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联背后的故事

魏源故乡人在深圳

<p class="ql-block">“迎新年、写春联、送祝福、抒愿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1月24日,在2024年春节来临之际,我们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联合县诗联学会和书法协会把浓浓的年味和新春祝福送到刚刚下了一场暴雪的高寒山区——隆回县罗洪镇。在寒风中,在雪地里,参加送春联活动的书法家们泼墨挥毫,现场书写的200多副春联联墨双辉,倍受乡亲们喜爱,所有春联都被争先恐后领走。</p> <p class="ql-block">这次送春联活动表达了研究院对乡亲文化生活的关注,对楹联与软笔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宣扬,受到大家一致好评。研究院曾礼贵会长等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及时报道,也获得多方好评,特别是他在“党建头条”发的新闻稿一天内阅读量已达三万六千多。这是爱心凝聚与正能量共振的结果,令人欣喜与鼓舞。而送春联活动背后的故事也同样动人心扉:</p> <p class="ql-block">1月25日晚在与罗忠旭老师通电话时,我问他前天参加送春联活动是不是很辛苦,身体是否吃得消。他说不辛苦,很有意义,很有成就感,只是脚暂时走不了路了。我听了深受震动,罗老师将近七十岁了,考虑到天寒地冻、山高路远,我特意没有把活动消息告诉他。而他在群里得知消息后,一大早就从狮子山半山腰的家里出发,在冰天雪地里来回步行了近四十里山路,可以想象他历经了多少艰辛,克服了多大的困难。像罗老师一样步行来到罗洪参加活动的还有罗洪中学周乐孝校长、下罗洪小学邹金坤校长和周后泉老师等,他们同样是步行翻山越岭,面临的也是风雪和寒冷,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带着笔墨准时来到活动现场。</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这次活动的倡议者黎祜银会长和谭水松老师,他们不顾路途遥远和道路结冰的危险,将车轮套上铁链,从隆回的最南端周旺镇驱车将近200华里冒着危险来到罗洪高寒山区。其精神是何等高尚,其意志是何等顽强!</p> <p class="ql-block">夏福怡老师作为整个活动协调人,亲自带领儿子和孙子除冰铲雪布置场地,安排妻子和儿子下厨招待客人和安排客人住宿;晏卫华老师忍着岳母离世的悲痛,忙前忙后地上传下达,各项服务工作有条不紊;曾礼贵老师从活动的准备、拟联、写稿到拍照,全程任劳任怨,一丝不苟,默默无闻;邹平安老师主动召集书法协会会员参加送春联活动,为活动提供桌子、板子与墨汁,还自创适合罗洪农村的通俗易懂的春联三四十副。</p> <p class="ql-block">研究院监事邹建华女士拖着一条残疾的腿,跟常人一样做事,没有说一声苦,喊一声累;邹雄湘老师不顾严寒,字写得又好又快又漂亮,深受乡亲喜爱;还有邹彩云、邹倩、刘慧英等三位女同胞,既照像又写稿,忙前忙后把春联送到乡亲手上,尽心尽力、乐此不疲。还有邹建梅兄弟俩冒着危险驾车接送黎祜银会长、谭水松老师等。几乎每一个举动都凝聚着大爱,传递着温暖,感人心魄,动人心扉。</p> <p class="ql-block">另外,罗洪镇党委和政府对这次活动高度重视,镇党委书记谭毅先生与镇长黎勇军先生冒着严寒亲临现场指导,给志愿者们鼓劲加油。</p> <p class="ql-block">这次送春联也许只是一件小事,但送春联背后的意义却很大。这意义在于传统楹联文化、软笔书法的传承与宣扬,在于冰天雪地十多个志愿者一起写春联的齐心协力,在于志愿者从全县不同地方冒着严寒甚至危险同行公益的众志成城,在于研究院男女老少、祖孙三代各尽所能的的团队精神,在于研究院同仁于名利喧嚣的尘世中跨越百年传承袁吉六先贤精神的高洁脱俗,在于行动本身的大爱与朴实,就像寒风中的朵朵红梅,静静绽放在圣洁的冰天雪地里。</p> <p class="ql-block">再次致敬与感恩参与送春联活动的全体同仁,祝福大家平安吉祥,安康幸福。</p>