奉献给了这个世界,也把爱留在了这个世界,所以她不带任何遗憾从容地与这个世界告别。</p> <p class="ql-block">斯人已长逝,但其精神永存,关迪夫,余玛丽老师高洁的品行,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与世长存,刻在我们无数莘莘学子的心中。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民族之魂,也是我们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一贯秉持的精神,也是每一位从洛外走出的师生要发扬下去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夜已深,我从悲伤中走出,我想余老师捐献出遗体,做为她与这个世界最后的告别,作为她的学生,我知道她不需要隆重的葬礼,繁琐的仪式,我们唯有继承她的衣钵,秉承她的的精神,奋力向前,才是对老师最好的告慰。她最后一次奉献了自己,奉献的如此彻底,我也不必赶往洛外去为她送行,我写下这段文字,就是与老师做最后的告别,我唯有秉承她心系祖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才是不辜负她和关老师的教诲,不辱没洛外的名声。我打开电脑,在国家器官捐献网站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像余老师那样</span>在遗体捐赠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关老师,余老师,你们放心,你的学生都会追随你们的脚步,奉献余生,继续用爱温暖这个世界。余老师关老师犹如洛外一座高高的灯塔,照亮我们人生之路,使我们不偏离正确的航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